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基本布局

李振忠

<p class="ql-block">  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那么,这些殿堂是如何布局,都是用来作什么的,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与典型配置的。</p><p class="ql-block"> 殿堂是寺院中重要的屋宇总称,大致的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信仰礼拜祈祷的地方,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的地方,其名称,则是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由南往北看,依次顺序大致是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藏径阁。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两侧则配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茶堂等,有些寺院还设有禅堂,即相互交流的住宿地,也有叫云会堂,这些设置一般在中轴线右侧(西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南北朝时期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都城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唐朝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p><p class="ql-block"> 这些寺庙建筑记载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而这样的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p> <p class="ql-block"><b>■ 山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入寺院,便是三门殿,也称“山门”。寺庙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分别象征空门、无相门、无作门。</p> <p class="ql-block">  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相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p> <p class="ql-block"><b>■ 钟楼鼓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p> <p class="ql-block"><b>■ 天王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较大的寺庙都有天王殿。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正中为大肚弥勒佛,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韦驮菩萨,它一般身披铠甲,手持降魔杵。</p> <p class="ql-block">  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p> <p class="ql-block"><b>■ 大雄宝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一般殿堂为三开间,大雄宝殿则为九五开间。大雄宝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寺名,其北则摆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炉。</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释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一般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不过,大多数都为十八罗汉像,两侧各九尊罗汉。</p> <p class="ql-block">  规模较大的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蓝殿。西为祖师殿。</p> <p class="ql-block"><b>■ 放生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在寺院山门前,池的大小视寺的规模而定。放生池还能起到贮水作用,可用来消防救火。</p> <p class="ql-block"><b>■ 碑楼、碑亭、亭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碑楼是寺院用来安放大型石碑所建筑的楼阁,作用是防止石碑因日晒雨淋而风化破损。造型多为方形,四面开门,中间端放大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碑楼顶部为重檐歇山式,与钟鼓楼楼顶样式相似。碑楼一般建在大雄宝殿前面院子的两侧,数量有一对、两对、三对。有的寺院不建碑楼、碑廊而建碑亭,作用与碑楼、碑廊相同。</p> <p class="ql-block">  此外,有的寺庙还有图碑,一些千年古刹还把历代石碑包括已废毁的寺庙内石碑集中在一起,形成碑林。这也是非常有参观价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些寺院在大殿之后设法堂,亦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在佛寺中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也是寺院可供随喜的主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法堂之后则是高大神圣的藏经阁。也称藏经楼,主要功能是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它是寺院中最高的一座建筑,体现了对经典的尊重和信仰。也是佛教文化学习、传承、弘扬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就是中国寺院基本的布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