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摄建昌古城 寻觅过往足迹

吉祥

<p class="ql-block"><b>  建昌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城市,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保护更新恢复重建,更具观赏性和旅游价值。近日我趁去云南避暑返蓉的机会,中途回故乡一睹其涅槃重现的华丽风采。我在古城中出生成长,在西昌生活工作了近60年,对那里有着太深的热爱与情感。古城府街以南、南街以东、涌泉街西北侧这一片的每一寸土地都会勾起我许许多多的回忆……</b></p> <p class="ql-block">  建昌古城,又名西昌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老城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已有6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建昌古城在明代时为正方形,四墙各为1200米,占地面积144公顷。现存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该城以条石垫底再砌以青砖。城墙底部最厚处达20米,高11米。此为南门瓮城东南侧外观。</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当地顺民意重建南城门上的大通楼。重建后的大通楼大致保持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复原了明代砖石城墙,还原了瓮城。</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建昌古城南城门瓮城中,布滿沿当今道路两旁进伸至城墙根的二层木屋,形成两条T字形街道,当街房屋底层大多是啇铺。我念小学时我们家在这里住过几年,当时我的班主任魏张明老师每天晨练跑步经过我家时,都会叫上我陪他经上西街绕大巷口,经顺城街上南街跑到吉羊巷小学。</p> <p class="ql-block">  建昌古城有四门,北为建平、南为大通,东为安定、西为宁远,且南北、东西相互对称。今除宁远门早年被毁外,其余三门尚存。此为城南的大通门景观。</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通门门洞似穿越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  大通门城内侧景观。</p> <p class="ql-block">  古城北的建平门城内侧景观。</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东的安定门城内侧景观。</p> <p class="ql-block">  建昌古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四条街道呈“十”字形交叉而建。此为四牌楼南侧景观。</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除建筑形制构造令人称叹外,其内外檐构图庄重典雅的描金彩绘也异常繁复华美,因为有了描金彩绘的装点,整座恢宏大气的楼阁鹤立于雕檐玲珑的古代建筑群中,愈显金碧辉煌、飞阁流丹。此为四牌楼北侧景观。</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主阁顶部设计成飞阁造型,通过多个翘角体现凌空飞升之势,远眺而去竟仿佛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却又如仙山琼阁倚天耸立。此为四牌楼东侧景观。</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东面因清建宁远府衙门就在街侧(原西昌军分区修械所庭院位置)而叫府街。</p> <p class="ql-block">  古城府街有我太多的记忆,初中三年,我每天会从下大水沟口横穿府街沿上大水沟去西昌一中(现改为二中)上学。念高中时从吉羊巷府街口到四牌楼这段也是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西面为仓街,因建有粮仓得名。</p> <p class="ql-block">  建昌古城仓街,留有我小学六年级和高中三年的足迹。我们小学最后一年因吉羊巷小学本部校舍紧缺,便被安排到仓街西端的八一小学街对面上学。西昌高中位于图中尖塔处(天主教堂,滴水岩巷仓街口)右转向北约600米处。</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高中阶段每天中午放学后,我和五班的肖大汉及其他几位腿长的同学,总是你追我赶健步如飞的走出滴水岩巷,然后朝四牌楼方向小跑着回家。记不清当时是因肚子饿还是比谁先到家?无论我们跑多快每天都是肖大汉俩兄弟先到家,因为他们家就在图中左侧距四牌楼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北面这条街因正对古城北门而叫北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城北街不仅有我走过的印迹还留有我无数辛勤的汗滴,我</span>13岁多点就开始与几个小伙伴在节假日,经北街出北门上北山去飞播林地,捞松针背回家当柴火以贴补家用。