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组老照片,是主席在上上世纪三十年代拍摄的,拍摄地集中在延安。原版都是黑白照片,经过上色处理后,独具特色。那时候主席十分年轻,精神面貌非常好,看起来潇洒、睿智。</p><p class="ql-block">下面,一起来欣赏吧!</p><p class="ql-block">图为毛主席在陕北,拍摄于1936年。</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拍摄的。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苏区进行采访,这次采访,他一共呆了三个多月,期间拍摄的很多老照片。这些老照片中,就有不少主席的个人照片。</p><p class="ql-block">在这张照片中,主席身穿红军蓝灰军衣,头戴八角帽子,目光坚毅,沉着冷静,显得十分睿智。这张照片后来被用在很多地方,传播十分广泛。</p> <p class="ql-block">主席在延安机场,拍摄于1937年。</p><p class="ql-block">延安机场始建于1936年1月,由东北军张学良、17路军杨虎城所部修建。西安事变后,陕北地方革命武装将原有根据地大部恢复,并接管了延安和延安机场。该机场是土质跑道,多年失修,已不适于飞机正常起降。1944年春,我军重新修复并扩建延安机场,当年底扩建工程竣工。建成后机场跑道长2000米,宽60米。延安机场因此成为我军整修、使用和管理的第一个机场,被称为第一个红色机场。后来主席到重庆谈判,就是从延安机场乘坐飞机前往重庆。</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37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37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37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拍摄于1938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的窑洞中写《论持久战》。拍摄于1938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拍摄于1939年。</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的窑洞里,主席正在指导夫人学习。从照片上看,两人款款深情,表情安静,尽管两人都没有看镜头,但是可以看出两人眉宇之间满是恩爱,窗外依稀可以看到阳光,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这一刻他们就是天地间的最浪漫的情侣、最恩爱的夫妻。也许,那是他们两人最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是主席和第一任妻子杨开慧所生的儿子。生于1922年10月。毛岸英1950年10月参加朝鲜战争,跟随抗美援朝部队入朝作战。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的空袭中不幸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今天这张全家福,是毛岸英如朝前拍摄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主席的全家福!由于毛岸英牺牲在朝鲜,这张全家福就显得尤其珍贵。</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上一共有5个人。站在最左边的是夫人。她身穿黑色套装,气质优雅。脸上露出恬静的笑容。</p><p class="ql-block">夫人旁边是主席。主席身材伟岸,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虽然表情平静,但是看得出来,他很开心。</p><p class="ql-block">主席前面站着的小女孩就是李讷。李讷是主席和现夫人生的女儿。李讷出生在延安,在主席身边长大。主席对她非常疼爱。李讷生于1940年,照片上的她只有十岁。从面相看,她和江青长得挺像。</p><p class="ql-block">站在主席右边的是毛岸英。毛岸英看起来很斯文,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p><p class="ql-block">站在最右边的是刘思齐。很多人对她不熟悉。她是毛岸英的妻子、主席的儿媳妇。刘思齐生于1930年3月。8岁时,由于在延安出演话剧《弃儿》被主席看上,认作干女儿。毛岸英到延安后,主席将刘思齐介绍给他,两人便谈起了恋爱。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北京正式结婚。</p><p class="ql-block">刘思齐年轻时候的照片不多。从这张照片上看,刘思齐扎着两条大辫子,身材高挑,长相俊秀。她看上去有点儿腼腆,微微侧着头,似乎是不好意思看镜头。</p><p class="ql-block">刘思齐和毛岸英在一起的时间虽然有好几年,但是正式结婚之后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之后,刘思齐非常伤心。请示主席后,她远赴苏联学习。</p><p class="ql-block">1961年,刘思齐回国后被分配到部队从事翻译工作。1962年2月,刘思齐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结婚。婚后,生了四个子女,两男两女。生活比较幸福。</p><p class="ql-block">笔者感言:这张珍贵的全家福,记录了主席难得的团圆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上,主席和夫人带着李讷、李敏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上,主席和夫人分别站在两个孩子的两边。从他们的穿着看,应该是夏天拍摄的。主席身穿白衬衣,裤子显得十分宽大,脚上穿着布鞋。主席是千古伟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主席仍旧是一个十分简朴的人,他不讲究吃、不讲究穿,生活十分简朴。</p><p class="ql-block">夫人身穿裙子,脚上穿着黑色皮鞋,一头短发,身材高挑,看起来很漂亮。这时期的江青穿着还没有那么正式,面孔也不像后来那样古板,依旧很柔美。</p><p class="ql-block">李敏生于1936年。4岁时,李敏和母亲前往苏联生活。一直到1947年才回国,住在黑龙江哈尔滨。1949年底,李敏来到北京,留在北京读书,和主席生活在一起。李讷于1940年生于延安。在主席子女中,她是比较幸福的一位。因为她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1949年到北京之后,在北京读书。后来进入北大,从北大历史系毕业。</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普通的家庭合影,但是这有一张不平常的家庭合影。从这张照片上,我们能看到主席当时的心情是很高兴的。同样,夫人也很高兴。他们一家其乐融融,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主席和夫人带着李讷、毛远新合影照。