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努比亚”是哪里?努比亚人又是来自何方?!初到埃及🇪🇬阿斯望市游览时,导游详细介绍行程安排,告知大家傍晚可以去参访努比亚人的村落,于是这个问题马上就涌现在脑海里了。</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夕阳🌇下的尼罗河两岸幽静瑰丽,在导游的陪同下,我们搭乘一艘木船逆流而上,穿过浅滩密布、芦苇夹持中蜿蜒曲折的水道,到访努比亚人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努比亚(英语:Nubia),是位于埃及南部与苏丹北部之间沿着尼罗河沿岸的地区,位于阿斯旺(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下游)与凯里迈(英语:Karima, Sudan)(或称库赖迈,位于尼罗河第四瀑布下游)之间。努比亚一词可能来自埃及语中的黄金(nub)或诺巴(Noba),因为埃及阿斯旺南部阿拉齐 (Al-Alaqi) 地区的土地上有着规模最大的金矿。一般的,从阿斯旺到瓦迪哈勒法之间的地区被称为下努比亚,从瓦迪哈勒法到库赖迈之间的地区则被称为上努比亚。有时人们也会将库赖迈到喀土穆之间的地区称为南努比亚。努比亚自古以来便被看做地中海地区的埃及与非洲黑人区之间的交接处。</p> <p class="ql-block">1955年努比亚地区全民公投反对与埃及合并。1956年苏丹独立。作为努比亚中心的“瓦迪哈勒法”成为两国的边境,努比亚被分给了两个国家。上个世纪60年代,埃及开始建造阿斯旺大坝。1971年大坝建成。此後下努比亚地区几乎完全被水淹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领导下当地的文化建筑被转移到高一些的地区被保存下来。下努比亚的居民大多数被移居到上埃及的南部,这就是阿斯旺城市附近,在当地形成了许多说努比亚语的地区。努比亚人基本上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努比亚语依然存在,书写时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p> <p class="ql-block">在阿斯旺,可坐小船横渡尼罗河,到这个由于阿斯望水坝移民而形成的努比亚人村庄。每座房屋的所有外墙全部涂满各种颜色,竟找不到一寸黑白!这样的色彩好绚烂!好夸张!与远处的青青农田和摇曳生姿的椰枣树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细看那些涂抹在墙壁之上的图画,你会看到一些骆驼、飞机、轮船之类的交通工具,很有意思。一打听才知,原来信奉伊斯兰教的努比亚人去麦加朝圣之后一定要在自家墙上作画以示“通告”,一般画上前往朝圣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努比亚人(Nubians)非洲东北部苏丹的民族,是闪米特人的一支,混有高加索人种的成份。努比亚人有部分分布在埃及南部。从阿斯旺往南直到德巴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地区。其祖先和埃及王朝前期的居民属于同一民族,后来由于大量尼格罗人迁入而发生融合。体质具有尼格罗人的一般特点,尤以其主要支系巴拉布拉人为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着黑色卷发的努比亚人,自古居住在尼罗河上游地区,以农业为主,除古埃及末期王朝的100年左右时间外,努比亚一直是埃及统治下的附属国。</span></p> <p class="ql-block">登上努比亚人住房的顶楼,尼罗河畔的这个小村落和尼罗河谷地的风光尽收眼底,远方尼罗河对岸的荒山间,阿斯望水电站的输电铁塔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古代努比亚人生活在非洲东北部的一个地区,这个地区包括现今的埃及南部和苏丹北部。努比亚境内一边是尼罗河和撒哈拉沙漠,另一边则是红海。尼罗河由苏丹流入埃及。“尼罗,尼罗,长比天河”,是苏丹人赞美尼罗河的谚语。在今天埃及与苏丹交界地区:要读懂努比亚才能读得懂埃及!</p> <p class="ql-block">努比亚有很多重要的古迹。如24座神庙、各种堡垒、坟墓等,这些古迹都因阿斯旺大坝而受到洪水的威胁,其中有丹多尔、艾里西亚、阿马达、瓦迪·塞伯瓦。其中一些已被迁走。值得指出的是菲莱、卡拉布沙和阿布·辛贝勒等几座神庙的抢修工程也堪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埃及🇪🇬在阿斯旺附近还建造了努比亚博物馆,可惜没有被列入旅程。</p><p class="ql-block">图为埃及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地理分布图,本文所涉及的编号为88的遗产地,位于埃及最南部,毗邻埃及🇪🇬与苏丹🇸🇩的边境,阿斯望是访问努比亚历史文化遗存的往来枢纽所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世界文化遗产基本资料</b></p><p class="ql-block">遗产名称: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p><p class="ql-block">Nubian Monuments from Abu Simbel to Philae</p><p class="ql-block">入选时间:1979年</p><p class="ql-block">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i)</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N22 20 11 E31 37 34</p><p class="ql-block">遗产面积 : 374.48 ha</p><p class="ql-block">遗产编号:88</p><p class="ql-block">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i),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一重要区域有大量极具考古价值的宏伟古迹,包括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Temples of Ramses II)和菲莱(Philae)的伊希斯女神圣殿(Sanctuary of Isis)。