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的阜成门内北街是一条只有二、三百米长的街道,路两旁种植着北京城区里特有的槐树,高大树木的茂密枝叶把不太宽的路面几乎完全覆盖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沿着这条林荫路走进去二百米左右就能看到一个仿古大门,门楣上有由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字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几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鲁迅先生在1924年至1926年时在北京的故居(鲁迅先生在北京生活了14年,有四个居住地,这里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100年前,这位中国文坛巨匠就是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在被他戏称为“老虎尾巴”的狭小书房中、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当时北平的电灯照明还没有进入每个家庭)写下了〖彷徨〗〖野草〗〖华盖集〗〖朝花夕拾〗等二百多篇杂文和小说,包括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在内的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似投枪、似匕首”直刺当年那腐败而没落的北洋政府及统治集团。</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把自己这个小小的写作天地称之为“绿林书房”。</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鲁迅先生用手中的笔,像“真的猛士”一样向当年那腐朽而落后的社会现象和理念宣战!</p><p class="ql-block"> 走进鲁迅先生故居,先生笔下那令人熟悉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在小小的院落里,当年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丁香树,如今已是枝繁叶茂,虽然现在不是开花的季节,可仍能感到花开花落时那香气四溢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笔下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的场景就在这个小院里,如今那两棵枣树已不见踪影,倒是贴墙而生长的槐树让人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枣树也好,槐树也罢,都是当年北京城里寻常百姓人家院落里最常见的树种,那一棵棵能遮阳纳凉、防风避雨的绿色枣树、槐树,昭示着一个有着13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的变迁与底蕴。</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在北京生活了十四年,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我们民族培育了无数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如今他的理念仍然影响着当代青年,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绝大部分参观者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如果鲁迅先生的在天之灵有知,也是会感到十分欣慰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的鲁迅先生在北京的一处居住地。</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的1949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的这个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56年10月19日,国家拨转款建立了北京鲁迅博物馆;2005年5月25日,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