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中法两国建交六十周年大庆之年,我们愿以这批经典欧洲与法国古典铜版画收藏品在成都画院举办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展览作为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活动的见证,也是第一次在中国特别是在家乡美丽的成都相对全面系统的展示欧洲和法国铜版画艺术,同时也是向中法两国的艺术爱好者们献上一份纪念两个国家友好情谊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国人见到最早的有据可依的铜版画是利玛窦来华时带来的铜版画和地图,其精细程度和复制特性深受当时国人的赞赏。得益于金银工艺、印刷术等技术的发展,铜版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因其强大的技术属性和传播属性,让众多艺术、知识领域的创新理念得以广泛的交流传播。</p> <p class="ql-block">铜版画作为影像前的纪实性刊刻图像,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15世纪。由于铜版画线条细腻,而且可以结合酸蚀法,刀刻和飞尘法、美柔汀等多种不同技术手段而表现出画面丰富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铜版画的制作方式也让其从素描与油画的制作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重要画种。到了17、18世纪,铜版画成为记录历史和事件的影像前的图像文本。后来,每当欧洲使团出访,铜版画师成为类同摄影记者的随团画师,每到一地,要把当地的风土人情,事件场景,绘制在案,作为史迹留存。因此,影像出现前的欧洲铜版画,多都具有记录历史和拷问社会文明进程的文献价值。铜版画曾经也是法国社会重要的艺术文化的传播手段,一直担负着两个功能:记录重大公共事件现场,并用图片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二是把国家收藏的巨量经典油画艺术品,用逼真的方式创作复制雕刻印制成铜版画,宣扬国家艺术收藏之恢弘。随之细数国际上的一些绘画大师都曾热衷于铜版画的创作,从德国的丢勒,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国的安格尔、德拉克洛瓦、马奈、莫奈、德加、毕加索、达利、米罗等艺术大师们都留下了十分精美的铜版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西方古典铜版画内涵深远,饱经时间沉淀,美术工艺艺术价值极高,是历经不同时代反复洗礼后的文化经典。作为西方美术画种的大支,其欣赏收藏价值不可估量。</p> <p class="ql-block">由于三十多年旅居法国的便利,加上本身在法从事专业艺术工作,我们通过参加艺术品拍卖会,拜访专业画廊及私人收藏家等多种途径收集到了近六百余幅铜版画作品,题材内容众多,跨度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至20世纪早期的欧洲及法国经典古典铜版画,包括法国王室和中国满清皇室所珍藏的著名铜版画作品,特别是乾隆皇帝当年在法国路易十五时期花重金在法国定制的宫廷铜版画见证了两百多年前中法文化交流的珍贵历史,以及欧洲美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名家铜版画作品,非常重要的关于巴黎及欧洲著名历史建筑铜版画,流行于17至18世纪欧洲著名的光学透视风景名胜手工上色铜版画作品等。</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特别甄选了两百余幅不同时期年代和风格题材的经典之作以飨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同时为中法两国建交六十周年文化献礼。祝愿中法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策展人吕荳/刘宇</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分为六个部分,主要是欧洲宫廷和法国王室定制和收藏的铜版画作品、法国大革命历史时期的重要铜版画作品、欧洲及法国名家经典铜版画作品、欧洲重要城市和巴黎著名建筑景观和园林景观铜版画作品、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法国艺术之友协会收藏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名家经典铜版画作品以及满清皇室乾隆皇帝御制宫廷铜版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铜版画是一种印刷技术。这种技术在15世纪开始流行,并在16世纪达到巅峰。宫廷和王室成为了铜版画的主要收藏者和赞助者,他们会委托一些最著名的艺术家创作铜版画,这些铜版画通常描绘了宫廷和王室成员的肖像、宫廷生活场景、重大历史事件和神话故事等。同时也用铜版画来复制重要的油画作品,它们被用作装饰宫廷和宫殿的墙壁,展示了王室的荣耀和权力。同时,这些铜版画也被用作礼物和外交交流的手段,赠送给其他王室成员和外国王公贵族。</p> <p class="ql-block">法国王室的铜版画收藏尤为著名。路易十四是一个热衷于艺术的国王,他委托了许多艺术家创作铜版画,以展示法国的文化和艺术实力。他的铜版画收藏品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如《太阳王的肖像》和《凡尔赛宫的花园》等。</p> <p class="ql-block">今天,一些重要的铜版画收藏品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中找到,它们成为我们了解欧洲宫廷和法国王室历史的重要线索。在我们收藏和展出的这批宫廷王室所属铜版画作品中,很多都是欧洲及法国重要的历史古文献和大师作品,同款作品很多也被欧洲,法国、美国等重要博物馆收藏,如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国家图书馆、巴黎市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费城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p> <p class="ql-block">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铜版画被广泛用于宣传革命思想。政治家、艺术家和出版商们利用铜版画的技术,制作了大量的政治漫画、插图和铜版画印刷品,以传播革命的理念和革命的成果。