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老照片/,那一年,我12岁……—追忆少年时代受到伟人接见的往事

冰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66年8月至11月毛主席8次接见红卫兵,受接见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据说有1100万,也有说是3000万人次。这里的统计数据为什么出现两个?其实就是统计口径的问题,因为其中有许多并不是“中学生以上的红卫兵”。我,当年就属于这后一种数据里的一份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红卫兵大串联是一代人的记忆,通过这次运动,体验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见证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现象,然而它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影响和损失。大串联还让年轻的娃儿们以“革命的名义”享受免费(吃喝、住宿、交通全部免费)旅游,全国大小城市、名山大川“任我行”都可随性逛逛。1967年3月19日中央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结束了这一运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58年前的往事,已远了、模糊了,可我仍清晰的记得那首歌: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信儿到北京,翻身的农奴想念恩人毛主席。” 这是我在小学音乐课上学的歌,也是那个年代人人会唱的一首情感真挚旋律优美的藏族经典民歌,歌曲通过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描绘和记录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民对领袖的深厚感情,也成了后来“红歌”、知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不到我后来的经历竟正如这歌词所唱,参加了红卫兵大串联去了北京,幸福地见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那一年我12岁刚从清江市实验小学毕业,我的小学毕业成绩报告单上记录着我的学习和身体状况:视力1.5、身高1.22米,体重26公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那一年我已参加完小升初考试就等着发榜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也是那一年,我汇入红色的海洋,如一只稚嫩的海燕,沐浴时代的风暴,参与了这场狂热、激动人心永难忘却的全国红卫兵大串联、伟人接见等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b style="font-size:22px;"> 1.</b><b style="font-size:18px;"> 1966年夏天,小学毕业的我就“失学”了。由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所有中学以上学校都卷入了革命洪流,我成了小学刚毕业、初中尚未录取,年龄比儿童略长,不足少年的尴尬境地,更糟糕的是成了在家吃闲饭“待分配”的社会娃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在中学做老师的父亲那年也就三十多岁,他每天仍督促我们姊妹晨起背书练字,晚上检查学习效果。父亲生性开朗活跃更是我们一群孩子的“玩伴”。我们住的是学校教师宿舍大院,我们家院子里养鸽子、养兔子、养鸡,到门口小河沟里养鹅放鸭等(他的学生戏称父亲为“海陆空司令”),父亲寒暑假带头“起哄”(母亲说他的话)领着着我们姊妹五个去大运河里游泳、学校操场放风筝或背了一挎包炤面饼搭个便车去外地“穷玩”,名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风雨、见世面”。