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美加28天游(4)

HUILI

<p class="ql-block">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 简称ROM),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中心,是北美洲第5大博物馆,也是加拿大最大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历史博物馆。这里拥有40个展馆,收纳藏品六百万件,展示的是一部全球社会的变迁历史——丰富的馆藏中,既有远古的恐龙化石,也有文明古国的精美文物,更不乏欧洲、非洲的精品,是集艺术、文明、文化和自然为一体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2024年6月15日,波和永红去了多伦多动物园,我们则走进了这座聚古典与现代两种建筑风格于一身的多伦多地标建筑。</p> 古今合壁的建筑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外观是古典与前卫风格的完美结合。于1912年开建的旧馆部分是古朴的意大利风格和新罗马风格的欧式砖墙构造。一个多世纪以来,博物馆经历了多次改造,最主要的一次改造是2007年开放的迈克尔·李·金水晶(Michael Lee-Chin Crysta)建筑,一个全新的金属与玻璃构成的锥体现代建筑,与老的博物馆建筑镶嵌连接,行成鲜明对比又相映成辉,给人的视觉冲击感非常强烈。</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共4层展厅。</p> 博物馆圆形大厅的马赛克天花板是博物馆最宏伟的建筑瑰宝之一。天花板由数千片进口威尼斯玻璃制成,切割成 100多万个微小的彩色方块。一队工匠花了八个月的时间安装天花板。其闪闪发光的金色、铁锈色和青铜色背景上镶嵌着红色、蓝色和绿松石色图案,让人想起拜占庭世界和东欧华丽的马赛克。 从圆顶中心四角放射的4组16幅图画象征着历史上的不同文化:埃及猎鹰、希腊神话中的海马、古罗马故事的传奇人物罗慕路斯和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是地中海古典文化的象征;亚述有翼公牛、印度神奇的大象、中国的三爪龙,是亚洲古代文化的象征;圣马可的有翼狮子、威尼斯哥特式艺术的纹章狮鹫、西班牙的伊斯兰阿罕布拉宫的狮子喷泉,是欧洲文化的象征;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n)金字塔、埃及“塔门”、古典希腊神庙及玛雅神庙等寺庙建筑群是古代建筑的代表。<br> 中国的三爪龙。<br> 中央镶板上刻有《旧约圣经》中《约伯记》的一段话:“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工作”。 博物馆有四根<b>图腾柱</b>,由加拿大太平洋西北海岸的尼斯加人( Nisga'a)和海达人(Haida)雕刻而成,纪念家庭的起源、权利、特权、成就和经历。四根图腾柱中最高的达24.5米。它们在1923年被博物馆收藏,但由于这些柱子尺寸过大,直到1933年博物馆扩建后,才得以展示。博物馆的环形楼梯是一特意围绕它们而建的建筑。 博物馆的大厅,塞缪尔·霍尔·库雷利画廊(Samuel Hall Currelly Gallery)。该画廊的精选展览包括博物馆藏品介绍,以及恐龙和壁画等有趣展品。这里除了设有供客人欣赏艺术品的休息区外,该场馆还在其整洁、规划良好的空间内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社交活动。 今天晚上有市政厅举办的宴会,人们正在作宴会安排。 沧海桑田的寰宇 博物馆的展品可分2大类,包括世界文化展览馆(World culture galleries)和自然展览馆 (Natural history galleries)。自然展览部分包括了考古,地质,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动物学领域,内容极其丰富。这里有超过45亿年的历史在画廊中展出,反映了我们生活的动态地质环境。 岩石,会说话的历史。一层层地翻开,千万年的记忆。 考古学的发现令我们难以置信,就在2万年前,多伦多地区还被埋在一公里多的冰层下。这种冰川的证据可以在岩石上被划伤并埋在安大略省的沉积物中发现。这些痕迹与今天冰川活跃地区看到的痕迹非常相似。安大略省覆盖该省大部分地区的更大特征包括厚厚的土壤层——由前进的冰川移动——和沉积在移动或融化的冰川边缘周围的沉积物,称为冰碛。 