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川沙公园)</p> <p class="ql-block">一门走出多名人。堂堂国家副主席,堂堂国家副总理,堂堂国学是权威,堂堂音乐第一人,堂堂专家搞水利,还有同乡洛甫君,我党早期负责人。</p><p class="ql-block">历史如明月清风,佛过红尘,向你讲述这里曾经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上海川沙,诞生了一个我党早期负责人。更啧啧称奇的是,川沙有一个大门,走出了多位中国名人,从而让这个古宅成为风水宝地,有人专门怀着崇敬心情到此拜谒沾沾福气,宅府名字叫“内史第”。</p> <p class="ql-block">刚看到这个名字有点懵,查百度方知,这个词条在中国是它的专属,“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也叫“沈家大院”。江南绅士沈树镛祖上所造,现在人们习惯叫它“黄炎培故居”、“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著名学者胡适也曾经在这里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黄炎培堂兄黄洪赔之子黄自也出生在内史第。他是国内首创首部交响乐的作曲家,培养了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等著名音乐大师,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可惜在1938年5月9日,因患伤寒病逝于上海,终年34岁。</p> <p class="ql-block">黄炎培夫妇共生子女12个,存活9个,其三子黄万里是我国著名水利专家。</p><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如玉堂金门,上朔其宗,名人源远流长,一个大院走出数个君子,国内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大院归源复杂,梳理简介如下。</p><p class="ql-block">此院确实姓沈,沈树镛1859年中举,官至内阁中书,遂将沈家大院改名为“内史第”。黄炎培家和沈树镛家是姑舅亲,黄炎培的祖父黄典谟于1870年率全家迁居内史第,黄炎培在此出生,人们开始把沈家大院称为“黄炎培故居”,这里住过黄家四代。</p> <p class="ql-block">1890年,宋庆龄之父宋嘉树从海南到川沙传教,租住在内史第西厢房。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都是在内史第出生的,宋庆龄在川沙内史第生活了10年,宋美龄在内史第生活了7年。</p> <p class="ql-block">很巧的是,就在这一年,未满百日的胡适随父母租住在宋家对面东厢房一年多。</p> <p class="ql-block">一门出数君,是巧合还是天意?</p><p class="ql-block">走进这神奇之门,仿佛历史向我们走来,这里的一房一舍都在见证着过往的辉煌。它仿佛是一座精神地标,进门便被一种气息所折服,让你不由自主慢下脚步,轻手轻脚、屏气凝神去拜谒这座神圣殿堂。</p><p class="ql-block">用脚步重吻先人的沧桑,厚重的历史就像一本书,向我们展示着曾经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浦东文化看川沙。</p><p class="ql-block">川沙古镇古色古香,宁静小巷、美丽河道。川沙史出千年,唐宋发迹,明清渐盛,民国留下大片时代建筑。</p><p class="ql-block">川沙人文历史浓郁,走读川沙,边走边读,很有穿越感。</p><p class="ql-block">川沙古镇小巧、小众、更让人多了份温馨。它那清末民初江南传统街市的风貌尚存,还有“商业街”带有年代色彩的国营工农饭店、人民饭店、稻香食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古镇中心的标志便是中市街南市街交汇路口的明代“钦奖武功坊”,此地名气因它而荣。川沙有“不到牌楼桥,不算到川沙”之说。2013年重建后西面书有“彪炳千秋”,东面是“禦倭功赐”,讲述着当年百姓抗敌倭寇抱着必死卫国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明代抗击倭寇时留下的古城墙,保存约80米,让世人铭记中华民族的气节。</p><p class="ql-block">场署街那天主堂也是川沙值得一看的历史景点。</p> <p class="ql-block">英雄造时势,几个文化名人让川沙熠熠生辉,还有一些依存的文化符号为川沙争光添彩。</p><p class="ql-block">它是沪剧东乡调发源地,当地花钱在清朝的“陈养和堂”创始人陈彩勤的宅院建了一个展示中心,有仿古戏台、仿古门楼、仿古长廊等,很有戏曲艺术色彩。相邻不远还有一个川沙营造馆,讲述以“一把泥刀走天下”著名的川沙营造业起源,外滩万国建筑群里有许多大楼,都有“浦东川沙帮”的手艺。</p> <p class="ql-block">北市街往北走到头,是上川铁路川沙站的遗址,也为川沙一景。</p><p class="ql-block">川沙公园与古镇隔护城河相望,里面有按照黄鹤楼仿建的鹤鸣楼,也是川沙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此外,川沙古镇还有文庙、关帝庙、城隍庙等,见证了川沙古镇的历史变迁。这里无愧于“浦东历史文化之根”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写川沙,“内史第”必须浓墨重彩。</p><p class="ql-block">1878年10月1日,黄炎培在“内史第”的第三进东厢房的前楼内出生,从此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横空出世,</p> <p class="ql-block">15年后的1893年1月27日,“内史第”的第一进西厢房的前楼内,又诞生了一位近代中国伟大女性,被称之为“国之瑰宝”的宋庆龄。