这些古迹在1960至1980年间曾险遭尼罗河涨水毁坏,多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国际运动,最终才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沿着尼罗河绵延数百公里,其中最具盛名的是:阿布辛拜勒神庙和菲莱神庙。我们游览的重点也是这两处历史遗迹,以及亲身感受迁移这两处宏大遗迹的文物保护工程…🙂😇</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神庙建立在阿斯旺诸岛中的菲莱岛上,又称“菲莱神庙”。伊西丝神庙是托勒密二世费拉迪弗新(公元前274年—公元前264年在位)在古法老神庙的废墟上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祭司女神伊西丝。</p> <p class="ql-block">菲莱神庙是现在保存最好的三座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庙宇之一,是为古埃及神话中司掌生育和繁衍的女神伊西斯而建。神庙原位于阿斯旺大坝南面的尼罗河中的小岛上。1962年建设阿斯旺大坝时,淹没了菲莱岛。</p> <p class="ql-block">菲莱岛(Philae Island)在阿斯旺以南15千米,岛长450米,宽150米。被称为"古埃及国王宝座上的明珠"的埃及古神庙群,就修建在阿斯旺城南尼罗河中的这座小岛上。从1972年开始,埃及政府在神庙四周筑起围堰,将堰中河水抽干,然后将这组庙宇拆成45000多块石块和100多根石雕柱,于1979年8月在离菲莱岛约1千米处的阿吉勒基亚岛上,按照原样重建。</p> <p class="ql-block">菲莱岛上神庙的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1980年3月10日,菲莱神庙在新址上重新正式开放。其中一座最古老的尼克塔尼布二世国王神庙,建于公元前4世纪,最大的一座神庙叫艾齐斯神庙,系托勒密二世费拉底尤斯国王所建,还有一座神庙为罗马时期所建。</p> <p class="ql-block">献给女神艾西丝和哈索尔的菲莱神庙是唯一一座融埃及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现已被转移到阿斯望大坝下游靠近阿吉基亚的小岛上。</p> <p class="ql-block">前塔楼东西两侧,是分别由17根与31根石柱组成的柱廊。两道土黄色石壁似的塔楼高18米,紧靠神庙大门两侧的塔楼上,是两尊头戴牛角、托着日轮王冠、面朝相反方向的伊西丝立像浮雕,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沿袭着古法老时代的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神庙在岛的中部。主题建筑由前后塔楼、前后厅、产房及托勒密二世神庙组成。长460米,宽146米。</p> <p class="ql-block">伊西斯神庙的东侧,矗立着罗马时代的华丽凉亭,长20米,宽15米,高15米,建于图拉真(罗马五贤帝其二,外号“勇帝”)治下。虽然墙面浮雕未曾完成,14棵柱子上的植物柱头依然异常精美。罗马统治者充分尊重埃及的建筑艺术,模仿其建筑风格,甚至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城市也参考埃及古典形制建造城市和神庙。</p> <p class="ql-block">西塔楼左下侧有一幅托勒密二世费拉迪弗新用头带铁钉的短棍猛击敌人,以表现其赫赫战功的浮雕。神庙门口有两尊石狮,这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及其他古神庙中所未见。这是伊西丝神庙同埃及古法老时代其他神庙的不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进入塔楼,就到了伊西丝神庙的前厅,两侧各有8根立柱,这是当年举行祭祀礼仪的地方。前后厅之间的石砌建筑叫“产房”,寓意伊西丝之子荷露斯诞生的地方。石壁上有根据传说雕刻的伊西丝在尼罗河三角洲的芦苇中,为初生的幼子荷露斯哺乳的浮雕,既表现了伊西丝的刚毅、坚贞,又流露出她的温柔、慈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产房的另一侧,原是托勒密二世的庙宇。后于公元5世纪拜占庭时期被毁。伊西丝神庙的其他部分也于那时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p> <p class="ql-block">菲莱神庙所在的这座尼罗河中小岛,如今是阿斯望水坝淹没区内,迁移的古埃及努比亚文物遗产汇集地。除了最为壮观的菲莱神庙外,还分布着若干个风格各异的神庙建筑,也是努比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没有时间仔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1980年3月10日,菲莱神庙在新址上重新正式开放。其中一座最古老的尼克塔尼布二世国王神庙,建于公元前4世纪,最大的一座神庙叫艾齐斯神庙,系托勒密二世费拉底尤斯国王所建,还有一座神庙为罗马时期所建。</p> <p class="ql-block">图拉真凉亭以北,是一座严格按照由西向东轴线修建的小型神庙,献给女神哈索尔。