这些作品通常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贵族的腐败和暴虐,以及平民的勇敢和斗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铜版画还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刻画了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包括贵族、平民、农民和工人等,以展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铜版画还记录了一些当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它们描绘了对巴士底狱的袭击和被释放的囚犯,表达了人民对专制统治的反抗;它们还描绘了各个政治派别的领袖和重要人物,如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的领导人,以及国王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被处以极刑等场景。它们不仅是艺术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对于理解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具有重要价值。它成为了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重要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影像出现前的欧洲铜版画,多都具有记录历史和拷问社会文明进程的文献价值。铜版画曾经也是欧洲和法国社会重要的艺术文化的传播手段,一直担负着两个功能:记录重大公共事件现场,并用图片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二是把国家收藏的巨量经典油画艺术品,用逼真的方式复制雕刻印制成铜版画,用于宣扬国家艺术收藏之恢弘。铜版画的流行也让欧洲很多著名画家大师热衷于铜版画的创作。细数欧洲艺术史上的一些杰出的大师们从德国的丢勒,荷兰的伦勃朗,英国的凡代克,西班牙的戈雅,法国的安格尔、米勒、德拉克洛瓦以及法国学院派的许多著名画家如印象派大师马奈、莫奈、德加,现代派大师夏加尔、马蒂斯、毕加索、达利等都留下了十分重要和精美的铜版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西方名家大师们的铜版画作品内涵深远,饱经时间沉淀,艺术价值极高,是历经不同时代反复洗礼后的文化经典。作为西方美术画种的大支,其欣赏和收藏价值不可估量。</p> <p class="ql-block">在17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及巴黎,景观铜版画巳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被用来记录城市的建筑、街道、桥梁、广场和其他景观。这些铜版画通常由艺术家使用铜版和酸蚀技术制作而成,展示了巴黎和欧洲重要城市的美丽和独特处,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风貌。</p> <p class="ql-block">其中著名的艺术家如让·巴蒂斯特·拉维尔德Jean-Baptiste Lallemand、让·巴蒂斯特·拉蒙德Jean-Baptiste Raguenet和让·巴蒂斯特·斯卡莱特Jean-Baptiste Scotin等人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欧洲及巴黎景色的铜版画。这些铜版画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欢迎,也成为了后世了解17、18世纪巴黎和欧洲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料。它们展示了欧洲及巴黎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如今,这些铜版画被广泛收藏和展示,成为了研究欧洲和巴黎城市发展历史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源。</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艺术之友协会收藏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名家经典铜版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法国艺术之友(Société des Amis de l'Art français)是法国19世纪未20世纪初一个重要的艺术组织和协会,成立于1881年,其主席是当时的法国总统,其他重要会员包括欧洲王族成员、欧美工业巨子以及法国各界精英和著名画家。该组织旨在推广和收藏法国艺术,每年举办重要的巴黎沙龙艺术展览,收藏了大量的艺术品,其中包括定制了许多获奖作品的铜版画作为该协会会员的收藏礼物。</p> <p class="ql-block">法国艺术之友定制收藏的铜版画涵盖了各种风格和主题。主要是法国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艺术重要画家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是由当时的知名艺术家创作的,这些作品描绘了风景、人物、历史故事等不同的主题。法国艺术之友的铜版画收藏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艺术品库,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接触和了解法国艺术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满清皇室乾隆皇帝珍藏的宫廷铜版画作品(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之阿尔梦尔之战)</p> <p class="ql-block">阿尔楚尔之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七月初八,清军探知大小和卓木叛军的踪迹,于是派骑兵星夜急行,于次日在阿尔楚尔与叛军相遇。叛军在山中设伏,引诱清兵深人。清军兵分三路,中路以大炮轰击,叛军不敌败退;左右清军冲至山岭,据高向下攻击,叛军溃退三十余里。再次接战,叛军又败,越山而逃。此战消灭叛军千余,获取武器上千件,并于阵前斩杀和卓木手下头目阿卜都克勒木等多人。</p><p class="ql-block">画面中大队清军人马漫山遍野而来,将少数叛军团团包围。清军以骑兵打头阵,骆驼队驮炮为后援。远处的山头上,清军占据制高点,以火枪向逃散的败兵射击,阵前跑散的马匹、骆驼被清军牵回。</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描绘战争题材的作品极少。由于清代乾隆朝的多次用兵得胜,才有了创作战争题材绘画作品的历史背景:加之乾隆皇帝为宣扬其“十全武功”,纪念出生入死的将士,便命供职于宫廷的中外画师,把一系列的征战绘制成一组纪实画《乾隆得胜图》。这组战图生动地描绘了清王朝多次重要战争的场面及得胜庆功的情景,真实记录了统一西北边疆、收复台湾、平定内乱等历史。因其实际上也是清王朝时期军事强盛的记录,故而成为清代宫廷绘画题材上的一大特色。