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卢加强君,是老乡,是朋友,更是同道。对教育的积弊,我俩有同样的剧痛,痛心疾首;对教育的改革,我俩有同样的热望,望眼欲穿。然半生沉浮匆匆而过,惺惺相惜的同道却不能手手相牵地同行。苍天见怜,近几年实践教育春风劲吹,两位热血中年顺势而为,终于一举完成了由同道向同行的跃升。其大作《田园教育手记》即将出版之际,除了向他衷心地祝贺之外,我很乐意与读者朋友分享自己对加强兄及其田园教育的肤浅认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6年10月,唐小平、卢加强和刘兴明(四川省人民政府督学)等陪同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先生夫妇参观四川省艺术院合影</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田园,是一切生命恣意生长的乐园,是人类没有藩篱阻隔的大校园。加强君在师生苦不堪言、社会怨声载道的教育高度内卷情形下,毅然高扬其教育理想的风帆,奋力开拓田园教育。他很早就提出了现代田园教育理论,熔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两者精华于一炉,并一直默默地痴痴地践行,带领了一批又一批家长朋友,还有老师,共同参与到现代田园教育的实践中,并且成效渐显。作为一个学者,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加强博士的田园教育特别重视对教育心理的研究和遵循,重视对人的天性的关照,对探索欲、占有欲、控制欲、食欲、情欲、敌意(警觉心)、善意、创造欲、破坏欲、表现欲、嫉妒心、保护欲、使命感、依赖感、安全感、恐惧感、崇拜感、孤独感、惰性等各种天性的考量十分具体而深入。天性成就人,天性也禁锢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天性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田园教育把天性作为教育的出发和归宿,注重对孩子天性的发现与呵护、引导与升华,这是抓住教育本质之举,也是教育行为的最明智之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加强博士认为,田园教育是田园里一种能量互相转化的过程。每个人内心蕴含着巨大能量,能量未开掘,就是潜能,开发潜能,是个人工程,也是关乎社会资源、社会财富的重大社会工程。能量传递与转化是一种生存能力,一种管理能力,一种生活方式。对这种行为规律的揭示,是他坚持探索的焦点之一。对田园教育的能量场,卢加强提出了共时、共情、共频、共鸣的“四共论”,非常具有科学道理和实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共时,待时机。不同时机,言语相同却常常效果迥异。对孩子的心理了解越透彻,越容易发现孩子不同时间的需要、兴趣、心理矛盾,容易精准地找到教育的机会。要善于按下暂停键,绕开情绪不佳时,等待大脑理性开启的最佳时机,这更有益于解决问题。教育时机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只要父母有时机意识,掌握教育时机的基本特点,就能够巧妙地捕捉和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时机。教育者常患的毛病是自以为真理在握,就可以随时逞耳提面命之快,而不会以退为进,静待花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共情,生爱慕。感情不到位,教育就白费。教育沟通首先要建立好感,爱屋及乌,喜欢你,崇敬你,就会相信你讲的事实和道理。教育者要学会真诚倾听,任由孩子倾诉情感秘密,倾诉渴求与需要,倾诉困惑与无助。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足够的理解与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感情,沟通教育是“两情相悦”下的知心话。沟通教育应做到打动为上,见好就收,不求药到病除,但求精诚所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共频,调频率。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要看是否被孩子很好地接受,其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调动与激发状况如何。教育不能止于“我说你听”“我要求你落实”,而应灵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沉浸式、出游式等多种教育方式,让施教者和受教者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彼此节奏一致,感知一致,兴趣一致,喜悲一致。总之,采取各种办法培养相同点、关联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共鸣,赋能量。用心找到让对方喜欢,让对方需要的东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肾上腺激素(压力激素)在适度状态下促进突触与突触的新链接,让神经元产生出新的联结,沟通信息才能有效输入,形成共鸣吸能之态,让对方内心生出感动,打开能量接受器,实现能量转换,并激活沉睡的潜能。在彼此理解、深度契合的基础上,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9年5月,唐小平、卢加强与向宝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丁国旗(中共绵阳市委常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晓霖(中共绵阳市游仙区委宣传部长)等于“文学与乡村振兴座谈会”前合影</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加强博士对田园教育的探索不止在心理学范畴精耕细作,在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生命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都有涉猎,提出了从文化层面增强中国少年儿童的“科感”,提出了把传统耕读教育、私塾教育,与社会教育、自然教育、现代教育、“诺贝尔教育”有机融合,提出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现代田园教育的诸多理念。他的这些主张与创建,都较好地渗透在《田园教育手记》的字里行间。置于当前“五育融合”尤其是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和研学旅行高歌猛进的教育大背景之下,《田园教育手记》更是一部实践教育的时代力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说到“田园教育”,不少人一定会想到“乡村教育”“平民教育”,想到一位二十世纪誉满世界的四川人以及他所开创的伟大事业。我从卢加强博士身上看见了晏阳初博士的影子,他们都是教育实践家,也都是实践教育家,他们都是把大爱播撒在大地上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里有耕读的田园,也有数字的田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于斯,是以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唐小平,2024年8月31日,北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附记</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本文是作者为卢加强新著《田园教育手记》写的序言,该书即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卢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四川省直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艺术院前院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