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访尼山泗水

云夫子

<p class="ql-block">作者:云夫子;美篇号:34056736</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济宁,沿泗水河北上便有尼山,登山向西而望,目极之所,古木参天,是孔老先生教育思想的发源地——孔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尼山是先哲孔子的诞生地,是历代儒客朝拜之圣地,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尼山因此闻名遐迩。孔子因为尼山而得名仲尼,尼山因为孔子“集大成”而成为文化源头的重要标志。尼山,海拔340米,没有泰山之重,文化却由此传播四海;没有华山之险,思想的高度却刺破苍穹。五峰并峙显雄壮,五川汇流致精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雄浑并峙的五老峰,站立山前远远望去,像似五位老人在登高望远。其中,尤为尼山主峰傲居正中,巍峨壮观,尼山五老峰因此而得名。明代诗人张寅曾留下名篇赞誉五峰壮美之势:“群山环峙插层天,五老峰高瑞气连。巧夺天工壮丽景,神灵造化到尼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尼山孔庙后门出来,呈现眼前的中和壑, 又名为“尼山砚沟”,这里的石头呈柑黄色,并有褐黑石松叶纹,花纹边部较密,向内渐稀,中部则无,用以制作的砚台坚细温润,不渗水,不渍墨,发墨有光,实为制砚的上品,是历代皇家官吏文人墨客求之难得的文房宝物,远远望去,是山的厚重,衍生出来的是文化的精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向西行至二十步是老先生洗砚涮笔的智源溪,曾几何时,流出的墨水,把旁边的树木花草染的墨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蓦然回首,草木苍翠的侧崖下有夫子洞,又称“坤灵洞”。相传孔子出生后,父亲嫌其丑陋而弃于荒野。时值酷暑,孔子被老虎叼到山洞喂养,一只老鹰用翅膀为他扇风,这就是“凤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夫子洞为天然石室,“中横石床石枕,皆天成也,而不可擅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夫子洞沉思良久,转身向西百米,是孔子临川一叹的观川亭。登高望远,静谧沉思,夫子有多少个句子由此而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辩论之后的感慨 ,这是教导之后的强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峦之上是孔子像,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先生主持设计,以唐代画家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图》为参考,按照“可亲、可敬”、“师者、长者、智者”的形象定位进行塑造,成就了尼山圣境文化空间制高点。2015年12月,孔子像正式落成。高达72米的‌孔子圣像,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孔子雕像之一,象征着孔子72位贤弟子,百里之外的子路祠中有联为证:“弹剑高歌桃李三千君尚勇,结缨赴难贤哲七二子为刚”,这一联道出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艰苦历程,孔老夫子那深邃的目光里,还在注视着远方:“桃李三千出四海,七二贤哲几人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尼山书院又名“尼山诞育书院”,位于尼山孔庙东北百余米处,始建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拜别尼山,驱车向西26公里,便有我仰慕已久的孔府,小心而忐忑的心里,突然想起来《论语·尧曰篇》中有“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的句子,其中的“知命”便是知道、明白自然规律和法则,历史的长河流过2500年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西乡隆盛才提出“敬天爱人〞的句子,足见文化的衍生、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怎样艰难的历史进程,无论你是在庙堂之高,还是在江湖之远,请不要把“知命”两个字扯上迷信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府大门两旁明柱有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由清代文人‌纪昀(纪晓岚)题写。这对联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富含深意,展现了孔府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世代享受富贵尊荣,同时又是儒家思想的传承之地,观联品字,笔画之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言辞之间没有半点生拉硬扯,这里的文字之美,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上的牌匾“圣府”两个字由明代严嵩所书,聪明的他却没有料到多少年之后,这里却产生了一个冷板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年,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听说你是孔老夫子的得意门生,我考你个问题,能不能回答上来,如果你答对了,我给你磕三个头,如果你答错了,你给我磕三个头,能不能赌一次啊?”子路说:“可以啊!”客人问:“一年有几季节啊?”子路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子路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准备带客人去见孔子,让老师当一次裁判。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说明来意:老师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他赢了,你给他磕三个头吧。”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变的,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告诉他一年有四个季节,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也理解不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有些人因为认知有限,无法理解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事物。与这样的人争辩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渡口,你不要奢想,你能渡回世上所有的人,世上最好的良药是南墙,不如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无谓的争执,也许这就是教育的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孔庙大成殿内明间后金柱上的联是清乾隆皇帝对孔子的最高评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没有任何功利思想的孔先生,之所以名垂千古,是他把教育当做成了事业,一生的事业,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真理而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君知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使命,始于孔老先生足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是一棵大树,一棵心中的大树,一棵文化巅峰上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蓝天映衬下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上还有什么能比文字的力量更加强大,仓颉创建文字,仲尼创建思想,传承创建文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尼山,一个永不褪色的旗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