照片上,他们一家四口都穿着黑大衣,夫人头上还裹着头巾,可见是冬天拍的。</p><p class="ql-block">毛远新生于1941年2月14日。1951年,主席将毛远新留在北京读书。从此,他就在主席身边生活、读书。夫人对他很好,待他像亲生儿子一般。</p> <p class="ql-block">图为1950年6月14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二次会议,主席在这次大会上致开幕词。主席在开幕词中说:我们必须巩固团结,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参加会议的委员149人,其他委员25人,列席人员164人。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确定国徽图案。经过与会代表的讨论,最终确定下国徽的图案。这张老照片,记录了主席向参会代表解说国徽图案的寓意的情景。从照片上看,主席正拿着国徽图案,兴高采烈地向参会人员介绍。他兴致高昂,笑容满面。展现了一个伟人的雄伟风采。</p> <p class="ql-block">1951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同小朋友们一起庆祝国庆。照片上,两个小朋友戴着红领巾,露出纯真可爱的笑容。他们一人拉着主席的一只手,主席则和蔼地站在他们身边。</p> <p class="ql-block">1952年,主席在济南视察。五十年代,主席经常外出考察。尽管很辛苦,但是他依旧不辞辛劳,为了的就是掌握实情,尽快把中国建设好。</p> <p class="ql-block">1952年,主席在北京会见外宾。</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主席视察部队</p> <p class="ql-block">伟人瞬间:1953年,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上。</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同志在北京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1953年9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p><p class="ql-block">照片为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与周总理、刘少奇在主席台上研究文件。照片中三位领导人身穿中山装,神情专注、器宇轩昂,威武大气。</p><p class="ql-block">刘少奇当时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务。</p><p class="ql-block">(1953年,侯波拍摄)</p> <p class="ql-block">195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5周年的日子。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逢五小庆”“逢十大庆”,1954年的国庆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逢五庆典。所以,这次庆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阅兵式。当时,阅兵式的首长是国防部长彭老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担任阅兵总指挥。除了阅兵式之外,还有规模盛大的群众游行。当时,主席、总理等人都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p><p class="ql-block">今天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54年国庆节当天。照片上,除了主席之外,还有一个戴着红领巾小学生,而董必武则站在他们两人的旁边。下面,一起通过老照片来欣赏伟人风采吧!</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于1954年国庆节。当时,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照片上看,主席拉着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这个小学生正指着前方,嘴里不知道在说什么。主席弯下腰,亲切和蔼地顺着小学生的手指的方向,向前望去。主席牵着小朋友的手,一脸严肃,不苟言笑。他们旁边站着的老者是董必武。</p><p class="ql-block">董必武生于1886年3月,原名董贤琮,湖北黄安人。他父亲是一个教师,虽然家里清贫,条件艰苦,但是,董必武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八岁就考取了秀才。后来,他并没有沿着“读书、科举、做官”的人生路径来走,而是参加了革命,反抗压迫和专制。他是元老级人物,地位比较高,主席对他也很尊敬。</p><p class="ql-block">1954年,董必武已经68岁。照片上,他留着白胡须,戴着帽子,精神抖擞。他和主席一起,正朝着戴红领巾的小朋友手指的方向望去,也不知道是在望什么。也许是在望雄赳赳气昂昂的解放军部队,也许是在望我们的先进武器,也许是在望群众游行队伍,也许……</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主席经常外出考察。实地考察是获得第一手资料、掌握真实情况、推动工作落实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推动中国的发展,主席不辞辛劳,经常外出考察,实地了解情况。那些年,主席的身体还比较硬朗,能够承受长时间外出旅行带来的劳累和困顿。那些年,主席不是在外考察就是在去考察的路上。</p><p class="ql-block">今天这组老照片,一共六张,主要拍摄于1953年和1954年。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能够看到主席精神矍铄,英明神武,器宇轩昂,气质超凡。</p><p class="ql-block">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老照片领略主席风采吧!</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53年2月,主席在赴武汉视察途中。当时下起了小雪,主席肩头落了薄薄一层雪。</p><p class="ql-block">1953年2月16日至19日,主席首次视察武汉。考察期间,他登上了武昌蛇山。不得不说,老一辈革命家作风是真的好,考察时丝毫没有架子,不封路、不清场,不搞特殊,就走在老百姓中间。在蛇山半山腰,群众突然发现主席,他们十分激动,大声朝主席喊了起来。主席和蔼可亲,挥手向群众致意。当他登上渡船后,还脱下帽子,向岸上的群众挥舞。</p><p class="ql-block">这次考察,主席对陪同人员说:“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由此可见主席时刻把百姓、把国家放在心上。