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br> 闲来之时,约朋友寻觅古瓷窑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活动。从郑州驱车到达荥阳翟沟古瓷窑址,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即可轻松到达。中国陶瓷界历来的南青北白之说,是对中国古代瓷器的一种基本界定。如唐代巩义窑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荥阳翟沟窑兴盛于唐代,自然也是古代生产白瓷的重要产地,从地理位置来讲,翟沟与巩义距离很近(仅仅几十公里而已)。河南省聚集着众多中国古代的瓷器生产窑址,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们留下的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荥阳翟沟瓷窑是我国重要的古窑址之一。翟沟窑位于郑州市西郊约30公里处的荥阳崔庙镇西翟沟村,距荥阳市区南16公里。窑址以翟沟村为中心,东起崔庙镇吉寨村,西至刘河镇小寨村,南达上灰沟,北至后沟村。东西延绵十余里,南北跨度1.5公里。该窑历经隋、唐、五代和北宋、金、元,延续近千年,其中唐代是其极盛期。</h3> <h3> 翟沟窑古瓷遗址是1987年郑州市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瓷窑址坐落于丘陵环抱的峡谷之中,沿着峡谷有一条小河,古窑址遍布在小河两边。丘岭面对延绵群山,山石中含丰富的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等瓷土原料,山谷台地上也出产含多种金属元素的粘土和矿石。窑址朝西方向,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古道,南通密县、禹州、峡县,南阳;西达巩义和洛阳;北邻黄河水运渡口;东至古都开封,为瓷器销售市场创造了优越条件。这些诸多的优越条件,才使得翟沟瓷窑历经近千年之久而盛烧不衰。</h3> <h3> 走近古窑址的河边,听细水长流的声音,好像在诉说着一段悠久历史。曾经的这里,两岸高高低低,连绵数十里,窑火旺盛,登高望远,袅袅炊烟,人来人往,制瓷窑场遍布,好一派盛唐独具风景大观!只可惜少了几位文人墨客记录下这段精彩的历史。</h3> <h3> 古瓷标本(唐代)。 在窑址河道两侧的田间沟坎,稍加留意,即可看到各类不同的古瓷片。这些窑址散落的古瓷片,是研究、鉴赏古瓷绝好标本,是古瓷学者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领域。品类众多的古瓷标本,所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极为丰富,通过古瓷标本,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某一特殊历史阶段的上层建筑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并通过古代瓷器这一特殊的载体,研究技术和美学的关系以及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对古瓷真伪的辨识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实物证据,对古瓷的辩伪和艺术鉴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h3> <h3> 古瓷标本(唐代)。 仅从这些瓷片标本中就可以看出,唐代的制瓷业已经十分发达,器型的各种形制丰富多变。釉色上又分黑、白、褐等。胎体厚重的有1公分,轻薄的约几毫米。一般讲,厚重胎体的且为黑釉色的,应多为盆、钵、缸类较大的实用器,轻薄胎体且为白釉色的,多为小型实用器,如碗,盘、碟等。通过古瓷片标本研究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翟沟窑盛誉唐代,主要生产民用实用器具,说明唐代的制瓷工业,以民间适应社会消费需求而设立,产品丰富多彩,反映出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h3> <h3> 黑釉瓷片标本(唐代)</h3> <h3> 花釉龙柄鸡首执壶(唐代中晚期。民间收藏)此件完整器收藏于二十年前,曾一度被认为是一件民间仿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诸多唐代瓷片标本的研究对比论证,最后才确定这是一件没有争议唐代河南窑口生产的黑底花釉龙柄鸡首执壶。说明:有些高古瓷器,很多时候需要漫长的时间通过知识积累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不少所谓鉴定专家,一见到高古瓷器就说是仿品,盲目下结论,就过于草率了。</h3> <h3> 花釉执壶(唐代)博物馆收藏。</h3> <h3> 白底黑花四系瓶(金、元时期)博物馆收藏。在瓷器造型趋于完美的同时,在瓷器外壁上面书写词语,表达情趣,在唐代晚期开始不断出现,在瓷器上面绘画同样表现出淳朴民风和古代人民的朴素思想的追求,值得肯定和鉴赏。</h3> <h3> 结语:在中原辽阔的大地上,众多古代制瓷窑址,如同一颗颗古代文明之星熠熠生辉,而荥阳翟沟窑便是众星中的一颗。走过唐代,步入宋代,中国制瓷业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中国制瓷业最辉煌的时代开始了。在随后的古窑址考察中,我们将看到标志着中国瓷器艺术最高境界的汝窑诞生之地……</h3> <h3> 作者:魏建(东明)。河南省科学技术史文物考古学会陶瓷史专业委员会资深会员。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所资深学者。河南省羲之书画院副院长。 2024年9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