<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费秉勋教授生前曾提出建立“作家生活学”,以便为那些执著的专家提供作家作品的基础性资料。1990年,费先生出版了《贾平凹论》,这在“贾研”领域是一本开先河的书,他因此而提出“作家生活学”这个构想,是他觉得唯此才能把学问做得更深入更结实。</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费先生提出这个构想时,响应者寥寥。但随着文学的发展,后继的研究者陆续做出了不少有关“作家生活学的”实际工作,比如2015年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整理发表的《贾平凹生平及创作系年》;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年谱》(作者张东旭),2020年《东吴学术》杂志陆续推出的三十多集包括《贾平凹年谱》在内的“当代作家年谱”;还有西安“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历年发布的年编《贾平凹大事记》等等。当然,年谱、年编都属于“贾研”领域的基础性工作,这里边包含有作家的人生轨迹、创作轨迹、思想轨迹等等,它虽然不是“作家生活学”的全部,但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比如由某一部作品而追索作家为此作品而生活的行迹与思考,陈忠实写《白鹿原》前查县志那一段生活,路遥写《平凡世界》之前去铜川煤矿的生活,等等,都属这一研究范围。作家——生活——作品,由这个链条的衔接和形成,可以找出一棵树从土壤到果实的形成过程,土壤提供养分,根将养分吸收,枝杆将养分输送,果子是根的呈示。这是解析式的“生活学”,还有将作家作品作为一个研究整体,从他的生活切片而全部人生而所有作品,这是宏观的、综合的、整体的生活追索与考究,由此而探索作家和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轨道和位置,意义此当大矣。</p><p class="ql-block">眼前这部宏大的书稿《贾平凹五十年纪事》,仍采用编年体,此书可能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者,它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精准线索,以勉除论文中那些“可能”、“大约”之类的模糊叙述;这也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工具书,某年某月甚至某日,某作家的行迹、文迹、心迹,明白呈现;这里展现的,是活的作家、活的作品、活的思想,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多彩的而不是单色的,是生动的而不是僵硬的。</p><p class="ql-block">两位作者也不是偶发心机。王新民对贾平凹的追踪研究凡三十年矣,他曾出版过《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贾平凹打官司》、《书友贾平凹》、《真话真说》、《<秦腔>大合唱》、《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策划贾平凹》等;他在出版界作为甚久,当过图书编辑、杂志主编、版权处长,后作为省委宣传部巡视员,交谊作家、审读作品,眼界甚宽,涉猎很广,为这部书稿他掏出了全部家底。</p><p class="ql-block">此书稿的另一作者朱文鑫也非凡辈,几十年前,他在“首都钢铁公司”主编《首钢报》时,就开始收藏和发表研究文章,曾出版过《收藏贾平凹》《解读贾平凹》、《图说<废都>文本》(合著)等。</p><p class="ql-block">学术界不少承担“贾研”课题的专家都在关注这个选题的出版,认为此书可以免除他们查找资料的繁累,还可以帮助其辨析研究中的众说纷纭;更有诸多读者和庞大的贾平凹粉丝团的“贾迷”“贾粉”们都在訽问此书的进展。关注是因为价值。在贾平凹五十年的创作道路上,争议伴随着壮大,批评为获奖伴奏,这种现象几成常态。也正是这种丝管交响,成就了当代文坛的特异风景。过去的读者,过来的看客,未来的专家,可能都曾参与或将可能参与对这道风景的指点与赏析。杜甫有诗“不废江河万古流”,现实偶尔也为历史作注,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今日冬至,夜长昼短将反转;梅花开了,青帝在不远处招手。祝愿这部书稿能在来年春天面世。谢谢两位作者。</p><p class="ql-block">(写2023年12月22日于西安双仁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