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三次来到西藏拉萨,而对于布达拉宫可谓是“三进宫”了。临行前,有位在第二次西藏行时结识的驴友问我,“怎么又要去西藏啦?”我答到:是啊,因为那里有“毒”。其实,要不是路途遥远,且会有高反,那个西域高原,我相信会有许多人都会有去来过了还想再来的冲动,就像走亲戚似的。而我此次远行就是去拜访这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p> <p class="ql-block">当接机的小车行驶在康昂多南路将右拐至北京中路时,布达拉宫竟赫然展现在眼前跟我打了个照面。</p> <p class="ql-block">此行特意选择了一家靠近布达拉宫的酒店,从酒店房间的窗户就能观赏到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酒店顶层天台特意制作了一大张天空之镜,供住店客人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先跟老朋友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也能看到“天上西藏主题邮局”的塔顶。海拔4077米的南山上“祖国万岁”四个大字赫然醒目。</p> <p class="ql-block">考虑到上午云系太密,拍不到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美景,先选择了老朋友家门口的网红餐厅享用美食。</p> <p class="ql-block">美景与美食,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到处都有素不相识的游人愉快合影,可谓“朋友来了有好酒”。</p><p class="ql-block">拍摄于北京中路地下行人通道口。</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广场中央的城市海拔标高3646.31米。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道路广场总面积1.8万平方米,可容纳4万人举行大型集会活动。从整体布局看,广场平坦而开阔,南面是西藏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侧是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广场由国家投资1.13亿元兴建,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62项工程之一。</p><p class="ql-block">广场工程于1994年10月8日破土动工,1995年7月15日基本竣工,同年8月25日通过验收。</p><p class="ql-block">2005年,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布达拉宫广场进行了改扩建。当时,广场的改扩建工程是大庆重点工程,改扩建工程总投资约1.5亿元。使广场在原有面积上增加了30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另外,国旗台重新进行了修建,在白塔周围专门修建白塔广场,更加突出白塔的美丽。药王山上的查拉鲁普寺也显得更加夺目,它与雄伟的布达拉宫遥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广场南端,建有音乐喷泉,人们悠闲地观赏着音乐喷泉千变万化的舞姿,耳边此起彼伏地传来《天路》《坐上火车到拉萨》等动人歌曲。</p><p class="ql-block">广场南面,矗立着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这座2001年建成的纪念碑,南以远山绿树为背景,北与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相距三百五十米,主体呈灰白色,总高37米,碑体南面铭文上端设五条金带,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碑身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表现出纪念碑高耸入云的气势和与天地同在的永恒性。</p> <p class="ql-block">这座广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成就的窗口,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充分体现了中国党和国家对西藏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心,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对历史文化名胜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建筑在玛布日山(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初名叫红山宫。“布达拉”系舟岛,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初建于吐蕃王朝上升时期的631年,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主持兴建,在此划立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藏,成为当时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据文献记载,当时修建的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到了9世纪后吐蕃王朝解体,由于战乱、火灾、雷电等原因,红山宫遭受了严重破坏,被弃于一隅。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p><p class="ql-block">元、明时期,由于萨迦、帕竹、仁蚌等地方政权的政治中心不在拉萨,布达拉宫先后被各派势力占据。至清初,吐蕃时期建造的布达拉宫只剩法王修行洞和圣观音殿两处。</p><p class="ql-block">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在清中央政府的扶持下(一说在蒙古和硕特汗王固始汗的帮助下),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朗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同期,固始汗曾派出蒙古兵丁帮助运送建筑材料并维护建设工程的安全。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后来五世达赖喇嘛因年高而将政务委托摄政第巴处理,为树立第巴威望,五世达赖喇嘛以按手印而使众人听命于第巴。