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昵称: 缔造未来</b></p><p class="ql-block"><b>美号:52845182</b></p><p class="ql-block"><b>音乐:《追梦》</b></p><p class="ql-block"><b>图片: 网络致谢</b></p> 写在开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第40届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讲讲自己崇拜的两位老师的故事,他们是张润垲和张得蒂老师。二位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也许有人对他们不太熟悉,然而他们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雕塑艺术家!他们曾创作了很多雕塑作品,获得过国内外众多奖项和无数赞誉。他们17岁相识,从中央美院的同班同学到走在一起,成为“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艺术家伉俪。在充满包容和互助的每个日子里,共同成长,共同前行!现在张润垲老师91岁,张得蒂老师93岁,都已经是耄耋老人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跨越到40年前的1984年1月26日,在宋庆龄诞生91岁时,张得蒂和张润垲夫妇共同创作的雕像《宋庆龄》汉白玉雕像在上海宋庆龄陵园落成。雕像高2.6米,重约5吨,坐像。雕像在北京完成制作,之后由解放军战士护送到上海。由时任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到上海揭幕,时任国家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主持揭幕仪式。《宋庆龄》汉白玉塑像作品曾荣获首届城市雕塑最佳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信大多数人是没有见过国母宋庆龄先生本人,往往认识宋庆龄先生形象就是通过两位大师的作品一睹先生风采的。看到一个和蔼可亲的知识女性形象,感到的是其端庄而正直的气韵。站在宋庆龄女士庄严而慈爱的雕塑前,愿我们都能汲取到那份不朽的力量与温暖。她的坚韧不拔品质成为我们面对挑战时的勇气,让她的无私奉献成为我们心中的灯塔。愿这份精神力量,如同雕塑的永恒,伴随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润垲和张得蒂夫妇通过他们的艺术才华和不懈努力,为宋庆龄这一伟大历史人物留下了永恒的艺术形象。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对宋庆龄一生贡献的致敬,也是他们自己在雕塑艺术领域杰出成就的见证。这些雕像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为中国雕塑艺术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p><p class="ql-block"><br></p> 宋庆龄与孩子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再跨越到20年前的2004年,为庆祝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50华诞,在已故国家领导人鲁平同志牵线下,张得蒂和张润垲两位大师为中福会少年宫创作了汉白玉雕像《宋庆龄和孩子们》。雕像高0.9米,重800公斤,由宋庆龄和两个孩子在一起的半身场景组成,柔美典雅,反映了宋庆龄对孩子们的慈爱之心和孩子们对她的热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4年6月在上海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大理石大厦进厅举行隆重的塑像落成揭幕仪式,时任中国福利会副主席汪道涵和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参加了仪式并为汉白玉塑像揭幕。张得蒂和张润垲夫妇也参加了揭幕仪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福利会和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相关领导参加了落成揭幕仪式,仪式是由少年宫袁超群老师担任活动策划和导演、由戏剧影视的夏燕飞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参加了宋庆龄雕塑的落成典礼,并与孩子们讲述宋庆龄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位大师从创作到完成塑像用了四个月时间,期间上海与北京的对接工作由我承担。根据北京的要求我做好上海方面的配合工作,中福会少年宫的大理石大厦属于历史保护建筑,对塑像的载重基础和大理石装饰需要用心考量。整个过程我与两位大师形成了“非常默契”,之后我们成为了忘年交师生。从中看到了两位大师在艺术追求的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记忆深刻,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雕像制作完成后我亲自到北京迎接雕像回沪,有图为证,其中:图一:汉白玉塑像在大师工作室起运;图二:汉白玉塑像装箱;图三:汉白玉塑像装车;图四:汉白玉塑像空运到上海安装就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与孩子们》汉白玉塑像终于请到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大理石大厦,塑像安装就位后是我第一时间揭开塑料薄膜,左边是作者本人,右边是时任中福会少年宫副主任戚恩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的6月1日,《宋庆龄与孩子们》的第二座雕像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浦江镇青少年活动中心落成揭幕。其大小重量均与第一座相同。如今已迁移至上海常熟路157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3年第三座《宋庆龄与孩子们》的汉白玉雕像在上海苗江路800号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落成。重量达五吨重。安放在剧场外绿茵茵的草坪中。以上三尊《宋庆龄与孩子们》的塑像从前期考察,到设计制造,以及最后的运输和吊装全过程,我都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9年,张润垲和张得蒂夫妇俩人继续合作,共同为座落于北京后海北沿46号的宋庆龄故居新展厅创作了一尊新的宋庆龄雕像坐像。这座雕像高1.8米,重约3吨。