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眼睛上天堂,车胎下地狱”这是人们对洛克之路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洛克之路是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条国道。起点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扎古录镇,终点是迭部县扎尕那,全长约105公里,</p><p class="ql-block"> 汽车驶到了扎尕那洛克公路脚下,只要走过洛克公路,甘南之旅我们就画上了圆满句号。</p><p class="ql-block"> 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二几年在探险中发现了这个地方,历经千难险阻他走完成了这段山路,并留下感慨:这是中国最美100公里,它带给我的是视觉盛宴! </p><p class="ql-block"> 从洛克公路下来的越野吉普告诫我们:这条路太险了,我们六点上的公路走了近一天才下来,你们千万别上走不了!”路边广告牌鲜红的大字又为我们鼓劲儿:这是勇敢者之路,一生必走一次!</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次次和当地人确认路况,又反复核查了天气预报,决定穿越洛克之路!</p> <p class="ql-block"> 仔细检查安全带是否扎紧,油箱内的油量, 一脚油门汽车驶上了这条神秘的公路。边欣赏沿途美景我的心边惴惴不安,如同挂着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p><p class="ql-block"> 青稞熟了,漫山遍野的金黄成了甘南藏区最靓丽的色彩。那一抹抹金黄跳跃在山坳中,坡沟旁,一层层梯田上,与浓绿的森林、赭红的山石、淡青的峰岭、蓝天白云浸润成色彩斑斓的水墨,勾人心魄!一幢幢淡粉色的藏家小楼如同散落的星星,坠落在画卷之中,又多像涂抹上高原红的卓玛含羞的脸庞……</p><p class="ql-block"> 爬上盘山公路功夫不大,几个雨点悄无声息地落在了车窗上,“下雨了!”我们不约而同喊出了声。怕什么来什么,在扎尕那景区时,几位老人曾叮嘱我们“下雨天别走洛克公路!”可现在…我的心咯噔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雨越下越大,雨水冲刷着车窗上的泥污,混黄的小溪从车身淌下。山景渐渐蒙胧起来,天地间挂上了巨大的水帘,神秘的雾气不知来自何处,山岭峡谷诡异地披上簿纱,瞬间蒙笼了整个世界。眨眼的功夫浓雾凝固了空气,静止了大自然的一切,天地间压缩成稠密的浆糊桶,筑成了密不透气的乳白色雾帐。山不见了,峡谷失踪了,盘旋的山路也没了踪迹。我们被浓雾紧紧包裹着,感觉空间越来越小,胸中一阵窒息。</p><p class="ql-block"> 汽车如同捉迷藏一般在浓雾中出没着。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一失足成千古恨呀!打开大灯,闪烁尾灯,汽车小心翼翼地在山路上爬行着,爬行着。路上偶过的汽车也特别绅士了,不夹塞儿,不抢道,打着灯排着队在山路上蹒跚地挪动着。</p> <p class="ql-block"> 雨时大时小时紧时慢,雾也时浓时淡。汽车就像一条小船在茫茫雾海中沉浮着出没着。传说中的美景别说看到了,此时连想的心思也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更糟糕的是,盘旋到四千多米高度时,汽车脚下的路颠簸起来,而且越颠越疯狂!探头望去,大大小小的坑摆满了路面,坑里溢满浑黄的雨水冒着水泡。这就是人们传说的“搓板路和弹坑路”。</p><p class="ql-block"> 汽车在狭窄的公路上扭动,左边的万丈悬崖无遮无拦,浓雾早已锁住了群山峻岭锁住了沟沟谷谷,偶尔涌动的雾气,让黑漆漆的山崖倏的露出狰狞的一角,又瞬间埋入浓雾,让人心生恐惧。右侧的山体已经被雨水冲刷得土石松软,红褐色的砂泥夹带着不规则的碎石顺山势流下,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流瀑。偶尔还会来个出其不意,巨石滚落路面挡住去路。汽车小心翼翼紧贴山根丝毫不敢懈怠。</p><p class="ql-block"> 坐在车里的我们睁大眼睛盯着前方,紧紧抓住把手,身体晃动着摇摆着弹跳着,肠胃在翻江倒海,脑子乱乱哄哄!三十多公里的艰险路段让我们饱尝了行路的艰辛和痛苦。</p><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一点我们上的洛克,傍晚六点左右天终于放晴了,怀着说不出的滋味,带着满车泥泞,一身疲惫我们告别了这希望之路,难忘之旅!</p><p class="ql-block"> 虽然没收获到视觉盛宴,但我们战胜了重重困难战胜了自己,走完了这条路。骄傲、恐惧、彷徨,各种滋味我们尝了个遍,这也是出行七个省,行程一万多里最奇葩的一笔,人们常说的“过程胜于结果”也就如此吧!</p><p class="ql-block"> 万幸车胎没有下地狱,它立了一大功!但车底某个部位被震裂了,问题不大,下得山来顺着随处可见的“补车胎”标识,我们修好了车。想起洛克公路一处处山石上“移动补车胎”的红字,我不禁哑然笑了,始终没弄明白,“移动补胎”都能翻山越岭行走洛克,为什么“国:道”有名而无道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