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石头

<p class="ql-block">胸藏文墨虚若谷</p><p class="ql-block">郭久良</p><p class="ql-block">袁清良先生两部处女作问世了,拜读之余良慨颇多,于是,写下几句充满真情实感的表达,是为读后感。</p><p class="ql-block">一,语言新奇,文辞高古:袁清良先生的散文集语言平实、质朴无华,文风低调含蓄,涵谷谦抑,娓娓道来,毫无掩饰地向读者敞开了心扉,读来倍感亲切。作者写秋天:</p><p class="ql-block">1,“风行山里,日照花影,秋日里把生活开成一朵朵金辉灿烂的小花,香而不妖,傲而不孤,就像这秋日里的阳光,温暖实在,豁达开朗。”</p><p class="ql-block">2,“站在秋冬交界的路口,敛神冥想,心依偎在乍寒还暖的风中,任思绪飘飞,那四季轮回的故事总是带着一份憧憬,让人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3 ,“秋的丰腴韵致已潜移默化地渗入阳光的脉络里,每天摸着秋的气息,走在连绵如画的甬道上,不管是踏着晨曦而来,还是暮霭中归去,心情总是愉悦的,因为时光给我们一个姹紫嫣红的相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同样经历秋天,但感受都不一样,作者笔下的秋天是那样洒脱、自如,那样深沉、高雅,绝无伤时悲秋之叹。诗意般的语言不可谓不新奇靓丽。</p><p class="ql-block">对春的感悟:“虔诚地热爱光阴,静守流年风景,细数时光的点滴,总有一角可以安放心灵,好风景依旧在路上。”</p><p class="ql-block">看作者笔下的冬雪:“北方的雪是漫无边际的,它掩埋了轻浮,掩埋了肮脏,这个世界在冬天里变得分明、干净。”</p><p class="ql-block">如此等等,一串串文字在作者笔下流淌出美妙的画面,凝练成荡气回肠感悟读者的诗行。世界有千般模样,生命有万般姿态,要想把这些风景逼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而非易事。谁说文人穷酸?依我看来这些话都值金子!</p><p class="ql-block">作者注重细节的描写,画龙点睛,恰如其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畅快淋漓之感。散文中描写五台山,描写包头古城等等,轻轻松松地把读者带入那些中外驰名的画卷中,跟随作者富有诗意的笔画中揽胜。</p><p class="ql-block">作者描写曹州牡丹,南海湿地公园,草原盐湖,奔流不息的多伦河等等,每处风景都描述的真真切切、栩栩如生,让我们真实地领略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四季景致。又如,描写老毡铺,很自然地把读者带进老毡铺的手工作坊,领略了毡匠师傅如何把羊毛变成毡子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作者的又一个写作手法:书写生活,书写社会,写小不写大,抓住细节,细致描写,窥一斑而知全豹。如此写作手法与技巧,实令读者叹服。</p><p class="ql-block">二,人间挚爱是母亲</p><p class="ql-block">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高尚、最温暖的名词。我们每个人对母亲的解读都是发自内心的、充斥血泪的赞美。天下母亲的付出都是血泪而无私的,天下文人写母亲的诗文有多少,恐怕无人说得清。就连那位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终生唯一的一首诗《祝母寿诗》也是写给母亲的:“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的恩情是我们每个人终生竭力补报也难报答于万一的憾事。袁清良先生通过一个小事、一个细节母亲的顶针儿,来歌颂母亲的心酸和伟大。妈妈的顶针儿,这选题真好。顶针儿,我们有些年齿的人都知道,年长女人们,就是戴着顶针儿过来的。这是女人做针线活必备的小物件。这物件通体小坑儿,坑儿的大小刚好容下一根针的屁股。做针线活的女人们把它戴在中指上,目的是用力顶着针屁股扎透她们所缝制的衣物。这是那个时代女人们通用的手上饰品,它是勤劳心酸的象征。那时节我们每个人都有围在母亲身边,看母亲在昏黄的小油灯下给她的孩子和丈夫缝补衣服、鞋袜的情景。有时所缝制的东西太厚,有力过大,顶针儿质量又不好时,便顶透了顶针儿将手指扎出了血,而母亲摘下顶针儿,往黄土地上甩一甩顺针眼儿涌出的血珠,尔后再戴上继续她手里的活。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个夜晚又一个夜晚,重复着这些辛劳的工作:纳鞋底儿、做些帮、绣花、扣云子、缝破补烂。这样的日子,母亲不知经历多少个一天又一天、一个夜晚又一个夜晚。锥子或针尖儿扎得不痛快了,母亲便往头皮上蹭几下。久而久之,母亲的手指弯了,胳膊弯了,腰背弯了,眼睛昏花了。母亲无怨无悔。直到有一天,供销社卖那种塑料鞋底子,解放了不少母亲纳大底子的繁重劳动,可是买一双这样的鞋底子要一块钱或十个鸡蛋来换。</p><p class="ql-block">我读了袁清良先生这篇小文儿,我的眼前又出现了我在母亲身边看母亲在油灯下缝补破衣服,我给母亲读故事书听的场景。我真的好想给母亲再读五千年。可是······</p><p class="ql-block">后来国家出了缝纫机,可解脱女人们手里的针线活,可那年月能买得起缝纫机的人家少之又少,除非有钱人家娶媳妇儿,通过各种关系搞到一台缝纫机供应票,才可买回一台缝纫机。摆在家里,绝对是彰显富贵的高档摆设。</p><p class="ql-block">作者写道,他曾发誓要为母亲买一台缝纫机,当他有能力买缝纫机的时候,母亲已经······怎不让人痛彻心肠。