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向北双人16天(上:安徽、河南篇)

虹影

<p class="ql-block">2024夏,向北16天</p><p class="ql-block">2024年的7月29日——8月13日,我随黄先生进行了为期16天的北方自驾游单程行程,跨越安徽、河南、山西,大约2千公里。</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7月29日 主要景点: 安徽寿县古城</p><p class="ql-block">29号上午10点多一点,把宝宝送回儿子家,就上了高速行程606公里。出发的时候,两人都有点兴奋,天高云淡,白云朵朵,行驶在夏日的原野上。外面的气温高达42度,</p><p class="ql-block">中午饭是在服务区吃的,下午6点左右到了安徽寿县。住在古城南大门附近的骏怡酒店。</p><p class="ql-block">寿县曾名寿州、寿春,曾为楚国都城,是楚文化的代表。抵达寿县,已是日暮太阳西斜时分,登上古城墙城墙,可以看到古城里外的许多风貌。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并各有瓮城。四门之外设有吊桥,城外有护城河。我们的路线是沿着古城墙,从西大门、东大门,最后回到南大门</p><p class="ql-block">寿县古城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完整的古城建筑,与印象中的古城非常契合,高高的夯土城墙,城墙之外是护城河,城内是万千人家,商贾街巷。 “城外东、南为濠,宽二十余丈”古书中记载的寿县风貌即是如此。著名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就在此兵败淝水,退守北方,东晋谢安凭借淝水天险,以八万对八十万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奠定了东晋在中国南方的统治地位。</p><p class="ql-block">一碗“淮南牛肉汤”加一只烧饼是我们此次外出的第一餐当地美食。</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7月30日 主要景点:“只有河南戏剧幻城”</p><p class="ql-block">所谓的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如果要溯源,河南的古迹无疑是很多的。但是如果要在最短的时间,最集中的方式去寻根的话,去看一看戏剧演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差不多就是最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下午2:30时左右,到达“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是一个郑州附近由建业集团新开发的一项旅游项目。是一座由21个剧场组成的戏剧幻城,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戏剧聚落群, 328米的夯土城墙,白天是城墙,晚上是幕布,放映着全球最长的清明上河图,一片在我看来是玉米地(据说是高粱地)引导着我们走入幻城,也差不多就像走入迷宫。</p><p class="ql-block">共21个剧场,我们在里面呆了5个小时(3:30时进去,晚上8:30时出来),也才看了三个剧(一个大剧两个小剧):火车站剧场(关于1942年河南灾荒年兄弟间粮食与亲情、大义与生死之间的抉择)、天子驾六遗址坑(古今对话)、户外剧场覆斗书场(关于豫剧传人李明旦的事业与爱情的抉择)。由于是暑假,火热的天气与火热的人群让这片黄土地格外火热。</p><p class="ql-block">这种沉浸式的表达方式的确让我有些震撼,在这里所有的表达方式都很迷幻,把务实与浪漫,历史与前卫,宏大与细节融在一起,付豪的《只有河南》的曲子在耳边回旋了好几天。</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7月31日 主要景点:少林寺、白马寺</p><p class="ql-block">对于庙宇佛门,我可能因为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一直来也都是处于敬畏的状态。宗教是一种极其意识形态的东西,历朝历代,都有人顶礼膜拜,被置于崇高的位置,儒释道各有归宗,我谈不上对哪一宗有特别的了解,都是一知半解的,每次肃然进入寺庙,也很希望能够从别人的讲解中了解一些,但一鳞半爪,实在惭愧,于是见佛就拜,作为凡尘微小的个体希望圣灵能降福安康。</p><p class="ql-block">少林寺是我们自驾路途中经过的一个点,远远地看到嵩山就有些气势不凡的样子,一路上看到有好多的武校建于此地,</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留下一个不好的感受,尚未进寺庙,就被路边的一个引导停车的拉进餐馆,起初我们以为是道路管理人员,结果就被引导到餐馆花了几百元先吃了一顿饭。饭后才由餐馆老板送回少林寺参观。两人随着人群走了几个大殿,这里的确有些年份了,古木参天,在塔林阴凉处坐了许久,看了一场收费的武功表演,感叹少林弟子的武功的确了得。隔不了几天,就有关于21岁的少林弟子秋风因车祸去世的消息引爆全网,再高强的武功还是肉身而成,想着该不会当初有看到他的表演吧。世事难料,阿弥陀佛。</p><p class="ql-block">少林寺逛完,直接就到白马寺,烈日骄阳下拜谒了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白马寺创建于东汉,这座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p><p class="ql-block">在白马寺的正殿走一圈后,寺庙西侧的开辟一块东南亚寺庙的领地,这里有泰国、印度、缅甸等国家的寺庙,也是气势恢宏,都比较新,但却各有其风格。是可以进入的。</p><p class="ql-block">最后去了齐云塔,在白马寺山门以东约300米处,东汉始建,金代重修,是河南比丘尼活动场所,为白马寺六景之一,这座塔很有特色,为13层的四方塔,看上去亭亭玉立的,据说是洛阳比丘尼的道场。随着众人绕塔三周,算是俗人曾来拜谒。</p><p class="ql-block">此时天色向晚,我们就直接在洛阳古城附近找了家酒店入住,下榻于古城边上的中州国际饭店,这个饭店是我这一趟北方之行下来印象最好的一家住处,位置好,性价比高,房间舒适,在这里住了两个晚上都睡眠特别香甜,处于繁华地带却不吵,对面的“小军刀削面”好吃而不贵,有停车场,大堂的服务小姐姐又漂亮又周到,第二天还让司机专车送我们去洛邑古城。</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 8月1日 龙门石窟、洛邑古城旅拍</p><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是一个很特别的朝代,来自鲜卑的拓跋王为了巩固统治,向民间传输君权神授的意识,大肆修建寺庙,先佛后道,据《洛阳伽蓝记》一书记载,到了北魏末期,洛阳寺庙有1367所,而洛阳也被人称为“佛国”。在山西留下的许多庙宇与石窟其实都是当年统治者的某些心态的遗留。</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地处都城之南,石窟雕像与龛穴主要分布在伊河西侧,最早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建,大多为北魏与唐朝的产物。</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傍山朝阳而建,由于历史久远,很多石像都已经被历史的洪流冲刷得面目全非,少数几座还保留得总体完好,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差点因天气热而与我失之交臂),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女子,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更加动人,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栩栩如生。大部分龙门石窟的宣传画上面都是以卢舍那佛为背景。</p><p class="ql-block">绕着伊河到对岸坐摆渡车,结果坐错了游客中心,喊了一辆三轮车送回停车点,估计那三轮车主大妈是北方鲜卑的后代,完全无视交通规则,把一辆三轮车骑得风生水起,我们坐在上面吓得大气不敢出。</p><p class="ql-block">中午回酒店休息过后,看着日头西斜,便出动洛城古邑,体验了一把旅拍的感受。摄影师也是化妆小姐姐推荐的,旅拍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小小的洛城古邑一座石桥上便可以同时有五六个在摄影师指导下摆拍的人,我一个老奶奶也在里面凑了个热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