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古韵新章——三游山西之临汾洪洞大槐树》

空山新雨

<p class="ql-block">休息了一晚上,疲劳有所缓解,我们决定按原定计划前往临汾市洪洞县去寻根,游览洪洞大槐树景区。</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和老伴儿自驾山陕,第一站去了山西临汾市吉县壶口镇壶口瀑布;今年第一次自驾出游我们选择了山西,第一站是临汾市乡宁县云丘山,接下来我们要去寻根的大槐树,是临汾市下辖的洪洞县……看来这临汾市还真是不容小觑。</p> <p class="ql-block">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他东倚太岳,西临黄河,南与运城接壤,北与晋中、吕梁毗连,是山西 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汾市历史悠久,是黄河文明的摇篮,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今临汾,临汾也因此别称平阳。临汾市同时还被人们称为卧牛城、花果城。</p> <p class="ql-block">想了解一座城市,最捷径的方式就是去她的博物馆。今天我们从临汾乡宁县前往洪桐县,必经临汾市区,和老伴儿一拍即合,先去临汾市博物馆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从云丘山景区到临汾市博物馆不到100公里路程,25日早上大约8:30分,我们离开住了两个晚上的云丘山村民宿,开始新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南50公里处马壁峪河畔之上的关王庙乡,因地处云丘山旅游景区而得名,小村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村民淳朴善良,</span>是晋南地区典型的旅游乡村。</p> <p class="ql-block">不到10点,我们的车驶进临汾市区,一座大门上的对联和一块牌坊匾额上的题字令人对临汾在华夏文明中的历史地位刮目相看。对联上书:根祖圣地,文化襄汾;匾额上书:华夏第一都。</p> <p class="ql-block">城市不大,干净整洁是我对临汾市的第一印象。街上的公交车很多,各种各样,很有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远远的看见两组卧牛雕塑,为方便我拍摄,老伴儿特意降低了车速。卧牛雕塑是临汾城市的标志,因为临汾被人们称作卧牛城。远古时期,临汾古城的形状犹如一头卧着的牛,加之当时古老的汾河水患严重,为了永镇水怪,人们在修建临汾城墙时,便在四个城墙角分别埋了铁铸的卧牛,卧牛城的称谓便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到博物馆时大约10点半,我们去的是2018年9月竣工的新馆,2020年12月临汾市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新馆选址颇具匠心,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汾河生态文化景区的九州公园内,这里近傍汾水,环境优雅、风景优美。无奈我们去时,恰逢博物馆院内2024年无人机大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到处围着限行,游人只能直接进入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临汾市博物馆在建筑风格上极具特色,外观造型精致,设计巧妙,寓意深刻,整体设计理念来源于陶寺古观象台。博物馆建筑外观主体造型为日月相抱,寓意是“日月同辉”。如果是航拍,一定是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步梯紧紧围绕着中心的主体建筑,拾级而上,仿佛月亮围绕太阳在运转。博物馆总用地面积约20亩,代表着陶寺古观象台的20个时节。主体建筑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共有4层,寓意是一年四季。在这4层建筑中,地上建筑有3层,是展区;地下有1层,是库区。建筑高度约24米,表明陶寺在中国历史上的24个之最。这种设计和规模使博物馆成为临汾百里汾河生态长廊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三千年文明看山西,五千年文明看临汾。”从这句话中不难领略到,临汾所承载的文明是多么辉煌灿烂。一页页闪耀中华历史的光辉篇章,让临汾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获得了“华夏第一都”之誉。博物馆内的布局和陈列理念新颖,设计大胆,采用和借鉴了国内国外当下先进的展陈理念,运用的科技手段也是最前沿的,这让临汾市博物馆别具一格,不再是千馆一面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因博物馆底层没有开放,我们的参观游览便从一层开始,一层是公共场所和文创中心。从入口进入博物馆大厅,这一尊巨大的龙头人身像首先映入眼帘,其龙头的设计理念源自于陶寺彩绘龙盘,寓意我们是龙的传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层中厅,赫然悬浮着一艘“文明之舟”的雕塑,长度大约是24米。舟身上仿刻着从陶寺出土的龙盘图案,舟上站立着一行从丁村人开始,一直到现代人的各种雕塑,象征着临汾这块古老热土上的龙的传人,从十万年前一直走到今天,并继续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这块奇石酷似临汾卧牛,他静静地卧在博物馆入口不远处,似是在迎来送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据说是当地人去藏区旅游时发现了他,并花重金购回捐赠给了博物馆,人们给他取名叫“犇犇”。资料介绍,唐朝镇河铁卧牛的真品在博物馆,非常遗憾我们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临汾市博物馆展厅在主体建筑的二层及三层,面积大约为2000平方米。尽管博物馆收藏了从10万年前丁村旧石器时期,一直到民国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的珍贵文物14万件,但日常参与展陈的藏品仅1000余件。