多伦多的另一个主要地理特征是它的悬崖。在上一个冰河时代,多伦多的下半部分位于冰川湖易洛魁之下。今天,一系列悬崖标志着该湖的旧边界,被称为“易洛魁海岸线”。悬崖从维多利亚公园大道到高地溪口最为突出,在那里形成了<b>斯嘉堡悬崖</b>(Scarborough Bluffs)。下图是我们昨天(6月14日)拍的斯嘉堡崖。这些悬崖上暴露的沙子和粘土层展示了大冰河时代最后阶段的非凡地质记录,在北美是独一无二的。这里前46米的沉积物包含大约7万年前威斯康星州冰川首次推进时沉积在一条大河三角洲的植物和动物化石。它们被61米的巨石粘土和沙子覆盖,交替分层,留下四次冰川的前进和后退的痕迹。冰川的最终退缩发生在大约12000年前。 <b>路易丝·霍利石</b>(Louis Hawley Stone),将生命的惊人旅程刻在石头上。这块4.77亿年的化石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命的奇妙起源和毁灭的故事。这些化石有助于我们了解不断变化的星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开始、适应和进化的。<br> 来自于墨西哥的<b>鱼尾石</b>(Fish tail,或称燕尾 Swallow tail),一种奇妙的结晶石膏体,它有时被称为“剑”,因为结晶体形似一把把的利剑。它们的单个晶体可能重达几吨。 这块来自缅甸的<b>玉石</b>表面有汉字。它是Meen(前策展人)博士1960年在缅甸莫戈克为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购买的。从5000多年前开始,世界各地的文明将玉石加工成工具和各种艺术品。<br> 这种奇特的矿物标本被称为<b>“重晶石玫瑰”</b>,也被称为“岩石玫瑰”或“沙漠玫瑰”,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Oklahoma)。单个玫瑰是由许多扁平重晶石晶体形成的。每个重晶石晶体在玫瑰状簇中形成一个“花瓣”;许多的花瓣组成一朵“玫瑰”;众多的“玫瑰”以独特的方式自然形成了一片重晶石玫瑰。<br> 一颗美丽的蓝色蓝宝石,它被切割成圆形,呈现美丽的六射线星。这颗宝石以开采它的国家命名为<b>兰卡之星</b>(The Star of Lanka)。 被称为“<b>沙漠之光</b>”的塞鲁斯石(Cerusite),是ROM的标志性物品之一。这颗含量为896克拉的白铅矿宝石,是世界上最大的这种矿物切割的宝石。它的发光度比钻石的更强烈。当围绕它移动时,能看到灯光下它神奇的火焰般的颜色。这块原石是从纳米比亚的一个矿井中出土的。白铅矿柔软易碎,刻面样品极为罕见。 加拿大皇家铸币厂2007年生产的这枚<b>100公斤的金币</b>,由99.999%的纯金条制成,面值为100万美元。2007年10月,百万美元硬币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币。直到今天,它仍然保持着世界上最大金币的吉尼斯纪录。 ROM也是一个动植物宝藏的世界。这个名为<b>戈多</b>(Gordo)的27米长的恐龙化石属于重龙(又称巴洛龙),是ROM的镇馆之宝,完整程度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大英博物馆的藏品。解说员给我们讲了个小故事:据说这只重龙的化石本来是1962年时的馆长Gordo从美国芝加哥运來准备参加当时的恐龙大展的,但由于展场空间不足,它最后没有被展出而放进了仓库,这一放就放了四十多年。随着Gordo馆长退休、过世,再也没有人记得馆中有这么一件珍宝。 2007年副馆长Evans准备筹划一场恐龙大展,在展出的恐龙种类中独缺体型最大的重龙。经过多方联络,他获知美国怀俄明州有一部分重龙化石,决定前往了解。就在Evans前往怀俄明州的飞机上,他读到一篇有关重龙的文章,文中提到有一份相当完整的重龙化石在1962年就已经运到多伦多。 Evans立即飞回博物馆寻找重龙化石,终于在数个储藏室中,找到分散各处的重龙化石。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完整的重龙化石,这只重龙也取名为Gordo。无疑,戈多是ROM的核心,它是加拿大最大的恐龙真实化石骨架,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具完整的重龙骨架之一。 展示厅里有许多完整的非鸟类恐龙骨骼,以及侏罗纪到白垩纪早期鸟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海洋动物的骨骼。 <b>邓氏鱼</b>(Dunkdeosts),是一种生活在大约3.6亿年前的鱼,比陆地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要早1.35亿年。它的重量可达4吨,被视为当时最大的海洋掠食者,是已知体型最大的盾皮魚。邓氏鱼的咬合力比大白鲨还强,能轻易地咬穿骨头。更致命的是它的下颌——它们迅速下垂,产生强大的吸力,直接将猎物吸入它的嘴里。 这个橱窗展示了一些频危动物,包括<b>大熊猫</b>和<b>皮背海龟</b>(leatherback sea turtle)。皮背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活海龟,体长可达2.7米,体重可达500公斤。它的甲皮覆盖着皮革般的皮肤,而不是角质的鳞甲。虽然成年皮背龟没有天然捕食者,但它们在沙滩上的巢穴很脆弱。人类的活动是导致它在全球数量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 <b>北极熊</b>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捕食者,成年雄性重达680公斤。它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冰上度过,并独特地适应寒冷的温度和猎杀海豹——它们的主要饮食。<br> 因为海冰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消失,北极熊也正在失去生存之地。 这头名叫<b>布尔</b>(Bull)的雄性南方白犀牛是博物馆标志性物品收藏的一部分。Bull出生在南非的野外,因此,它的年龄只能估算。经过一系列检查,专家们估计它被捕时的年龄约为9-10岁,因此它的出生年份被记录为1963年。它曾被转移到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公园,最后于1974年成为多伦多动物园的热门看点。它在2008年去世之前,成功的繁殖了三个后代。 南方白犀牛是野生动物保护的一个成功案例。南方白犀牛被认为在19世纪末已经灭绝,直到人们发现了一小群。从那时起,像Bull这样的犀牛就成为各种国际繁殖计划的一部分,南方白犀牛的数量也很快得到了增长。现在世界上南方白犀牛的数量约为20,000头。我们2018年在肯尼亚纳厍鲁(Nakuru)自然保护区时眼见了这里成群的南方白犀牛。生命是多样的。生命也是相互关联的。尊重和保护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也是对人类自己的维护。 博物馆的鸟类展独除一格,许多是以它们在自然界中呈现的形式飞翔在展厅空间,给人一种进入了真实鸟类世界的魔幻感。你可以仔细观赏它们,和它们进行沟通。<b>大天堂鸟</b>(Great Bird of Paradise),也叫大极乐鸟、无腿极乐鸟。无腿极乐鸟这个名称是由于早期的商人将没有爪子的大极乐鸟带回欧洲,以它们华丽的羽毛来吸引贵族的青睐,使得人们认为这种鸟是天堂的来客,一直在天空中飞翔不需要着陆。 体长仅122厘米,但翼展可达350厘米的<b>皇信天翁</b>(Royal Albatross),是海洋上优雅的舞者。它在荒岛上的草地斜坡、山脊和高原上筑巢,一年四季都频繁出现在公海,有超常的驾驭蓝天大海的能力。它是水手们航海的精神寄托,也是文人学者讴歌的对象。<br> <b>琴鸟</b>(Lyrebird),以它酷似七弦琴的尾翼而得名。我曾多次试图用相机捕捉这种澳洲特有的华丽但非常警觉的琴鸟,希望能记录下它的一个较为清晰的身影,都没成功,却与它在这里不期而遇了。唯一遗憾的是这里没有播放它们特有的对周围环境的惟妙惟肖的模仿声。 世界上最大的三种鸟类,<b>鸵鸟</b>、<b>鸸鹋</b>(Emu)和<b>鹤鸵</b>(cassowary),在这里同框了。鸸鹋为澳洲独有,是澳洲国徽上的动物之一。鹤鸵虽也生活在澳洲,但它天性羞怯,远离人烟,只生活在北方湿润的森林深处,它的故事鲜为人知。我也是直到2022年去往澳洲大陆最北点的Cape York时,才第一次和它认识。 <b>红狐</b>(Red Fox)是分布最广的食肉动物之一。它们狡捷的辨思、广食的口味、和对环境多变的适应力,让它们有更广泛的栖息地,并能利用许多食物来源。这是在加拿大枫树林中安逸生活的红狐。<br> <p class="ql-block"><b>海岸道格拉斯冷杉</b>(Coast Douglas-fir), 光从名字上看,容易产生误解。它其实不是真正的杉木,即,不是冷杉屬的成員。这种高度可达100多米,生命年限超过500年,甚至可达1000年的巨树,是花旗松的一个变种,也被称为maawi,在太平洋西北部的针叶雨林中占主导地位。这是19世纪90年代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砍伐的一棵树直径2.3的米横截面,当时它已有500多岁了。