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文:生生不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图:部分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音乐: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林周县人民政府办公楼(北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时过境迁,翻翻原来的日记,观之动容,叙之难信。时间向前推至1987年7月(时隔37年)也就是拉萨市颁发第一代身份证的那个年代。当时拉萨市成立了“居民身份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员由市政府办公厅钟启群同志、拉萨市公安局办公室西洛同志(后调林芝地区)、林芝地区公安处郑荣宗同志等作为部分骨干参与工作,依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精神,结合拉萨的实际情况,领导小组陸续编撰了四本涉及到具体颁发居民身份证试点工作并带有指导意义的单行本。由于时间久远,原单行本已无法考证,大概内容为:“汉文繁体简化字对照表”;“公元纪年与农历出生日期对照表”;“拉萨市颁发居民身份证试点工作指南”及“拉萨市各县(区)编码代号流程”。第一代身份证由人工填写,共有1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最初手写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藏汉两种文字电脑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7年7月下旬,我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将巴尔库派出所工作暂时移交给代理所领导的巴桑同志(该同志原在外管科工作,后由娘热路派出所所长张明昇同志接任)。这期间也就是我在警校学习期间,协助三科破获贩卖百万特大美钞案件后不久,警校学业还未结束的情况下,局党委将我调整到三科(也称治安科)工作。分管办公室、居民身份证试点和治安股工作。当时三科办公地点在原刑警大队院内(该队后搬至邮电大楼北边)。原刑警大队马路对面不远处就是“清真寺”,中间有个岔路口,一边通往“阿尼仓库”,边一通往八廓东街至“玛吉阿米”藏餐厅,都是八廓东街的出入口。</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拉萨东南最大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八廓东街一侧是很有名的“玛吉阿米”藏餐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我还没有调动工作前,钟东任三科科长(后调到林芝县公安局工作),由原三科暂时负责的唐运模副科长负责。他在一次夜间巡逻时,途中用手台问我在哪里,我说在所里值班,他走进我所二楼办公室对我说:“小韩,听说局领导打算让你去城关分局任局长,因我想去分局,你下步可能去三科任职”。我当时也就听这么一说而已,没当回事,没想到不久真的成了事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调三科时,当时从山南浪卡子县公安局调来三科任科长的是米玛老革命(曾任该县公安局局长,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状况,就调来安罝在三科任科长了)。他给我的印象是忠厚老实、不爱多说话(1991年10月底三科搬到新大楼后不久,1992年12月班子调整,将他调整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纪检组工作)。还有一位是从三科提拔起来的廖思玉副科长(1988年调到自治区公安厅户政科任职(其爱人洛罗次仁原任公安厅八处处长),因廖科长工作出色,在基层工作多年,后提升为公安厅三处处长。期间,为我科指导的七县、九个派出所先后两次无尝下发“联想”牌台式电脑17部,我们随及发放到基层各县局和城关分局各派出所,经过短期培训,加快了后期电脑版制证的质量和进度,提高了办证效率。原在三科户籍户工作的白玛扎西同志,也已调到武警支队工作,我去时户籍室只索朗卓嘎和罗荣华两同志。</b></p> <p class="ql-block"><b> 当初配发的联想电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时三科下设:办公室(由季世汉同志负责内勤,与次仁顿珠同志兼管全局枪支弹药库),户籍室由索朗卓嘎负责,治安任股卓玛股长,特种行业股贡觉朗杰任股长、临时居民身份证办公室由尼玛同志负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党支部改选时,我又兼任三科党支部书记工作。当时分管三科工作的是袁承全副局长(后调到拉萨市人大任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时光飞逝,物是人非,那时隐约记得有干警约10多名(人员进出也频繁)。因刚刚调去印象较清楚的是居民身份证办公室的几位同志(他们大多都是在内地通过培训的)。同时,也通过破获一批贩卖假虫草案工作汇报时,了解到部分干警如:沈克俭(老革命了,由于该同志工作积极,爱讲真话,不受人待见,工作多年组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我调去后通过考察、谈心等方式,最后介绍他加入了党组织的。