那天他见我闲在家无所事事只会跟外婆后面帮忙烧锅腔子,便说,男子汉要胸怀天下,岂可整天围着锅台转?让我参加他带队“拉”起来的一队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组成的红卫兵队伍去参加全国红卫兵大串联,这可把我乐坏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母亲和外婆连夜为我缝制了一套卡其布的黄军装,买顶黄军帽,顿时英姿勃勃虽然不太正规也挺像那回事儿,算是个红小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十月中旬,我记得那天凌晨天刚蒙蒙亮,我们一行从城西的一中横穿清江浦,步行到城东大闸口轮埠路客轮码头赶五点钟的早班船到镇江,然后换乘火车至南京下关火车站。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到南京兴奋且激动。那时父亲年轻血气方刚带着我们一群孩子沿途给我们历史典故,讲南京、北京的风景名胜,说得我们心里痒痒的,一路上挤车赶船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从南京西站下车步行到下关渡江纪念碑那儿找到一家渡江旅社,这是南京红卫兵大串联接待站,在那儿受到了家的热情接待,为了革命我们对生活要求很简单,吃的是大锅饭大锅菜,住的是大通铺,却感到快乐自豪。第二天早饭后我们每人揣两个馒头去游览南京的名胜古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到底是六朝古都大不同于老家清江浦那一条东西长街,宽阔的柏油马路沿途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很是气派,尤其是古式建筑红墙绿瓦皇宫式大屋顶让我感到无比震撼且神秘,它仿佛在对我静静诉说着历史书上记载的故事。啃着干馒头不知疲累的我们游览了中山陵、总统府、瞻园、玄武湖等名胜古迹,红卫兵接待站赠送我们每人一枚金色的伟人像章,我们当即将像章郑重地别在胸口位置,心中充满了自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真难以想象那个特殊年代乘火车不用买票,我们随身带着的“串联证”就是入站证明和车票。在浦口火车站由于上车人多为患互不相让秩序相当混乱,这个阵势我根本就挤不上去,再看看不远处竟有和我差不多大的一群孩子却是极机灵地在人缝里像个小泥鳅呼应着往车上拱,外面则有人将行李从窗口塞进去,里面自然有人接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看我站在一旁发怵有位个子高高半大初中生对我说,你可不能像他们那个挤法让我来帮你,说着两手将我一把提溜起来一个托举就从车窗塞了进去,里面有人接过来顺手就往行李架上一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转眼间我成了“人上人”,看着车厢里外拥挤的人流,逼仄的行李架上倒成了我的“世外桃源”。突然我看到行李架另一端有几个和我不相上下的孩子在跟我做鬼脸,通过攀谈我知道他们居然和我一样是南京六一(记不清还是八一)小学的毕业生,这说明当时情况下,其它城市也有小学毕业生参加了串联(因为有规定只有初中以上的学生才能参加这场“大革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b style="font-size:22px;">2.</b><b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一趟开往北京的绿皮慢车,很显然这一趟是严重超载了。火车从浦口火车站缓缓开出车厢里一阵欢呼,随着车轮有节奏撞击铁轨的声音,我们激情奔涌车厢里不知是谁起头唱一句歌词,马上就迎来众人热烈响应:红歌、语录歌人人会唱,《我们走在大路上》、《大海航行靠舵手》让人激情澎湃,抒情歌曲《抬头望见北斗星》、《远飞的大雁》深情款款充分表达了对伟人的热爱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在行李架上居高临下,看着车厢里拥挤的人群,座位下、走道上,甚至洗漱间卫生间里都是人挤的严严实实,列车员根本无法出来服务只能将自已关在列车员休息室里,坚守着自己那一小块自由空间。列车走走停停断断续续开了三天三夜。由于当时经济生产受到影响,铁路运营的时间和秩序也混乱,谁也说不准啥时到站啥时开车,所以一般不敢随意离开车厢,我就看到有人因下车买食品再也没上来。