树木的年轮厚度或标记的变化,是树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事件包括降雨、疾病和森林火灾的水平的记录。人们也在树木横截面上按树木年轮刻下了500年中重大的科学发现年代大事记,其中包括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615年哈维(Harvey)发现了血液的循环;1809法国博物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的哲学动物学发表,等等。</p> 岁月窖藏的弥香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是博物馆的另一大展项。展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展品。从中国和非洲的石器时代器具到20世纪的艺术和设计,应有尽有。这些展厅位于博物馆的一楼、三楼和四楼。</p> 公元160年的<b>米特拉斯神</b>(the God Mithras)在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中是光明、真理和应许之言之神。在这个罗马浮雕中,他穿着波斯服装的帽子、外衣和裤子。米特拉教被罗马人改编为一种神秘的专门针对男性的信仰,深受罗马军队的青睐。图中对公牛的杀戮意味着善良的邪恶之战,坟墓之外的永生和幸福。 <b>沉睡的丘比克</b>描绘了工作和玩耍而疲惫不堪的爱神丘比克在覆盖着他的弓和箭的狮子皮上陷入了沉睡。激发这座雕塑灵感的希腊青铜原件——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雕塑——可能是在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的。睡着的丘比特在罗马世界非常流行,并被用来装饰别墅花园和喷泉。 古罗马人不懈地扩大了帝国,近东逐渐被征服了大约200年。这个画廊中的宝藏揭示了在罗马统治下蓬勃发展的城市生活和精致文化。<br> <div><b>共同皇帝卢修斯的半身像</b>(Portrait bust of Co-Emperor Lucius Verus)是一种标准的英雄肖像。它所描绘的卢修斯皇帝身穿束腰外衣、胸甲和披肩,右肩上别着一个饰有花瓣状玫瑰花结的圆形胸针;褶皱丰富的衣裙向后披在左肩上。胸甲边缘为简单的线性轮廓;一系列柔软的流苏垂饰覆盖着右肩:它们位于覆盖手臂的软布之上。雕像的眼睛有凹陷的虹膜和瞳孔,深度适中;低而凹的眉毛;小胡子;浓密的胡须,中间分开,下部梳成短螺旋状,一直延伸到耳朵前面;非常浓密、卷曲的头发深深地扎进去;从嘴角到胡须都有细而柔软的面部毛发。</div> <p class="ql-block">卢修斯·奥勒留·维鲁斯(130年12月15日 - 169年1月或2月),与其养兄弟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一起,于161年至169年去世期间担任罗马皇帝。维鲁斯与马可·奥勒留共同继承皇位标志着罗马帝国首次同时由一位以上的皇帝统治,这种现象在帝国后期的历史上越来越常见。卢修斯被Antoninus Pius皇帝收养为继承人,并与马可·奥勒留共同担任皇帝。他娶了马可·奥勒留的女儿为妻。 这个严肃但非常细致认真的帝国肖像将皇帝描绘成一个全能的庄严统治者。 </p> <b>高贵的罗马女人头像</b>(Head of a noble Roman woman),公元150-200年。这个雕塑可能描绘的是露西拉(Lucilla),共同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61 - 180年统治)和他的妻子福斯蒂娜(Faustina)的长女,共同皇帝卢修斯·维鲁斯(Lucius Verus)的妻子。露西拉于公元164年与卢修斯·维鲁斯结婚。但它也可能是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皇帝(Septimius Severus,公元193-211年统治)的妻子朱莉娅·多姆纳(Julia Domna)的肖像。 <b>一个女人的半身像</b>(Bust of a woman) ,公元218-235年。这座精美的雕塑反映了公元3世纪初女性肖像中对现实主义的品味。她富有表现力的眼睛,向上向右凝视,有鸢尾花和深深钻孔的瞳孔。她的面部平面是精心塑造的非常有特征和表情的个人主义。 ROM收藏的大多数<b>马赛克</b>都是地板路面。 