展品包括青铜器、陶瓷器、水墨画、木版年画等文物,他们代表着临汾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展厅以历史的继承和发展为纵向脉络,分为四个板块,全面展示和再现了临汾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板块是“远古足迹”专题,分为“汾河居民”、“薪火相传”、“文明摇篮”三个部分。内容结合地质历史、人类起源和六十年来的丁村遗址、柿子滩遗址、薛关遗址等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和考古学研究,向世人展现从远古艰难跋涉而来的早期智人在临汾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与大自然作斗争,继而进入农业革命的漫长历史。并采用科技手段,让文物活泼生动起来,不再是死气沉沉的遗迹或者遗物。</p> <p class="ql-block">这一部分最珍贵的文物是丁村人顶骨化石。</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板块是“最早中国”专题,分为“天地之和”、“帝都兴废”、“尧立中国”三个部分,展示距今大约4300年前,在晋南地区兴起的陶寺文化,相当于古史籍记载的尧、舜时代,也就是先秦史籍中出现最早的“中国”。我是第一次接触到陶寺文化,这应该是我参观临汾博物馆的最大收获。</p> <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在襄汾陶寺遗址经过四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得到了“这里是最早的中国”的结论。虽然是市级博物馆,但里面包含的“中国”二字极具分量,说明博物馆里面陈列的文物和展示的文化并不是地域性的,而是能体现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所凝结成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厅,一个巨大的沙盘呈现在眼前,他就是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一个距今已有4300多年的史前遗址。四十年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用一串比较完整的考古实物证据链,向世界郑重宣称:当今的中国最初从陶寺走来!中国最初的本意是地中之都、中土之国!最初的中国在距今4300年前的临汾!尧舜的都城在陶寺!</p> <p class="ql-block">临汾博物馆有四件镇馆之宝:1 、陶人面桶形器(灶神)泉;2、玉蚩尤(玉器);3、陶寺遗址还原沙盘,还有一件就是画面中这只盘子:彩绘龙盘。这只龙盘是陶寺王墓出土的四件龙盘中最大的一件。龙盘为磨光黑陶,口径40.9、底径12.6、腹深10厘米、高11.6厘米。盘内用红、白两色绘制蟠龙,红色表现龙头和躯干,白色表现鳞片,口吐多叉舌。这件距今约4300年的“中华第一龙”,彩绘精美,造型独特,盘中每一笔都显得那么流畅,每一处都充满了古人的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陶寺古观象台位于襄汾陶寺文化遗址,是4300年前“最早中国”中的极具代表性的物体。这是经复原的陶寺古观象台遗迹,由13根观测柱组成,呈半圆弧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共有12道观测缝。据介绍,早在4000多年前,陶寺先民就在古观象台的观测点,通过柱缝观测塔儿山的日出方位,观天象,授农时。陶寺观象台只可以看到二十个节气,而我国最终使用的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汉代的二十四节气。据此专家们认为:在4000多年前陶寺观象台的二十个节气,应该是我们今天二十四节气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的结尾非常精彩,博物馆用全息裸眼3D沉浸式平台,对陶寺古观象台进行了解读,使人如身临其境般地体验了4300年前的观象台和古人观天测日的真实场景。这是全国首家采用数字化手段,用前沿科技裸眼3D技术完整呈现,解读古老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板块是“晋霸春秋”专题,分为“星罗棋布”“星月交辉”“众星捧月”“三星在晋”“星光灿烂”五个部分,展示了春秋五霸之最晋国的历史故事和光辉历史,让人领略到晋国称霸独领风骚的风采和三家分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之间,可以清晰地触摸到晋国霸主的威严和晋国的丰富文化;可以切实了解到一个半世纪的春秋霸业,以及带给后世的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第四个板块是“千秋平阳”专题,分为“平阳沿革”“青史铁鉴”“粉墨登场”“平水流韵”“般若之光”五个部分,此处以纵向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展示了平阳大地具有地区特色的古代文化。这个板块流淌着平阳古文化的精粹,彰显着地域特色文化。</p> <p class="ql-block">临汾博物馆是临汾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临汾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但参观期间最让人感动的却是照片中这些年龄在8—13岁的小小讲解员。他们身穿志愿者的红马甲,恭恭敬敬的在博物院门口迎接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以及他们的同龄人。他们用稚嫩的童声认真地替文物说话,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临汾五千年文明表达出来,传播给每一位参观者,让世人了解临汾,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化需要一辈又一辈人代代相传,有了他们,中华文明永远不会断根。</p> <p class="ql-block">临汾市区内除了市博物馆还有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那就是公厕文化馆。临汾以其独特的公共厕所建设而成为“厕所之都”,展现了一座城市通过公共厕所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市民生活的成功案例。