该建筑由托勒密六世和八世修建,在罗马奥古斯都和提比略时期被饰以优美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菲莱神庙,以及先后迁移到其周边的其他几座小型神庙建筑后,我们再次乘上小船从所在的尼罗河中孤岛返回阿斯望市区,途径的尼罗河两岸上,色彩斑斓的努比亚人的村落引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搬迁之前菲莱岛上的神庙半淹没在尼罗河水中。(图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为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古埃及德波神庙(The Temple of Debod),作者摄于2017年。</p><p class="ql-block">1960年埃及开始修筑纳赛尔大坝,竣工后水位将会提高,包括阿布辛贝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在内的14座神庙将被湖水淹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筹划下,51个国家的专家和考古学者加入了抢救神庙的“战役”。为了感谢支持抢救神庙的主要国家: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和美国,埃及政府将14座神庙其中的4个小神庙赠送给了这些国家:</p><p class="ql-block">1.意大利,古埃及埃莱西亚神庙(The Temple of Ellesiya),目前在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里。</p><p class="ql-block">2.西班牙,古埃及德波神庙(The Temple of Debod),现在西班牙马德里市中心Montana公园里。</p><p class="ql-block">3.荷兰,古埃及塔法神庙(The Temple of Taffeh), 目前在荷兰国立博物馆里。</p><p class="ql-block">4.美国,古埃及丹铎神庙(The Temple of Dendur),现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国际援助,将努比亚地区的遗址迁移保存,避免了阿斯旺高坝形成的水库将其淹没。努比亚地区最雄伟的建筑是阿布辛拜勒两座寺庙,位于埃及最南端尼罗河岸,是古埃及十九世王朝著名法老拉姆西斯二世于公元前8世纪建造。</p> <p class="ql-block">从阿斯望前往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路程有280公里,几乎都是在沙漠中穿行。我们半夜两点多就起床乘车前往集合地点,众多旅行大巴组成车队,在埃及军警的武装保护下前往参观。那一带接近与苏丹的边境,局势复杂紧张…😢🥺😓。图为车队中途统一休息停靠的简易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埃及著名古迹,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埃及和苏丹交界地区,到很少有人关心,她其实是努比亚文化遗产的重要遗存。公元前1275年,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建造。寺院全部在尼罗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凿出。高约33米,宽约37米,纵深约61米。正面雕有四尊高达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在四尊雕像小腿之间,有拉美西斯二世王族的雕像。寺内石壁上刻满图画和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当政期间的生活情景、与赫梯人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而会战于卡迭石城的战况(约公元1312年)。离庙不远,是拉美西斯二世为其皇后妮菲泰丽修建的规模稍小的庙宇,即小阿布辛拜勒庙,也是在悬崖上雕凿成的,庙里有许多妮菲泰丽的塑像,美丽动人,神态自若。尽管经历了3000多年,色彩依然如故。</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已成为古埃及最具代表性之遗迹,神庙外四尊高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姿巨像及内部描绘其战柄功绩之壁画,处处显露这位法老的摄人气魄。而60年代,因阿斯旺高坝的建设工程,曾危及此区遗址的存在。所幸,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发起的国际救援运动,使遗址免遭尼罗河水的淹没,而遗址的迁移工程则历时将近20年(1960~1980)。</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神庙(阿拉伯语:أبو سنبل或أبو سمبل),位于埃及阿斯旺以南290千米处,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据说名字来源于最早带西方人去到现场的向导(一个小男孩)的名字。它坐落于纳赛尔湖(Lake Nasser)西岸,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大庙坐西朝东,依山开凿,正面高31米,门前有4尊法老坐像,高20米,气势雄伟。60米进深的庙内石梁柱厅和神像壁画,栩栩如生。王后寺庙规模稍小,又称小阿布辛拜勒庙。1964年迁移时,联合国大力支持,瑞典专家提出切割拆卸重新装配的方案,将神庙后移180米,比原址高65米。整个工程于1968年9月竣工,耗资3600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当年,神庙搬迁保护工程施工现场的留影(图片来自网络,顺致感谢!)