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读书笔记

青青河边草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再怎么样顺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一定会遇到挫折、遇到压力。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够很轻松成功的人。那么在遇到逆境的时候,你是怎么看待逆境的,你是怎么样处理逆境的,你是怎么样应对逆境所带来的心理上的这种压迫感的,这个就被称作逆商。</p><p class="ql-block">当这个逆境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心里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我不要背锅。这说明你的逆商很低。</p><p class="ql-block">现实生活中有三种人:</p><p class="ql-block">第一种人叫放弃者。有的人这一辈子就放弃了,就这样了,我也不想努力,我觉得我的人生也没什么太大的机会。所以放弃者的人通常的表现就是退出、逃避、变卦、放弃,你让他努力,他说,“我不需要。这是放弃者。</p><p class="ql-block">第二种人叫作扎营者,你看爬山的时候,扎营者到了一个地先把帐篷搞好,扎营者会给帐篷里边堆很多东西,把它弄得特别舒服,像一个临时的家一样,然后说“你们上山,我守着”,这个叫扎营者。扎营者在这个社会上可能做过一些努力获得了一些地位。但是当他获得了地位之后,停下来了,他就不再努力了。</p><p class="ql-block">第三种人攀登者,攀登者的特点是,他不是为了一个头衔生活的,他不是为了得到一个社会地位而生活的。</p><p class="ql-block">《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说:“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从未真正活过的人。”但同样你看,尼采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生活给我什么样的痛苦委屈,没关系,因为我知道我为什么而活,这就是拥有攀登者心态的时候内心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怎么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攀登者。首先,逆境和什么有关?作者做了一个树的比喻。你们经常会在山里看到一棵树从石头缝里边长出来。那个石头里边哪儿来的土,这树就长出来,长得还枝繁叶茂,黄山上的迎客松都这样。所以作者拿树做比喻。什么是树叶?树叶就是你的个人表现,树叶是我们外在的个人表现。我们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有没有能力、做什么事。树枝是我们的才能和渴望,到树干的部分,是我们的智力、健康和品格,你身体不健康你确实没劲,你的精力旺盛不旺盛跟你做事是有很大关系的,还有和你的品格相关。再往下到树根的地方,那肯定有基因的问题、有家庭的影响,还有你的信仰问题,这就是构成了我们一个人应对逆境的时候,你能不能像一棵树一样从石头缝里长出来,有不同层次的表现。</p><p class="ql-block">西方人把逆境分成三层:社会的逆境、职场的逆境和个人的逆境。</p><p class="ql-block">在面临逆境的时候,我们通常要小心的是四条岔道。哪四条岔道呢?还是以登山为比喻。第一个岔道就是攀登者变成扎营者,这个我们一定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我们不要从一个攀登者变成一个扎营者,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叫科技万能。科技万能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岔道呢?很多人在遇到逆境的时候,他首先想的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说:等着,总有一天会解决,说不定过两天来一个新招就解决了。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态变得非常颓废,你不愿意说新招没出现的时候,你能做点什么,而是说等着总有高科技,把一切东西推到科技的身上。第三个岔道我觉得最有意思,叫作打鸡血。我开始看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我特别怕它是一本打鸡血的书,告诉你说挺住、坚持、熬过去就是胜利,这最没用。</p><p class="ql-block">第四个岔道,叫作走上无助和无望的循环。你觉得一个事无助,解决不了,所以无望。因为无望,所以无助,变成一个死循环。这个东西是“心灵的癌症”。当你进入到无助加无望那种“心灵的癌症”的时候,你没有任何改变的动力。四条岔道一定要小心。那么,逆商是怎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呢?