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起中国园林,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苏州的四大古典园林了(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造园艺术风格。相比之下,常州古典园林,似乎完全没有存在感,那么,真的是这样吗?</p> <p class="ql-block"> 其实,常州古典园林建造历史悠久,根据《咸淳毗陵志》记载,常州最早的一座私家园林——蒋氏“山亭”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此亭位于城西。此后,在隋朝大业六年,因隋炀帝东巡会稽需经毗陵郡,且得知季札也被受封于此,遂决定来毗陵一游,并于隋大业十三年,在常州守城东南(今茶山乡采菱港附近)建造毗陵宫,目前,只余离宫路。</p> <p class="ql-block"> 这里,插播一下:从图1—图20,乃常州新建的“玖园”,在中吴宾馆的东南角,目前尚未对外开放。我曾有幸进去参观,虽不及细看,但不可否认这是一座布局设计颇有巧思、独具匠心,代表了常州在古典园林复建中的专业与实力。尤其是叠石,颇有几分戈裕良大师(清乾隆年间造园大师,其最出名的是叠石本领,他的叠石艺术,代表了江南吴越地区的顶高成就)叠石技艺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 回归到正题,话说到了唐朝,常州的手工业和纺织业已相当发达,佛教兴盛,寺观园林得以发展,“天宁林园”便是如今红梅公园前身。</p> <p class="ql-block"> 宋末至元,经济萧条,园林建设多受影响,直到明初,随着经济复苏,常州地区造园活动才真正兴起。社会的稳定繁荣促进了常州私家园林的发展,出现了众多文人园林,诸如近园、陶园、半园、亦园、韵园、寄园,以及常州城东南的洛原草堂等,均为明清时期所建。</p> <p class="ql-block"> 常州古典园林自汉代以来先后有一百多座,包括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官衙园林、私家园林、纪念地园林等,精彩纷呈,自成体系。</p> <p class="ql-block"> 常州古典园林在三次战火中,遭到毁灭性破坏,也是造成常州古典园林骤减的直接原因。第一次为元兵屠城,第二次为清军破城,第三次为日寇屠城。</p><p class="ql-block"> 在经历战火摧残后,常州古典园林大部分已颓塌,即使是明清时期建造的数十座私家园林,至改革开放前后,亦仅存四座(近园、约园、意园、未园),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近园(又称恽家花园)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常州园林文化也将从尘封的历史中被挖掘被重视。城东的萃园已修复,城西的大观楼正在原址上复建。另一座千古名园——常州止园,也将归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