迄今为止,临汾市已经建成了40座五星级标准厕所和12座四星级标准厕所。有人甚至调侃道:“去临汾,不看古建,不看风景,只看豪华五星级厕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临汾公厕文化馆,也是中国首座公厕文化馆,位于临汾市尧都区中大北街。文化馆外观为椭圆形的二层建筑,一层是新建的88号公厕,二层是展馆,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馆内展示了近年来临汾公厕的发展历程和品牌建设。这座文化馆的设立,让厕所不再成为避讳的话题,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自2008年起,临汾市就展开了公厕改革。临汾的公共厕所不仅数量多、造型独特,更以其堪比五星级标准的设施而著称。厕所内点燃香薰蜡烛,播放轻松的音乐,令人身心放松,更重要的是,这些厕所是免费提供给大众使用的。</p> <p class="ql-block">临汾市公共厕所的提升改善工程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获得了迪拜国际最佳范例奖;2019年又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风貌城市”等多项城市荣誉称号。我们早就耳闻过对临汾公厕的美评,如今亲眼见证、亲身感受自是感慨万千。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城市向临汾看齐,为市民和游客营造更加舒适便利的公共厕所环境。</p> <p class="ql-block">到山西临汾不能不到洪洞县。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境内有250多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其中最知名就是洪洞大槐树。小时候,经常听老父亲吟唱京剧《苏三起解》,其中:“苏三离了洪洞县……”,是我对洪洞的最早记忆,今天我终于来到洪洞。</p> <p class="ql-block">到洪洞县城的时候大概下午两点,我俩决定先到宾馆住下,休息休息再做打算。当车驶进洪洞县城古槐北路公园街时,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的大门出现在车头左前方。这是个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全国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下午睡了一觉,5点半左右我们来到寻根祭祖园。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迎面就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根”字影壁。这个红色的、大大的隶书“根”字,是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的。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 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p> <p class="ql-block">视频中两位美女是姐俩,洪洞当地人。中间的是姐姐,在北京工作,与我大外甥是朋友。这次是回家休假,知道我们要来洪洞,特意拉着妹妹一起陪我们游览。妹妹是寻根祭祖园的一位部门经理,她的加入,让我们的行程锦上添花。特别巧合的是姐俩也姓张,老张、大张,小张,相聚既是缘份,这让我不得不相信500年前我的祖先就是从洪洞走出去的。</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大约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我们去的晚,转完所有景点是不可能了,走哪儿算哪儿吧。姐俩为我们租了一辆电动车,妹妹指路,姐姐驾车,从这里出发开始游览园区。</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村古训</p><p class="ql-block">赤心奉国循圣人训 ;成仁取义思先贤德。祖宗虽远祭祀须诚;子孙虽愚经书必读。礼义廉耻孝悌忠义;循法律己崇德友善。勤苦自力敬业乐群;弘毅广志奋发图强。呈先人训慎思笃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 <p class="ql-block">姓氏柱园,有兴趣可以去园里寻找属于你自己姓氏的柱子。</p> <p class="ql-block">你知道解手一词的由来吗?这一组真人大小的雕塑揭晓了这个答案。为了防止移民在迁徙的过程中逃跑,押解的官兵将移民反绑起来,用一根长绳连成一串。当需要上厕所时,移民们向官兵请求解开手上的绳索,久而久之,“解手”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在洪洞卫生间都被称作解手场。景区里的解手场,外表古香古色,内部设施齐全、干净整洁,个个都是五星级标准。解手场门口的对联上写着:解手轻装游故土 开怀阔步赴新程。在很多地方,公厕是一处人们捏着鼻子不得不去的地方;而在临汾,公厕不仅仅只是解决人们的生理需求的场所,他古韵馨香,更是人们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面墙是移民浮雕图,由三组浮雕组成。浮雕以大槐树为背景,自左至右为:移民国策、移民惜别、移民迁徙。中间有文字隔开,移民情景雕塑以文释画,文画互彰。具体讲述了大槐树移民的起因、槐乡人们别离乡土、迁徙途中的情景。用艺术的手法重现了明朝时期大规模移民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进入移民古迹区,迎面的碑亭所在地,正是当年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碑亭右侧的一排平房,还原的是当年办理移民迁出手续的“大明洪洞移民签发处”。</p> <p class="ql-block">碑亭中的石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第一代大槐树如果健在,距今已有1800多年,因其生长在广济寺西厢房附近,因此也被人们誉为广济奇槐。可惜在清顺治八年因汾河发大水而被冲毁,如今只能以碑代树。