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国古建筑有一种优雅闲适的美。无论去到哪个城市,我都愿意去寻访古代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尤其是古建筑中的亭、台、楼、阁等,尤感兴趣。信步亭下,驻足观赏飞檐,总有一种无以言说的畅快。除了亭之外,总是傻傻分不清楚什么是亭台,什么是水榭,什么是画舫,什么是楼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金华是一个具有1800多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美誉,古代的婺派建筑,享有盛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由于本人从事的是建筑行业,对古建筑有一定的兴趣,对金华的公园仿古景观和古代建筑,多了点关注,总是能和这些美好的事物相遇,并且去寻访这些古建筑(仿古建筑)中的奥秘,迫不及待的想去记录下来,并分享给朋友们。</span></p> <p class="ql-block">婺州公园里的凌波亭</p> <p class="ql-block"> 古代建筑可以说是围绕"亭"建立起来的。"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子最初是作为堡垒和驿站使用,后逐渐废弃成为旅途歇息落脚场所,一般十里设置一个,遂有十里长亭之称,金华早先就有五里亭、十里亭,作为行人旅途中的歇息之地。</p> <p class="ql-block">金华市古渡公园的六角亭</p> <p class="ql-block"> 看似简单小巧的亭,其造型可以变化万千,灵活自然,亭的平面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六角亭外,还有四角方形、圆形、八角亭等,屋顶也有攒尖、歇山和重檐多种形式,按建造材料分,有砖瓦亭、茅亭、竹亭、石亭等。</p> <p class="ql-block">十里桂花长廊游步道的四角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楼</b></p><p class="ql-block"> 亭,加墙,有了遮风避雨的功能,便为屋。屋加髙层即为楼,通常有一面或两面开窗,古时的名楼大家都很熟悉的有岳阳楼、黄鹤楼等,金华也有老金华人熟知的明月楼、天宁楼、清风楼、八咏楼。</p><p class="ql-block"> 金华著名的八咏楼,南朝时所建,历代文人游此,题咏颇多。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沈约作《登玄畅楼》。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该楼坐北朝南,共四进,依次为楼阁、前厅、二厅和楼屋。建在高8.70米的石砌台基上。</p> <p class="ql-block">八咏楼</p> <p class="ql-block"> 金华的保宁门、梅花门等应是楼的延伸,通常是古代的外城墙上的出入口处,设置一座巍峨的门楼,供士兵们日夜值守,通过门楼瞭望远方,确保城内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保宁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阁</b></p><p class="ql-block"> 楼四面开窗即为阁。现今楼和阁区别已不大。最出名的阁应该是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仙源湖旅游度假区的揽秀阁,矗立在秀美的梅溪岸边,为仙源湖旅游度假区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揽秀阁</p> <p class="ql-block"> 仙源湖旅游度假区的燕月阁,造型别致,名为阁,其实只是形似,而无阁的使用功能。</p> <p class="ql-block">燕月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台</b></p><p class="ql-block"> 台,为亭加底座。"台,观四方而高者"。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作登高远眺之用,其主要作用是祭祀,后逐渐发展出不同的功能类型,如点兵台、观景台等,台上有无建筑都可。</p><p class="ql-block"> 台的典型如铜雀台。“铜雀台成玉座空,短歌长袖尽悲风”,这首诗出自唐代汪遵《咏铜雀台》,是一首以三国时期曹操建造铜雀台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七言绝句。</p> <p class="ql-block">方圆台</p> <p class="ql-block"> 金华接力塘公园的方圆台,登堂入室,极目远眺,松、竹、石、湖映入眼帘,清风拂面,景色开阔,心情也随之变得悠然舒畅。</p> <p class="ql-block"> 规模更大的台即为坛。一般用于祭祀等典礼。典型如北京天坛。</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榭</b></p><p class="ql-block"> 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建筑。在中国园林建筑中常见于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称为水榭,一般多设于水的南岸,同时在临水处多设美人靠用于凭栏观景歇息。有的榭也设于花间,称之为花榭。</p> <p class="ql-block">横店影视城的水榭</p> <p class="ql-block">舫</p><p class="ql-block">靠岸的平台做成船样,似船而不能划动,故而又称之为"不系舟",大多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p><p class="ql-block">舫最富人文情趣,未在水中,却能</p><p class="ql-block">体验游船宴饮之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廊</b></p><p class="ql-block"> 亭相连即为廊。</p><p class="ql-block"> 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十分悠久。廊是连接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挡雨,便于人们游走过程中观赏景物。</p><p class="ql-block"> 在公共部位所见的廊以廊桥为多,如婺城区的岩头廊桥,武义县的熟溪桥。</p><p class="ql-block"> 熟溪桥称之为"中国廊桥"之祖的木石结构廊桥,这座古桥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一二零七),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熟溪桥桥长有140米,桥宽4.8米,有桥屋49间,两侧间隔设置条凳,把廊桥分成三道,古时候两旁走行人,中间通车马, 桥中段,建有双层楼阁,屋顶重檐,屋角飞翘,取名为岁丰阁。"岁丰阁"匾额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廊桥上还有许许多多书法家留下宝贵匾额和楹联。</p><p class="ql-block"> 夜间的熟溪桥十分热闹,特别是在夏天的夜晚,人们都选择在这里乘凉,聊天,朗郎的笑声回荡在长廊中。"百尺长虹锁碧流,芦汀荻浦净寒秋……遥见船从桥下过,恍疑人向镜中游。"这是古人徐俟召写的《咏熟溪桥》。</p> <p class="ql-block">岩头廊桥</p> <p class="ql-block"> 廊局部放大则为轩。中间加宽加高,放桌椅,可观景,宜品茶。《园冶》中说"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p><p class="ql-block"> 听雨轩的名字是不是很有诗意!最幸是有这含蓄典雅、轻盈精巧之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在东阳市横店影视城的清明上河图的景点里,亭、台、楼、阁、榭、轩、舫等得到了广泛的使用。</p> <p class="ql-block"> 归纳起来,亭、台、楼、阁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张图片来自网络,鸣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9.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