为了承受日常的大量使用,它们由耐用的彩色石灰石(teserae)制成,这些石灰石被铺在由几层瓦砾和砂浆精心准备的地基上。 这个特殊的<b>拜占庭地板马赛克</b>,来自公元325-350年的东地中海地区,它可能是房屋或公共建筑的地板。中央区域由一个精致的几何边框框住,其中包含四个带有花篮或几何图案的小面板。中央面板上显示了葡萄藤中的公鸡,花圈内有一个铭文写着:马赛克于4月16日完成。它反映了罗马晚期和拜占庭早期的复杂多彩设计的品味。 马赛克是罗马和拜占庭艺术中幸存下来的伟大艺术之一。 博物馆的罗马圆形大厅的天花板马赛克是这种自古以来延续至今的传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12世纪开始,圣母玛利亚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世纪欧洲教堂和女修道院的门口。与她相关的象征意义很复杂。她被视为天上的女王,同时也是人间的母亲。<b>圣母与圣子</b>(Virgin and Child)是埃米尔·马勒(Emile Mâle)1902年的作品。 法国约1550年的<b>圣母与圣子</b>(Madonna and Child),石灰石雕塑。 <p class="ql-block">这座<b>圣女和圣子</b>(意大利语:MADONNA COL BAMBINO)浮雕的构图来自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先驱之一卢卡·德拉·罗比亚(Luca della Rebbia)丢失的原件,现在只通过赤陶和灰泥复制品而闻名。浮雕雕塑是自然主义复兴和回归古典理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心人物很舒坦和自然,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改编的中世纪处女和儿童形象。图像框架上的装饰模仿了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古典灵感细节。</p> 典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b>卡索内</b>(Italy Casson)。1500年代的作品,当时雕刻装饰比彩绘装饰更受欢迎。圆形花环图案与线性雕刻相得益彰。 在从中世纪到现代军队的过渡时代,战场上全面装甲的使用减少了。到17世纪,正常使用中最充分的是四分之三长度的盔甲,在膝盖处结束,缺乏小腿防御。这种盔甲是由携带手枪和剑的重型骑兵穿着的。这种四分之三的盔甲大约在1620年在德国南部的纽伦堡制造,纽伦堡是武器和盔甲生产的主要中心。头盔的形状以土耳其设计为蓝本。 <b>彭布罗克伯爵的铠甲</b>(Earl of Pembroke’s Armour),这是亨利八世著名的格林威治皇家工坊中由伟大的盔甲大师伊拉斯谟·柯克纳(Erasmus Kirkener)为威廉·赫伯特·彭布罗克伯爵一世(Earl of Pembroke, William Herbert)制作的全套盔甲的躯干和大腿部分,是格林威治皇家工坊制作的仅有的三件现存于公共收藏中的盔甲之一。Kirkener铠甲的核心“装饰”部分,可添加或减少可互换的部件以用于不同目的。彭布罗克伯爵的铠甲与1550年代的时尚服饰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腰线和轮廓与平民夹克或紧身上衣相同。而且,这件定制盔甲比任何绘画或雕塑都更准确地记录了都铎王朝贵族的体型。在这里,我们以钢制外骨骼的形式看到了曾经穿过这件盔甲的真人。 威廉·罗克伯(William Herbert)是都铎王朝时期的贵族和朝臣,他在亨利八世国王去世后担任爱德华六世国王的监护人。爱德华国王去世后,他为玛丽一世女王服务。威廉·罗克伯于 1570 年 3 月 17 日去世,葬于圣保罗大教堂,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安妮·罗克伯(Parr Herbert) 为邻。 ROM收藏品包括代表世界许多地方土著人民的艺术和文化传统的物品。这个画廊反映了这些收藏品的范围以及它们可以讲述的许多故事。这是一个充满遗产和身份象征的空间,一个庆祝人类多样性的空间,在21世纪继续具有意义。 这里有很多澳大利亚原住民物品。<br> 也有新西兰毛利人代表作。 <p class="ql-block">在5万多年前开始的移民浪潮中,太平洋岛民的祖先从东南亚涌来。他们乘坐粗制、简单的独木舟,最后乘坐华丽的外索船旅行。他们穿越广阔的公海,占领了遍布地球表面四分之一的岛屿。今天,他们的后代生活在偏远的托尔、丛林村庄和现代城市。他们继续移动——与最近来到该地区的移民互动,调整并创造性地在古老的文化传统上建立自己的生活。