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兰亭序,怎能不观兰亭景 ,烟雨蒙蒙,兰亭曲水流觞,群贤毕至,千古风雅地,无关风月,却惊艳千年……

濒临物种(瑞龍)

<p class="ql-block">兰亭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城西南13千米的兰渚山麓,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1平方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兰亭景区素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享誉中国内外,整个园林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景区包括鹅池、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碑林、书法博物馆、乐池、天章寺遗址保护区、之镇等。</p> <p class="ql-block">《兰亭序》的创作背景是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在兰亭聚会,饮酒作诗。王羲之为这些诗作写了一篇序文,记录了聚会的情景和自己的感慨。这篇序文不仅展现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兰亭序》全文共324个字,分为28行,每个字都写得笔走龙蛇,出神入化,体现了王羲之的高超书法技艺。隋朝末年,这幅书法珍品保存在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手中,智永去世前将其交给了自己的爱徒‌辨才。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曾多次派人寻找《兰亭序》,最终通过辨才得到了这幅书法珍品,并将其殉葬。</p><p class="ql-block">《兰亭序》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还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被后人广泛传颂。王羲之在文中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际关系的感慨,提出了对生死、时间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使得这篇序文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也是一幅精美的书画。</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书法艺术,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p> <p class="ql-block">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p><p class="ql-block">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p> <p class="ql-block">兰亭碑亭,四方顶式建筑,面宽3.82米,进深3.78米,石柱木构架。流觞亭,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皆三间,通面宽13.33米,通进深10.56米。兰亭碑亭的“兰亭”两字是康熙御笔,碑高1.73米,宽1.02米,厚0.27米,“兰亭”两字,骨肉丰腴,端正遒劲。现在看到的兰亭碑系残碑,毁于20世纪60年代,兰亭碑上的“兰亭”两字断裂。1981年兰亭重修时,才将这块碑拼凑而成。</p> <p class="ql-block">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的传说。相传碑上的“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为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p> <p class="ql-block">三角亭内碑石上大书“鹅池”二字。池南为土山,山上林木茂密,将兰亭隐蔽于土山之后,起到“障景”的作用,不使产生一览无余之弊。相传王羲之写这块碑时,刚写好“鹅”字,忽遇圣旨下达,连忙搁笔接旨。其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于是两字虽风格相近,但“鹅”瘦“池”肥,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二王”父子合壁,被称为“父子碑”。</p> <p class="ql-block">兰亭景区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八角重檐,始建于康熙年间,1956年毁于台风,1983年重建。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书法飘逸,对兰亭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汉代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邀请41位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盛会,并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兰亭因此成为书法圣地。历史上的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为康熙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的旧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临池十八缸</p> <p class="ql-block">王右军祠建于清康熙年间,粉墙黛瓦,四面临水,祠内清池一方,传为书圣洗笔之墨池,池中有墨华亭,亭旁连桥,祠旁环廊,整个建筑“山水廊桥亭“于一体,独具匠心。祠内陈列王羲之像,两侧回廊是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刻石。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中国兰亭书法节开幕式和书艺交流活动就是在祠内举行的。王右军祠的后院,是王羲之生平陈列馆。系统介绍其家族概况、生平事迹、家国情怀、书法成就及后代习王和影响等。</p> <p class="ql-block">曲水流觞</p> <p class="ql-block">兰亭景区正北建有“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个字。这条溪水孕育了书圣王羲之,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知名书法家会聚于此,共叙曲水流觞。旁边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是由徐生翁撰句,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所写。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的流觞用具复制品,向游客展现着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场景。亭背面还另悬由清同治年间湘潭人杨恩澍所书的当年参加雅集盛事之一的一代文宗孙绰所作的《兰亭后序》全文。</p> <p class="ql-block">兰亭景区整个园林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正北建有“流觞亭”,其匾曰“曲水邀欢处”。核心区重心所在便是右军祠。穿亭而过即为大厅,高大轩敞,其内供奉王羲之汉白玉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右军祠的天井可见屋外葱郁的兰渚山,至右军祠出门,即为碑林区域。沿兰亭江行经,来到的便是兰亭书法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兰亭书法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书法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第一座以《兰亭集序》为主题,全面系统反映兰亭书法与兰亭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整体建筑风格仿徽派建筑特色,粉墙黛瓦,颇具书香、典雅韵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191平方米,建筑空间共分3层。一层有入口大厅、基本陈列厅、主题景观厅及贵宾厅、报告厅、售卖区等区域;地下一层为临展厅、精品厅;二层为办公区。整个博物馆延续了绍兴台门式建筑特点,尊重兰亭风貌,以灰色调为主,高度、体量、建筑形式与兰亭及周边风貌和兰亭文化内涵相协调,采用现代手法,传统坡屋面的形式,流溢着传统文化的元素,是一个大气、简约、雅致的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地址:兰亭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城西南13千米的兰渚山麓。</p><p class="ql-block">开馆时间</p><p class="ql-block">全年08:00—17:00</p><p class="ql-block">交通路线</p><p class="ql-block">绍兴北站→兰亭景区:在北站公交站点直接乘坐brt1号线,在宋梅桥站换乘3路在兰亭景区站下车,步行至景区。</p><p class="ql-block">绍兴汽车西站→兰亭景区:在西站公交车站乘坐9路,在文理学院南山校区换乘0003旅游专线,在兰亭风景区站下车,步行至景区。</p><p class="ql-block">绍兴客运中心→兰亭景区:直接乘坐3路,在兰亭风景区站下车,步行至景区。</p><p class="ql-block">票价信息</p><p class="ql-block">全价票70元;半价票35元,老人/学生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