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黄 旭</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说起复收,把收割后被拉在地里面的粮食重新捡回来,想必六七十年代的学生们都会记忆犹新,感受也会更加的深刻。夏天,麦子收了后,复收麦子,秋天,能复收的东西就更多了,谷子收了复收谷子;豆子收了复收豆子;玉米收了复收玉米;花生收了又去复收花生;既便到了入冬时节,还有人在收了的红薯地里复收红薯。</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复收队伍的主力军是学生们,我正是其中的一份子。 那时候搞复收,我知道是有三不去的。一是没有收割的田间里。二是公家的场地里。三是已经种上冬小麦的地里。这应该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吧,大多数人是不去这些地方搞复收的,若是老师领着学生们去搞复收,也是断然不去这些地方的。一旦去了这些地方搞复收,那一定会被人们嗤之以鼻的,情节严重的还得落下个小偷的名号呢。</p><p class="ql-block"> 参加过复收活动应该是我这辈子感到最欣慰的一件事。复收活动,对苍天而言,她感受到了人们的勤劳品质;对大地而言,她亲眼见证了人们的颗粒归仓、物尽其用的行动;对人类而言,没有辜负天地的馈赠,更算得没有暴殓天物。 </p><p class="ql-block"> 当年参加过复收的我是自豪的。每每搞复收时,老师都会把我们带到田地里讲上几句,同学们便干起来,更有人干得那叫一个欢,因为复收到的东西多,回学校后就会得到班主任甚至是校长的表扬。学生们并非个个都干的那么欢,偶有个别人不尽人意的往麦子里掺砂子,一旦被逮着,老师不会说他们是偷奸耍滑,而称他们是在耍小聪明,命令他们捡干净后再过秤上交,有时候捡到月上树梢才能过关。</p><p class="ql-block"> 搞复收时,无论是夏天,或者是秋天,天气会很热的。有人说夏天热可以理解,说秋天热是你作者故意渲染的吧,不,不是的,秋老虎其实是蛮厉害的。因此,搞复收活动时草帽、斗笠、自制的纸扇子都成了同学们复收时的准装备。口渴了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会吃仁丹,买冰棍;大多数同学会享受老师打来的井水;如果复收地点离河流近,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河里捧水喝,现在想来只能用一个“爽”字来表达当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关于复收,我自己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这儿种地有种早红薯和晚红薯的习惯,还有留“撒旱地”的习惯,“撒旱地”多是晚红薯地,“撒旱地”是允许人们进去溜红薯的。有一年,我在撒旱地里忙了大半晌,一点收获都没有,心里很是沮丧,便动了个歪脑筋,到已经种上麦子的早红薯地的一个角落里刨,还真刨出来三个,就三个,正当我暗自窃喜时,我们生产队的队长象从天而降一样站在了我的面前,我一下怔住了,心想今天坏菜啦,这几块红薯也保不住啦,正在我尴尬,正在我手足无措时,我们的队长开口了,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让我把红薯带回家,明天带几粒麦种,把挖掉的麦子补上。我是羞红着脸溜走的。第二天我把麦子补种上了。 </p><p class="ql-block"> 能找到一块刚收割了的地块搞复收,那可就算是捞到干货了,也算是收获颇丰。如果到复收过的地块搞复收,也还是会有收获的。毕竟复收的宗旨就是不浪费一粒粮食。</p><p class="ql-block"> 复收活动延续到今天,还时有发生,不过已经参杂进了不少的戏剧性的东西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想起来当年的复收活动,还是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有引以为傲,也有五味杂陈;有叹息,也有欣慰。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经历了,我们无悔,当年的我们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同学们!同学们啊!我们有底气说“我骄傲”。我们有底气说“我们没有愧对人生,更没有愧对社会和国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