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相机

平平

<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当我听到这优美的旋律,就不禁想到了我的哥哥。他1949年出生,和共和国同龄,他的成长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走过了七十五年的风雨历程,从唱着“我们荡起双桨”的红领巾学生,到上山下乡成为一名知青,又从农村返城到工厂,成为一名电力工人。如今他双鬓已白,成为一位暮年老人。但是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对摄影的执着和热情。几十年来,他坚持不断地拍照,不断地更换相机。相机的不断更新和他拍摄的张张照片,见证了我们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了我们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p> <p class="ql-block">  哥哥的第一部相机是1976年买的,当时哥嫂到北京,准备去大北照相馆拍结婚照。那个年代物资比较匮乏,经济也不太富裕,纠结再三后,喜欢相机的他说服嫂子,省下拍结婚照的钱,用110元买了第一部双反珠江120相机。这部相机长方形的机身上有两个镜头,照相时从相机的顶部取景。买到相机后,哥哥拉着嫂子赶到天安门广场,用这部相机留下了他们新婚合影的第一张照片,雄伟的天安门成为他们美好爱情的见证。在之后的岁月里,每当哥嫂到北京,都要特意去天安门,在同一个位置,用他的相机拍两人合影,每一张照片里都有哥哥嫂子开心的笑。结婚时虽然没去成大北照相馆,但这部相机却为他们留下了美好的时光和回忆。</p> <p class="ql-block">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哥哥的相机也开始了更新。1983年初,他用150元买了第二架相机“东方135”相机,这种相机能拍36张胶片。为了方便和省钱,他还自己学会了冲洗照片。爱旅游的他,背着这架相机,从美丽的西湖到遥远的克拉玛依,从风景如画的九寨到魂牵梦萦的西藏,从大西北的七彩丹霞到东北的巍巍长白山……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他的脚印,他也用相机记录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记录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变化。他拍摄的《万家灯火》、《桦皮岭风光》、《沽水源头》《独石口风光》等作品还多次参加了电力系统的摄影展出。</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只要新相机出现,他就用攒下来的钱更换相机,他相继更换了“确善能135”相机、“理光135”相机等。他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祖国的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机也在快速发展。哥哥手中的相机由胶片机更换成了数码相机,2004年5月更换成柯达DX7630,2008年又换成了奥林巴斯135,为了轻便,紧接着在2009年又买了佳能IXDS 120。已经退休的他,又于2016年7月购买了尼康7200单反照相机,还给相机配置了一些专用镜头。他不仅摄影,还选购了一些设备,学会了自己制做相册。亲朋旧友的结婚典礼、同学聚会、生日庆典……都要请他拍照并做成相册,他免费为大家选片、编辑、打印、装订,大家都表示要付成本费用,他一概婉拒。在他看来,亲情比什么都重要!有大家的赞许和感谢,他就知足了。 </p> <p class="ql-block">  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从黑白胶卷到彩色胶卷,从双反到单反,从半自动到全自动相机,他不断学习改进提高,哪里有摄影作品展或摄影器材展,他都尽量前往观看,努力提高自己,开拓视野,哥哥就是这样,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亲眼目睹和经历了相机发展变化的过程,伴随着相机的进步一路走来,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p><p class="ql-block"> 如今,和祖国同岁的哥哥,与越来越多爱好摄影的老人一样,仍手持相机,乐此不疲,认真记录着身边的美好事物,记录着每一天发生的变化,记录着我们祖国的万家灯火,迎接着祖国母亲七十五周年华诞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