马述清、易开明、夏磊(后去内地读本科)、田会凤、边巴索朗、李斌、旺堆明久(驾驶员)、次旦卓嘎(分局土登局长爱人)、次仁古桑、贡觉朗杰等等,门卫是临时工小巴桑负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部分工作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最基层的公安泒出所调到局机关,当时对我来说压力很大,需要重新熟悉工作和人事以及业务范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使工作有条不紊,在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召开支委会、科务会,各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当时我的主要精力放在抓居民身份证试点工作上)。虽然居民身份证工作在拉萨开展起步晚,但实际上国务院1985年9月6号就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三科也成立了颁发居民身份证临时办公室,从有关单位借调人员,同时前期还派往南京考察学习一批同志,有些同志回来后来也留在了三科,但没有留在居民身份证办公室,最后能配合我工作的只有尼玛和达娃次仁、陈永亮(后由局办公室调来)三位同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6年5月,身份证颁发工作在原巴尔库派出所辖区7 个单位进行了试点,当初颁发正式居民身份证6000张,有了先前工作经验,加上领导小组自编的四本办证指南。从此,我一边学习,一边虚心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认识了在另一个办公室工作的钟启群老师(他是从市政府办公厅抽来,协助颁证前期制定“四本颁证指南”工作者之一。由于有共同爱好打猎,后来成了好朋友。与他在一起工作仅一个多月时间,他就返回市政府办公厅(后调到自治区科委任职)。他们编撰的四本关于拉萨市颁发居民身份证单行小册子,我也凭这四本书不断进行学习、摸索,从中找到了有规律的工作方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去当雄县必经109国道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念青唐古拉山”</b></p> <p class="ql-block"><b> 去当雄县老县城的吊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纳木措令人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通过不断学习,本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仅凭一辆北京吉普车(驾驶员胡光金)下“七县一区”进行摸底和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在各县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抽调专人也成立了相应的办证机构,使居民身份证颁发试点工作稳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县局通过办证也积累和总结出不少好的主意和经验。我们在试点工作上,主要抓了“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七县公安局中,主要抓了林周县局、当雄县局、曲水县局、墨竹工卡县局;在派出所方面主要抓了八廓街派出所、北京中路派出所、夺底路派出所和纳金派出所。边工作边总结经验,每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大家集召起来,讨论、总结在办证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及时交流经验,大大加快了居民身份证颁发工作的进程,在全区评比中,对成绩突出的县局和派出所也获得上级公安机关的嘉奖和表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在去当雄县老县城(约170公里)途径海拔高476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109国道上,很远处就可看见巍峨雪山,通过县局同志带领,有幸也参观了著名景点纳木措,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碧水蓝天、天地一色,到处挂满经幡和垒起的玛泥堆。虔诚的佛教徒及信教群众沿途顶礼膜拜,口念经文三步一叩首(转一圈为一个多星期),一年四季往而复始,也让我们大开眼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去林周县北部的路上,需途径海拔4472米的恰拉山垭口,寒风刺骨,山顶到处是皑皑白雪。为了加快办证工作,不分春夏秋冬,大家风餐露宿、风雪无阻,真正体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情怀,同时还肩负着维稳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段时间“骚乱事件”突发,只好停下手中的颁证工作,积极投入到维护治安秩序中,但大家没有怨言,克服一切想象不到的困难,把耽误的时间赶不上去,有时开车去林周北部农村边远地区,小小水沟清晨去只有少量结了冰的水流淌着,返回时已是下午5~6点钟了,冰雪在太阳光照射下,融化后就成一条河流,小车无法返回,全车5名干警只好下车卷起裤子,在冰冷刺骨的雪水中推车淌过,大家都咬牙挺住,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只有一个一个去战胜才能最终迎来胜利曙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去林周北部必经“恰拉山口”海拔4472 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翻过“恰拉山口”渐渐进入林周县北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驶入木吊桥离老县城不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7年中旬,我科身份证临时办公室根据市政府总体指导思想,本着:“先行试点、沿线铺开、分期分批”的工作思路,在全市七县一区逐步展开(七县:东边有达孜县;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委、县政府设在该县北部。