另外,这次考察,主席还明确表示,意修建武汉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主席十分关心武汉的发展。50年代,主席多次到武汉考察,还在武汉召开各种工作会议,多次过问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武汉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主席在选举中投下神圣一票。照片上的主席表情严肃,一只手自然下垂,一只手拿着票,器宇轩昂、气质超凡。</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主席接见工会代表。参会人员见到主席走进来,纷纷起身,拍手欢迎。主席也拍起了手。照片上,主席精神矍铄,英明神武。</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主席正在修改第一部宪法草案。</p> <p class="ql-block">1954年,主席在大会上致开幕词。主席左手弯曲放在胸前,高举右手,容光焕发,笑容满面。</p> <p class="ql-block">1954年,主席在外出视察过程中,在火车上抽烟、思考问题。主席十分关心全国各地的建设工作,五十年代,他长期到外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p> <p class="ql-block">伟人瞬间</p> <p class="ql-block">伟人瞬间:主席也曾戴过眼镜</p> <p class="ql-block">伟人瞬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视察工作,吴旭君跟随主席左右。照片右侧的女孩子就是吴旭君。正在向主席汇报工作的是贺龙元帅。</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于1962年3月,照片上,毛主席、周总理、陈毅、邓小平四位领导接见参加化工、石油、煤炭会议的代表。</p><p class="ql-block">照片上,代表们站在草坪的边缘,从低到高密密麻麻站成6层,围成一个半圆。毛主席、周总理、陈毅、邓小平四位领导站在草坪中央,和代表们依次打招呼。</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毛主席身穿大衣,面带微笑,双手交叉,正在和代表们讲话。周总理身穿主席同款灰色大衣,站在毛主席身边,双手交叉,转头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毛主席,聚精会神听毛主席讲话。邓小平身穿黑色衣服,两只手交叉放在胸前,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代表们。陈毅身穿白衬衣,系领带,黑色西服,双手插在口袋里,显得十分镇定。</p><p class="ql-block">照片上,代表人数很多,他们看到毛主席来了,都在鼓掌欢迎,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显得十分开心。</p>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p>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翁乃强 摄</p> <p class="ql-block">1966年,宋彬彬给毛泽东戴红卫兵袖章。</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挥动着军帽向红卫兵致意。摄影 翁乃强</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检阅红卫兵 , 1966年</p> <p class="ql-block">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首次接见红卫兵照片。</p><p class="ql-block">1966年8月18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196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依稀能够感受到当年热火朝天的氛围。</p><p class="ql-block">1966年8月18日这天,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庆祝大会,毛主席首次接见来北京的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从这张老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天,毛主席身穿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们致意。同时,他明确表示支持红卫兵。这使得后来又有多批红卫兵涌入北京。</p><p class="ql-block">当天,天安门广场上人群一望无际,长安街上人山人海,人们高喊各种口号,声音惊天动地。</p> <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1日,毛泽东走下城楼,来到天安门广场。1966年10月1日,是建国17周年庆典的日子。这天,150万首都人民和外地来京的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大会,也称毛泽东第四次接见150万红卫兵。接见采取了通常的群众游行,持续了整整6个小时。这张照片上,在主席身边的是肖华和杨成武,小个子女生为吴旭君。摄影 孟昭瑞</p> <p class="ql-block">美国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在天安门城楼上,拿出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请毛泽东签名留念。摄影 孟昭瑞</p> <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1日,毛主席与首都军民共度国庆节。</p> <p class="ql-block">1966年9月15日,毛泽东、林彪、刘少奇、宋庆龄在天安门城楼上。第三次接见的红卫兵人数增加到100万。摄影: 孟昭瑞</p> <p class="ql-block">1966年11月26日上午,毛主席在叶剑英等陪同下在天安门广场第八次接见红卫兵</p> <p class="ql-block">1966年国庆节,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群众代表。从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天空中飘着红色的大气球,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群众的口号震天响,真可谓是惊天动地。</p> <p class="ql-block">1966年,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p><p class="ql-block">从1966年8月18日到1966年11月26日,毛主席先后八次接见红卫兵,每一次规模都很大,盛况空前。