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乐天眼中的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李旭光</p><p class="ql-block">读白居易《与元九书》:</p><p class="ql-block"> 评者认为,白居易,是唐代可与李、杜并称的“负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又以现存近三千首诗,而以“数量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与元九书》应该是其文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作。我觉得,白居易之所以成就其伟大,在于其支撑诗歌暨文学创作艺术之花的,是作品的思想性,特别是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理论方面的自觉。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这其中的“时”,或指所处时代,时政,时务,历史发展进步对文艺作品的客观需求;而其中的“事”,或指事业,做事,成事,历行有益的社会实践…。又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引文同前)。显然,在乐天眼中,诗歌之言、之声,所为形式,最终应服务服从于作者的“情”与“义”。还说:“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引文同前)白居易在整理自己作品时,将其分为四类,而四类之首,就是题为《新乐府》一类的“讽喻诗”。这与《毛诗》的传统是一致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还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婑婉表达),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p><p class="ql-block">下图:李旭光书法作品《与元九书》</p> <p class="ql-block"> 研究认为,白居易的一生中写下大量讽喻诗篇,特别是前期的两组代表作《秦中吟》和《新乐府》,即便是无意宦海,外放江湖,晚年兼采儒、释、道,仍有许多讽喻诗以献。从根本上说,与其“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欲扶起之”(引文同前)有直接关系。而欲扶起崩坏之诗道,就不仅仅是独善其身,而是以担当兼济为任。历史从来就是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面对白居易,为诗人者应深思…。今天是上巳日,神州是处祓禊春滨,踏青寻芳;文人雅集,流觞曲水。谨奉此蹇文、拙书,权作会友。癸卯上巳日,旭光于穗。</p><p class="ql-block">下图:李旭光书法作品《与元九书》</p> <p class="ql-block">下图:李旭光书法作品《与元九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择一事 终一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王长海</p><p class="ql-block">创作《贾岛推敲图》随笔:</p><p class="ql-block"> 贾岛出身寒门,早年数次应举而不得志,失意之余,迫于生计栖身释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寒的家境,枯寂的禅房使其性格冷僻而内向,耽幽爱奇、疏于圆通、淡于荣利。唯有酷爱吟诗,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滴水穿石般坚持,殚精竭虑般的求索,终于使其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绽放了属于自己的诗花。“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对仗自然,妙语天成,意境苍凉,不愧千古佳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使推敲的典故流传至今。“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寄托其高雅孤傲的情怀。“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平实的叙事中禅意幽远,至今仍然是丹青妙笔下意境深邃的画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涩溢于言表。所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语)贾岛择一事终一生,把自己全部心血化为不朽诗句,他也在诗韵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归宿。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使命来的,贾岛的生命注定了其舍本为诗的担当和责任。后人称其为诗奴应该是十分贴切的。</p><p class="ql-block"> 我为苦吟的诗人造像以推敲的典故为线索,着重刻画其在驴背上手作“推”、神于“敲”凝神会心,苦吟不辍的精神状态。眉头微锁、嘴角抿起、神清魂静、超然物外。健步行走的驴儿和苦吟的孤僧一动一静,一白一黑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仅以此图献给那些择一事终一生把事情作到极致的人们。愿贾岛的苦吟精神为大家助力加油。</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2日于京东素朴斋(王长海)</p><p class="ql-block">下图:王长海新作《贾岛推敲图》</p> <p class="ql-block">李旭光战友读王长海友《贾岛推敲图》评语:</p><p class="ql-block"> 值此世界读书日,恭贺长海兄为唐代诗人贾岛造像及创作谈问世!贾岛,《新唐书》卷一七六有传百余字,史家将其归为韩愈门下弟子。字阆仙,范阳人。初为和尚,法名“无本”,后以诗投韩愈,与孟郊、张籍等唱和,诗名大著,遂还俗应进士考。由于出身卑微,终不被录取。失意之余吟诗讥诮,被称为举场“十恶”。五十九岁坐贬,后迁普州,说明之前,贾岛曾作过在世人看来还不错的官。研究认为,贾岛是一位“穷愁苦吟”诗人,以平淡见称。韩愈在《送无本师归范阳》诗中,肯定了其为文“勇往无不敢”的吃苦精神,与为诗“往往造平淡”的创作风格。贾岛的诗固然不乏名篇佳句,但在文学史上最有名的,还是“推敲”典故。与孟郊并称,稍逊之处,应该是生活广度和情感深度。我觉得,长海兄以丹青、书法、文章来抒发对贾岛的景仰,应该是创作谈所指,肯定并弘扬其不计功利,专注于事业,追求完美,甘于清贫,无虑得失的精神。而这些,对于时下一些虚浮不实行为,形成强烈对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职业生涯中所服务的一位兄长*,不时有秋风起时思鲈莼之念,遂帮仁兄查贾岛的一首诗。当时,仁兄只是依稀记得诗中有“忆咸阳”之句。因为那时许多资料都要靠手工获得,我便于每日工作之余的深夜,耕书以求,终于在《全唐诗》中找到这首诗,并以小楷手书奉与仁兄:“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思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旅次朔方.渡桑干》)。仁兄老家在咸阳,应该是中学时代读到这首诗,便在几十年后的天涯孤旅时想起。文学,特别是诗,就是有如此魅力。诗带给我的,不惟艺术上的概括,更有情感的联想与升华,帮助我们回放往日时光,且形成新的记忆素材标志。于今,又已二十余年过去,仁兄与我退休后,天各一方,鲜有佳会。咸阳,竟以一首诗,与故乡,与宦游,与贾岛联系到一起,使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那些往事…。(旭光,2023.4.23癸卯读书日于穗)*沈文清,曾为前扶经济开发区主持人之一,时任松原常务副市长。</p><p class="ql-block">下图:王长海新作《贾岛推敲图》</p> <p class="ql-block">付庆维战友读长海友画作《贾岛推敲图》评语:</p><p class="ql-block"> 《贾岛推敲图》是长海兄为先贤造像“工程”的又一力作。在赏画读文的同时,四十多年前与长海兄灯下研读《语法修辞》的情景也在记忆中幕幕回放......对于“推敲”,在当时仅仅是作为典故而一知半解,今天读了长海兄的《创作随笔》,才领悟了贾岛对文学钻研的一丝不苟,在遣词造句方面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涵。还有就是他的“推敲”精神,苦吟精神,之所以为后世称道,是因为他的苦始终有一个乐在支撑,这个乐就是他一直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所以才做到“诗奴”的极致。由此我想到长海兄坚持五十余年苦读不辍的“早课”,以及致力于为古圣先贤造像,都是这种苦吟精神的锤炼,背后的支撑是对绘画超乎常人的挚爱。</p><p class="ql-block">下图:王长海新作《贾岛推敲图》</p> <p class="ql-block">文:集结号老战友长海、旭光、庆维</p><p class="ql-block">图:王长海、李旭光</p><p class="ql-block">授权编辑:张国政</p><p class="ql-block">2024.9.5日修稿于丹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