车上人喝水、大小便都成了问题,甚至有人围起来就地解决。面对这些难题连列车员也无能为力,他说目前只能照顾行李架上的几个小男娃了。他让我们在列车开动时轮流到不足2平方的列车员休息室,打开窗户让我们对着外面尿,真刺激!呼啸轰鸣的列车上夜风吹过,让我们的童子尿给祖国大地施肥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车到首都火车站时是傍晚六点多天已黑了,虽然才11月初北方的气温骤降,打开车厢门凛冽的寒风阵阵袭来我们不禁打了个寒战,谁也下不了火车,站台上排列整齐的一长串蒙着油布的军车在接待我们。由于我们离开家乡时尚是夏末秋初,出来只穿了件单外套、带了一只黄挎包。正在我们因天气太冷犹豫是否下车时,一队队解放军战士拿着军被、军大衣递到车厢门口,大家有序下车爬上了部队大卡车,一个解放军战士给我裹上件毛领子军大衣抱我上了卡车,尽管仍然很冷但心里却是热乎乎的。</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2px;">3.</b><b>军车晃晃悠悠地开了几个小时到军营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为迎接我们的到来,战士们热情地准备好了热水、热馒头和大白菜炖粉条,在部队营房的地上铺着厚厚的稻草,军毯和军被,我们用热水烫烫脚美美的睡了一觉。</b></p><p class="ql-block"><b> 这里是北京西郊有名的风景点西山八大处,住宿地是部队军营。</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早晨天刚亮就被军号声叫醒,全体集合按连排班序列分配,父亲被推选为班长,排长、连长则都是解放军战士担任。规定每天早起跑操、中午午睡、晚上政治学习,其它时间自由活动。部队发给我们每人一张落款国务院“全国汽车电车各路通用”的红色卡片(我们称之为“路路通”),自由活动时间我们畅游了北京各大知名风景名胜,反正到哪里都有大串联接待站供应吃饭,有时候赶不上饭点,我们就在早饭后带上一块外貌像红砖的大面包当干粮,出门乘车东西南北的玩一天。</b></p><p class="ql-block"><b> 大通铺和我头挨着的是一位圆圆脸东北的大哥哥,他是长春师范学院大一的学生,姓李是朝鲜族人。那时候我不懂认为朝鲜族就是朝鲜人,遂问他会韩文吗?他说当然会。他渊博的历史知识和对问题的认识很让我崇拜,我处处以他为榜样,在寒冷的北京他坚持不穿军大衣,整天裸露着长长的脖颈,捉襟见肘的短外套将手和脸冻的红彤彤的。说着取过我手边的红宝书,在扉页上用韩文工工整整地写上:毛主席万岁!和我的名字。因有我们友谊见证的这本红宝书让我保存了许多年。</b></p><p class="ql-block"><b> 想想当年他也就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可懂得却比我们多许多,上哪儿玩我们都喜欢跟着他跑。一次他带我们去爬北京西山游览八大处风景,贪玩猎奇心重的我们专拣那没人走过的路走,后来发现有一段铁丝网拦住了我们的去路,顺着铁丝网走许久不但走不通还看到上边挂着一个警示牌:军事重地,闲人止步。这反倒勾起我们的好奇心,今天倒要进去看看里面究竟有啥?不费劲就爬过了铁丝网向深处走去。突然听到一阵拉动枪栓的声音,一个严厉的声音传来:什么人?站住!只见一个荷枪实弹的军人从树后面闪出来问我们,什么人、从哪里来?我们认真的回答他,他仍冷着面孔不放我们走。我取出国务院发给我们的红色乘车卡,上前一步不急不慌骄傲地告诉他,我们是毛主席、周总理的客人,我们在北京等待毛主席接见呢!听到这话他顿时说话和蔼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并很客气的给指了条出山的路。</b></p><p class="ql-block"><b> 回来的路上大伙都夸我会说话,我说我当时就是想说服那个军人、说的也是实话,李哥用手摸摸我的头说,以后遇到任何情况都别慌乱,其实心里无鬼也没啥可怕的,这件事你处理的很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b style="font-size:22px;">4.</b><b style="font-size:18px;">一到北京我们几个人就跟父亲请求要去天安门。在住宿的军营里我们被临时按部队编制,父亲是我们的班长,一切行动我们都得听班长的。