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孟母择邻启示录

刘中元

<p class="ql-block">  “昔孟母,择邻处”,这是我国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之一的《三字经》中,国人基本都能背诵的经典名句。我国三大贤母之首的孟母择邻典故,不但指出父母耳提面命的教育是子女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强调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其居住、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本美篇就是有感居住环境对我们成长过程,甚至是终极一生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p> <p class="ql-block">  我家祖辈世代居住在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南桔园中。我们家里兄弟姐妹的成长岁月中,经历过多次搬家移居。不过,那都是因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搬迁,都是服从领导安排,我们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的。</p><p class="ql-block">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这家桔园子弟第一次搬家就是新中国建国伊始,亚洲最大的有色冶金高等学府中南矿冶学院建院的春风中,学院因基建需要征收了我们家油榨坡2号的祖宅居住地,建设成了矿冶学院的体育館,我们家成了新中国建国后长沙早期的拆迁户。</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矿冶学院印刷厂的印刷工人,我们就自然地从桔园子弟身份变成了矿冶学院的职工子弟。拆迁后的安置就是胜利二楼里的一套两居室宿舍,围墙外靠着矿冶学院那永久性的地表建筑老校门。住了大约两年左右,我家又一次被学院调整,就近搬到学院印刷厂附近的教工八舍二楼。</p><p class="ql-block"> 这次搬迁到教工八舍住下后,教工八舍就承载了我从少年时代成长到高中毕业直到下乡被招工进厂,结婚成家才搬离开八舍。在此度过了15年以上的青葱岁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和我的成长使我对这栋只有四层楼周周正正红砖砌的教工八舍有割舍不去的感情。其中的住户大多数都是矿冶机械厂、矿冶印刷厂、矿冶粉末冶金厂等院属工厂的教职工们。八舍中间还住有少数个别被贬职后移住到此的“运动”员,如那位身材魁梧且学识渊博的老方教授、58年那场运动中跳楼受伤未愈成了残疾的坐轮椅人。其他绝大多数都是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家庭。多年来,特别是在那埸史无前例的红色浩劫里,在我的深刻印象中,这栋教工八舍仿佛是人世间偏于一隅的港湾和世外桃源,因为在这史无前例的十年疾风暴雨中,这里几乎是波澜不惊,居住在这里的人早出晚归,各安其居,运动很少波及到此。</p> <p class="ql-block">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红色风暴中,矿冶这所冶金系统知名的重点院校的革命暴烈行动最匪夷所思的骇人听闻之举是最坚定最革命的两大派师生居然都放下笔杆子武斗到决一雌雄的程度了。院长、书记们,那些学识渊博的全国知名有色冶金专家教授们,很多都被掛牌子戴高帽,游街批斗、恣意凌辱。我的一位杨姓初中同学曾在同学聚会于沩山农家时,在长廊中含泪对我诉说,他曾看到德高望重的教授父亲因受不了过度的文攻武斗的凌辱,在家中爬上窗台正准备跳楼以求解脱的关键时刻,被杨同学他妈妈死死揪住他教授爸爸拖下窗台,老俩口抱头伤心的痛哭。班上还有多位同学的父、母亲受到过这样摧残凌辱的遭遇。我上过的矿冶幼儿园里那位温文尔雅、可敬的园长就因不堪凌辱,从烈士公园的湘宾十楼跳下,惨烈地结束了她的生命。窥豹一斑,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中,矿冶学院成了文攻武斗的重灾区。</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殊年代,我的学校里同样在搞运动,无法逍遥,只能偶尔抽空回家看看那段极其特殊的父、母亲都没法住在家中照顾弟弟妹妹的家。长达十年的史无前例的浩劫,社会上人世间流传了多多少少的悲欢离合和细思极恐的故事与事故。而我的三个只有10多岁的小弟小妹,因情况特殊缺失了父母亲在身边的陪护和照顾,能在文攻武斗的重灾区矿冶教工八舍里生活得毫发无损,我深知这除了小弟小妹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外,幸亏住在矿冶教工八舍这难得的世外桃源的居住环境里污染较少,毕竟这里曾经是环境扑素书香犹存。可见良好的环境和居住地域的宁静对弟妹们成长是多么重要。特别是上世纪1968年底,我坚持在学校搞运动没盼来招工,却和全国中学历届毕业生一道下乡去当知青。我带着大弟大妹离开长沙来到洞庭湖畔湘阴县岭北当知青,仅仅留下年幼的只有13、4岁的两个小妹住在矿冶教工八舍,生活条件更加艰苦孤单,主要是衣食住行、学习等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考验与挑战,生活环境教会了她们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更加磨炼了成长中的两个小妹的意志与毅力。