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书为我们讲述中国科学家们的励志故事,感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和奋斗精神的激励。</p><p class="ql-block"> 通过记录院士们的成长经历,展示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让读者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一、读毕此书,我感觉到:</b></p><p class="ql-block">第一,科学家们爱国敬业的赤子情怀,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求知好问的思考习惯,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让我看到了那一辈人肯为国家付出一切的人生观。</p><p class="ql-block">第二,书中40位院士的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考古、医学,以及新中国标志性重大科技成就——“两弹一星”,全方位的展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力量。</p><p class="ql-block">第三,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这40位院士才是我们全国中小学生应该崇拜的偶像。</p> <p class="ql-block"><b>二、我喜欢的院士</b></p><p class="ql-block">通过阅读这40位院士的故事,让我深切感知什么样的人才配拥有院士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b>1.竺可桢</b>(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科学史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竺可桢没有丝毫犹豫,当下便作出决定——浙大西迁把《四库全书》一并带上。</p> <p class="ql-block"><b>2.叶企孙</b>(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我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一半以上是他的学生,他培养了79名院士,因而被称为“大师的大师”。</p> <p class="ql-block">语录:培养学生必须与国家命运相连,要反映时代的需求,不是简单的学术追求或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而是造就学生,献身国家。</p><p class="ql-block">力荐华罗庚,提点李政道。</p> <p class="ql-block"><b>3.裴文中</b>(古人类学家,旧石器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p> <p class="ql-block"><b>4.汪猷</b>(有机化学家,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参与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其他国家最多只合成了包含13个氨基酸的长链,而中国研制的牛胰岛素却由51个氨基酸组成。</p> <p class="ql-block"><b>5.钱学森</b>(应用力学家航天工程专家、系统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最最最敬佩的一位院士)</p> <p class="ql-block"><b>6.何泽慧</b>(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最喜欢的女科学家)</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钱三强的妻子,发现并研究了铀原子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p> <p class="ql-block"><b>7.王大珩</b>(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主持制成了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工程仪器。为救国放弃博士学位。</p> <p class="ql-block"><b>8.卢嘉锡</b>(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院士语录:</p><p class="ql-block">要提倡独立思考。老话说“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形容人的求知欲旺盛,如果把它理解为不要独立思考,什么都从头问到底,那就错了。</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没读过小学,一下子就上六年级。独创“毛估”法。</p> <p class="ql-block"><b>9.任新民</b>(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总总师”是航天工程师们对任新民特有的尊称。1984年长征3号运载火箭,只把卫星送到原地点6480千米的小椭圆停泊轨道上,没能达到既定地球同步轨道,以失败告终,问题出在氢氧发动机上。第二次发射还用不用氢氧发动机?如果再失败怎么办?任新民坚定的说采用改进措施后第二发能成功,两个月后长征3号运载火箭,再次呼啸而起,20分钟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p> <p class="ql-block"><b>10.叶笃正</b>(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国际小行星中心将27895号小行星命名为“叶笃正”星。手绘我国第一张500毫巴(相当于5500米高度的气压)的高空天气环流图,叶笃正激动的说:从今天开始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该在我们手里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b>11.吴征镒</b>(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他主持编撰《中国植物志》时,随手写下洋洋万字,他的助手拿着他撰写的东西去核对文献资料,发现竟然丝毫不差。中外同行们都称吴征镒是中国植物的“活词典”。</p> <p class="ql-block"><b>12.屠守锷</b>(火箭总体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我国导弹研制的起步阶段,屠守锷用了一个笨方法,将苏联提供的一枚p-1导弹大卸八块后再重新装好,用这种反射击的方式带着年轻的工程师们研制导弹技术。</p> <p class="ql-block"><b>13.吴自良</b>(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合金钢。</p> <p class="ql-block"><b>14.林兰英</b>(半导体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感动帧:1956年。美国移民局终于允许林兰英回国。他的行李中有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这是极其珍贵的半导体材料。移民局的官员并不认识这两个材料,将注意力集中在“机密文件”上,并将6800美元的支票没收了,这是林兰英在美国积攒的全部积蓄,林兰英却一点都没有介怀,反倒长输一口气:硅单晶保住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国还没有半导体材料,林兰英带回来的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成了“无价之宝”,1962年拉制出我国第一根无位错硅单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p> <p class="ql-block">读完40位院士的心路历程,个人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特点:</p><p class="ql-block">1.从小喜欢学习</p><p class="ql-block">2.对探索领域的严谨性</p><p class="ql-block">3.把振兴国家作为自己人生的航标</p><p class="ql-block">4.敢于向权威质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