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与回避系统模型理论的个案概念化——966525热线志愿者江雪民

江山大讲坛(江雪民)

<p class="ql-block">Gray(1973)提出的趋向与回避系统观点,他认为情绪是三个“情感—功机”系统的结果:行为抑制系统,行为激活系统,以及或战或逃系统。这一模型的主要要素是行为抑制系统。当行为抑制系统检测到某种类型的刺激(非奖赏刺激、惩罚、新奇事物),它会驱动机体对刺激注意,抑制即将进行的行为,激活回避行为,并产生焦虑和其他负性情感。行为激活系统则对奖赏信号和非惩罚性信息(安全信号)反应,系统通过促进趋近行为、提升食欲,以及提升像快感、兴奋和兴趣等积极情感来驱动反应。趋向系统的活动低下被认为是导致抑郁和快感缺失的原因,而趋向系统的过度活跃则会导致躁狂和冲动。第三个系统是或战或逃系统,它会对非条件的疼痛、挫折性非奖赏刺激做出强烈的自主神经唤醒,并做出逃跑、回避与防御性攻击行为的反应,这是恐惧和惊恐反应的基础。行为激活系统与积极情感,与左脑前额叶区相关。行为抑制产生消极情绪,与右脑前额叶区相关。趋向与回避模型认为焦虑和抑郁症状会有广泛重叠问题。</p> <p class="ql-block">Gray提出的趋向与回避系统</p><p class="ql-block">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领域,Gray提出的趋向与回避系统(Approach-Avoidance System)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它解释了人类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基本动机和行为反应倾向。这一理论由Gray及其同事在多年研究中逐步完善,为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p><p class="ql-block">一、理论背景</p><p class="ql-block">Gray的趋向与回避系统理论源于对行为动机的深入研究。他认为,个体在面对环境刺激时,会基于其内在的动机系统产生两种基本的反应倾向:趋向(Approach)和回避(Avoidance)。这两种倾向分别对应着个体对于积极结果的追求和对消极结果的逃避,是人类适应环境、实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机制。</p><p class="ql-block">二、趋向系统</p><p class="ql-block">趋向系统是指个体在面对可能带来积极结果(如奖励、满足、快乐等)的刺激时,产生的接近和追求这些刺激的动机和行为反应。这一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目标导向、自我效能感、对奖励的期望等。当个体认为某个目标或行为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时,趋向系统就会被激活,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追求这些结果。</p><p class="ql-block">三、回避系统</p><p class="ql-block">与趋向系统相对应的是回避系统,它是指个体在面对可能带来消极结果(如惩罚、痛苦、失败等)的刺激时,产生的远离和逃避这些刺激的动机和行为反应。回避系统的激活通常与个体的恐惧、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密切相关。当个体感知到某种潜在的威胁或危险时,回避系统就会被触发,驱使个体采取防御性的行为来避免消极结果的发生。</p><p class="ql-block">四、趋向与回避系统的相互作用</p><p class="ql-block">在实际情境中,趋向与回避系统并不是孤立运作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个体在面对复杂的环境刺激时,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动机、对结果的预期以及当前的情境因素等综合考虑,权衡趋向和回避的利弊得失,从而做出最优的行为选择。</p><p class="ql-block">五、理论意义与应用</p><p class="ql-block">Gray提出的趋向与回避系统理论不仅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视角,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来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在企业管理领域,领导者可以通过分析员工的动机系统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心理咨询领域,咨询师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帮助来访者识别和处理其内在的矛盾和冲突等。</p><p class="ql-block"> 趋向与回避模型理论认为,减少消极情感不等于增加积极情感。干预消极情绪的方法有,渐进性放松、愉悦性活动计划、认知重构、系统脱敏法、积极心理学运用、药物治疗、生物物理疗法、选择中间地带相处。当一个人正遭受交感神经系统高度激活的痛苦状态,可通过莱恩汉的降温技术(冰水桶)以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来逃脱这种状态。还有莱恩汉的“非礼技术”如为消除强迫症患者的恐惧的策略,就是让患者唱出关于恐惧的幽默歌曲。</p><p class="ql-block">总之,Gray提出的趋向与回避系统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有望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一领域的奥秘,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认知行为的个案概念化/(美)杰奎琳.B.珀森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