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童年的歙县记忆</b><b>(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童年记忆中的第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次食物中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那年头吃不饱,小小的年纪嘴很馋。妈妈从水果厂拿回加工后的废料——壹淘箩的枇杷籽,准备制药。妈妈把它煮熟后,高高的挂在门框上,嘱咐我们这东西不能吃。其实我和大妹妹两个5、6岁的孩子,看着冒着热气的篮子,也够不着。等哥哥放学回家,在哥哥的帮助下,我们拿到了篮里煮熟的枇杷籽,一人也就吃了5——6个,好香,哥哥在学校有吃的,他一颗也不吃。这下闯祸了,我和妹妹吃过以后两个人不停地呕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这个状况,着急得赶快叫了单位同事,用自行车把我们送往三里以外的县城医院。我比妹妹中毒严重,妈妈抱住我,我的头都垂到脚背了。在去县城的路上,妈妈遇见熟人驾着马车,立即求人用马车把我们往县城送。虽然当时我已不能说话,可还是能听见妈妈和人招呼,由于事出紧急,也不知当时怎么弄的,我的头被重重的撞了一下,至今额头还有一道凹陷。第二天醒来,只感到手臂有点疼,妈妈说那是吊盐水的关系,医生说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严重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次食物中毒,如果不是妈妈把我们及时送医抢救,很有可能今天我也不再存在。妈妈生养我,给了我生命;我食物中毒,妈妈竭力地保住了我的命,是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妈妈的再生之恩,我无以回报,唯有倍加孝顺、关爱耄耋母亲,但愿妈妈能闲适、安逸的度过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噢!这是我中毒后,第一次知道女孩是有妈妈疼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次知道公家的东西再好也不能占为己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歙县的日子里,哥哥每天上学,我作为长女,虽然只有6岁,可弟弟妹妹还是要我照顾。特别是二妹,由于营养不良,人瘦的像根芦柴,用小马桶时会一屁股坐到底,每次都要我双手托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次,我发着高烧,还要照看弟妹,妈妈悄悄的出现在门口,向我招招手,我跟在妈妈后面,妈妈说:“你今天发热,我领你到我们厂里去看看。”到了妈妈的工厂,正值午饭时机,妈妈给我拿了一瓶橘子汽水,我喝了一口,顿时气从鼻子冲出,辣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厂里大多数都是女工,她们可以随便拿吃馒头和汽水,那个大大的竹匾里都是一个个大馒头,足有半斤重呢,可那个大馒头的中心没蒸熟,每个人都把馒头掰开,把当中很大一坨面团扔在匾里。我悄悄的和妈妈说:“我们把这些面团拿回家煮了吃吧。”妈妈说:“不行,这是公家的东西,就是别人扔了,我们也不能拿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妈妈说:公家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拿。当年我虽幼小,可是这句话我却深深的印在脑子里,让我受用一辈子。在我参加工作的30多年里,我从没利用职务之便,把公家的东西占为己有,直到退休,曾有同事赞扬:“你是个廉洁的干部。”这句话足以让我欣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次知道了做人是要坦坦荡荡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次我和大妹盲目地在徽式建筑的巷子里转悠,想找到妈妈的水果厂。路上看到一家院子门口的匾里晒着一颗颗红色的小果子,觉得好奇,门口没人看管。我们一人拿了3——4个回家,等妈妈下班回来,我们给妈妈看,这个果子很好看,妈妈说:“这是枣子,可以吃的。”当听说我们乘没人自己拿的,妈妈说:“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没得到人家同意一定不能拿人家的东西。你们可以和老婆婆打个招呼,老婆婆会给你们尝尝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个地方还有一个制糖厂,妈妈有时会到那个工厂上班,那个糖厂有个规矩,可以在厂里吃,但不能带出厂。有一次妈妈从糖厂下班回来,手里握着一块黏糊糊的红糖,原来是她的组长知道她有5个孩子,特地允许她稍点回来让我们尝尝,那个红糖实在是太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来这个红糖是用当地的一种甘蔗制成的,一天哥哥不上学,他带着我们在路上看很多农民拉着一板车的甘蔗,运往糖厂。那是一种很细的甘蔗,只见当地的孩子调皮的乘拉车人上坡时,从车上抽出几根甘蔗就逃走了,拉车人气呼呼的直骂娘。哥哥带着我们几个弟妹,看到拉车人上坡,就帮人推一把,拉车人高兴的送了两根甘蔗给我们,哥哥说:“我们不用抢,也有甘蔗吃了”。我们高高兴兴的品尝到了制糖的甘蔗,现在想想,其实那种甘蔗真不咋的,干呼呼的,也不是很甜,和我们现在吃的甘蔗真没法比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哥哥带着我们姐弟几个,用 “帮助别人”的劳动而得到两根甘蔗,启发我,通过自己正当的努力,也可以实现自己(想得到)的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歙县住了半年左右后,爸爸就把我们接到了他的身边。记得那天是在一个小饭店门口等车,到了饭点,妈妈买了几个咸蛋,一人半个咸蛋一碗饭,那咸蛋蛋白里镶嵌着半个油黄黄的蛋黄,真是好看,有点舍不得吃掉,妈妈见状后说,这个咸蛋不能藏,要坏掉的,催促我们把它吃掉。在记忆中那是到歙县后吃到最好吃的一顿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歙县住的时间并不长,可却有很多有趣的事,留在记忆里不曾忘却,尤其是许多的第一次的遭遇和经历,让自己至今记忆犹新。很多的事情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成长的人生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歙县,那个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地方,那个我人生历程中匆匆一瞥的地方,让我魂牵梦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