逆商的这个原理建立在三大理论支柱之上。</p><p class="ql-block">第一个理论支柱叫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就是说你得首先改变你的认知,你要想改变你的心理状况,不是要改变外在的事物,而是要改变你对这个事的看法,只有改变了认知才能够改变你的压力状况。在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就是习得性无助。什么叫习得性无助?就是生活不断地打击你,导致你认为这事你完全没有办法,并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而是生活持续的打击使得你觉得这个事没有办法。所以,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你会极其地缺乏掌控感,缺乏掌控感你才会发飙,你知道吗?就是你歇斯底里、你哭泣、你大声喊叫,因为你觉得,没办法,只能这样。因为你毫无掌控感,觉得特别被动。第二个认知心理学非常重要的理论就是归因理论,就是我们怎么确立我们的归因风格。我们到底是乐观还是悲观?什么叫归因呢?这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经过大量的观察,去看老师和男孩、和女孩说话的态度,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当一个女孩数学不好的时候,很多老师跟这个女孩的家长谈,说你女儿的数学不好。或者跟这个女儿谈,说你的数学不好,你可能数学没有天分,女孩一般都这样,数学学不好很正常。但是跟一个男孩谈的时候,说你儿子不用心,你儿子不集中注意力,你儿子怎么怎么样。你会发现,当我们跟一个女孩谈她的学习成绩的时候,很多老师不自觉地采用了永久的、普遍的、个人的归因方法。当你给自己的归因是永久的、普遍的、个人的归因方法的时候,你这个人就很容易变得悲观。而当我们给一个男孩归因的时候,常常用的都是暂时性的、有限性的、外在的归因方法。你们有没有人带着儿子去学校,老师会说你儿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心,你儿子就是不集中注意力,你儿子就是慌。我从小就是这样,他认为你不可能笨,因为你看起来那么机灵。这种归因方式会带来乐观的结果,就是它是暂时的、有限的、外在的原因。但是大量的孩子被我们用内在的、永久的、普遍的原因归因,这是归因理论。所以归因理论和习得性无助是构成逆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支柱,这个支柱叫作认知心理学。第二个叫作健康新论,就是身心关系。这件事从笛卡尔就开始研究了,就是我们的心理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在笛卡尔之前,很多人认为肉体和大脑的关系是什么你知道吗?说整个肉体就是扛着大脑走的一个奴隶,我们的四肢、我们的身体就是为了大脑服务的,扛着大脑到处走,没啥关系。但是笛卡尔他们就开始思考,觉得思维跟身体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身心关系成为了一个研究的方向,就是健康的新论。在这里有一个实验,他们给好多老鼠身上放了癌细胞。给它们注射癌细胞以后,给这两组老鼠分别进行训练。有一组老鼠有掌控感,就是说它只要摁一个东西,就会出吃的,有一组老鼠没有掌控感,就周围的东西发生都跟它没有任何关系。之后观察这两组老鼠的命运,发现没有掌控感的老鼠死得很快,就是癌症很快就发作,而那些有掌控感的老鼠,虽然身上有着癌细胞,大量的没有得癌症。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当你用软弱来应对逆境的时候会导致抑郁,甚至会导致身体的变化,可能会产生癌症。就是我们隐忍,觉得没办法、很生气、很愤怒,但是只能这样,用这种方式来应对逆境的时候,你的身体都会变坏,这是第二个支柱,就是健康的问题。第三个就是脑科学。脑科学里,这是对我启发特别大的一个概念。作者说,他原来看书,书上都写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你们同意吗?好多人看书需要21天,后来这个作者就较真,就给每一个写这个书的人打电话,说你那个21天那事是哪儿学来的。没人回应,没有人告诉他,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事是哪儿学来的。他就觉得很奇怪。后来,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心理学家,他就问他,真有这回事吗?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那个心理学家就笑了,说你用了多长时间养成了不摸火炉子的习惯。就是火炉子,你不摸它,用了多长时间养成的习惯?他说,大概1秒钟吧。那个心理学家说:“不对,不是1秒,是100毫秒。”100毫秒的时间,腾一下,再也不摸了,这个习惯就养成了。所以根本不需要21天,你才能够养成一个所谓的习惯,有时候顿悟就这样来的,100毫秒搞定。所以这什么意思呢?你要知道,我们的大脑里在学习一个新东西的时候,运作的地方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会发亮,就是那个地方会发亮。