</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南面这条街因正对古城南门而叫南街。</p> <p class="ql-block">  小学有几年,我每天都会从南城门进古城上南街到距四牌楼约80米的吉羊巷小学上学。</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城大通门便是热闹异常的南街,远端是四牌楼。</p> <p class="ql-block">  南街街口右转是涌泉街,我的出生地就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  1955年秋季启蒙上小学,我们西昌四小六一级丁班的大部分同学都住在这条街里。</p> <p class="ql-block">  图中左边石鼓处大概是原吴家染房旧址所在,从这里进去到马家大院曾依次住过我一同启蒙的吴伯美、魏绍荣、黄良惠、陈国美、余光兰、周英美、黄建生(后改名黄吉祥)、王平、黄正清、钟持国等小学同学。</p> <p class="ql-block">  这条小巷到下一条小巷的位置好像是原来西昌县农村供销社旧址所在。</p> <p class="ql-block">  原西昌县农村供销社旧址。现是一古朴雅致宽敞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  下涌泉街自吉羊巷转过来的这条水沟是我儿时最深的记忆,它原本约1.2米宽1米多深。从上小学我就从不走桥,而是助跑奋力跃过,没几年时间抬腿就跨过了。</p> <p class="ql-block">  原西昌县农村供销社东侧近街面是俞家大院,其东侧至吉羊巷涌泉街巷口西约30米是一大敞坝,里面东西相邻周家大院及李家大院。我的出生地大至就在图中左侧的俞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从上图右边往北进来,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个大敞坝。</p> <p class="ql-block">  图中右边的位置大概就是原周家大院(近端)和李家大院(远端),60年代中期我们家在李家大院住过。</p> <p class="ql-block">  我小学同学好朋友马龄家就在马家大院里,从这儿往北至涌泉街府街口子,还曾住过有与我一同启蒙的周和礼(后改名周用和)、徐鼎才、方永秀、叶志祥、陈文美、姚润秀、黄福秀、胡玉华、吴世芬、沈先、李柏生、杨光美等小学同学。</p> <p class="ql-block">  豆芽井位于涌泉街中部南侧,相传建于明代。该井水如泉涌,涌泉街因此得名。涌泉街及周边居民几百年来均以此井的的水为生产(磨豆腐、生豆芽)生活用水,我真的是吃豆芽井的水长大的。</p> <p class="ql-block">  豆芽巷涌泉街口。</p> <p class="ql-block">  豆芽巷内一宅院外观。</p> <p class="ql-block">  豆芽巷玉壁巷口,该巷在我们小时候好像没有。</p> <p class="ql-block">  豆芽井东侧不远处的一棵银桦树笔直挺拔,树龄近百年。</p> <p class="ql-block">  霸王鞭西昌民间俗称金刚錾,此巨株位于涌泉街东段西北侧徐家老宅、高约5、5米、地径约33厘米、冠幅约3米。茎圆柱状、上部分枝有棱钉如钢鞭、汁液乳白、霸王鞭全株及汁液入药、具祛风、消炎、解毒之效,民间常以一段悬挂门头"辟邪"涌泉街霸王鞭树龄近百年、声名远播、城乡百姓常来求取。</p> <p class="ql-block">  上涌泉街东北侧距府街口约180米的玉壁巷。</p> <p class="ql-block">  玉壁巷内民居掠影。</p> <p class="ql-block">  玉壁巷涌泉街口正对着的白色墙垣处,在上世纪50年代末是一火场坝(房屋遭火灾后留下的空场地)。我们念小学四年级时就在这里上体育课。</p> <p class="ql-block">  这个位置最早是我小学一吴姓同学家的老宅院,大门门厅后是一偌大的天井,可容纳百多名学生做课间操,上厅堂和两边厢房都十分高大宽敝大气,全是砖木榫卯结构房屋。我们小学四年级就在这里念书。</p> <p class="ql-block">  这里当年是吴家老宅和火场坝之间一面高高的防火墙,可能正因如此吴家老宅才未遭隔壁火灾殃及。</p> <p class="ql-block">  位于涌泉街东段北侧的古戏台,是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之一,曾经的建昌古戏台每年轮番上演多种戏曲节目,为古城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p> <p class="ql-block">  古戏台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精美和匠心,其设计和建造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现每周六晚会上演京剧传统剧目,吸引众多居民和游客前来观看。</p> <p class="ql-block">  戏曲脸谱墙前可爱的彝族小孩。</p> <p class="ql-block">  涌泉街古城东门城墙一隅。</p> <p class="ql-block">  涌泉街府街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  那一晚专门走进古城吉羊巷拍摄,那里有我太多的记忆。