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奶奶——我要 吃太谷饼。” 十岁的小孙女披头散发,从被窝里一爬出来,就向她奶奶嚷嚷着。小孙女上小学四年级了,每天的早餐她的奶奶都非常地精心,换着花样给做着吃。然而不管怎样换,小孙女就喜欢吃太谷饼,每周七天就有四天要着吃,百吃不厌。</h1><h1> 我真羡慕我的小孙女有这样的好口福。想什么时候吃太谷饼,那是随心所欲。我的童年和小孙女却是迥然不同,我到十三岁的时候,都不知道太谷饼是什么滋味。那时候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整天价的唱“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遥是指我们地区的平遥县,那里的卤牛肉相当出名,据说吃一口嘴里面余香一整天。太谷饼却是我们太谷县出的,听人说好吃的不得了。但是我都十三岁了,别说吃了,就是尝指甲盖那么大的一点,都不曾有过。这年正月里,我一个在外工作多年不曾回家省亲的表叔突然回老家过春节了,来我们家的时候竟然拎着两包用土色的点心纸包着的太谷饼,那点心纸上面,有一方暗红色的红纸盖着,红纸上印着黑色的“太谷饼”三个大字,周边还印着黑色的花纹,几道用纸捻得细绳打“十”字 将包着太谷饼的纸包以及那方红色的纸捆得扎扎实实。我和哥哥弟弟妹妹们高兴极了,急切的在脑子里勾描着太谷饼那可能有的极美味道,嘴里面不停地泛着浓浓的酸酸的口水,心里面不停地在磨叨着:”表叔啊,您快走您快走啊!”</h1><h1> 父母亲见了分别多年的表叔,别提有多么地高兴了。他们尽了最大的力量,将家里面所有能拿出手的好吃的东西竭力地招待了表叔。要在平常的时候来家里来了客人,父母留客招待,我和哥哥弟弟妹妹们早就踮儿到村里面的街道上疯玩去了,不到母亲扯着嗓子喊我们吃饭,那是绝对不回家的。然而那天我们谁也不出去,都静静地在院落的犄角坐着,怀着谁也知道的那点小心思,默默地等着。等着表叔酒足饭饱,等着表叔和父亲拱手道别,等着那表叔拎来的太谷饼能顺利地吃到嘴里。</h1><h1> 表叔终于在父母亲依依不舍又十分热情地相送下离开了我们的家。没等送表叔的父母亲回来,我和哥哥弟弟妹妹们便急不可耐、一窝蜂似地挤进了屋。父母亲回来后,看着我们垂涎欲滴馋猴似的脸,会意地笑笑。母亲说:“只能吃一包,留下一包让走亲戚用。”一包就一包,总比没得吃好。要知道,太谷饼,这可是我们哥哥弟弟妹妹们梦寐以求、神往而不得真滋味的美食啊。</h1><h1> 母亲小心翼翼地揭开一个纸包,露出了黄灿灿油光光的四个太谷饼。母亲拿出来两个,用刀从中间齐齐地切开。我和哥哥弟弟妹妹们每人分得了半个。哥哥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妹妹用双唇一点一点地抿着,弟弟更是舍不得吃,吃一小口,就装到口袋里,不到一小会儿又从口袋里陶出来再吃一小口。他们都怕一下子吃完,品不到太谷饼那神奇的美味。而我,三下五去二,只几口,就把半个太谷饼吞下肚去。我只觉得特好吃,软软的,甜甜的,再有什么味道,也说不上来。父亲看着我,说:“猪八戒吃人参果,这么好吃的天物让你当窝头了。要慢慢品。你们要记住,这可是慈禧老佛爷吃的贡品哪!”父亲说是说,又把他手中的半个太谷饼给我掰下来一小块,塞到了我的手中。</h1> <h1> 当年,太谷饼的美味我真没有品出来,但是父亲一句“这可是慈禧老佛爷吃的贡品哪!”却在我的脑海里缭绕了多年,直到我已是耄耋之年,才依稀从有关资料上查到,有关民间广为流传着慈禧太后与太谷饼的故事。据传说,慈禧太后庚子年逃难于长安,一路胆战兢兢坎坎坷坷,途径太谷县时,人已饥肠辘辘,逐下驾歇于太谷巨贾曹家。曹家为添欢慈禧老佛爷,绞尽脑汁,最后奉上了太谷的名吃太谷饼。没想到慈禧老佛爷品尝后大为惊喜,对太谷饼这一又甜又酥、不腻不硬的饼子赞不绝口,御封“太谷饼”,回京途中下旨太谷饼面点铺随驾进京,没想到这个面点铺老板不愿离开故土,抗旨不遵。这是杀头抄满门的罪过啊!