尽管发生了许多变化、许多流离失所和重大挑战,但大洋人与他们的祖先文化和岛屿家园保持着牢固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很多非洲部落文化的藏品。<b>母亲和孩子</b>来自尼日利亚的约鲁巴,是一句19-20世纪的木材雕塑。母性形象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根据瓦鲁达的说法,孩子是神灵的祝福,将母亲和孩子绑在一起的带子被认为极其强大和珍贵。在许多神灵的神庙里,这些带着孩子的跪着的女性,表现着一种对神赐予生育能力的敬重。这个特别的形象可能是在奥杜杜瓦的神殿里发现的。</p> 博物馆跟多的是加拿大原住民的日用和艺术品。独木舟是加拿大原住民猎人和捕猎者必不可少的交通方式。在无冰季节,小型桦树皮独木舟非常适合狩猎、在营地之间移动和贸易。独木舟由木蜿蜒、桩、肋骨和护套组成,装在桦树皮盖中,有各种风格,适合湖泊和河流旅行。下图是沿着较大的河流使用货运独木舟,由八到十个人划桨,承载量高达四吨。<br> 考古学家在古代普韦布洛人的村庄里挖掘收集的当代陶器和篮子。1914年,当ROM建成时,考古和现代手工艺品仍然随时可见,博物馆迅速采取行动,以确保这些物品在其收藏品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有的陶碗中央有孔。讲解员介绍说这些陶碗是出殡时用于扣在过世者的脸上,中央的孔是为灵魂出入特意凿开的。 <p class="ql-block">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ROM) 是加拿大首屈一指的艺术、文化和自然博物馆。馆内41,000件中国文化藏品,是仅次于大英博物馆的第二大海外藏家。它的藏品范围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 8000年),涵盖了各个朝代,一直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走入中国馆,<b>魏斌庙钟</b>(We Bing Temple Bell)已等候我们多时。这座1518年,明朝正德年间的青铜钟高2米,直径 1.14 米,其上悬挂着双龙冠,钟上面刻满了佛经。像所有的中国钟一样,它没有钟锤,而是用一个铁锤从外面撞击发声。一个奉献铭文提到,这个钟是遵太监魏斌命令铸造。 魏斌是正德皇帝(1505-1521)统治时期中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魏斌献钟于皇上。根据钟上所写,经皇帝批准,它被悬挂在北京左安门外的弘善寺。在明代,这一地区是紫禁城的郊区。讲解员说,钟上刻有皇帝“皇帝万岁万万岁”字样。但正德皇帝在献钟两年后便上天了,连魏斌也在正德皇帝去世后一年也去见了阎王。魏斌死后就葬在了弘善寺。</p> 辽代(11世纪)河北易县釉面陶器三彩<b>罗汉</b>(LuoHan)。罗汉(梵语为阿罗汉)是一位圣僧,通过冥想努力成佛。在中国寺庙中,罗汉通常以十六或十八人一组。这座特殊的粘土雕塑来自在易县附近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一组罗汉之一。这批代表着中国古代写实主义最高成就的罗汉像如今散落在东西方的各大博物馆中,无一留在中国。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时专门在中国收集古代佛教造像的德国人弗里德里希·帕金斯基在其1920年出版的《寻找众神:中国行记》(Von Chinas Göttern – Reisen in China)一书中记载了易县罗汉像发现和被贩卖的经过。如今的十六或十八罗汉,除了早已不复存在的,其余十个,都“出家”静坐于国外博物馆的殿堂上,仍以悲悯的眼睛看这世界芸芸众生的千年流转。下面两图,上图为睒子洞,是帕金斯基1912年拍摄;下图为Eileen Hsiang-Ling Hsu博士2008年拍摄。</p> 575 - 590年的大理石雕塑,出自山西省平定的<b>阿南达阿弥陀佛</b>(Amitabha Buddha)。这座雕塑曾经是彩色的,其纯正和精致的线性细节是典型的六世纪晚期风格。 底座上刻着许多捐赠者的名字,他们为支付雕塑的费用做出了贡献。<b>老和尚迦叶波</b>(Kashyapa)是佛陀的伟大弟子之一,在雕塑群中,他通常站在佛的一侧:<b>年轻的僧侣阿南达</b>(Ananda)是佛陀最喜欢的弟子,站在另一侧。 在宋朝、晋朝和元朝(960-1368年),佛教艺术在山西省蓬勃发展,生产很多佛教雕塑。展厅中央的这个中国木制雕塑群,可能是大型雕塑群的一部分,以一个或多个佛像为中心人物,更多的是菩萨雕塑。