因为那个地方在不断地运作,你去观察一个小孩子,他在系鞋带的时候,大脑皮层都发亮了,因为他在学系鞋带这件事。等他把系鞋带这个事学得特别熟练,已经不用动脑子了,不用看,手一动就绑起来的时候,大脑皮层不亮了。大脑皮层不亮了以后,哪儿亮呢?到了基底神经节,就大脑皮层下边覆盖那个基底神经节这个地方亮。这个地方是哪儿呢?潜意识,就是你根本不需要调动你大脑皮层的意识,你就能够做这件事的时候,这个习惯就养成了。所以我们要想改变一个习惯,或者重新塑造一个习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能够把基底神经节里的那些习惯性动作穿透,让大脑皮层意识到就这么简单。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开辟出新的神经通路,新的习惯就养成了,并不是真的需要21天,吭哧吭哧地一直重复做。你只要能够提醒自己,要改变就能改变。这就是你一下子击穿了基底神经节,把过去的那个潜意识当中的习惯、惯性暴露出来,让你的大脑皮层意识到它,建立新的。这时候,在基底神经节里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就立刻变得不一样了。你之前不改变是因为之前没意识,是因为之前大脑皮层根本不动,全都是基底神经节在做事,就是你欺负人、骂小孩、跟老公吵架、在单位里边跟人争年终奖,习惯使然。虽然你事后评价,觉得我那样做好像也不对,但是当时发生的时候,大脑皮层没动作,就是基底神经节的反应要保护自己,所以觉醒这件事特别重要。</p><p class="ql-block">衡量你是不是具备逆商,有四个维度:掌控感、担当力、影响度和持续性</p> <p class="ql-block">们换一种方式看待逆境,就是我终于又有一个可以练跨越逆境的机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步倾听逆境反应。你首先要对逆境有觉知,说实话我挺佩服他的,这个很重要。所有心理学的改变都不是来自于自责,我们在生活中改变不了,抽烟改变不了,拖延症改变不了或者家庭暴力改变不了,但你发现他们的统一特点就是自责、自责、自责。我再也不赌博了,我剁个手吧,剁完了接着去赌,成为独臂赌侠。所以你不断地自责、不断地自我惩罚,根本不会给你带来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有的改变的第一步都是觉知,所以当你能够喊出“bingo”这么一声的时候,觉知了。你知道逆境又来了,我学那些东西用得上了,所以第一步叫倾听逆境反应。倾听什么呢?用CORE里的问题来问自己,就是我们刚刚讲的掌控感、担当力、影响度、持续性来问自己:我还有没有掌控?我能做些什么?我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我能做些什么?这个事影响有那么大吗?会影响多长时间呢?你看很快就过一遍,发现其实也就那么回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会发现,其实这个逆境给你造成的影响没有那么大,这个世界上离了谁都照样运转,并不是一个事必须按照你想的方向去做,才能够是适合合理的。所以第一步,觉知,listen就是倾听逆境的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步E,就是Explore,这是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就是在E这一步的时候,你要去发挥你的创意去思考,谁能对这件事负责。当你去问谁能对这件事负责的时候,你问一圈,你会发现只有你自己能负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你身边出现了逆境,当别人不配合你,当别人怎么怎么样,你试图通过骂他,推卸责任,告他, 改变他来改变这个逆境,只会把你在这个逆境里边越陷越深。而真正能够对这件事发生改变的就是你自己,然后同时提醒自己不要灾难化。我们待会儿来讲怎么样停止灾难化。灾难化就是狂暴了,我不行了,我失控了,我已经要炸了那种感觉。你根本没有在专注担当这件事上,你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能做些什么,而是只想着赶紧推卸责任,反正已经完蛋,这叫作灾难化。待会儿我们专门讲,怎么减少灾难化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步,Analysis(分析),就是分析证据。分析什么证据?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局面是不是已经无法掌控?第二个问题,这个事会影响到其他哪些方面?第三个问题,这个困难会持续很久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你把这三个问题问完以后,你会发现,所有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你如果不觉得是不,那只是证明,只是因为你看到的案例真的不够多。你看看尼克·胡哲,你会发现你面临的逆境算什么?