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太原游玩的人很少到太原文庙,文庙以它独有的存在,座落在老城区的东南方向,毗邻首义门和文瀛湖公园。它的历史可以上追到宋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太原文庙,这座承载着无数读书人梦想与敬仰的圣地,目前场所的历史可追溯至1882年,彼时,初到山西做巡抚的张之洞以非凡的远见卓识,在这片城南之地重修文庙,不仅是对儒家文化的尊崇,更是对山西教育事业的深刻推动。</p> <p class="ql-block">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当季节的笔触轻拂过太原文庙的每一个角落,不仅绘就了一幅幅斑斓的秋景图,更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人在自然的更迭中,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传承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坐北向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建有“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两侧为廊庑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照壁位于文庙最南端,砖砌须弥座,青砖雕砌壁身,孔蓝琉璃瓦顶。琉璃垂莲柱将壁身隔成五间。稍间置琉璃竹节柱为边柱。当心间置两条上下翻飞的黄绿琉璃团龙,四周饰以流云海水。檐下施琉璃五彩斗拱,照壁四角饰三角形琉璃雕龙图案。造型精巧,图案优美,体现了太原清代琉璃烧制工艺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为六柱三楼三段式建筑,每二柱一楼,间有琉璃夹壁相隔,中楼施十一踩斗拱,两次楼施九踩斗拱,木柱冲天,琉璃覆顶,夹壁有琉璃团龙图案。整座棂星门精巧绚丽。灵星“主得士之庆”与儒学培养人才也有关联。棂星门的形制唐代已有,后来以门附会天上的灵星,喻义渐转神圣。孔庙设棂星门,示意尊孔如尊天。门前还保存有两对铁狮,分别为明洪武、万历年间铸造。</p> <p class="ql-block">泮池位于棂星门之前。池呈半圆形,圆弧向外,池上架一拱形石桥。《诗经·鲁颂·泮水》:“泮之言半也”;是说天子之学周围环以水,而诸侯之学是“半天子之学”,只能半面环水,故称泮宫。泮池又被比喻性地称为“学海”。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提醒学子用心向学。泮池上的石桥称状元桥,意谓在文庙中学有所成的学子从桥上走出来,将大有所为。</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坐落在高大的青石台基之上。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歇山式,琉璃瓦顶,檐下施五踩斗拱,前檐辟门。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以石栏相围,是举行大祭奠时列陈舞乐的地方。院落东西围以廊庑式建筑,祀孔子门徒和历代大儒。崇圣祠位于文庙最北端。大成殿之后,四合院布局,是祀孔子历代祖先的场所。文庙的整体布局沿用了传统的“前殿后寝”的礼制,舒朗壮观。</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随着时代的变迁,太原文庙也经历了多次转型与蜕变。如今,它已不再是单一的祭祀场所,而是化身为山西考古博物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山西乃至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黄河铁牛的入驻,更是为这座古老的文庙增添了几分雄浑与力量,它不仅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阎锡山时期,山西再次迎来了教育的春天。他重文重教,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山西的教育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独树一帜,成绩斐然。文庙,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也在这个过程中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无数青年学子心中的灯塔,指引着他们追求学问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太原文庙,更添了几分静谧与深邃。古木参天,仿佛每一片叶子、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漫步其间,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自然之美,更能深刻体会到文化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此刻的太原文庙,不仅是一个供人凭吊古迹、缅怀先贤的地方,更是一个激发思考、启迪智慧的殿堂。秋天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更引人深思: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同时,赋予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新的生命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正如这秋日的文庙一般,我们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心灵与智慧的桥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