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莱多风景.西葡摩之2024记行05

之月镜像

离开马德里,逐渐漫入卡斯蒂利亚高原的包围圈。<div> 车行约70公里,就见到了著名的托莱多古城。隔车窗向外望去,发现古城全貌就在对岸,满目荒凉并沧桑。导游说,这里就是一眼千年的最佳位置。我们纷纷下车,于此逗留。用手机全景模式首先来一片。被广袤苍凉包围着的古城,环绕它的塔霍河静静流淌,实在很有带入感 。我瞬间陷入了最纯正的卡斯蒂利亚氛包围圈中。</div> 卡斯蒂利亚是西班牙最大的民族,卡斯蒂利亚文化就是西班牙的主体文化,有人认为约等同于我国“汉”这个概念。卡斯蒂利亚高原占据了西班牙将近40%的国土,看点绝对很多。感谢此行安排了托莱多。极目之处就是托莱多大教堂,整个古城,没有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微风唤醒了山花野草,一切兴衰更替,阻挡不了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借用一个非著名旅行家的形象图文,他的表述幽默简洁: 比照上面一图,我虔诚地端起了长焦瞄准远方,镜头画面竟然鲜活了起来。我似乎展开了一幅古典油画,翻开了一本古老书藉。这足足建了两百多年的大教堂,塔顶在众房之间无比醒目地挺拔着。 素有“三文化”名城之称的托莱多古城,它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几种文明荟萃之地。阿拉伯人、犹太人、卡斯蒂利亚人留下的各式精美建筑,完美无缺的矗立在对岸。 这是一次穿越时光的凝视,倏忽间好像就回到了几百年前,历尽沧桑的托莱多直接变身为一座露天的中世纪博物馆,它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名至实归。 悠悠历史,从罗马帝国的占领、到成为西哥特王国的首都、随后又成了科尔多瓦阿拉伯酋长国的要塞,又同时是伊比利亚半岛上诸多基督教王国反抗摩尔人的前哨。那时,曾经,实在是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的风云时代。 直至卡洛斯五世统治时期,它一度是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其繁荣景色可想而知。阿拉伯时期,阿拉伯人、基督徒和犹太人共居此城。罕见的事、神奇的存在,他们既相爱,又相杀。 同一座城孕育着不同的文明,这正是托莱多城与众不同之处,两千多年来,古城接受着来自不同势力的统治、浸染、碰撞、争锋、把控,于几百年的风雨飘渺中缠缠绕绕、起起浮浮,直到费利佩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的大都市身影才开始逐渐淡出,历史的喧哗由此消散。 托莱多是幸运的,因此拥有了伟大而珍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全西班牙人气最高的旅游胜地之一。 希腊画家格雷科被认为是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画家。当年格雷科来到托莱多,大概是被这座城市的妩媚所吸引,他定居下来,由此之后思路大开、挥笔作画、夜以继日,把对现实的感受和对未来的畅想全部通过画面留给了今天的托莱多。这是格雷科《托莱多的风景和平面图》。 下面这幅画,被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誉为心灵之城——格雷科《托莱多之景》。毛姆这样写到:在那座灰蒙蒙的城市里,似乎飘逸着一种超凡越圣的气氛。在惨淡的光线照耀下,这座心灵之城看上去既不是在白天,也不是在黑夜。透过这段话,我们再细品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或许就可以明白小说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在不惑之年,抛妻弃子,奔赴巴黎学画的落魄中年人苦痛人生的另类解法。呵呵,多少艺术家在理想面前奄奄一息,但却可以活得如此落魄而美好。<div> 今日的托莱多与这幅画哪有什么区别哦。</div> 托莱多人民怀着对这位希腊画家的敬仰,在他居住过的地方建起了专属于他的博物馆和故居,并陈放着他的所有重要作品。人们到这里来,一边欣赏建筑艺术,一边欣赏格雷科名画。 据说格雷科生命中的37年都在这所城里定居,一直到离开人世。这座城市成就了他,使他成为永远受人崇敬的“西班牙绘画之父”,被盛誉为西班牙绘画的开拓者,也是毕加索最崇拜的画家。 后人在诗中这样写格雷科:“克里特给了他生命,托莱多给了他画笔。他找到了最好的乐土,在这片乐土上他虽死去,也将得到永生。” 漫步于古城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踏得出岁月的回响。 城墙斑驳,风雨侵蚀,古朴典雅,色彩斑斓 这里当然还有大师塞万提斯的足迹,人们以各种形式怀念着这位文学巨匠,争相前去与大师合影。 商店门口这样的人物形象让人忍俊不已。 看看也好开心呢。 在蜘蛛网一样狭窄的街道上开逛,总担心迷路。 高墙深巷,七弯八拐,紧跟在朋友的后面,走走停停。 有时,深巷里竟然空无一人,完全不知这样走下去会走向何方。 如果你有充分的时间,也可以小坐一会。 但是,我们,只能呼朋唤友,不要掉队,不要掉队。 碰到有孩子们嘻戏,那真是一种喜悦,人间烟火最令人心安。 这样逼近的仰望着高耸的塔尖,森森然,巍巍然,敬畏之情而生。 什么哥特式、摩尔式、巴洛克式、新古典式……建筑,稀里糊涂全纳入镜中。 我们在时光穿梭机中,脚不停步,目不暇接。 得出个结论,这些建筑不仅精美,还好结实哦! 不少景点中午都会有很长的关门休息时间,人们只好在外闲逛,趁这功夫一边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一边就打打瞌睡。 一群少女如一阵清风拂来,让人神清气爽。 据说,从托莱多一路往南,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大区的特色城镇会一座接一座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