</p><p class="ql-block">三,半生遭遇实堪伤</p><p class="ql-block">岁月在宽广的大地上映上了干枯的年轮,人生活在四季流转中,总会遇到风风雨雨,总会遇到一些七荤八素的过往。莫言先生说,人的一生不经历点烂事,人生是不完美的。</p><p class="ql-block">作者在散文中写道:妻子在大女儿不满九岁时遭遇车祸去世了。他家里少了一个重要的持家人,山坡上多了一堆心酸的黄土坟。他带着两个尚不能自理的女儿,当爹又当妈,一边教书,一边种地、养畜养鸭,在那民办教师挣工分儿的年月,生活的艰辛,非当过民办教师的人所不能想象的。他拼尽全力挣扎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上班、种田、洗衣、做饭、喂养畜禽、照料孩子,白天教书,夜晚给孩子缝缝补补、拆洗被褥。</p><p class="ql-block">他把时间安排的密不容针,同时还要忍受、克制那颗严冬般冰冷的心房,这样的日子是仅仅用眼泪、难过所能诠释的吗?任何词汇都显得苍白无力。就这样作者没有垮下来,他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以顽强的意志、勇敢的决心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念,碾压着艰难日子的冗长。这时候给他带来生活勇气的是两个乖巧的女儿和手中的书本,真个是半生风雨半生寒,几卷经书度流年。他迎着风向着光,三本稿纸一支笔,记录下自己这段非凡的人生。</p><p class="ql-block">作者的大女儿很懂事,她虽然不足九岁,但她知道妈妈永远离开她了,她已经不是妈妈怀里的孩子了,他要帮父亲照顾妹妹,她要做家务,减轻父亲的负担,她要学着给父亲做饭,尽管很不像饭,作为父亲心里百感交集,他将烧焦了的饭和着泪一起吞入腹中,嘴里连连夸道:我的孩子长大了,会给爸爸做饭了,这饭很好吃,爸爸喜欢吃我女儿做的饭。女儿哭了。作者写道:世界上最苦的东西莫过于孩子失去娘的眼泪。我读到这里,眼睛里的泪水肆无忌惮地涌出来。我要为作者那颗强大的内心投一万张票!</p><p class="ql-block">我记不得这是谁的话,当你人生走到谷底,无论朝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为生计迫,作者在原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奔外地打拼,期间做过小作坊,开过小饭店······几乎沦落到清道夫的级别了,真个是碎银几两忙半生。有人说人生许多时候都不是自己把控的。两个女儿长大了,一个比一个优秀。这期间他又被三轮车撞断了腿,粉碎性骨折,至今留有后遗症。又做了扁桃体切除术,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女儿带父亲跑遍了鲁西南各大医院。</p><p class="ql-block">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已不适应在外打拼了,在外这些年,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他也真想家了。女儿决定带父亲回老家,就在他们收拾行装准备登上回家的火车那个晚上,作者内心充满了激动,他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七律诗之意境和韵脚写下了一首七律:吾儿决意归故里,精神倍增喜欲狂。迎年煮酒共庆贺,春暖启程好还乡。随穿河南越河北,便取京都抵故乡。伴儿辗转数千里,此刻方觉时日长。</p><p class="ql-block">袁清良先生回到家重操旧业,他又站在讲台上。女儿长大了,女儿成材了,他完全可以告慰黄土中沉睡多年的妻子了。作者由衷地赞道:我的女儿胜男儿!在外打拼的这些年,始终陪在他身边的是两个女儿和手里的书本。流年未曾付东流。子曰:“人不通今古,牛马而襟裙。”这一经历造就了作者今天的成就。</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童年是首欢快的歌</p><p class="ql-block">作者的童年和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小朋友的童年一样,除了胡天胡地的玩耍,就是好奇和淘气。作者在散文中写道:云卷云舒,暑往寒来,逃不开岁月的流逝,时间从指缝间不断穿过,如沙散落,如絮纷飞,蓦然回首,翻开懵懵懂懂的记忆,那悠悠岁月里不曾抹掉的童年梦,依旧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文中作者将儿时玩伴阿三、小四、毛蛋、春妮儿,描述的天真灵秀,乖巧调皮:他们村里村外地掏鸟蛋、捉小鸟儿、捉小兔子、捉狍羔子、薅马尾做套子套鸟、用排子扣鸟、配“小夫妻”过家家。与同桌石宇别出心裁地玩刺激,出自好奇,看老农们和绳子:放绳胚子、转摇车上劲儿、走木瓜、后边摇钩烧火(催木瓜前进);看老铁匠给马削蹄子、挂马掌、往马屁股上打印子;看老兽医将公马撂倒,割除睾丸,剥夺公马与同类异性做爱和生育下一代的权力;看兽医用皮套拧住牛马的鼻子灌药······在小朋友的眼里,这些都是新奇的乐趣。</p><p class="ql-block">易中天先生讲过:小男孩儿没活过尿泥儿,童年是不完美的。如此看来,小男孩调皮捣蛋并不是一件坏事,是一定会被原谅的淘气包。</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心存善念有福报在大千世界上混生活,世网如牢,每个人都有一个庞大的亲戚网、关系网,每个人都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朋友,有句歌词不是唱道朋友多了路好走吗?