</p> <p class="ql-block">在51个国家近千名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两座3000多年历史的神殿被分解成数千个碎片,再逐一送到比原地高65米的后山进行组装。为了更加精细的还原古迹,联合国还特邀德国机械工程师前来,为其设计更稳定精密的塔吊、吊车机械臂以及滑轮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神庙搬迁保护工程施工现场(图片来自网络,顺致感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工程从1964年正式启动,一直到1968年才全部完成,期间经历了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新址塌方以及沙漠侵蚀等各种难题。也因此产生了诸多感人的事迹:在2个月内就有超过3000万美元的国际捐助款到账,苏联派遣百人科学家团队入驻解决技术难题。</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的整体迁移是全人类成功合作的代表作,联合国也因此萌发《世界遗产公约》的倡导。在迁移工作结束后,第一批为神殿出人出力的21个国家成为首批缔约国,1972年世遗委员会成立后将神殿列入第一批世遗。</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公元前8世纪在岩石上凿出的。(另一资料:是公元前1275年,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建造)大庙高33米、宽38米、纵深60米(另一资料:高约33米,宽约37米,纵深约61米。),正面是四尊高达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庙内的浮雕工艺十分精湛。在四尊雕像小腿之间,有拉美西斯二世王族的雕像。寺内石壁上刻满图画和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当政期间的生活情景、与赫梯人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而会战于卡迭石城的战况(约公元1312年)。</p> <p class="ql-block">阿斯望水坝建成后,努比亚古迹就会沉入水底。幸运的是人类意识到了努比亚文明遗址的价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紧急呼吁下,世界保护组织动员了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去拯救努比亚遗址,他们在1959年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并起草了一份国际间合作保护计划,会议后他们查勘和寻访了所有位于阿斯旺和苏丹之间的遗址,并发表了关于勘察、考古和发掘遗址的建议书。</p> <p class="ql-block">在热心文化遗产保护人士和组织的不懈的努力下,努比亚遗址保护措施得以实施,并在1960年3月8日,保护组织发表了一份国际倡议书,呼吁全世界为了挽救努比亚文明遗址,向他们提供包括资金、技术等条件在内的各方面的支持。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齐心协力,共进行了40多次大规模的拯救努比亚古迹的活动。由24个国家的考古专家组成的实地考察团,经过周密测量、测定利计算后,该建筑群中的22座庙宇被拆散后完整转移,并在安全地带依其旧貌重建。用了近20年的时间,把努比亚的古迹移到了离原地不远、高出水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由于兴建阿斯望水坝形成的那赛尔湖使尼罗河水位提高,造成包括拉美西斯、费丽神殿等14个遗迹将淹没于水中,因此,埃及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寻求协助,将拉姆西斯神殿从原址(距离阿斯旺280公里处),迁移到纳塞尔湖畔的阿布辛贝。</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一拆迁工程,在新址地下埋放了一本古兰经、二张埃及报纸和一些埃及硬币以及搬迁过程的文件。切割拆卸大庙时,要求石块尽量地大,接缝尽可能地小。每块重量一般为20至30吨。大庙被切成807块,小庙被切成235块。这些石块用起重机谨慎吊起,运至贮石场按编号存放。然后再运至新址按原样重新装配。神庙的装配工作,正面的接缝全部用与石头同样颜色的灰浆补严,几乎未留下任何切割过的痕迹,但庙内装饰面却故意接缝明显,让游客与后人联想起神庙的搬迁。</p> <p class="ql-block">在1910年,第一次修建阿斯旺水坝时,努比亚文明遗址几乎淹没于茫茫水库之中,而1959年阿斯旺水坝的扩建,努比亚古迹面临沉入水底的命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紧急呼吁下,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齐心协力,共进行了40多次大规模拯救努比亚古迹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公元20世纪6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地区修建水坝。水坝建成后,尼罗河水位上升,努比亚古迹就会沉入水底。拯救古迹的工程从1962年开始动工,分几个阶段进行,历时近20年。</p> <p class="ql-block">全世界许多科学工作者、工程师和工人齐心协力,先用钢板把大庙围起来,抽干里面的河水,再将岩石切割成块,运送到离古迹原址不远、高出水库水位的地方,再按原样重新安装。迁移后的大庙成功地保持了建造时的方位,即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的光线可以穿过开凿在岩石里面深达63米的祭台间,照在太阳神雕像上。