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日突发“奇想”,既然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都涉足了,接下来,是否可打卡周边省的地市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好工作原因,今年有幸到访南京、扬州、盐城3地,每一处都令我喜爱不已,情不自禁将更多目光投向江苏,八月宜兴一日游,又是收获满满。回忆往年一次次的苏州之行,鼋头渚的赏樱之行,意外的镇江之行,均满心欢欣,如此算来,江苏省下辖13个地级市,我竟然不知不觉已踏足近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行合一”,说走便走,选择南通,并非刻意,但与之密不可分的这个人,却令我心潮激荡。南通,何其有幸,有一位张謇,而我,何其有幸,得以走进南通读到张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下介绍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謇,1894年的状元,他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1919年,盈利更是达到380万两。高峰时,大生纱厂持有现金两三千万,简直富可敌国,在政、商两界都有很多成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真正把这个人写入历史的,是他对自己家乡江苏南通的贡献。他基本上是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南通城的现代化建设,打造基础设施、打造产业体系、办公园、办学校、办交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适说张謇: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5年,毛主席说:中国的近代工业,不能忘记四个人: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轻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把张謇安排给了南通,也安排给了近代中国的民族轻工业。1895年4月,甲午战争结束,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开放包括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日本臣民可以口岸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将各项机器免税运进口岸。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决定发展民族工业。状元及第后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制的张謇,不仅此前受其延揽,任总办通海团练(先后草拟《海防团防营制》《民团续议》《通海劝防歌》),《马关条约》之后更是与其共对国难,共谋立国自强之策,形成“广开学堂,速讲商务,讲求工政”的共识,并将一生付诸实践。此后30年,张謇放弃仕途,力行“实业救国”,在南通,从纺纱厂办到轮船公司、电话公司,把大生集团做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民族企业集团。他还在南通建了学校、公园、气象台、医院、养老院等等,把南通本地的综合建设拉到了非常高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謇说过一句话,叫“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在张謇几十年的加持下,南通变成了当时的轻纺工业龙头。南通的街头有电灯、有公路、有汽车,但没有一个乞丐、醉鬼或者流浪者,因为本地所有劳动力几乎都被张謇的企业和事业给吸收掉了,孤儿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的居民也被接到了育婴堂、养老院(张謇分别用60、70岁寿礼办了两所养老院)等等公益机构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0年,上海英文报主笔鲍威尔到访南通,回去之后在报纸上写道,南通是“中国大地上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3年,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大师吴良镛院士论证称:张謇先生经营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城建虽非最早、最大,但是最好,是近代城市建设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5年,张謇先生在南通创办了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启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清时代,很多民众甚至不知道博物馆为何物,1903年张謇访问日本,应邀参观了日本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后,充分意识到日本和西方各国的文明进步与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的普及是分不开的,而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张謇藉此大声疾呼倡设国家博览馆。但朝廷并未采纳其建议,无奈之下,张謇回乡自行创办南通博物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4年,为配合通州师范学校教学,张謇在校西购地30余亩,规划了公共植物园。1905年,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建成南通博物苑。因为其融中国古代苑囿和西方博物馆于一体,“馆园一体,中西合璧”,故称“苑”而非“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苑先后筑建了中馆、南馆、北楼作为主要展馆。除了在主要展馆中对历史文物和动植物矿物标本进行展出外,中馆与南馆的四周还陈列着数量众多的大型文物,如石碑、铁佛、铜鼎、铁炮等。此外,苑内还修建了兽室、相禽阁等用来驯养兽禽,花房、中药坛、竹石陈列处等用来陈列植物标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謇将博物苑逐步向社会开放,还配备了讲解员,以此开化社会风气,提高国民素质。为了使藏品更加丰富,张謇还捐出了自己所有的收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謇家所有,俱已纳入”。随后他又动员一些朋友化私藏为公诸天下,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其苦心经营下,建苑十年后,南通博物苑有关天然、历史、教育和美术的藏品已近三万件,成为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博物馆,吸引了很多中外人士的关注,如梅兰芳、黄炎培、梁启超、竺可桢、陶行知等,甚至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等人也曾到此参观访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謇借鉴西方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实际,亲自拟定章程、观览简章,组织专家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并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理论上的阐述,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和中国博物馆学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濠南别业是张謇先生的故居,此建筑建于1914年,成于1915年,面积为2438平方米。