没手没脚的那么一个人,能够那么开心地成为全世界最有名的演讲家,我还跟他吃过一次饭,我觉得真的特别受到正能量的鼓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人,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是吉姆·阿博特。这个人很有名,他就一只手,这个小孩生下来就一只手。但你猜他的理想是什么?他想打棒球,一只手的人怎么打棒球,他就每天自己狂练,一只手戴手套、摘手套。因为打棒球的那个投手,他需要经常换手套,所以他就快速练这个。在之前他先去练跨栏,跑步得了奥运会冠军,就是单手跑跨栏得了奥运会冠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他又去打棒球,真的是一只手投球,成为了场上最具价值的投手,单手可以做得到。所以当你知道很多人其实是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的,人们能够克服逆境去做的,你就知道那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不可能永远没有掌控、不可能持续一辈子、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产生负面的结果,所以在Analysis这一步分析一下,知道其实没有那么糟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步Do,就是做点事。遇到了逆境,我做点事。做点什么事呢?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个叫作漏斗法,你把所有你能做的事列举出来,列举出来以后一步一步地漏到最后。连时间、地点、怎么做都写出来,这时候你的行动就出来了。一个人最能够体现力量的时候,就是当你找到了工具的时候。你找到了相应的工具,你知道下一步要做些什么事的时候就变得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妈妈,她的女儿在放学的路上被一个醉驾的人开车撞去世了。去世了以后,你想,这是非常大的逆境,她的治愈方法是什么呢?她就给自己规定,我要做些什么,她把自己能做的事整个列举出来。她发现,去告对方、也开车去撞他或者天天哭、天天申诉都无法疗愈她,她内心当中都会觉得那个伤会变得越来越重。她在所有做什么当中,最后找到的是,来做宣传,让更多的人不要喝酒开车。这件事对她来讲很有意义,于是她开始跟那个司机和解,去跟他表达了原谅。然后她开始在社会上传递这样的信息,开始帮助更多的人意识到酒后驾驶的危险性,逐渐地走出来,这就是克服逆境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最后一定要做事,一定要做一些对这个社会有帮助的事情,才能够真的从逆境当中克服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EAD这四步,我相信一定会帮到大家。如果你遇到逆境的时候,你能够bingo一下,你能够思考,能够去制定行动方案,一定会帮到你。</p><p class="ql-block">难度在哪儿呢?难度就在于如果你失控的话,你就会进入受害者心态。受害者心态就是:凭什么是我?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都让我做好人?这时候你会特别抓狂。</p><p class="ql-block">你们如果看一个韩国的电影叫《密阳》,你就会了解这个过程。《密阳》是韩国一个非常有名的片子,获得了国际大奖。那个妈妈的孩子被人伤害了,伤害了以后,她这一辈子尝试着去原谅,后来又做不到,不断地回归到受害者心态当中去。所以怎么才能够停止受害者心态,才能够停止灾难化?这个书里给出了两个方法。</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方法叫分心法。什么叫分心法呢?你此刻想到了特别多很糟糕的场景,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他们都欺负我,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完蛋了,我会是一个失败者。怎么办?好,拍桌子,你能够立刻地拍一下桌子阻断这一切。</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他正在开车的时候遇到堵车,要参加一个会议,结果那会议马上就要迟到了,跟他一起的人也很焦虑,两个人的焦虑情绪不断传递。怎么办?他在那一刻突然“啪”地拍了一下方向盘,两个人都笑了,两个人知道开始阻断了。这是用拍桌子方法。</p><p class="ql-block">所以当你能够用拍桌子喊停,这一下是我们阻断受害者心态和灾难化的一个有效的方式。</p><p class="ql-block">还有转移注意力,这是分心法当中的办法。当你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你去看看电影,你去想办法玩一个激烈的游戏,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很难的一件事上。</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橡胶手环——这里提到两个人都是我很喜欢的运动员,一个叫狼王加内特,听说过吗?