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记忆:《小路》曾迷茫 《灯光》亦昏黄

陈晓平

这首使人心颤情迷的《小路》,诞生于前苏联卫国战争烽火硝烟之中,据传原本是某一业余合唱团的女团员,在伐木场听到有人在唱这首歌,后经合唱团加以改编整理,便成为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小路》。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作曲家胡延江在对《小路》译配时,为符合国内听众的审美要求,曾将原曲重新加以扩充润色,使其更具有传唱性。<div>  经过改编的《小路》收录于1958年7月由《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民歌200首》,这本音乐普及读物共收录224首外国歌曲,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前苏联歌曲,深受当时青少年人所喜爱。</div>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br>  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br>  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br>  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br>  ...... 记得在1969年10月初,我们做为早已离开校门的学生,从青岛来到连云港北海舰队农场(海字487),随后便传达出“第一个号令”,全军进入紧急战备,感觉“中苏大战”一触即发。<div>  舰队农场正式番号是舰队“五七”干校,属师级编制,毗邻南京生产建设兵团其下属东辛农场,坐落于空旷无尽的盐碱地段。</div> 我们作为“干校”新学员,住的是由钢结构组成房屋及门窗骨架,用玉米秸秆将四周围护成“墙壁”,屋顶铺有稻草,喝的是盐碱水,点的是煤油灯。 <p class="ql-block">(1970年1月,拍摄于海字487部队,即舰队农场)</p> 大战在即,即将穿上军装的我们,不由涌动着决战疆场舍我其谁之豪情。晚上,在室外点一堆篝火,大家围坐一处,却不自禁唱起《小路》、《灯光》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旅顺基地服役的刘建华所抄录曲谱,为避嫌省略词曲作者姓名,仅标识cccp。) 那时正逢军旅歌曲创作空窗期,早先的军旅抒情歌曲大都遭到“查禁”,而当红的赞歌已远不能满足我们对未来情感的寄托,对战斗的渴望,这细长而迷茫的“小路”却恰似绵绵不绝的一丝长线,将我们的思绪带向远方。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军旅歌曲&lt;小路&gt;,由王洁实、谢莉斯演唱)<br> 歌声荡漾着对青春的记忆,音符中跃动的是我们远去的时光。而今再次聆听《小路》,心中仍然挥不去对已逝年华的追忆。<br>  每当回想当年情形,不觉哑然一笑。一群热血少年,低吟着前苏联的歌曲,沿着朦胧的小路,跟随虚幻的爱人,准备走向“中苏对决”的战场。难道是心灵相通还是情感相似,音乐竟超越了国界,那革命的立场又到哪去了,我想不明白。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另一首经典歌曲《灯光》,将姑娘的温情与战士的职责,交汇出一曲略带感伤的“探戈”,那是心之低鸣,情在舒曼。在严酷的战争岁月,这灯光意味着对国家的忠诚,对爱情的思念。 (前苏联歌曲&lt;灯光&gt;,取自俄罗斯2016年5月9日战胜法西斯胜利日之演唱会) 聆听《灯光》,苍凉而凄美,温情而挚切,这就是歌声的魅力和令人动容之处。除给人以听觉之美,更慰籍其心灵,凭添豪气与信念。 在血与火的战争中蕴涵的爱最为传情,《小路》与《灯光》这两首歌曲,将难以名状的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与炮火弥漫生死对诀的苦难历程,交织出对胜利的渴望,对爱情的忠贞。 “小路”曾迷茫,“灯光”亦昏黄。当我们再去沿着“小路”去寻找岁月的痕迹,我们期盼“远方”没有战争,多一份眷恋,少一份牵挂,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安宁。<br><br>  2014年4月28日 初稿<br>  2024年9月3日 二稿<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有人会问什么是俄罗斯的味道?是乌拉尔山飘过的风,是伏尔加河流淌的水,是伏特加和大列巴,是布琼尼帽和布拉吉,是《灯光》与《小路》、《山楂树》与《喀秋莎》.....</p><p class="ql-block"> 还是斯拉夫人的粗狂,十二月党人的小资,布尔什维克的信仰,涅瓦河畔的沙龙......</p><p class="ql-block"> 我说都是,又都不是。独有的文化沉积、文学属性所形成的俄罗斯的味道,给人难以名状的回味,只能深藏与心,化作无尽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