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道德经》解读,十四章

孟全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看它却又看不见,我们称它为‘微’。听它却听不到声音,我们称它为‘希’。摸它却摸不到形体,我们称它为‘夷’。这三者幽隐而无法究诘,所以它们混而为一。这个‘一’,它的上面并不显得光明,它的下面也不显得暗淡。它绵延不绝而又不可名状,一切又都复归于无物。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叫做‘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作者手书</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怎么去理解这种很玄乎的这一章呢?可以通过现代的学科去理解,比如心理学、第六感。</p><p class="ql-block">那么从第六感角度看,道德经中微希夷三种状态与第六感超越常规五感的感知能力呼应,强调超越常规认知边界的可能。从心理学角度看,其哲学思想为理解第六感提供深层次视角。直觉和潜意识的概念与第六感紧密相关,认知理论也为理解第六感提供全面框架。此外,把握道以御今之有与心理学中的认知控制,行为调节相契合,第六感或直觉能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做出明智决策。</p><p class="ql-block">很多人都说,厉害的人简直跟巫师一样,能瞬间看透一个人。实际上,这种能力并非玄学,而是涉及到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也就是俗话所说,踩过那么多坑,走过那么多路,看过那么多人,读过那么多书,已经形成了一种最直觉的经验综合判断,这种判断基本也不会有多少偏差。</p> <p class="ql-block">放在艺术层面也一样,经过各种对美感的训练,已经形成潜意识,最后做到一出手就没有多少偏差。所谓的天才和勤奋者的分水岭也在这里,“天才”更愿意这种潜意识训练,而“勤奋者”不愿意这方面的训练。</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也包括各种行业,技术层面(术)永远都不能诠释高妙的境界(道),只有把这些相关的东西转变成潜意识,才是最高明的。王阳明在他的心学里说的知就是行,行就是知,意思类似。</p><p class="ql-block">日常生活中,我们开车不需要眼睛盯着方向盘,而是靠潜意识去转动它,转多少,是一种直觉反应,所以任何事情,只有转变成潜意识发挥,才能上道。</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十三章说到这里,喜欢作者可以关注一下,转载需注明出处,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