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居杂忆》,悟岁月温情

云儿漫生活

<p class="ql-block">当我翻开《山居杂忆》这本散文集时,仿佛被一股温柔的力量牵引,走进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怀旧的时光长河里。这是作者高诵芬的一本回忆录,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那些故去岁月的深深眷恋。</p><p class="ql-block">作者高诵芬出生于1918年,浙江杭州人,出身书香门第,南宋武烈王高琼后代。高诵芬的家族在杭州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人称杭州“高半城”,意思是杭州有半个城的产业都属于高家。家族不仅经营着当时最大的锡箔作坊、数千亩狮峰龙井,还涉足绸庄、餐饮、地产、金融等众多产业,实力雄厚。</p><p class="ql-block">本书记录的是以一个江南家族为中心、从清朝末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开始这一百年的中国社会变革史。</p><p class="ql-block">在作者的笔下,那些曾经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古老的宅院、精致的园林、传统的习俗,每一处描写都带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价值观念。</p><p class="ql-block">书中对于家族生活的描述,充满了温情与感动。长辈们的慈爱、兄弟姐妹间的情谊,在字里行间流淌。这种家族的凝聚力,让人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忙碌于各种事务,忽略了身边的亲人。</p><p class="ql-block">同时,书中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邻里之间的互助、传统节日的庆祝、各种礼仪的讲究,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温暖。与现在相比,那时的生活虽然没有那么多的物质享受,但人们却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p><p class="ql-block">高诵芬用她那洗尽铅华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人物画像。这些人物中,有命运多舛的女性,她们或遭遇不幸,或心灵受创,但大多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生活。高诵芬通过讲述这些女性的故事,表达了对她们命运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地位的低下与无奈。</p><p class="ql-block">除了对故人的追忆,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杭州旧时风俗的描写。从四季变换中的美食,到新娘出嫁时的十里红妆,再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高诵芬都以生动的笔触一一呈现。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杭州独特的地域文化,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人情味的年代。作者以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捕捉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并将它们化作文字,留给后人品味。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部充满温情与力量的生活哲学。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关于家庭、友情、爱情的美好情感,以及那些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美好的品质,如善良、宽容、感恩,永远都不会过时。</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情。《山居杂忆》提醒我,要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多彩。</p><p class="ql-block">总之,《山居杂忆》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让我在品味过去的同时,也能找到面对未来的勇气与力量。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高诵芬那温暖而坚韧的精神所感染,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高诵芬自幼在家延师授读,年十八,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同乡的徐定戡。徐家也是富贵人家,夫家在金洞桥,办过学校,有杭城最大的缫丝厂,与高家可谓门当户对。两人情投意合,夫妻共育有四子。</p><p class="ql-block">1994年1月,高诵芬与丈夫定居于澳大利亚,开始写作回忆往昔,由她口述,其子徐家祯整理,合著了三十余万字的散文集《山居杂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