</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预知遗址迁建的原委,精美的石雕巨像几乎看不出人工切割组装的痕迹。不亏是古埃及艺术文化奇观与现代工程技术奇迹的成功组合!</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雕刻壁画,历经几千年依然奕奕如生保存完好。无疑是古埃及灿烂历史文化的实证遗迹。</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拜勒的大庙和王后寺庙是这里最雄伟的建筑。神庙在设计和建筑时,把当时最先进的地理、天文、数学等知识巧妙地吸收和运用了进来,使阳光在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两次穿过60多米长的甬道,直接照射在寺庙最内部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营造了举世无双的“日出奇观”。</p> <p class="ql-block">迁移后的大庙成功地保持了其建造时的方位,即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光线可以穿过开凿在岩石里面深达63米的祭台间,然后照在太阳神雕像上,大神庙是供奉太阳神的。</p> <p class="ql-block">虽然两大神殿在埃及诸多古迹中不算最大的,但难以置信的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能做到将天文、星相与地理学巧妙结合,精确运算后将神庙设计成为只有在法老生日和奠基日这两天,阳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直接穿透60米长的走廊直达法老雕塑全身。</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无论联合国如何邀请科学家与学者反复计算演练,甚至动用现代最高科技的测量设备,都无法依照古人们的设计将太阳照射法老的时间还原到原来的时间,竭尽全力后还是出现错位和误差,迁移后神庙导致太阳节被延迟了一天。</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神庙群,建于公元前十三世纪,建造工期约20年,美轮美奂,屹立至今。在巨型的阿布辛贝神庙旁边还有一座规模稍小的神庙,这是为了纪念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妮菲塔莉(Nefertari,另译奈菲尔塔利)而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王后寺庙(小阿布辛拜勒庙):王后寺庙也是公元前8世纪在悬崖上雕凿成的。是拉美西斯二世为爱妻妮菲泰丽王后建造的。这座庙的规模略小点,它也是在悬崖上凿出的,庙里有许多妮菲泰丽的塑像。这些塑像美艳无比,非常逼真,虽历经3000多年历史的洗礼,色彩依然非常鲜艳。</p> <p class="ql-block">王后神庙的正面,耸立着雕刻精美高大的王后雕像,据说就是王后本人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神庙之所以建立于此,因为这里是王后的故乡,难道王后就是努比亚人?😇😅</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在人烟罕至的阿布辛贝雕凿一座如此雄伟的神庙?</p><p class="ql-block">人们在人烟罕至的阿布辛贝雕凿一座如此雄伟的神庙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拉美西斯二世最爱的王后奈菲尔塔莉就是此地的人。但最新的说法是:古努比亚人沿尼罗河前往埃及进贡,或埃及军队前往努比亚征税时,船队均会行经此处,而阿布辛贝神庙就是宣示国威与提振士气的最佳象征。</p> <p class="ql-block">当今的苏丹给人的联想是肚皮胀大的孩子、旱灾蹂躏的大地与极度的贫穷。但在过去,它非但与贫穷沾不上边,还曾经是最富裕的古文明之一,它就是沿尼罗河跨越今天苏丹和埃及的努比亚。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00年以前,努比亚是地球上第一个黑人文化,并且很多人相信他们是地球上第一个人种。努比亚也有可能是生命的起源,也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世世代代,努比亚一直在文化与经济上绽放光芒,但却突然谜样地没落然后被遗忘,无人问津。或者说,已经被掩盖在古埃及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p> <p class="ql-block">迁移阿布辛贝神庙,无疑是近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最伟大的工程,此行将近十个小时的颠簸惊险非常值得,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图为迁移后的阿布辛贝神庙所在”山体”的背面,人工迁移来的岩石背景,与神庙主体一起,共同构成文化遗产所在地的整体自然环境,奇妙的大手笔规划设计理念,和让人敬佩的财力投入,得以让这处世界奇观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阿斯望巨型水电站的修建,淹没了努比亚所在的尼罗河谷,沿岸文化古迹的迁建却也使我们得以在两个集中地一览努比亚遗迹的精华。回头再眺望一下阿斯望大坝运行后形成的纳赛尔湖,我知道,这也是一项世界水利工程奇迹,得以让埃及🇪🇬和苏丹🇸🇩的经济跨越发展…社会生存发展和历史遗产传承孰轻孰重?这也许是一个人们难以轻易回答的世界难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本文部分背景资料从网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资源获取,顺致感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