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3:苏霍姆林斯基与孔子的跨时空对话

赤脚大仙

<p class="ql-block">- 孔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循循善诱,采用启发式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尽量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抓住时机,在要弄明白而又未完全明白时进行启发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p><p class="ql-block">苏霍姆林斯基:这很重要,尤其是对小学生,直接灌输的作用极为有限,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例如运用民间童话故事进行教育,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种方式既是对学生的引导,也是对学生的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我倡导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资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曾经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后人批判我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但我认为这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p><p class="ql-block">苏霍姆林斯基:我也是这么想的,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必须承认,这是一个起码的唯物主义态度,所以要运用教学和教育的各种灵活多变的技巧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特长及可能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习困难学生也能享受到学习和脑力劳动的成功乐趣,要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作业,这与您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基本相通。</p> <p class="ql-block">孔子: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使其能够“修己安人”,参与社会治理,实现理想的社会秩序。所以我非常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将道德教育置于首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这个我的想法和你可以类比,虽然意识形态的背景完全不同,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真正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我不但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同时也非常强调学生的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p> <p class="ql-block">孔子:后世的人称我的学生为只会之乎者也的书呆子,实在是大谬不然,我非常重视六艺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礼仪、音乐、射箭、驾车等,这里面的哪一项才能不是对社会有用的。</p><p class="ql-block">苏霍姆林斯基:我也强调让学生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开发智力,培养合作精神。我所提倡的劳动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能获得丰富知识的、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动力并推动学生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就的积极劳动,就是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p>

学生

苏霍姆

教育

林斯基

培养

孔子

学习

语上

因材施教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