由我国近代著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孙支厦(1882—1975年)是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自主培养的建筑设计师。“中西合璧”特色突出,其仿科林斯、仿爱奥尼的罗马柱,仿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立面,在如今依然是南通濠河国家5A级景区底蕴最为深厚的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濠南别业的选址紧临博物苑,既是借助博物苑的文化气氛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也是便于主办者对博物苑进行管理,还为博物苑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以上介绍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濠南别业前张謇半身铜像,门前的两株百年紫藤是张謇亲手所栽。</p> <p class="ql-block">园林之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教育家,张謇一生创办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其中:1902年,张謇自出大部资金在南通建设了民立通州师范学校(今扬州大学前身);1905年,张謇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也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1910年,张謇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变成了今天的景德镇陶瓷大学;1911年,张謇创办的吴淞商船学校,分成了今天的上海海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1912年,张謇创办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前身);同年还创办了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今东华大学前身)和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今苏州大学前身);1915年,张謇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才有了如今的河海大学;同年,张謇参与创办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就了现在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1917年,在张謇支持下,同济医工学堂(今同济大学前身)在吴淞复校;他曾经资助并任校董的南洋公学,变成了上海交通大学;他参与发起并任校董的暨南学校,成了现在的暨南大学;1920年,国立东南大学(今东南大学前身)成立,张謇是主要创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以上介绍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博物苑的藏品。因时间有限,走马观花,未能好好欣赏,全面记录。</p> <p class="ql-block">博物苑的印章也很美</p> <p class="ql-block">博物苑外围</p> <p class="ql-block">南通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謇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交际网络,上至政府要员、学者名流,下至乡里百姓、同窗挚友。其中不乏艺术大家,如吴昌硕、李苦李、陈师曾、沈寿等。他们或有书画互赠,或有艺事相论,留下不少佳话。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先驱,最能体现张謇理念及交游经历的作品当属《张季子荷锄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季子荷锄图》,经考为南京画家单林1899年所绘,绘制完成后张謇邀请师友、发小及门生17人题咏。题咏时间集中在1899年至1902年之间。其中便有两朝帝师张謇的恩师翁同龢第一个题写的诗句:“一水分南北,劳君独荷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季子荷锄图》文本形态有三种,一为原始图卷,一为刻石,一为影印,三种形态中刻石与原始图卷差异巨大。单林所绘原作,现悬挂于南通海门常乐镇张謇纪念馆内。南通博物苑所藏刻石为1948年张謇侄儿、时任大生企事业负责人张立祖邀请最负盛名的刻石家黄怀觉所刻,对比原图,黄怀觉在刻石时对原来题字的分布作了较大的调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以上介绍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影印本之一(网图)</p> <p class="ql-block">艺术修养欠缺,很多现代画作与艺术都看不懂,只拍几幅我看着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牡丹图册》</p><p class="ql-block">张蓁</p><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p><p class="ql-block">32.5×42.2cm×4</p><p class="ql-block">民国</p><p class="ql-block">南通博物苑藏</p><p class="ql-block">张蓁(1880-1932),字圣麟,号馨谷,晚号霞东散人,江苏南通人。幼喜绘事,成童时已卓然可观。于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究,惟翎毛花卉尤夸独步。中国近代书画家,以画菊著称,自题名“菊痴”。曾任通州实验小学美术教员,师从清代六家之一的书画家恽南田。</p> <p class="ql-block">《观音示法图》(只拍了局部)</p><p class="ql-block">(传)吴道子 唐</p><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157×86cm</p><p class="ql-block">南通博物苑藏</p><p class="ql-block">吴道子(约685-758年),一作(?一792年),唐代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擅画道释人物,兼工山水,亦善绘楼阁、草木、鸟兽。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所写衣褶有飘举之感,人谓“吴带当风”。千余年来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其为“祖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生·众创街区,前身为南通纺织实验厂,是大生集团下属子公司闲置厂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充塞着时尚、小资、美食的“创意”街区,在不知是厂房还是仓库改造的网红咖啡馆品尝着好喝好吃又看好的咖啡、甜品,我不曾想像百年前这里的模样,是怎样的风光与辉煌,让每一个走过的南通人心怀骄傲、踏实与幸福。我也不曾思考,他又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荒芜,废墟之中曾让多少人生出过怎样的心绪发出过怎样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通至杭州虽然高铁只需2.5个小时,但直达车次并不是太多,最晚一趟为16点半,旅伴选了这趟车先行返杭。