</p> <p class="ql-block">碑亭右侧的这座门,建在当年的古驿道上,门内是洪洞,出了门即是他乡。被迫离乡背井的移民们都是被押着从这道门走出,据说当年苏三被押解着也是从这道门离开的洪洞。</p> <p class="ql-block">与驿道一路之隔的高坡上生长着第二、第三代槐树。</p> <p class="ql-block">二代和三代大槐树是这里的明星景点。由第一代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据说很多移民在迁入新地后,都会在庭院种植槐树,用以寄托对故土的思恋之情。</p> <p class="ql-block">老鹳窝与大槐树一样,是移民潮的象征。明初移民时,官府在广济寺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移民。当移民们起程时,回首只能看见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鹳窝,因此,大槐树和老鹳窝成为了世世代代移民后裔的一个情节,他们是老家的标志,是祖地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槐根,高度6.2米 ,外露部分4.2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不少人误以为他是个根雕,其实是因为树根上面涂了一层起保护作用的防腐桐油引起的误会。根据专家鉴定,这个槐根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虽然不是当年大槐树的根,但年代如此久远也是相当难得。</p> <p class="ql-block">这棵大槐树是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人工新塑的,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 “七庹(tuo 三声)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人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注:庹是量词。成人两臂左右平伸两手间的距离,约合5尺)</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沧桑巨变无奈老槐逝然,但悠悠槐香荡漾于中原、华夏,萦绕于故土新居,萦回在千万移民后裔的心肺之间。这是浓浓的思乡恋祖之情,更是难割难舍的同根同源之情。</p> <p class="ql-block">水流千里总有源头,人处四海难忘故土。移民先祖当年从这里开拔外迁,开疆拓土,但从没有一刻忘记过对故土的思念。几百年后,移民后裔也绝不会因时间的遥远而淡忘对自己源头的眷恋。在这里,您可以默念祖恩,掸尘净手,以虔诚的心情去祭奠您的先祖。</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内永安里,金承安年间迁徙贾村汾河畔,即现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内。广济寺,寺院宏大,僧众济济,香火旺盛。我们去时内部正在维修,我们只能望寺兴叹。</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的西厢房(刚刚碑亭左侧的那排房子)在整个移民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当时明政府专门设立的一个机构——“大明洪洞移民签发处”,是当时明政府办理迁民手续的一个重要场所。这里是广济寺后面。</p> <p class="ql-block">石经幢是祭祖园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这座经幢是广济寺大法师惠琏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还要早200多年,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艺术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的珍品。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p> <p class="ql-block">“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无论身处何方,临汾洪洞是我家,这大概是每一个有良知的华人共同的心声。这棵树是2011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洪洞祭祖时栽种的。</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是祭祖区,位于景区的中轴线上。</p> <p class="ql-block">献殿位于祭祖区中轴线最前端,同源渠从殿前缓缓流过,三座小石桥将他与外界连在一起。他是一个高规格的祭坛,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也是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参与者的活动场所。献殿是仿明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献殿的高度和垮度都是三晋之首,在民间祭祀场所中极为壮观,在全国也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在献殿前潺潺流过的同源渠,寓意移民后裔有着共同的源头。蜿蜒曲折,渠水清澈。渠上架着的三座小石桥,正对献殿的叫“槐香桥”,“槐香”谐音“怀乡”,寓意回乡香愈浓,近乡情更切;“莲馨桥”、“鹳鸣桥”分列槐香桥左右。洪洞自古盛产莲藕,莲花盛开时,花香沁人,“莲馨”谐音“连心”,寓意老家人与移民后裔永远心连心;“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而游子思乡之情,因鹳鸣而愈浓。</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献殿连为一体的仿明代大戏台,与景区的核心建筑祭祖堂隔根祖广场遥遥相望。</p> <p class="ql-block">这组一字排开的建筑群,是大槐树主体建筑“一堂两阁”。