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摄政第巴·桑结嘉措为了让工程顺利进行,将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秘不发丧长达13年之久,1690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布达拉宫重建工程结束后,落成无字纪念碑。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p><p class="ql-block">清朝历代皇帝都为修复扩建工程提供过支持,拨付银两,赐予珠宝、贵重器皿等。特别是乾隆皇帝在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期间,多次派大将军福康安等前往拉萨,与八世达赖会商并资助修葺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动工,3年建成,国民政府专使黄慕松代表政府予以支持。</p><p class="ql-block">1959年后,布达拉宫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布达拉宫的维修及保护,除常年拨给专门维修经费外,1988年国务院决定拨出5500万元资金及大量黄金、白银等贵重物资,用于布达拉宫一期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并于次年10月隆重开工,在藏汉族工程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下,工程历经5年于1994年8月8日竣工。</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选址颇具匠心,建在拉萨河谷盆地中央的红山上,符合藏族堪舆风水观。自初建之时,就取法自然,依山势而建,不讲究中心对称,居高临下,更有俯视众生,抚慰人世之精神。</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红、白、黄三色对比鲜明,突出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魅力。而金碧辉煌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又具有汉族建筑风格。整座建筑高大巍峨、特色鲜明,融合了藏、汉、满等民族的建筑工艺和审美风格,成为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同山体有机地融合,其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p> <p class="ql-block">山势托起了布达拉,也因布达拉而增辉。建筑在山岩上的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布达拉宫按佛教坛城布局设计建造,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是集宫殿、灵塔殿、佛殿、行政办公机构、僧官学校、僧舍等诸多功能共计1267间房舍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建筑主体工程有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红宫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供奉之地,白宫围绕红宫的建筑形制,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宫墙所包围的范围全都属于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着原西藏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也都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所藏典籍包括梵文贝叶经、藏文古籍、政府文件、满文大藏经等,涉及历史、宗教、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是西藏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梵文贝叶经写本被珍藏于红宫,体量巨大,形态完整,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p> <p class="ql-block">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夏宫在罗布林卡),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所在地,高7层。位于第4层中央的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嘛嘛坐床、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第5、6两层是摄政的办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处第7层有两套达赖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p> <p class="ql-block">红宫建筑平面近似方形,总高九层,下面四层为地垄墙基,第五层中央为西大殿司西平措(sri-zhi-pun-tshogs),大殿上面四层为天井,其余灵塔殿、佛殿均沿天井的周围布置。</p><p class="ql-block">红宫作为布达拉宫建筑群的中心,起到控制全局的作用,使整个建筑群主次分明。而且红宫在白宫和扎夏(僧舍)周围一片白色建筑物的围合下,大胆的选取了很强烈的绛红色为主体颜色,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显得更突出。红宫平顶上耸立的七座金顶,丰富了全宫的构图。</p> <p class="ql-block">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观景台出入口。进进出出的游人络绎不绝,拍出这样的效果也是需要耐心等待的。</p> <p class="ql-block">药王山与布达拉宫咫尺相对,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之一。</p> <p class="ql-block">宫前几条向上攀沿的“之”形台阶,和台阶边上的绛红色边玛檐墙,与白色的宫墙形成对比鲜明,连续向上、向下的韵律和节奏,相互穿插往复,格外生动,又富节奏感。</p> <p class="ql-block">北京中路查果嘎林的三座白塔:神变塔、尊胜塔和菩提塔。</p> <p class="ql-block">中间一座白塔(尊胜塔)位于北京中路中央,该塔下方开有东西向的通道,可供人穿行。</p> <p class="ql-block">这三座白塔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象征,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查果嘎林的白塔由印度语“嘎林”意为“佛塔”,藏语“查果”意为“石门”,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慈悲。