在这众多的亲戚朋友中,诚心往来的有几人,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宋代《名贤集》载七言古诗: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者强来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p><p class="ql-block">这首诗道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剖析了人类社会灵魂深处的险恶。袁清良先生心里有本书,未形成文字的书:感恩录。在困境时所有帮助过他的人,都是他要倾心感谢的,所以,都被他用心写进这本书里。在近百篇的散文中,作者披露出他要感谢的人很多:父母外婆自不必说,还有从小照顾他的姐姐,真心帮助他的姐夫,关心爱护他的老校长 ,同情关爱他的老师,真正伸出援手的朋友。就连他那位言而无信的表哥,答应借钱给他又忽悠他去随份子,随了份子后,表哥却说没钱了。就这样不着调的表哥,不认也罢,也被他纳入感恩录。这件事从另一方面看出作者有一颗宽厚的心,充满情爱的心。</p><p class="ql-block">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两千年来史家告诫世人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心存善念和仁爱的袁清良先生来说,必定会有好报的。</p><p class="ql-block">《西游记》载:“解除三事从前恶,一念皈依善果弘。此后愿如尧舜世,五风十雨万年丰。”吴承恩老夫子写到这里,自己都按耐不住,发泄情感:“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p><p class="ql-block">袁清良先生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如今两个女儿长大了,非常优秀,都已成才,十分孝敬父亲,现在袁先生居有楼室,行有轿车,女儿伴侧,外孙绕膝,退休享受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我真诚地祝福袁清良先生永远安康幸福!</p><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读诗词见功底袁清良先生的另一本著作是旧体诗词,从诗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诗词格律之娴熟,古文功底之深厚。诗词的创作格律严禁,平仄无误,用韵准确,对仗工整,用典恰当而精道。</p><p class="ql-block">1,春归老舍疏篱密,日照东坡绿影长。浪卷飞花拍赤壁,云缠雾绕卧龙岗。</p><p class="ql-block">春归对日照,主谓词组相对;老舍对东坡,人名相对;疏篱对绿影,名词相对;密对长,形容词相对。浪卷飞花、云缠雾绕动宾词组相对;拍对卧,动词相对;赤壁对龙岗地名相对。且用典精当、浑然自如、轻松自然,毫无牵强做作之感。</p><p class="ql-block">作者一篇散文中写道:“无论是荷锄葬花的主人公,还是立马桥头的断喝······”</p><p class="ql-block">“荷锄葬花”当然是指黛玉葬花,这是《红楼梦》中经典情节,也是千古流传的佳话。史上葬花女性非黛玉一人,其中较有名的秦淮名妓董小宛。光是林妹妹在《红楼梦》中就有三次葬花。唯有春暖花开这次与宝玉共同葬花最为惊心动魄。</p><p class="ql-block">这里作者写荷锄葬花的主人公,非黛玉莫属。如果说女性葬花非黛玉一人,那么,立马桥头断喝,却是唯一。小戏唱“长板桥上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只有莽张飞。罗贯中老夫子写道:“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里袁先生用典自然,绝无牵强、生拉硬拽之嫌。如果作者不是细品红楼,熟读三国,其用典绝非这样浑然自如。</p><p class="ql-block">七言诗的中间二联对仗:“日日梳妆思子路,朝朝揽镜盼颜回。”思、盼,动词相对;子路、颜回,人名相对;此二人皆孔老夫子十哲弟子之数。倘若作者没有熟读《论语》其用典不会信手拈来,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梦破桃园惊五柳,幻游宝月扰香妃。”桃园,陶渊明住所,宝月(包月楼)香妃住所,名词相对。五柳(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对香妃(清乾隆帝妃子)人名相对。其用典无可挑剔,令人拍案称奇。</p><p class="ql-block">这部旧体诗集两百多首,堪称经典诗句连篇累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以此足见作者胸中知识的广博。</p> <p class="ql-block">袁清良先生平素里胸藏文墨虚若谷,不表露,不张扬,实乃文人之楷模。鲁迅先生说:十分渴望被他人认可的人,都是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孔老夫子有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p><p class="ql-block">书本便宜,并不代表知识的廉价。作家袁清良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p><p class="ql-block">这两部书近六十万字,我的一篇小文儿,实难概述的真,吾患未曾领略到原著的主旨,只是管窥蠡测,谈一点我粗浅的认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