此为吉羊巷府街巷口景观。</p> <p class="ql-block">  从府街进入吉羊巷几十米就来到我们家60年代末的故居所处位置(图左边大门)。其对面是50年代的吉羊巷小学(曾经的西昌四小)。</p> <p class="ql-block">  马骀美术馆,原来的马家大院,当时大门没有台阶,在现大门朝前约10米位置,大门与二门间左侧有一高耸的柏树,树下有一口水井,我们家就住在井边台阶上坐北朝南的平房内,我家对面是刘家老宅的后门(便于取水而开的)。二门以内左侧台阶上的堂屋住的是马家的人,右侧是原西昌成都食堂部分职工的家属宿舍。</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一高中刘姓学妹家的老宅旧址,刘家老宅当时就凸显古朴典雅大气,毫不逊色于现在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刘家老宅现已改建为紫薇书屋。</p> <p class="ql-block">  紫薇书屋西南侧景观。</p> <p class="ql-block">  紫薇书屋西南斜对面的清真礼拜堂,位于吉羊巷小学南侧,中间仅隔一条一米多宽的小巷,是那个年代西昌最大规模的清真寺。我们刚启蒙念一年级时就在里面上的学。</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清真礼拜堂大门正对面的照壁,上面的四个大字"祛妄寻真"由清代著名书法家唐承烈所写,意为"祛除虚妄,探寻真理"。唐承烈是山东邹城县人,其书法作品在清代颇具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照壁背后至刘家老宅之间原来有两棵树龄较长的大黄桷树和一口水井,其南侧是一间较大的破旧房屋,我们小学二年级时就在那里上课。</p> <p class="ql-block">  吉羊巷内的巷中巷。</p> <p class="ql-block">  吉羊巷内老土砖墙一瞥。</p> <p class="ql-block">  吉羊巷南左营巷口拐角处是原徐家大院(当时周围独此一家砖木结构的灰色小洋楼,常年大门紧闭神密兮兮的)旧址所在。</p> <p class="ql-block">  吉羊巷涌泉街口路标。</p> <p class="ql-block">  从吉羊巷涌泉街口进去约50米右转便是四沟坝,因下大水沟到了这里路变宽了些,故称为坝,其实也是一条巷道。这是我上初中的必经之路,不知来来往往走过多少趟。远端位置早期是个酱醋作坊。</p> <p class="ql-block">  四沟坝中的巷中巷。</p> <p class="ql-block">  四沟坝一隅。</p> <p class="ql-block">  从四沟坝这里向北开始叫下大水沟,这条巷道也曾有我小学、初中的同学家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建昌古城下大水沟民居掠影。</p> <p class="ql-block">  古朴、典雅、静谧。</p> <p class="ql-block">  下大水沟内巷中巷夜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  请路人帮我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下大水沟府街口。</p> <p class="ql-block">  走出下大水沟府街口横穿府街便是上大水沟府街口,沿此巷向北200多米横穿后营巷再前行几十米,就是始创于1894年的省重点西昌二中(我们就读时叫“一中”),我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今年恰逢我们初中64级毕业60周年,我十分怀念当时的老师和原“六上二”(省中改)班的同学们。祈愿大家平安、健康、幸福!</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上大水沟,巷道右侧是一条宽、深一米多的水沟,许多男同学经过这里时都会互相追逐来回跳越水沟嬉戏玩耍。我们“六上二”班的朱志国、郭金凤等同学就曾住在上大水沟。</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上、下大水沟府街口向古城安定门望去的府街东端夜景。</p> <p class="ql-block">  由于西昌地处川西高原,海拔达1500余米,四周青山环绕,空气透明度高,能见度甚好,使得这里的月亮格外明亮,故被称为月城。</p> <p class="ql-block">  月光下,亲朋相邀在古城墙根儿下把酒言欢,很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b>  故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让人刻骨铭心,建昌古城在圆月映衬下更加绚丽多彩,令人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  故交杨玲江先生拨冗为拙作留墨添香:明月当空话月城,万家灯火如繁星。院落古朴小巷幽,喜迎八方夜游人。白发吉祥回故里,街头巷尾漫步行。忽闻群童嬉戏声,难忘儿时竹马情。</p> <p class="ql-block">  收录几位老同学老朋友在微信里对本文的评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