</p><p class="ql-block"><br></p> 泰山挑山工塑像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9年年初,88岁的张得蒂老师,接受山东省约请,准备创作一件有关泰山挑山工的作品,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两位艺术家来到泰山寻访挑山工,深入挖掘这群普通劳动者身上的不凡。回到北京后,他们立即开始了泰山挑山工雕塑的创作。张润垲对团队提出要求:“塑像虽然不大,但一定要打造成泰山挑山工的那种精神状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得蒂(1932-),山东菏泽人。194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5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班。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家学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的作品曾在欧亚非大洋州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展出。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个人作品展览。作品曾为意大利拉维纳但丁中心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等处收藏。出版《张得蒂作品选集》、《雕塑教学》等。1985年获意大利拉维纳国际雕塑竞赛"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1991年获意大利拉维纳国际雕塑竞赛意大利共和国内政部长设银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动荡的十年过后,张得蒂坚定地说:“我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这句话是她的决心更是她的行动力,她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的搞创作,险些失去生命依然耕耘不辍,“有事业心和报国志”,这句融进骨血的家训,指引她一心一意搞创作。回归而来的她如火山爆发,用10年时间,达到艺术的巅峰,创作出《丁玲印象》《艾青像》《宋庆龄纪念像》《东方的邀请》《日日夜夜》《小达瓦》《梦》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润垲(1933-),北京人。194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学习。后在中国雕塑工厂工作,期间入文化部主办的雕塑训练班学习。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教授。作品有《少先队员》、《伐木工人》、《斯诺在中国》、《小萝卜头》等。作品《滑雪之歌》获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三等奖。《陈胜、吴广》、《长征路上》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出版有《雕塑家看国外雕塑》、《雕塑教学》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得蒂是一个难得的雕塑大师,但她也有心无旁骛的另一面,除了创作、雕刻之外其他一概不会。什么穿衣打扮,厨房煮饭,管理财产,幸好家人给了她无尽的关爱和支持,她的丈夫张润垲,他包揽了全部家务和外界事务。朋友们都说,张得蒂找到了好伴侣。认识张润垲老师的人都知道,他身上具备幽默、豁达、善良、温暖的品质,为张得蒂撑起一片晴朗的天。</p><p class="ql-block"><br></p> 写在结尾 <p class="ql-block"> 关于张润垲和张得蒂的故事快要讲完了。两位大师的宋庆龄先生的雕像似乎静静地诉说着历史与希望,而张得蒂与张润垲的故事,则如同这雕塑旁的微风,轻轻吹拂,传递着温暖与力量。愿这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为您的生活添上一抹不凡的色彩,祝福您和家人幸福安康,前程似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9日下午,我和范琪菁老师到北京探望了两位大师。在这温馨美好的时刻,愿张得蒂与张润垲两位前辈的智慧之光,如同宋庆龄女士雕塑所展现的坚韧与优雅,永远照耀着前行的道路。愿他们的精神与宋庆龄女士的博爱、高洁并肩,激励着每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与孩子们》的雕塑不仅是一个艺术作品,更是一个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正能量的教育工具,它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下了关爱、尊重、梦想和责任的种子。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耐心。雕塑真是神奇的艺术品,它能让我们看到过去,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这个雕塑让孩子对艺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在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校外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秉承着宋庆龄的教育思想“关心儿童,缔造未来”。雕像让我深感教育工作的伟大与神圣。激励着我继续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人格、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宋庆龄她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而奋斗。这座雕像不仅是对她个人功绩的纪念,更是对那段光辉历史的铭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2024年的教师节马上要到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俩对国家,对雕塑艺术的奉献。作为教授,作为灵魂工程师,虽然他们年事已高已经举不起刻刀和锤子,但他们的那支蜡烛继续在燃烧,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他们的学生,他们桃李满天下。我们真心祝愿张得蒂和张润垲两位大师身体健康长寿,艺术之树长青!(完)</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姓名:缔造未来 年龄:退休多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职业:教育工作 擅长:儿童文化</b></p> 读者留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