东侧的建筑为望乡阁,是专门用来接待远方归客的地方;C位的建筑是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仿明代建筑风格,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溯源阁位于祭祖堂西侧,与望乡阁对称而建,溯源阁取名溯源,意在追溯移民史实,感念先祖功德。</p> <p class="ql-block">祭祖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场面非常壮观,不允许拍照。大殿内的布局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我和老伴儿分别找到自己姓氏,行三鞠躬礼告慰自己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我们原打算园区关门前离开。但小张告诉我们,洪洞正在举办的“第九届洪洞大槐树孝德文化节”决定增加为期一个月的寻根祭祖园夜游活动,从7月26日开始,园区内将举办灯光秀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她是这项工作的总负责,今天晚上会带着领导对所有节目进行验收,机会难得,出去就进不来了。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祭祀广场”,即根祖广场,位于“一堂两阁”正前方。广场东西宽99米,南北长93米,建设面积为9207平方米。广场整体青石板铺面,肃穆庄严,可容纳万人祭典,因此也称为万人广场。这里是每年4月为期10天的“寻根祭祖节”的主会场,据说主祭日清明节那天,祭祀活动达到最高潮时,整个广场人山人海,盛况空前。</p> <p class="ql-block">离开祭祖堂我们开车前往民俗村。沿途经过的地方,历史文化底韵厚重,绿树成荫,浓淡相宜,枝叶繁茂,遮天蔽日。1.9万平方米的绿地面积,占据整个景区面积约80%,自然环境的美,真是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画面中塔式造型的建筑就是魁星楼,位于民俗村最南面。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主宰文运,魁星楼是古代村庄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以祈求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所谓“魁星点状元”,就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景区民俗村落‌是一个充满乡村魅力和历史文化氛围的地方,因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着无数游客。</p> <p class="ql-block">农家马车院以民国时期农家马车经营户的生产生活场景为主,极具地方风情。行医人家院展示了洪洞南部地区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瓦房建筑风格。普通农家院陈设简易实用,集中体现五十年代初期洪洞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面貌。</p> <p class="ql-block">民俗村内,山西的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品随处可见,特别是对古法酿醋、品醋、食醋的介绍,让人在游乐中体验并了解山西关于醋的传统文化,让你心甘情愿掏腰包支持山西醋文化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民俗村环境干净整洁,一草一木都得到了精心照料,人们漫步其中,可以尽享宁静的乡村氛围。</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余晖洒向大地的时候,租车点要下班了,小张也离开了我们,晚上的验收任务很重要,她是总指挥,需要提前做准备。我们还了车,大张继续陪着我们一起漫步到汾河生态旅游区看夕阳。流经景区的汾河自北向南贯穿,全长45.8公里,这里只是其中一小段。</p> <p class="ql-block">园区夜游活动明天才正式开始,所以知道今天晚上有节目的人不是很多,一时间走的人多,进的人少。生态游览区是大槐树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保护、恢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给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享受生态旅游乐趣的场所。我们到的时候,生态区内几乎没有人,四周一片安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天边晚霞倒映水中,水中鱼儿自由徜徉,这或许就是岁月静好的最好模样吧。眼前风景即是一幅美丽的油画,更像是一首流动的诗,诗画讲述着大自然无尽的温柔与浪漫。这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让人挪不开眼睛移不动脚步。</p> <p class="ql-block">当晚霞退去最后一抹色彩,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夜游活动拉开序幕,将白天的精彩延续下去。夜幕下,景区内流光溢彩,七彩斑斓的灯光宛若银河系的星辰落入凡间。</p> <p class="ql-block">晚上7点40分,演出在“根“字影壁前拉开序幕,开场舞的红火热烈,中国功夫的刚劲洒脱,以及诗词舞蹈的含蓄柔美……令人目不暇接。三支舞终,根字影壁前的节目落下帷幕,而魁星楼前的雄狮正在翘首以盼观众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随着人流一起前往魁星楼,今天是预演,这人流已经将道路塞了个七七八八,不知道明天正式开始开始夜游节目会是个怎样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同源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看着现在的她,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移民后裔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但他们的源头只有一个,就是洪洞大槐树,无论何时来到大槐树,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先祖的踪迹,都能找到同根同源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魁星楼在灯光的作用下显得金碧辉煌,与白天看到的仿佛不是一栋建筑,在这里表演的是狮舞,离着老远,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声就已先声夺人。