西边有: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尼木县;当雄县);一区即拉萨市城关区。下设9个派出所:老城区有吉日、吉崩岗、八廓街;郊区有:纳金、夺底路(原称北郊)、娘热路(原称解放北路)、巴尔库(后改成北京中路)、大西郊(后改成金珠中路)、蔡公堂派出所。全市适龄办证人口约25万余人,其中也包括部队户口在地方的家属和成年子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辆北京吉普走遍拉萨涉及的每个角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有时为了改善伙食,上山打些野兔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正当我科各项工作都在顺利开展的情况下,手台中紧急通知,说有紧急情况(当时将喇嘛称为“大鱼”、尼姑称之为“小鱼”)。1987年9月27日,哲蚌寺20多名不法喇嘛相继聚集在大昭寺广场,上午10时许又伙同其他身着便衣不明真象的群众,举起事先准备好的“雪山狮子”旗(也称“独立旗”),他们围绕八廓街进行非法游行,接着在大昭寺广场发表煽动性的演说,高声呼喊“西藏独立”、“达赖X岁”、“赶走红汉人”等反动口号,尾随和不明真相的群众越聚越多,高峰时多达7000余人,他们根本不听执勤公安干警劝阻,并打伤我民警24名,砸烂和焚烧执勤车辆2台、录像机1 部,裏胁不明真相群众冲击自治区人民政府。为防止事态扩大,在参加制止骚乱中,公安机关强制收容 了26名带头闹事者,收缴了3面“雪山狮子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87年9月27日大昭寺广场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0.1”大事件再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拉萨骚乱有其根深蒂固的国际背景,特别是在美国反华势力的支持和对西藏搞颜色革命的背景下,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达赖集团受美西方国家支配,长期流亡在国外进行策反,悍然策划在西藏首府公开进行骚乱闹事活动,渗透和冲击政府和公安机关,欧打和杀害我武警战士,放火焚烧我执勤车辆,砸毁一台价值270万元的现场实况转播车。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也参与其中,一场“独立”与正义、“分裂”与反分裂的政治斗争就这样在拉萨市拉开了序幕。由于多次小范围的骚乱闹事,后来将此次事件定为“9.27”事件、“10.1”等敏感日。一段时间,为应对旷日持久的反骚乱闹事事件,大大推迟了我市各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人心恐慌,维稳形势起伏跌宕。我们先后通过近十年左右时间,分别措败了近百余次大小规模不等的骚乱闹事事件,高峰时参与闹事者达2 万余人(次),投入公安民警及武警官兵达26000余人(次)。仅9月27日一天,骚乱分子用乱石及棍棒砸伤、打伤我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近325人(其中重伤19人);打伤新闻记者7人(其中重伤4人);打、砸、烧各种车辆、摩托车43辆;砸、抢照相机7部、录像机3部;八廓街派出所被全部焚烧,临时办公地点只好搬到“日光宾馆”,八廓街办事处财物、档案被抢刧一空,我也被乱石砸伤,当时左则下颌鲜血流淌,张文生干警看到我受伤流血,将自己的手帕给了我捂住伤口,中途揽了一轮越野车让驾驶员将我送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在门诊手术台上缝了3针,后步行回科里继续参加保护枪支弹药工作,至今脸上还留有疤痕,后受嘉奖一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那段艰苦岁月,我科同战斗在一线的八廓街派出所和兄弟单位一起,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百倍警惕,始终站在对敌斗争第一线,组织上专门委托我去日光宾馆看望慰问八廓街全体干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时大昭寺广场全景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扭转背动局面,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还广大人民群众一个安定团结的工作环境,加强民族团结,使各机关单位恢复正常工作秩序。