这个雕塑群中最古老的雕像可以追溯到1195年,但大多数是13世纪到15世纪的作品。 展厅中有几幅气势恢宏的壁画。东、西墙上是一对来自山西南部平阳府东元代(约1300年)的道教壁画<b>朝元图</b>(Homage to the Highest Powe)。这两幅画作对称平衡,描绘了一群天神悠闲地行进,向元始天尊致敬的场景。元始天尊可能是这幅画所出寺庙北墙上的雕像。每幅画的中央都有三个放大的主要人物,前后分别是较小的神灵和侍从。东墙上描绘的是真武大帝,他带领着北斗七星、北极紫微大帝、玉皇大帝、后土以及五行神和它们对应的元素。这些大师级的画作用笔生动,色彩绚丽,体现了人类努力效仿神的模式,希望与全能的上帝建立和谐的关系。 西墙上的黑煞带领着九天的代表、道士、东王公、西王母和十二地支的化身。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光顾的人最多的,是大厅正中占了一面墙的壁画<b>弥勒天堂</b>(The Paradise of Maitreya)。壁画来自山西省稷山县的兴化寺(该寺现已不存在),由著名画家朱好古于 1298 年创作,现今的壁画高5.02 米,长 11.01米,构图对称,细节丰富地描绘了一个想象中的天堂,以弥勒或未来佛为中心人物。相关神灵和守护者围绕着他,还有皈依佛教的国王和王后,他们的头发被剃光以备皈依。这幅壁画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元代(1271-1368 年)寺庙壁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最初收藏于山西小宁兴化寺。20世纪20年代,中国军阀的各支军队经常会掠夺小村庄以寻找贵重物品。兴化寺的僧侣们担心《弥勒天堂》有被盗的危险,便将画作从墙上取下,分割成63块,以便安全地存放和隐藏在太原。虽然这幅画在劫掠中幸存下来,但在新地点却面临着火灾和通风的环境威胁。僧侣们不愿让作品进一步受损,于是开始接触艺术品经销商,希望将其出售。1928年,圣公会主教威廉·怀特(河南主教)听说了这笔交易,迅速以5000大洋购买了这幅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幅画从太原运往天津,然后通过美国运通运往波士顿,再从那里乘火车运往多伦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但是,这63块壁画在多伦多一藏就是5年,直到博物馆找到在哈佛历史最悠久的福格艺术博物馆工作的文物保存专家乔治·斯托特。1933年,乔治来到多伦多,又用了5年时间,才将壁画修复,让这幅千古绝世,光彩夺目中国元代壁画展现在世人面前。</p> 在博物馆的约四万一千多件中国文物中,祖大寿墓是引人注目的收藏。 20世纪初期,博物馆常务董事Charles T. Currelly委托当时在华英籍皮货商乔治·克罗夫茨(George Crofts)购买一批中国文物,其中也希望购买一套完整的中国高官墓葬,克罗夫茨拣选之后,相中了北京清河镇永太庄的祖大寿的坟墓。1921年,克罗夫茨将坟墓的墓丘及墓前的石雕、石桌、文武翁仲、石骆驼等共150吨,同其他采集的文物一起装运上船。这件被标示为“明墓”的中国墓葬很快成为该博物馆的焦点收藏,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之后,博物馆策展人 Klaas Ruitenbeek’s 的研究确认该件墓葬的墓主人就是祖大寿及其三个夫人。真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如此完整的中国清代墓葬。 <p class="ql-block">直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中国的坟墓都以沉重的原木制成的房间为特色。此后,坟墓由石头和砖块制成。富人的坟墓是地下住宅。装饰精美的墙壁装饰等,为住户配备了在来世可能需要的一切。尽管受到社会改革者的批评,但奢华的埋葬习俗至今仍然存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以它超过600万件藏品的丰富展品,把这个世界千百万年的自然和文明发展历程呈现给世界。这里的每件物品都有一段极不平凡的故事,而且越看越多。我们从早上进去就抓紧时间游览,但时间依然不依不饶地飞快溜走,然后我们就被人撵出来了。就是写这篇游记也是大费周折: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故事。最后还是下狠心:砍了吧,裁了吧,要不就怎么也写不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