</p> <p class="ql-block">舞狮现场欢声笑语一片,真心心疼舞狮的两个人,大热天身上披着厚重的演出服,还要不停地来回蹦跳,特别是狮尾扮演者,始终不能直腰……向这些给他人带来快乐的平凡人致敬。</p> <p class="ql-block">杂技表演现场设在了洪崖古洞,这个景点在民俗村北边,时间关系,白天我们没有走到。</p> <p class="ql-block">路过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据说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p> <p class="ql-block">路过茶室,也是土特产小卖部,专供游客歇脚休息、品茶聊天。面宽10.45米,进深4.77米,面积不大,脊高一般。房子的形貌与民居无异,但意义却不一般,他是专为接待远方归来的游子而特意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洪崖古洞是人造景观,前面介绍过,洪洞这个名字就是取自城南“洪崖”与城北​“古洞”。天太黑看不清洪崖古洞的真面目。“洪崖古洞”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南北长40米,东西宽20米,崖高16米。</p> <p class="ql-block">洪崖洞内蜿蜒曲折,<span style="font-size:18px;">洞高4米,宽2.5米,灯光忽明忽暗,让人不免心慌。洞壁上写着百家姓,老孔找到了他的姓氏。</span></p> <p class="ql-block">穿过古洞来到演出现场,表演刚刚开始,表演的节目是杂技—口中喷火,也叫吹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不知道下了多少功夫才能在台上镇定自若的表演这项杂技绝活。反正我看着是心有余悸。</p> <p class="ql-block">夜游节目的重头戏是晚上9:10在根祖广场上的打铁花表演。早就听说过这项表演,但从来没有亲眼看过,今天还真是巧了。我们赶到根祖广场时演员们已经就位,广场北侧一字排开放着几只火炉,广场四周站了不少游人。</p> <p class="ql-block">‌打铁花主要流传于‌河南、山西一带‌,<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span>河南确山的打铁花被誉为“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并于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得小张下午曾告诉我们,晚上表演打铁花的师傅都是从河南邀请过来的,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来自河南确山?</p> <p class="ql-block">打铁花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表演者将熔化的铁水泼洒到空中并击打,迸溅形成万朵火花,瞬间犹如星雨落入凡间,非常壮观。大槐树景区的打铁花表演现场选址祭祖堂前的根祖广场,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打花师傅们身着红色演出服,在千余度的铁花中进退自如,将现代烟花的灿烂夺目和传统绝技的神秘惊险的交织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诗句,描绘了打铁花的壮丽景象。打铁花,热情似火,为寂静的夜晚描绘出千变万化的铁之诗篇;铁花璀璨,燃烧的瞬间,诠释着刚强与壮美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夜游活动的各项节目精彩纷呈,打铁花的演出将“第九届洪洞大槐树孝德文化节”夜游活动推向高潮后完美谢幕,有幸参与今晚活动的人都是交口称赞。我们俩无疑也是幸运的,来之前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我们的洪洞大槐树之行会如此精彩!如此圆满!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大张和小张,谢谢姐俩的热情!谢谢姐俩的精心安排!</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是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明代迁民遗址。其移民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被称为“世界移民之最”。多少年来大槐树被当作“家”、被称作“祖”、被看作“根”,成为亿万古槐后裔寻根祭祖、探本溯源的圣地。今天来到大槐树,感觉如释重负,多年心愿今天得以实现,我终于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在大槐树景区,到处都渗透着“回家”、“追根”、“思源”的理念。除了遗址、景观等实物直抒胸臆的表达外,更深的思念却是藏在了一幅幅对联里,现摘录献殿门上的两幅对联于后:</p><p class="ql-block">上联:捧一瓣心香,圣地今朝同祭祖</p><p class="ql-block">下联:看万般春色,大槐何处不生根</p><p class="ql-block">上联:何处寻根?槐树情圆千载梦</p><p class="ql-block">下联:此间问祖,祠堂礼祭一炉香</p><p class="ql-block">所有的旅游都是出发,只有到临汾洪洞大槐树咱是回家。没准500年前,这里就真是咱的家。你回家了吗?</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5日拍摄</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3日落笔</p><p class="ql-block"> 拍摄、撰稿:我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