幸亏经太谷巨贾曹家说情后,才免罪没有进京。但从那时起,人不来东西得来,太谷饼被钦定为朝廷贡品,每年朝贡朝廷,太谷饼的身价也随之倍增。</h1><h1> 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孔氏家族,尤其是孔祥熙的三姨太更是对太谷饼情有独钟,即便是满桌的山珍海味,如果没有太谷饼佐餐,也觉索然无味。民国二十三年,蒋介石来太谷看望他的连襟大姐夫孔祥熙,孔祥熙为了迎接蒋介石,专门买了一座宅院,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对于山西,蒋介石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他一直认为,山西是穷乡僻壤,古道黄土,饥寒交迫,当然更不会有什么好吃的美味。然而,当孔祥熙请他品尝家乡特产太谷饼时,那种甜而不腻、酥软爽口的口感让蒋介石大为惊讶,摸着光头连声说:“好吃,好吃。”蒋介石吃完太谷饼,脑子里就闪现了一个念头:将太谷饼面铺迁到金陵,以备他时时享用。孔祥熙脑子灵光的很,他看出了连襟的意思,便给他说慈禧庚子年逃难长安,途径太谷吃了太谷饼,连声称赞,也想把太谷饼面铺迁往京城,并下旨让太谷饼面铺随驾进京。没想到小小的太谷饼面铺不愿离开故土,居然抗旨不遵,不愿随驾进京。多亏太谷巨贾曹家听闻此事,在慈禧老佛爷面前给太谷饼面铺讲了许多好话,慈禧给了曹家面子,才化险为夷。</h1><h1> 孔祥熙讲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告诉连襟姐夫蒋介石,你虽有和慈禧一样的权利,但你免开尊口,别打太谷饼的主意,别说太谷饼不愿意跟你走,你姐夫我孔祥熙,也不愿意把我故乡这金字招牌挂到金陵去。</h1><h1> 蒋介石心领神会大连襟地用意,俩人都会心地笑了。</h1><h1> 时光飞逝,星转斗移。后来,孔祥熙家族定居台湾,临行前,凭着孔祥熙和太谷饼面点铺掌柜的交情,派了一名年轻糕点师,在太谷饼面点铺学了一手制作太谷饼的手艺。到了台湾后,制作的太谷饼专供孔家享用,也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太谷饼走出孔家门,它独特的风味,在台湾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凡和孔家有点关系,都登门讨要。孔家大方,没多有少都能叫他们满意。当时,在台湾能吃到太谷饼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h1><h1> 其实太谷饼地传说还有一个故事。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大财阀孔祥熙的出生地。传说古时太谷县城东南有个沟子村,沟子村有个富户太太,半夜里想吃饼子,就派佣人四处选购。然而买回的饼子不是嫌油腻,就是嫌干硬,咬一口便扔掉了。到哪里去买太太喜欢吃得饼子呢?这可难坏了她家的佣人。消息传到了一家烧饼铺里,掌柜的就让大师傅设计出了一种甘饼,其主要原料是白面、白糖、胡油芝麻、蛋清。制作方法是用蛋清将六成上等白糖和四成上等白面调成糊状,,用勺子盛在扣炉内,糊状自然流成圆形。成熟后,上撒芝麻,下抹胡油,再用慢火考熟。</h1><h1> 这就是后来享有盛誉的太谷饼的雏形。再后来,太谷饼经慈禧封,一度辐射到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曲《夸土产》:“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盈盈……”,更把太谷饼的美名传遍中华大地。</h1> <h1> 对于太谷饼,不光是我的孙女爱吃,我也是十分钟爱的。小时候吃不起,现在我有了退休金,可以随意支配这些钞票。因此,我经常地买些太谷饼来吃。有时候嘴馋,一下子能吃两三个。我吃太谷饼,是有瘾的,就像有些人爱抽香烟。