每天除了学毛著就是唱语录歌,大部分接受的“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教育,想去天安门得有班长带队。我还有个私心,要去天安门照张相片留个影纪念,因为那个年代照相是件奢侈的事儿。我们一早随部队军车出山到天安门广场。广场上都是全国各地来北京大串联的红卫兵,每个人都想照张相片,照相馆服务人员用绳子拉成一个个框子,我们先付钱取一个信封,用笔写好自已的邮寄姓名和地址交给摄影师,有秩序地排好队以天安门为背景依次照相。我们出门时钱都保存在父亲的口袋里,谁需用钱得经父亲同意。等照相的队整整排了三个多小时终于轮到我了,我很激动地正了正军帽,理了理风纪扣昂首挺胸走向指点地点,父亲则跨上一步站到我身边,我心想干嘛不照一张单人照?可没敢开口,我知道因经济原因,父亲也想节省一张相片的费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那个年代每家经济都不宽裕,到哪里玩只要有饭吃就很满足了,这帮孩子出去都很懂事,从不提任何非分要求。在游万寿山昆明湖时,父亲也许是看我出门不叫苦不叫累不添麻烦为我买了个内饰色彩艳丽的大玻璃球奖励给我,让我很是兴奋了很久,我后来把这作为北京带回来的礼物送给了妹妹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住部队军营期间吃的是部队伙食,大锅饭大锅菜,以大白菜炖粉条为主,隔三差五地有大白菜炖猪肉吃,饭食以白馒头为主,出去活动有粗面面包和东北粉肠,有人嫌伙食单一说吃够了,我却感到很适应觉得比在家好,所以我大串联回来时,母亲和外婆都说我长高了、胖了。</b></p><p class="ql-block"><b> 父亲晚年跟我说了许多人生哲理耐人寻味的话,如对于如何教育子女他说:“疼儿不让儿知道。”我这才明白这么些年他总是在远远的观察我,很少对我有温情的流露。在大串联等待毛主席接见期间,平时粗心不拘小节的他不声不响地买了两根布带子,用不善针线活的手,粗针大麻线地为我缝制在鞋后帮上并教我牢牢系好,说到时候人群拥挤时鞋子掉了千万别低头看或拔鞋子,不然会有生命危险。</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2px;">5.</b><b>军营生活我们早晨跑操或走队列,规定动作一只手挥语录小红书,整齐地呼着口号成方阵正步走,我们知道这是在准备伟人接见。本来每天半天操练但从11月22日起就改为整天操练,我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我们知道这离会见的时间越来越近了。</b></p><p class="ql-block"><b> 11月25日晚饭后集中,部队领导来作动员讲话,说今夜大家休息要随时警醒,可能有拉练活动到时候动作不要拖拉。虽然没有明说我们知道肯定是伟人要接见我们了。各班排领回了大家第二天的面包和粉肠,</b></p><p class="ql-block"><b> 后来我们了解到,最近全国红卫兵纷纷涌向北京,都要求见毛主席,而且见不到毛主席谁也不愿离开北京,北京气温很低,后勤保障的压力确实也太大了。所以要尽早安排在短期时让大家离开北京。</b></p><p class="ql-block"><b> 解散回宿舍排长规定不许议论抓紧时间休息,可想到要见毛主席谁也不觉得困,且都兴奋异常。凌晨四点多钟紧急集合,我们揉着惺忪的双眼迅速穿好衣服、整理好床铺跑到操场排队,部队首长讲话简洁而明确,虽然仍强调是军训拉练,但每人发了一枚红色的毛主席像章让我们别在左胸口,在低声的出发命令后各队齐刷刷地前进。虽然规定不许出声但大家更多的还是按耐不住的兴奋。一阵急行军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天已蒙蒙亮,到达一个一眼看不到边水泥地的大广场上。我们后来知道这儿是北京西郊机场,大家按班排连列成方阵围坐在飞机跑道两侧,各单位红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广场上大喇叭里响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音乐,每个方阵都有人在领唱语录歌或给兄弟连队拉歌。如一方高声问,“某连唱得好不好?”大家齐声答“好!”“再来一个要不要?”“要!”“我们一起来呱唧呱唧!”接着一阵热烈的掌声,现场气氛十分热烈。</b></p><p class="ql-block"><b> 受到感染我兴奋得不行跟着大声喊着、唱着。