</p> <p class="ql-block">黄炎培在这里办学、成家立业,在1914年36岁才离开川沙城,迁往上海浦西西门。宋庆龄在这里接受启蒙,10岁时的1903年后才随父母迁往上海浦西江湾。</p> <p class="ql-block">黄炎培1889年中秀才,1902年中举人。中举后在其恩师蔡元培先生的鼓励下,走上办教育之旅。</p><p class="ql-block">黄炎培和宋庆龄虽然相差15岁,但两人的优秀家庭背景让他们互为楷模。</p><p class="ql-block">黄炎培对宋家不分男女一视同仁的教育大为赞赏,并在实践中广为吸收。</p><p class="ql-block">宋庆龄对黄炎培博学多才、年轻有为以及他为国为民的崇高志向十分景仰。对黄炎培反对清朝腐败,敢于冒险演讲的行为很是敬佩。</p><p class="ql-block">1905年,黄炎培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1911年10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宋庆龄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后,接替其姐宋霭龄担任了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两人产生爱情,于1915年10月26日,在日本结为革命伉俪,成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伴侣和得力助手,1920年初,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写《孙文学说》时专门召黄炎培交流思路。</p><p class="ql-block">这是黄炎培和宋庆龄分别17年后第一次再见,他们非常高兴,宋庆龄主动当起他们的“翻译”。《孙文学说》出版后,孙中山先生亲笔题签,赠送给黄炎培,黄炎培如获至宝,一直珍藏了几十年。</p><p class="ql-block">此间黄炎培和宋庆龄一直并肩作战40余年,从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大业。</p><p class="ql-block">建国后宋庆龄被推选为国家副主席,黄炎培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作为民主人士的代表,他们为党和国家殚精竭虑,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黄炎培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建议将入朝参战部队从原来的“支援兵”改称为“志愿军”得到最后肯定。</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作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与卓越的领导者,鞠躬尽瘁。1965年,黄炎培参加完全国两会,接待了回归祖国的李宗仁、郭德洁夫妇与程思远,完成了民主党派的光荣任务后,于这年的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朱德主持公祭。黄炎培从1901年参加反清斗争至1965年去世,献身国家64年。</p><p class="ql-block">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邓小平致悼词说:“宋庆龄同志鞠躬尽瘁,70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p> <p class="ql-block">在内史第过了百日和辅乳期的胡适,后来成了大才子,很值得一书。他1928年12月在上海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上结识了蒋介石,他的学识深得蒋介石青睐,抗战期间的1938年至1942年,代表中华民国出任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前往美国,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p><p class="ql-block">胡适是一位在多个领域开风气的学者,一生著书立说,成就卓著,涉及哲学、史学、小说考证等领域。</p><p class="ql-block">后来他拒绝再任驻美大使,认为当时中华民国政府败落到底,无法让他抬起头向外人说话。</p><p class="ql-block">胡适离开大陆去台湾时,他的小儿子胡杜执意留京,可惜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当年秋天含冤自尽,年仅36岁。</p> <p class="ql-block">写川沙一定要有无产阶级政治家、我党重要领导人张闻天一笔。张闻天故居在川沙新镇邓三村,就在现在浦东机场旁边。</p><p class="ql-block">张闻天,为了革命化名洛甫。现在在他家故居旁边建了一座革命史绩陈列室,介绍他的丰功伟绩。这里展出300多幅照片和1260多件实物,展现了张闻天同志光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川沙人灵地杰,有1300多年成陆史、近500年筑城史、200多年建县史、100多年革命史,随着浦东开发,川沙虽然由县变镇,但是它的历史地位仍然屹立,川沙确实很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来自网络,作者如有异议,告知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