明尼苏达森林狼队的狼王,加内特,还有一个是老运动员叫巴克利。这两个人手上都带着一个手环,后来那个记者就问他们:你们带着手环干吗?</p><p class="ql-block">他说为了防止坏事发生,因为这些运动员在场上的时候,经常容易跟人打架,冲动,生气。巴克利脾气很坏,他说“一旦我冲动、生气,我就拉起这个手环,啪地弹一下自己”。只要你把这个手环拉起来,弹一下自己,停了。跟那个拍桌子的效果是一样的,阻断你的那个惯性的思维,带一个橡胶手环弹自己。</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出现了这个症状,又开始受害者心态了、又胡思乱想了、又想得太远了,脑子里就看到了特别多糟糕的状况,弹一下。</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运动。运动的时候能够转换你的思维。这四个,拍桌子、转移注意力、橡胶手环和运动都是分心法的方法。</p><p class="ql-block">另外一条叫重塑法。重塑法就是你重新回归到关注目标上。你想想看,这事我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咱们现在经常讲不忘初心,你知道吗?如果你忘记了初心,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去努力,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受这么多的苦。但如果你回归到初心上,你发现你的力量又重新回来了。</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招特别管用,我分享在我的朋友圈里了,叫渺小化。</p><p class="ql-block">渺小化的治疗方式能够很有效地帮助你的内心恢复平静。什么叫渺小化?去到一个能够令你感到自己很渺小的地方感受一下。比如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很渺小,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压力很大,没有出头之日,一个月才挣一千块钱。</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最有疗愈的方式是一个人走在天桥上,趴在那儿看底下的车流,车来车往,哗哗哗。那么多的车在那儿走来走去,我就会觉得这个城市好大、好多人,我只是这么多人当中的一个。你的烦恼被分担了,你就没有那么多的苦恼了。</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最有效的地儿,早上八点钟左右的(北京)西直门地铁站。八点钟你站在西直门地铁站,你就看那些人潮在那儿走来走去,你摆出神奇女侠的动作站那儿看,你会觉得特别疗愈。真的是芸芸众生,那么多的人在那儿走,乌央乌央的人,你发现你的烦恼相信他们都有,这是一样的,渺小化。</p><p class="ql-block">还有看星空,在飞机上看底下的车和人,你会觉得这就是生活。后来我发了那个朋友圈以后,好多人底下留言说:怪不得,我每次一看到大海,烦恼就没有。一看到大海,面前的大海,烦恼就没有。还有人说,我一想到宇宙我的烦恼就没有了。为什么呢?渺小化,不要把自己的困难放大,不要让你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不要让你觉得你是全世界最无辜、最可怜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你的受害者心态和灾难化就会减少。因为宇宙的长河——人为什么要读一些历史?你这点事算什么,把你放在整个宏大的历史当中,这就是变化。</p><p class="ql-block">所以重塑法当中有三个方法,第一个是重新关注目标,回到初心。第二个是渺小化。</p><p class="ql-block">第三个是帮助他人。你出手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会重塑你的这种感觉,也会让你带回到你最早做这件事的动机上,而不是天天关注着我的损害。这是我们说LEAD工具,我希望大家可以回去试一下。</p><p class="ql-block">怎么提高他人和团队的逆商?这时候你要做的事是问他。问什么呢?你要按照CORE的过程来问他,C-O-R-E的那个过程来问他:这件事没有掌控力了是吗?这件事谁能为他负责呢?谁做能够改变这一切?这时候你会发现他慢慢地冷静下来——那只有我,只有我做这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别人可能都不行。那这件事的影响度有多大呢?会影响多长时间呢?我们的人生要不要继续呢?</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采访李中莹先生,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心理学家。我就说有很多人整天生活在过去当中,走不出来。过去受了一个很严重的伤,感情挫折或者离婚等这种事出不来怎么办?老先生就说了一句话,他说:“你就问他,还打算活多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你打算背着个包袱走30年吗?