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毛主席一手夹着香烟,一只手扬起来和大家打招呼。可以想见,此时的天安门广场上一定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p> <p class="ql-block">1966年,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毛主席笑盈盈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他和蔼可亲,沉稳大气,展现出千古伟人的独特气质。</p> <p class="ql-block">1966年,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p> <p class="ql-block">1966年,主席在大会上鼓掌致意。</p> <p class="ql-block">1966年7月10日,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一生都喜欢游泳。在长沙读书的时候,他畅游湘江。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多次畅游长江。</p><p class="ql-block">在这张照片上,他身穿浴袍,高举右手向群众致意。老人家此时已经73岁高龄,但是仍旧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意气风发。</p> <p class="ql-block">接见期间,毛泽东与李宗仁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中央。摄影 孟昭瑞</p> <p class="ql-block">接见红卫兵期间,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上交谈。摄影 孟昭瑞</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彩色老照片。照片上,主席走在前面,昂首阔步。林帅走在后面,亦步亦趋。林帅手里拿着小红书,表情很严肃。</p> <p class="ql-block">主席戴着红领巾,和林帅亲密交流。</p> <p class="ql-block">中共九大</p> <p class="ql-block">图为吴旭君、王海容和毛主席在一起。王海容生于1938年9月25日,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后又学习英语。1965年入职外交部。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曾参与接待基辛格秘密访华等重要外宾。</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上,从左至右分别是张玉凤、毛主席、吴旭君、周福明。</p><p class="ql-block">张玉凤和吴旭君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周福明是江苏人,是主席的理发师兼卫士。长期在主席身边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上,从左往右,分别是:邵淑华、张玉凤、毛主席、郭国群、吴旭君。这四个年轻女孩子看起来青春靓丽,十分漂亮。主席和他们合影,显得十分亲切。</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生于1893年12月26日,于1976年09月09日与世长辞。毛主席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领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无数人敬仰和崇拜的伟人。进入七十年代后,毛主席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毕竟,衰老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抗衡。但是,主席晚年却并不糊涂,他思维清晰,言语清楚,目光睿智,还很幽默。</p><p class="ql-block">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组高清彩色老照片,领略主席的伟人风采。</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70年,当时主席的身体还比较好,出席活动也比较频繁。照片上,主席正在会议上鼓掌致意。他面色凝重,不苟言笑,显得十分严肃。</p> <p class="ql-block">1970年五月二十日,主席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庄严声明。照片上,毛主席手拿稿子,面带微笑,目光如炬,显现出伟人风采。</p> <p class="ql-block">1971年,主席在北京。他正扬起手和人打招呼。照片上的毛主席心广体胖,沉稳大气,伟人风采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1972年,主席在北京。注意看,他的住处全是书。主席真的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精力充沛的人。</p><p class="ql-block">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们被引进一个陈设简单、放满了书籍和文稿的房间。在他坐椅旁边的咖啡桌上摊开着几本书。”……在我们告辞的时候,毛说:“你那本《六次危机》写得不错。”我微笑着摇摇头,朝周恩来说:“他读的书太多了。”</p><p class="ql-block">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毛主席非常爱读书,住处堆满了书,以方便他随时阅读。</p> <p class="ql-block">1973年,主席在北京。他的住处全是书,整个房间都被书占满了。他的房间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p> <p class="ql-block">1973年,主席在大会上。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进入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1973年,主席在大会上。</p> <p class="ql-block">1973年,主席在大会上。</p> <p class="ql-block">1974年,主席和小平亲切握手。</p> <p class="ql-block">1975年,主席和李先念亲切握手。</p> <p class="ql-block">1975年,主席在北京。</p> <p class="ql-block">1976年,逝世前的主席。</p> <p class="ql-block">1976年,是最令人悲痛的一年。这一年,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p><p class="ql-block">1976年1月8日,被病魔折磨了多年的总理与世长辞,享年78岁。