“贪玩”的我却不甘心过早离开南通,早早定好了晚上经上海中转的高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本“去一座城,打卡一间书屋”也是我的旅行心愿,特意为此做了攻略,看中了集书香颜值于一体的濠西书苑。但,咖啡馆坐得久了,突然便想在天空下“暴走”一下。于是,决定“地铁+徒步”前往唐闸古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秋的烈日下,在清冷的乡镇中徒步了半小时,一座颇为雄伟的钢铁桥突现眼前,桥下是依旧通航的运河。临时上网查询得知,此处为通扬运河南通唐闸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通扬运河,西起扬州市东郊湾头,与里运河相接,贯通南通、泰州、扬州3市的人工河道,古称邗沟。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前141),由吴王刘濞主持开凿,最初用以运输淮南盐场的盐,亦称运盐河。经历代改建和延伸而达南通。清宣统元年(1909)改称通扬运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一百年前,张謇选择在此建厂应该也是因为这条人工运河所带来的运输之便吧。正是因为张謇选择了唐闸,使它一跃成为南通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南通城市近代化的肇始,中国近代工业城镇的范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扬运河贯穿唐闸镇,河西片历史上以工业、居住功能为主,河东片以配合河西生产功能的办公、仓储、休闲、居住功能为主。如今,留存下来的工业遗产和居住建筑群,静默地讲述着那段灿烂辉煌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0多年前,张謇先生,依托运河之便,在唐闸筹建大生纱厂,并陆续兴办了榨油、磨面、冶铁、蚕桑染织等一系列实业群体和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乡镇。——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复兴面粉厂传送设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Transmission equipment of Fuxing Flour Mill</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机械传送是指利用工业设备的旋转运动使物料向前输送,复兴面粉厂在办厂初期就利用传送设备进行机械化操作。提富生产效率,成为了工业文明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生纱厂设备齿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Equipment Gear of Dasheng Spinning Mill</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齿轮是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19世纪末,利用切齿原理的专用机床相继出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97年10月张骞承领的2.04万纱锭官机运抵唐闸 ,1899年大生纱厂投产,标志着唐家闸迈上了近代工业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11年(1922年),棉纺织业危机,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大生纱厂走向衰落。</p> <p class="ql-block">古镇新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落成于1915年的大生钟楼,曾是古镇制高点。如今,依旧伫立在大生集团大门内,面对运河,看尽古镇百年变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生”,厂名的寓意:通商惠工,江海之大;长财饬力,土地所生,也就是儒家所服膺的一句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生码头牌坊始建于1906年,建成于1907年,为四柱三门式,柱子的两边是石鼓,顶棚为飞檐式,中门二柱上刻有开厂时两代帝师翁同龢专赠的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大生马头“四子为张謇所题,“马“今内含深意:没有石旁的寓意是指大生是一匹活马,三点的寓意是指大生是一匹卧马,另外一只脚藏在身下,意为财富永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以上介绍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古运河上新建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建筑依旧宏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95园区以油脂厂等张赛创办的早期工业企业旧址为主题,在保持当年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等旧时风貌的基础上,加强了博览、旅游、休闲等公服务功能的建设。建筑以厂房建筑、办公建筑和工业设备车间为主,并有相当面积的文物保护建筑和零星分布多种遗留的工业设备,呈现出鲜明工业特色和独特的老工业时期的景观风貌。园区分为创意设计、创意会展、创意工坊、创意体验、非遗传承、娱乐休闲、艺术交易等七大功能区块,昔日的工业文明“活化石”,幻化成如今的“时尚创意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以上介绍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景之美,在其忧伤”。带着博物苑、美术馆带来的震撼、敬仰与美的熏陶,走进这片“废墟”,猝不及防看着眼前荒草没径,藤蔓恣生,墙体斑驳,锈迹累累,满目疮痍,毫无生机,当年如火如荼的盛况,已然如邛河之水一去不归,悲凉之情几令我沧然涕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斯坦布尔》“没有什么人类的物质形态能比废墟更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也没有什么美感能胜过废墟之中所蕴含的荒凉与忧伤之美。”</p> <p class="ql-block">这些废弃的大缸,不知是当年的油缸还是染缸</p> <p class="ql-block">荒草没径</p> <p class="ql-block">藤蔓恣生,墙体斑驳</p> <p class="ql-block">新开的“时尚”工作室,也透着一丝“苍凉”。</p> <p class="ql-block">锈迹累累的机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广生油厂旧址</p><p class="ql-block">Former site of Guangsheng Oil Factory</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生油厂建于1901年,1903年建成开车,地处大生纱厂北侧广生街。现保存有早期仓库4幢,砖木结构,坡顶清水外墙,中西合璧,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现为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原厂仓库,存放菜籽、棉花等。</p><p class="ql-block">建于清末,建筑面积891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南通造纸厂机组车间旧址</p> <p class="ql-block">高耸的烟囱,已多少年不曾冒出热烟。</p> <p class="ql-block">不敢久留,仓促走出厂区,站在桥头,背对历史的遗留,默默道声再见,我该踏上归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