白塔在藏传佛教寺院中通常是藏经塔,用于供奉佛像或佛经,也是僧侣修行和弘扬佛法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参观拉萨白塔时,游人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白塔不仅是建筑物的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拉萨白塔的修复工程也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运用现代技术确保了白塔的坚固和完美,使其成为拉萨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三座白塔与雄伟的布达拉宫融为一体、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这里是当时的采图点,也是把纸币与原景契合在一起的最佳角度。</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建造历史跨越13个世纪,从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宫藏文物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在十七世纪扩建布达拉宫时,藏汉等多民族工匠参与其中,吸收了多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大量宫藏文物,尤其是明清时期以来历朝皇帝赐予的经卷、唐卡、造像、丝织品,册封诏书和告示,任命西藏地方各级官吏的印玺,以及御赐的匾额、牌位等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从地下行人通道穿过北京中路,来到布达拉宫西门边的停车场内。</p> <p class="ql-block">走进停车场内的这家网红“前站牦牛酸奶坊”,作一小歇。</p> <p class="ql-block">这家店的装修非常有特色,进去之后真的特别特别震撼,满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是游客留下的照片,这些</span>照片留下进藏人的美好回忆,曾经走过的风景,曾经一起陪伴在身边的人,每一张照片都是满满的记录和足迹。</p><p class="ql-block">店里都是各地来的游客,店内墙上还有各地的车票,不同游人写的便签、标贴或者横幅,甚至可以写在桌子上,表达一些所见所想。虽然是旅行的游人,但留下的是自己曾经热烈的青春,挺酷的。</p> <p class="ql-block">一目了然的导游指南。</p> <p class="ql-block">南门进北门出。</p> <p class="ql-block">虽然垂直高度也只有100多米,可是向上走了一半的高度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但不能着急,一定得慢慢走、慢慢看。</p> <p class="ql-block">用牛奶加白糖制成的外墙涂料,在高原日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白皙,显得格外洁净晶白、纯粹神圣。</p> <p class="ql-block">因此,这里的白墙被美名为牛奶墙,真是名副其实,看着都想上前舔一下。</p> <p class="ql-block">下山出宫的路上回眸老朋友,像是道别。</p> <p class="ql-block">葱郁茂盛的绿荫簇拥着布达拉宫的背影。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做“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这次特意来到位于北京东路林廓东路拐角上的星月菩提咖啡厅楼顶的观景平台。点了一份30元一杯的牛奶,选了一个机位架好相机拍摄这个视角的布达拉宫。忽然,夜空电闪雷鸣,布达拉宫的夜景灯一下子全部关灭了,一会儿就下起了雷阵雨。正常情况下布达拉宫的夜景灯开到晚上11点,如遇雷雨天气就会立马关掉。是不是这里的避雷系统比较复杂?如果能拍摄夜雨中的布达拉宫岂不是也很美吗?</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16年8月16日宗角禄康公园“龙王潭”畔。</p><p class="ql-block">宗角禄康公园,位于布达拉宫北侧山脚下,湖泊旁边种植着古柳树,景色迷人。藏语“宗角”意思为“宫堡后面”(宫堡指布达拉宫),“禄康”意为“禄神(今译鲁神)殿”。鲁神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对居于地下及水中的一类神灵之统称。“鲁神”常被汉译为“龙神”,进而被误传为汉人所称的龙王,所以汉语俗称宗角禄康中的湖为“龙王潭”。</p><p class="ql-block">17世纪布达拉宫扩建中,在此地大量取土,故积水而成潭。六世达赖时期,对此地进行整治,建成后成为禁苑,为拉萨少数僧俗贵族划牛皮船游玩之所,旁人平时禁止入内。</p><p class="ql-block">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后,此地曾被辟为封闭式公园。起初这里商铺、茶馆林立,还可在湖边喂鱼等。宗角禄康曾经名为“解放公园”,。如今,宗角禄康已经改为一座开放式公园,是拉萨市民每天进行晨练和休闲的场所,也是距离布达拉宫最近的转经场所。</p> <p class="ql-block">2016年8月16日拍摄于康昂多北路。记得整条康昂多北路的东侧全是商铺,是一条步行购物街,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圣殿屹立庄严恢宏。</p><p class="ql-block">白天你在我心里,夜晚你在我梦中。</p><p class="ql-block">翻山越岭终于见到你,见到你我泪如泉涌。</p><p class="ql-block">啊!圣神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是月亮圣洁了星空。</p><p class="ql-block">啊!高高在上的布达拉宫,你是太阳辉煌的苍穹。</p><p class="ql-block">隹松切泽布达拉,玛布日之巅布达拉。</p><p class="ql-block">2016年8月16日拍摄于布达拉宫广场。</p> <p class="ql-block">每每面对气势恢宏的布达拉宫美景简直难以自拔、不忍离去。</p><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1日拍摄于药王山。</p> <p class="ql-block">非常震撼壮观的画面,实在是难得一见,必须分享。</p><p class="ql-block">图源:司机小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