总理是所有中国人都敬爱的伟人。他的逝世,让人们无比悲痛。然而,半年之后,当人们稍稍从总理去世的悲痛中缓和,7月6日,90岁高龄的朱老总也逝世了。</p><p class="ql-block">悼念朱老总的鲜花尚未凋谢,7月28日,唐山地区发生了大地震。经过测定,这场地震震级为里氏7.8级。这场毁天灭地的大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受伤。</p><p class="ql-block">唐山地震的消息跟随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迅速传播到全国。人们再次被震惊了。全国上下一片哀痛。</p><p class="ql-block">然而,这还远远没完。一个月后,9月9日凌晨00:10分,伟大的主席也逝世了。对于这个消息,无数人无法接受,一时间竟陷入了不敢相信的错愕之中。</p><p class="ql-block">然而,主席走了,这是真的。</p><p class="ql-block">9月18日,主席的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主席的巨幅遗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中间,花圈陈放在遗像两侧。同一时间,全国各地也都举行了追悼大会。</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逝世后,中央不允许任何人靠近遗体,唯独这7个人是例外</p><p class="ql-block">毛主席逝世后,中央为了尊重和保护他的遗体,实施了严格的措施,禁止闲杂人等随意靠近。然而,在这个庄重的时刻,有七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被赋予了特殊的权限,他们不仅被允许接近毛主席的遗体,还在水晶棺前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这七位人物究竟是谁?他们为何能获得如此殊荣呢?</p><p class="ql-block">图片(华国锋 叶剑英 邓小平 李先念 汪东兴 乌兰夫 许世友)</p><p class="ql-block">在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影中,靠左的首位人物是华国锋,他是毛主席晚年最为信赖的中央干部之一。尽管他的年纪相对较轻,资历也不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但他的才华和实干精神却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赞誉。华国锋以其稳重的性格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在毛主席逝世后,肩负起了重要的政治责任。</p><p class="ql-block">紧挨着华国锋的是德高望重的叶剑英元帅,他在七人当中军衔最高,享有极高的威望。毛主席生前曾对叶剑英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葛一生为谨慎,吕端大师不糊涂。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过程中,叶剑英元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维护党和国家的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p><p class="ql-block">合影中的第三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邓小平同志。他与毛主席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虽然两人年龄相差11岁,但他们共同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历程。邓小平同志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与毛主席一同缔造了新中国,并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可以说,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而邓小平则引领中国走向了富裕和强盛。那么其他四位又都是谁呢?</p><p class="ql-block">在毛主席的水晶棺前,七位中央领导曾留下了一张意义非凡的合影。这张合影不仅记录了那个特殊时刻,更彰显了这些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位于合影中心的是李先念,他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杰出领袖,建国后更是成为了引领国家经济建设的关键人物。他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厚的经济理解,为新中国的发展描绘出了一幅宏伟的蓝图。</p><p class="ql-block">紧邻李先念的是汪东兴,这位并不以战绩或政绩著称的领导人,却以他对毛主席几十年如一日的忠诚和守护而闻名。他担任中南海大管家期间,虽然职位不高,但实权在握,为毛主席的安全殚精竭虑。在毛主席逝世后,他更是成为了粉碎阴谋的核心力量,这份特殊的荣誉他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合影的最右侧,是身着鲜绿军装的许世友将军。他对毛主席的敬仰和忠诚溢于言表,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赶赴北京,葬礼上甚至配枪以防不测。这份深厚的感情和坚定的忠诚,让人深感敬佩。</p><p class="ql-block">而在这张合影中,还有一位不为人熟知但却举足轻重的人物——乌兰夫。这位开国上将、中央少有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以“红色之子”的称号彰显了他对革命的坚定信仰。乌兰夫早在1925年就成为内蒙古的第一批中共党员,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地下工作和情报收集,为党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领导的百灵庙起义粉碎了日本的阴谋,抗战后的交涉更是彰显了他的外交才能。乌兰夫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对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这张珍贵的合影见证了七位领导人在毛主席水晶棺前的历史性时刻。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存在和贡献将永远被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张合影不仅是对他们的致敬,更是对新中国历史的深刻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