其中,由西洋传教士郎世宁等主创的《平定西域战图》是最早也最为著名的作品,画稿完成后送往法国巴黎,由法国雕刻师镌刻成铜版刷印,代表着当时欧洲铜版画制作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套铜版组画的成功,乾隆随后又命贺清泰、艾启蒙起稿,仿照此图绘制《平定两金川得胜图》,经乾隆皇帝审定后,由清内府造办处镌刻成铜版画。清内府在成功刊刻完成《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十六幅)之后,凡是重要战争结束后,都会按照以往的形式镌刻战图,并形成惯例。其后,又陆续创作了《平定台湾战图》(十二幅)、《平定廓尔喀战图》(八幅)、《平定苗疆战图》(十六幅)、《平定安南得胜图》(六幅)、《平定种苗得胜图》(四幅)。这些战图在构图形式、制作技法、画幅尺寸上均沿用《平定西域战图》的模式,艺术手法上既有西洋风格,又有中国绘画的元素,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铜版画,反映出中国宫廷画家在造型、透视、构图等方面融合中西绘画优长所做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第一套战图,又称《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共十六幅,每幅纵55.4厘米,横90.8厘米,于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八年(1764-1773年)间刊刻,是一组表现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755-1761年)间,清军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叛乱战绩的铜版画。此套战图记录了清兵平定西北战事的主要战线及始末,是一套有关战史的组画,也是纪念西域作战的庆功图。由供职清宫的欧洲艺术家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和安德义分别绘制图稿,均采用全景式构图,表现出气势恢宏、结构复杂、人物情节繁多的战争场面。具有浓郁的西洋画风,渗透着当时欧洲18世纪古典历史画的风格,尤其是严谨准确的透视与比例关系,增强了画面的写实感。画稿完成后,乾隆皇帝根据郎世宁的建议分批送往法国巴黎,由法国的雕版艺匠镌刻成铜版,印刷二百份。从完成画稿到印刷完成历时十一年之久,镌刻精美细腻,印刷考究,成为宫廷艺术珍品。在各地的行宫、皇家园林和寺庙保存陈设,少部分赏赐给了皇子和文武大臣。铜版原版现收藏于德国国立西柏林民俗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满清皇室乾隆皇帝御制宫廷铜版画作品(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p> <p class="ql-block">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清王朝的乾隆皇帝看到法国耶稣会传教士进呈的法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凡尔赛宫铜版画(国王版画师 Adam Perelle1680年作)中带有喷泉的花园和欧式建筑,激起他的极大兴趣。为此,皇帝决定在圆明园长春园造一组西洋楼建筑,还亲自在其花园里选定了位置,并令意大利人郎世宁修士和法国人蒋友仁神父一起画出图样,这就是1750年开始在“万园之园”圆明园中的长春园兴建的著名西洋楼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这组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规模宏大的西洋楼建筑群最终以“远瀛观”的落成而宣告竣工。西洋楼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占地面积8万㎡。主要建筑包括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五竹亭、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圆明园西洋楼中的大水法是一处以喷泉为主体的园林景观,被远瀛观前边的左右弧形石阶环抱。主建筑为巨型石龛式,中券前边有狮子头喷水瀑布,成七级水帘,层层喷水,水至岸上则流入水沟内。岸上与池中分别置有翻尾石鱼,岸上的水由“上鱼”口中流出进入“下鱼”之口,如此循环,令人称妙。前下方为椭圆形半圆海棠式喷泉池,水池边缘用汉白玉精刻花纹,沿岸放置石花盆。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出水柱八道,两侧散布十只铜狗,东西两端又各有一只类犬大的卷尾铜兽,均作逐鹿之状,从口中喷水直射鹿身。俗称"猎狗逐鹿"喷泉,西洋人称之为“兽战” 。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大型西式喷水塔,方形,十三级,从塔顶喷出水瀑,塔四周还有44根大小铜管皆一齐喷水,蔚为壮观。为纪念这一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盛举,彰扬这一清代御苑的胜境,乾隆皇帝还别出心裁,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制作了一套西洋"线法画",即具有透视和阴影技艺的高水平铜版画,这就是饮誉中外的"圆明园西洋楼二十景图"铜版画。</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铜版画》是由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主持设计的,并由其学生满族宫廷画家伊兰泰等人完成画作,经中国工匠雕刻后送法国制作铜版画。铜板图于乾隆五十一年二月制作完成,之后分两次压印纸图,每次一百份,每份二十幅。原陈设于圆明园西洋楼和热河、盘山等行宫以及造办处图房内,还赏给一些皇子、王公、大臣和督抚。1860年,圆明园被焚掠后,原铜板及铜版画原图下落不明,众所周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的原因这批作品在国内基本上已流失,现仅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及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原铜版画画宽88㎝,高51㎝,每块铜板用红铜26㎏。它是圆明园西洋楼各建筑物及西洋园林建成之后忠实的图像记录和精细准确的艺术再现,有着鲜明的欧洲洛可可时代的风格,建筑形象、细部、尺寸等均准确可信,在世界和我国建筑史园林史以及铜版画史上都有极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欧洲宫廷和法国王室定制和收藏的铜版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西方古典铜版画内涵深远,饱经时间沉淀,美术工艺艺术价值极高,是历经不同时代反复洗礼后的文化经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