庆幸的是孤零零生活在八舍的两个年幼的小妹能相依为命,互依互靠,以超越年龄的毅力和意志,和几位年龄相同的八舍发小女孩在友谊中砥砺前行、顽强地成长。半个世纪以来,这几位八舍发小女孩,特别是那位学识渊博的方教授的女儿春燕姑娘和小蔡小刘姑娘们由发小变成闺密,她们组建的“八舍女孩群”,就是一个有着牢固的从小结成的友谊,至今快到古稀之年还能永葆青春、经常拍视频发抖音晒欢乐的“八舍女孩群”,仿佛世界在她们身上留下的只有永恒的友谊与快乐生活,成长的经历中从来不曾有过苦难,苍天最终不负善良人。这也是我至今思八舍,世外桃源育弟妹;特殊环境磨炼人,孟母三迁哲理深。</p> <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世易时移,我们五姊妹在矿冶教工八舍度过了成长期最重要的十多年时间,这段时间是让我们从“少年不识愁滋味”,成长到了现在已经都是“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古稀老人了,我们五姊妹们常聚常聊最多的话题就是在矿冶教工八舍那段日子里的艰辛纯扑的生活,刘禹锡说过:“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正是有了那十几年的峥嵘岁月,才有我们的成长期经受到磨炼意志和砥砺前行的艰苦时代与成长环境。到今年,我们五姊妹中的四妹刚愉快地欢庆了她的七十大寿,纵观两位小妹妹的成长历程,我欣赏沩山荷花池中盛开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借用楊万里的名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献给今年70大寿的四毛妹妹。后年就是我们姊妹中最年轻漂亮的五妹妹70大寿了,献给出生在冬季的五妹妹,最好的莫过是腊梅花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那就将林逋的咏梅有名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提前预赠给五妹妹的70大寿。我们姊妹都能跨越70多年的艰苦岁月健康成长,我们尽管一生平凡,也从来不奢望富贵钱财,只要我们做到了王冕诗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和健康快乐平安吉祥,就心满意足了。我们兄弟姐妹们都感恩今天的岁月静好,我们都珍惜过去的艰难曲折的成长历程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成长意志。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p> <p class="ql-block">  我与老婆小平十多年来夏天都在沩山避暑。不料,今年因为我的匆忙加草率又轻信误导,离开了居住多年的利民农家。我们本想去寻找间东向有青山绿水田园风景的民宅利于养老,住下后才知道这是间没有预料到其环境存在瑕疵的住宅,凹字形的单缝农家小院被夹在两边都是势大力强的农庄民宿中间,两边的民宿图省钱贪小利餐饮烧柴火和劣质煤难闻的烟薰雾霾,使夹住在凹形民宿中间的我们受不了此环境。负氧离子空气没吸到,加上了人际关系的突变,致使老婆头疼数日。记得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说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幸亏有了热心的多年老朋友张老师联系我们去她那依山傍水的避暑山庄居住,这样才使我们这对古稀之年的夫妻再一次选择到了合群的避暑环境。综上所述我和我的家人成长中的生活经历,我们从小到老,一生都在深受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唐代李商隐的名句,过去,人们习惯把我们这些耄耋、古稀之年的老人常比喻为夕阳红。元代马致远也有诗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诗词无不流露出对老年岁月的无奈与凄凉。</p> <p class="ql-block">  现在到了我们这一辈耄耋、古稀之年的老人,在祖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与祖国山河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执政概念与政策的落实,使我们的居住环境与医疗健康条件优化,在我们现在的健康长寿老人中,涌现了更多的“喜寿、伞寿、米寿、白寿、茶寿”老人,这些博大精深汉字文化代表的长寿形象之寿名的增多,国人平均寿命年龄的年年攀升新高,高龄寿星老人频出。我们期盼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崇尚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这一辈老人,能够得益于生活的环境改善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更增添了我们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健康长寿信心!</p> <p class="ql-block"> 公元二O二四年九月五日</p><p class="ql-block"> 农历甲辰年八月初三</p><p class="ql-block"> 七月文章撰文选图于</p><p class="ql-block"> 长沙宁乡沩山避暑胜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