还是你想放下包袱轻松走3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我当然想放下包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谁能帮你放下包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了,回去做吧,觉知。当你能够通过有效的问题来帮助对方产生这种觉知,让他意识到CORE这件事的重要性。然后带着他用提问的方法,让他获得觉知,找到目标,找到自己的责任感,接着一步一步地用LEAD的方法改变它。这就是帮助他人来获取逆商的方法,而不是强迫别人改变、不是告知,不是不断地唠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怎么帮团队打造这个呢?首先你要了解团队组织的CORE信息。你要去测评你们整个组织在面对逆境的时候,普遍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书里提供的都是几十个工具,我觉得几十个工具太夸张了,几十个工具等于没有工具。我认为最核心的:目标、文化、沟通和教练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组织的逆商有多重要,这里有个案例我觉得很震撼。90年代的时候曾经有一次,美国有一个信用社正在开会。正在开会的时候,CEO(首席执行官)正在给大家讲话,突然之间大爆炸发生了。嗵,一个大爆炸过来,这个CEO直接被撞到墙上了,与会的8个人全部都炸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美国历史上非常严重的一次,叫俄克拉荷马市的大爆炸案。当时他们信用社32个人,死了18个人,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件。但是你知道如果不做处理的话,第二天银行一定会发生挤兑,银行就会倒闭,所以这个CEO自己被炸得撞到了墙上,只过了7个小时就回来开会,带着大家讨论如何应对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开始向外边公布消息,我们有钱怎么怎么样,防止了挤兑的风潮。多可怕,就是刚刚死里逃生,刚刚发生过爆炸这样的事,这就是一个团队的逆商的一种表现。所以,如果你认为逆商很重要,我们就应该把它用在自己、他人和团队的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两个要提醒大家的事。第一个事就是每一个攀登者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扎营者,就是就算你特别想前进,但你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说,休息吧,停了吧,差不多就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就是你要相信,每个人生来就有攀登的驱动力。不是只有你有,别人也有。所以做企业、带团队非常核心的一件事就是你要相信人性。你要相信你周围的人内心当中是有成为攀登者的驱动力的。你傻傻地相信这件事,然后努力地去调动他们内心的攀登者。当他们都成为攀登者的时候,你的公司才能够做得越来越好,这是管理的核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德鲁克说的,“管理就是激发他人内心的善意”。他人内心的善意,就是让他成为一个攀登者,让他看到更远的高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这两条是辩证的,一个是攀登者心中也可能会扎营,一个是看起来是个扎营者,他内心也有攀登者的欲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结尾,我们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不觉得开车这件事其实挺难的?你现在回忆一下开车这件事,尤其是手动档开车,太复杂了。但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会呢?没有哪个年轻人说,因为开车太难了所以我不学了。大部分的人都会开车,这件事比你日常干的那些工作要复杂得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过去,这就是一份工作,你能开车,你就是司机,就能养活自己一辈子了。但是现在它竟然变成了一个人人都会的技能。为什么?你会不会一个东西,并不取决于这个东西难不难,而取决于这个东西对你有多重要。因为开车对你很重要,所以你再难,你也要学会开车。驾校再远,那个驾校教练的脸再臭,你都要学会开车这件事,因为它很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逆商这件事,LEAD工具这件事,能不能够学得会不取决于它难不难、能不能做到,而取决于克服逆境对你来讲到底有多重要。如果你觉得它很重要,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得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