吃太谷饼,最细腻地吃法应该是将太谷饼“米”字形切成小瓣儿,再用西红柿炒鸡蛋勾兑一锅疙瘩汤,细细地品吃,匀匀地喝汤,个中那个乐趣真是难以表述。</h1><h1> 太谷饼因产于太谷县而得名,始于清代,是山西省传统名吃,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脆、味美鲜香、香而不厌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被糕点界成为“糕点之王”。太谷饼又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太谷饼地生产制作,传承蜂蜜、鸡蛋、高档面粉,白糖、色拉油和优质脱皮芝麻的配料,结合现代化全封闭无菌生产车间,高效空气净化器、臭氧消毒、风淋室除菌,以及高科技电烤炉和全自动包装流水线等全套规范化生产设备的采用,高效提高了太谷饼的卫生质量和口感品质。使其色泽更加均衡,风味更加纯正,营养更加丰富,甜而不腻,酥而不脆,味美芳香,久放绵软的特点更加突出。太谷饼呈圆形,是面制的实心饼。饼的直径约12厘米,中心厚约3厘米,边与心都厚薄均匀,表皮为茶黄色,沾有脱了皮的芝麻仁。太谷饼的生产历史悠久,在清末时已行销北京、天津、西安、兰州、包头、张家口等地。太谷城内最早生产出售太谷饼的店铺是南街的“文成堂”,后来又有东关的“义源生”和南街的“同义恒”也生产销售。这些店铺都是前店销售,后院生产,设备简陋,厂房狭窄,产量很低。当时,太谷饼价格昂贵,只有巨商大贾才能享用。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谷饼小作坊遍布城乡,但主要以作坊式生产为主。而近年来,晋中市、太谷县两级有关部门确定了帮扶企业做大做强的工作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太谷饼生产企业质量意识,使企业走出低端发展的困境,并帮助企业成立了太谷饼行业协会,一举使原来生产力在10吨左右的小企业生产力都达到了100吨以上。2006年,太谷县申报的“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被审核通过,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太谷饼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h1><h1> 太谷饼,不但是一道美食,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我从小就钟情太谷饼,情系太谷饼。因此,闲暇时也自制一些太谷饼。虽然口味不及专业生产的,但是也蛮不错的。</h1><h1> 行笔到此,我又想起了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那首享誉四海的民歌《夸土产》,起首就是那句脍炙人口的乐句“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盈盈…………”于是我在美篇乐库里搜寻了半天,想找出这首有名的民歌来作为拙文的背景音乐,然而没有找到。对于我来说,这不无是个遗憾。</h1><h1> 我是个太谷人。我生长在太谷,我受惠于太谷。太谷把我哺育成人,太谷于我有天大的恩。我热爱太谷,老话讲“金太谷、银祁县……”,我爱太谷那草草木木,我爱太谷的山山水水。然而我更爱太谷的太谷饼。那不仅仅是因它的好吃、它的美味,更重要的是,我从太谷饼的发展史上,看到了伟大祖国发展壮大的身影,看到了祖国的突飞猛进,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看到了祖国实实在在的美。</h1><h1> 难道——不是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