1989年7月初,党中央果断下令,在拉萨实行为期一年的城市“戒严”,149师从四川乐山开拔西藏驻守拉萨西郊,为拉萨市的局势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关键性的作用,从源头上(寺庙)粉碎和遏制达赖集团及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妄图搞“藏独”的企图和破坏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随着斗争策略的转变,反分裂斗争形势也发生了调整和改变,不是一遇到突发问题,全局干警向一个方向集中处罝,而是根据部门分散办公的特点,对经常闹事的寺庙和尼姑寺施行就近控制。“阿尼仓库”尼姑寺离我科不远,也是经常带头闹事的窝点,有一次她们公开扬言要冲击我科抢夺枪支弹药,我们得知情况后,架枪占领藏式藏居高点,同时将为数不多的枪支弹药,搬放到唯一购卖的旧丰田车上,由旺堆明久师傅开枪,派干警日夜守护。利用地理优势,便于观察和了解尼姑寺各种动态,从此局指挥部将“阿尼仓库”分给我科作为重点守护和监控对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维稳工作是当时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秩序恢复正常后,我科工作事无巨细,不仅业务量加大,管理范围增多,基层基础工作得以加强,且任务重、压力大,身份证试点工作直接影响到全区工作能否顺利普开的关键,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少数民族地区办证,要求藏、汉两种文字填表、建卡,仅此一项工作量,就要花费我科为数不多精通藏、汉两种文字同志的很多精力和心血,也是我科严把每一个环节的关键,从核对户口、日常登记、照相尺寸要求、用藏汉两种文字填写标准表格、建卡、验收,直到将合格表格报送自治区公安厅制证中心制证。办好一张合格证件大约需要3个多月时间。当时规定办证有效期限为3种:10年、20年和长期。由于条件受限,而且需要适当收费(有些贫困地区是免费办理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群众不配合办证工作,又增加了做群众思想工作这一环节。因此我经常带队同大家一起下各县局、泒出所检查指导工作,由于饮食无规律,各县虽有简陋的食堂,但大多数干警都是本地人,有些虽然办公在单位,但在人少地广的地区,当地民警下班后都各自回到家中做饭。我们只好带上锅碗瓢盆、大米粮油、猪肉罐头、炊具(用汽车喷灯改装的汽油炉)及少许蔬菜、冻肉等,一边工作一边做饭,饱一顿饥一顿。为此我也患上了严重的胃病,长年累月服药,有时途中没有水就干呑“猴头菌片”(每天3次,每次4片)。坚持服药长达一年多时间,但效果甚微,只能起到暂时控制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远观当雄县境内“念青唐古拉山”雪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带领经常下七县的有5位同事:驾驶员胡光金、女民警尼玛、陈永亮、达娃次仁加上我。在颁发居民身份证期间,我们每年下县少则3~4趟;遇到问题多的县多则5~6趟,每年行程近数千公里,风餐露宿。一到冬天更是夜不能寐,长年无人居住简陋的各县招待所,几床棉被盖在身上仍然感到透心凉,彻夜难眠。尤其是林周县北部地区,路面坑坑洼洼,尘土飞扬,高原缺氧,近140公里路程,单程行车就长达7~8个小时,一到冬天更是行路难,冰雪路滑,颠簸前行。唯一的女干警也同我们男干警一样,下到各县局,除了检查填表、照像规范外、藏汉两种文字把关也是重点,与大家同甘共苦,历经风霜雨雪,从不叫苦喊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虽然工作艰巨,历时2年多时间,通过上级指导和大家一起努力,圆满完成了居民身份证试点工作,带动了全区工作的顺利普开,深受市政府和自治区公安厅多次表彰,曾被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为阶段性完成颁证任务画上了句号,也为今后开展日常办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后排左:易开明、陈永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左:达娃次仁、本人、尼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后记:由于全国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刚刚起步,都没有成熟、统一的模式,都在试点基础上摸索经验。西藏更是如此,需外派人员去内地“取经”。据当时被抽调在拉萨市公安局居民身份证试点临时办公室的陈昌荣同志回忆,大约在1985年上半年,临时办公室除了上述3人外,还从本局抽调孙景芝、田会凤、尼玛以及外借人员易开明(后留用在三科)、小修厂另外一位男同志(后返回单位)、姜丽打字员。同时还从西藏军区抽调两位现役军人:东海和王杰,整个班子多达12人。为了使办证工作少走弯路,派陈昌荣同志一人前往山东省公安厅、上海市公安局(主要任务是获取身份证版图及编码);杭州市公安局、四川省公安厅、重庆市公安局(主要是搜集部分内地办证资料)。同时在四川广安前峰机械厂订购了身份证翻拍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昌荣同志为拉萨开展颁发居民身份证做了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工作突出,前期工作结束后调至大西郊派出所(后改金珠中路派出所)任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花絮:亲朋好友及公安系统的战友们,几乎没有在“美篇”中,他(她)们以关注点赞、收藏、献花等形式为主,予以肯定当初的实情,特作说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