这时我看到王排长(解放军战士)穿过人流向我们走来,他对父亲(也是我们班长)耳语几句就把我领出了队伍。他说你现在跟我走,等会儿接见开始后人流会涌动,你个子那么小,在后面被踩到可咋办?我以为他要取消我参加接见的机会刚要着急,他又说,马上我们解放军战士要手挽手在人流面前结成一堵人墙,就是防止车队过来时人流向前涌会影响秩序。你现在就站到我们“人墙”的前面,这样你会离主席更近,看得更清楚,也不会被挤到和踩到。但你得保证:遵守纪律,保证安全,绝不许乱跑,更不许冲到飞机跑道上去。</b></p><p class="ql-block"><b> 他说,这么久的接触我们了解你很守纪律,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我保证的同时也提出一个请求,就是在毛主席接见时我得戴上红领巾,他摸了摸我的头爽快地笑着答应了。</b></p><p class="ql-block"><b> 我当时就是这么个想法,我要戴上红领巾,代表全国的少年儿童参加毛主席接见,要让全国的少年儿童都分享我的幸福!</b></p><p class="ql-block"><b> 下午四点多天阴阴沉温度也降下来了,人们呼喊口号、唱得也累了,天空飘下稀疏的雪花,整整一天人们等得着急不免焦躁。突然远方的喇叭里缓缓传来《东方红》的音乐,随即一阵阵有节奏如海潮般整齐地传来“毛主席万岁!”呼声,我们当然啥也没看到,便一起随节奏喊着“毛主席万岁!”直到近六点钟天色已朦胧,只见一队吉普敞篷汽车由远方缓慢驶来,我最先看到在第二辆车上身穿军大衣毛主席高大魁梧的身影,我身边的人都在忘情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老人家微笑着向跑道左右的红卫兵挥手致意,他深沉的目光扫视了大家,目光在和大家交流。车行到我们面前时已是接见队伍的末尾了,主席又转身向后面的队伍和左右两边的人群横向摆了摆手,我们知道这是接见结束了。</b></p><p class="ql-block"><b> 接见结束回来的路上我们非常兴奋,许多人拉着我的手说,真羡慕你,就你离毛主席最近,你详细给我们说说当时的情景。说实话,主席的确就是在我身边走下了敞篷吉普车换乘上红旗轿车,可让我谈“细节”我却一点也回忆不起来,我只能说,毛主席真魁梧真高大,我当时只顾着喊“毛主席万岁!”其他啥都没想,仿佛就是梦中大脑里一片空白,后面一长溜敞篷车上许多中央首长我就记得有陈老总,其他都没看见也不记得了。</b></p><p class="ql-block"><b> 由于大家都往前挤,谁都想亲眼看看敬爱的毛主席,现场一时很混乱,解放军战士挽起胳膊,组成一道人墙牢牢遮挡了往前涌的人流,以致有不少人都没看到毛主席都哭了,他们吃尽千辛万苦来北京,在北京等待接见了这么些天,懊恼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从心里感激那个为了我的安全,破例让我站到保卫线前面的那位解放军排长,我至今记得他当时就是部队里的一个班长,黑黑胖乎乎的圆脸,对训练、学习、纪律要求特严格,严肃认真话语不多、为人却特忠厚的一个农村兵、山东胶东人,我们都叫他王排长。</b></p><p class="ql-block"><b> 以上是我12岁那年一段值得自豪,幸福的往事,也是让我终身难忘的一件事。</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2px;">6.</b><b>我后来知道我们这次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也是最后一批接见红卫兵,人数较前七次都多达200多万。因为这一次是11月25日、26日两天合起来算作是第八次接见。据说25日的一场接见毛主席乘坐的敞篷吉普在过铁路时车速慢了一些,首都群众都想亲眼看看毛主席立刻围了上来,主席只好下车跟大家招呼,然后才由警卫开路安全离开。</b></p><p class="ql-block"><b> 我们是第二天26日的接见,安排在西郊机场,计划天安门安排一部分,毛主席从天安门那边过来再到西郊机场。本来西郊机场也就容纳20万人,顶多40万人,没有想到那天一下子去了足足200万人,大大超了计划,快把机场挤爆了。</b></p><p class="ql-block"><b> 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主席在北京检阅接见的红卫兵近3000万人,创造了世界检阅史上的奇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