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今天听了几节语文课,我脑海当中突然想到了韩愈《马说》里经典的句子。</p><p class="ql-block"> 回想我们当今的有些语文课,何尝没有这样现象让人感慨呢?很多语文教师课上的不顺的时候,启而不发的时候,教师就埋怨学生差,学生死板、学生不活跃、学生不配合等等。是学生真的不配合吗?是学生真的不愿回答吗?其实有时候并非如此。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有的老师带着学生一路狂奔,像赶马者一样,鞭子一直高高的举着,唯恐马停下来,到达不了自己想要到达地方。沿途即使有很多水草肥美的地方,来不及品尝、咀嚼、回味,在赶马者的引领下只是匆匆而过,让马留下了“望草兴叹”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现实的课堂,我们有些年轻老师把学生匆匆赶入文本,又匆匆赶出文本,当学生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就和学生抢着说,唯恐学生说偏了,当学生不知怎么说时,教师开始自圆其说,学生只能是随声应和。学生变成一个听课的机器。这样的课堂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我有时问上课的年轻老师为什么那么急,为什么不让学生多读一会书,为什么不等等学生?老师都会一口同声的说:“怕课上不完!”其实课是永远上不完的,课没上完不等于不是一节好课。当课没有上完,我们可以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堂走出课外。学生带着问题的思考从文本走向生活。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真正与文本、作者等有效对话,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不就是一节好课吗?</p> <p class="ql-block"> 正如有位专家所说:“语文要有读书度,牵手不等于拉手,牵手就不能拉手,跟着感觉走……”言简而意丰,道出了教学的真谛。这里的“读书度”就是放手让学生去读书,敢于给学生留时间去读,教师也要在文本里多走几个来回,当老师对文本驾轻就熟的时候,才能引领学生去读。语文老师应该有敏感的感知语言的能力,咀嚼玩味语言的能力,能够品味语言背后东西,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区别其他科老师的根本所在。牵手是以一种有效的点拨和引领,而不是粗暴的生拉硬拽。跟着感觉走,其实就是一种尊重。尊重学生的对文本的认知度,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度,跟着学生的步伐在文本里徜徉。</p> <p class="ql-block"> 我们语文教师真的不要做赶马者,而要做牧马者,把马引领到无边无垠的草原,任由马去选择水草,慢慢地品尝、咀嚼,这样才能促其健康成长。在新教材,新课标,新课堂背景下,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这即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语文老师应该有的素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