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息县一声叹息

郑州张世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息县,未去之前多是从互联网上了解的。比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更是遍布全域等。俗话说希望越高,失望越多。三夜四天的息县行,分明让我有了这种感觉。可以不夸张的说,这次息县行,除了朋友的热情接待,更多的是希望的落空。因为所见所闻,与互联网介绍的实在相去甚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先说历史悠久,从古籍所记可知,息县确实有大吹特吹的资格。‌息县是古息国的发源地,殷商时期称息方国,西周时期称息侯国。公元前682年,楚国在这片土地上最早设县,比秦国推行郡县制早400多年,而且古今相延不易其名、不改其治,在中国县制历史上非常独特,堪称“郡县制”的活化石,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县”。息氏、赖氏、白氏均发源于此,涌现了“三年不语”的平安女神息妫、“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清廉刚直的明代尚书李若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等,可以说古县文化与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说历史文化遗存,更可谓魅力满满。息国故城遗址从先秦延续至今,1963年即被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千多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拜谒凭吊、赋诗吟咏。赖国故城为西周时期赖子国所在地,同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之青龙寺遗址、七十二牌坊、文庙黉学、太子庙、龙门巷、千佛庵等等,这一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对历史爱好者的诱惑,不言自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事实上又是如何呢?我们依据互联网所提示,当天下午到了息县,不曾休息,便驱车几十里去寻找所谓的青龙寺息国故城。依据导向,我们在一个村庄里走了几个来回,也不曾见所谓的青龙寺,更没有见到所谓的息国故城。只是在一片玉米地里,在几处坟包间,看到了所谓的高低起伏。后向年老的村民问询,得到的答案,这就是所谓的青龙寺息国故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我们按照互联网提示,来到了大慈庵。互联网上是这样介绍大慈庵的:息县大慈庵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建于民国期间,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该建筑原为一间破旧平房,后于1991年在旧址重建。这个古建筑不仅是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了解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可我们所见到的是,除去庵主的热情,走遍全庵也没有见到一件古物,不知道为何被称为“古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息夫人文化广场的命名,更是让人费解。只见一尊息夫人的雕像,矗立在十字路口中间,周边除了喧嚣的车辆,没有见到一丝与其有关的说明或标示牌。文化既然不存,广场更是显得勉为其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息县有个濮公山矿山公园,是一座以展示石灰岩矿开采遗迹景观为主体,以石灰岩采矿遗迹治理等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手段展示为核心,并融合濮公山“东南第一峰”、淮河等自然景观资源,息县“中华第一县”、古息国故城遗址等人文景观,刘邓大军强渡淮河等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矿山公园。相传苏轼曾经到过这里,并挥笔写下了“东南第一峰”五个大字。据《河南通志》所记,明朝年间曾经勒石刻碑。我们几乎走遍整个公园,也没有见到这通书中所记的“明碑”,见到的只有这通新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声明,我们详细的描述这些,丝毫没有否定息县的意思,更无意去抹黑息县。相反,我们把这些所闻所见叙述出来,正是基于我们这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在此我们建议,有关方面在准备资料时,是否应该更严谨一些?每一件事,最好有个准确的标示或交代,使读者一看就明,从而不去耽误他们宝贵的时间。诚如是,善莫大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