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54年前,巴黎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拿破仑最为重要的三座宫殿:杜乐丽宫、圣克卢宫和默东宫。</p> <p class="ql-block">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执政,搬进了历史悠久的杜乐丽宫,随后选择圣克卢宫作为他的第二住所,在他的儿子出生后又将默东宫赠予他的继承人。可以说,这三座宫殿承载了拿破仑帝王生活,最能代表他个人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三座宫殿均毁于1870年至1871年的一系列火灾。幸运的是,一批重要的家具和装饰品在灾难发生前被转移了出来,保存在帝国家具管理局,即如今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杜乐丽宫、圣克卢宫和默东宫作为拿破仑“帝政风格”的集中展示厅,不仅见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和衰落,也展现了拿破仑与两任皇后的家庭生活。(权杖局部特写)</p> <p class="ql-block">所以,举行2024法中文化旅游年首场特展,作为2024年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重点项目之一,展览共展出81件(套)拿破仑时期宫殿御用珍贵文物,包括拿破仑和约瑟芬的油画、雕塑,以及他们使用过的家具和装饰用品等,从中可以领略法国文化魅力和拿破仑的传奇一生。</p> <p class="ql-block">81件来自法国宫廷的国宝级文物,跨越万里首次来到上海。通过文物展示和3D场景复原,曾是拿破仑时期的杜乐丽宫、圣克卢宫、默东宫三座“消失”宫殿内的部分文物被重新“组装”,再现于观众们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图案细腻的巨幅挂毯、装饰精致的屏风或座椅、雕刻精细的烛台,仿佛走入了一座古典雅致、富丽堂皇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为3个单元,依次是:“崛起:成为拿破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科学与艺术的保护者”“再现:拿破仑的宫廷生活”,在跨越时空的布景中呈现拿破仑的多面人生,引领观众近距离体验皇室的生活,并通过多媒体数字技术还原杜乐丽宫、圣克卢和默东宫的华美宫殿,让观众能够一秒“步入”法兰西帝王宫殿。</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绿色帷幔铺就杜乐丽宫皇帝大内阁圆桌,桌上放着带有拿破仑名字首字母的烛台,一旁是装饰着精美花纹的扶手椅;</p> <p class="ql-block">金色条纹、带有花边的是圣克卢宫拿破仑客厅内的扶手椅。</p> <p class="ql-block">一旁是直径1.6米的羊毛地毯,上面织就法兰西第一帝国纹章图案。</p> <p class="ql-block">《烧焦的拿破仑一世半身像》,拿破仑按古罗马皇帝的样式,头戴象征着军事胜利的桂冠,配饰是其帝国象征:蜜蜂。(作品为大理石,尺寸:50X28X23)制作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804-1915年)。</p> <p class="ql-block">这尊戴着月桂叶王冠的帝王半身雕像是由佛罗伦萨雕塑家卡拉尔雕塑学院院长洛伦佐-巴尔托里尼(1777-1850)根据安托万丹尼斯-肖代(1763-1861)作品创作而成。</p> <p class="ql-block">根据雕像火烧痕迹推断,它可能来自于某座宫殿,也许在普法战争中被损坏,也可能在巴黎公社期间(1870-1871)遭到损坏或摧毁的官方府邸。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接收这座雕像时,右下角有开裂损伤,证明是在高处摔落造成的。很多装饰都消失于烈火中,但它与其庄严的主人一样辉煌而不朽。</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拿破仑波拿巴在布列纳堡军事学院学习》,图片来源于乔治-蒙特格乐《拿破仑传》插图。(巴黎1808年)</p> <p class="ql-block">《第一执政官-拿破仑波拿巴将军在杜乐丽宫庭院检阅军队》。贺拉斯-韦尔内和欧仁-伊萨贝的水彩版画。</p> <p class="ql-block">1797年4月17日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签订莱奥本和平协议。</p> <p class="ql-block">德雷茜-克拉里(1777-1860年),是马赛一位丝绸商人的女儿,与拿破仑有过婚约,但最终嫁给了贝尔纳多特。贝尔纳多特后来成为瑞典国王,而德雷茜成为瑞典王后。后拿破仑和德雷茜的爱情作为原型写了本小说《克利松和欧仁妮》,作品出版于1795年。(肖像为瑞典王室收藏)</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拿破仑波拿巴,画像来自于凡尔赛宫。</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就像俄狄浦斯在斯芬克斯面前解出她的谜语。图片来源于美国赫斯特城堡。</p> <p class="ql-block">约瑟芬皇后佩戴着尚美制作的绿宝石、钻石和珍珠首饰。图片来源于马勒梅松城堡和布瓦普瑞城堡</p> <p class="ql-block">圣克卢宫皇后随从客厅的壁炉柴架。</p> <p class="ql-block">古铜色鎏金铜器,尺寸为32X31X16厘米。来源于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p> <p class="ql-block">铜像为左右各一对。这对柴架来源于约瑟芬皇后随从的客厅,制作者采用了狮身人面像图案,这种图案在十八世纪末期拿破仑征埃及后风靡一时。</p> <p class="ql-block">《身着加冕服的拿破仑一世》,弗朗索瓦-热拉尔工作室。尺寸:168X135厘米,产于1805年。拿破仑基金会特别出借提供展览。</p> <p class="ql-block">1805年,热拉尔受委托为外交部长的官邸绘制一幅皇帝身着盛大加冕礼服的官方肖像。在画家的监督下,这幅肖像画的无数复制品在画家的工作室制作完成,并被送往法国以外的每一个外交官的官邸和使领馆。这幅肖像画上拿破仑身着加冕礼服,头戴金色桂冠,右手拿着带鹰的权杖,佩戴着荣誉军团的领章,左侧的垫子上放着正义之手和一个十字架上的地球仪,右后方是皇帝宝座,拿破仑基金会是2021年收购的这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建筑师皮埃尔-弗朗索瓦-莱欧纳德-方丹(1762-1853年),巴黎市史博物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建筑师夏尔-佩西耶(1764-1838年),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提供。</p> <p class="ql-block">约瑟芬的挂毯和家具设计师米歇尔-雅克-布拉德(1761-1825年)。宗教和民间艺术品保护局提供。</p> <p class="ql-block">铜匠安托万-安德烈-拉夫里奥(1759-1814年),卢浮宫博物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高级细木工匠雅各布-德斯马尔特(1770-1841年),巴黎市史博物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雕塑家和铜匠皮埃尔-菲利普-托米尔(1751-1843年)。巴黎市史博物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1810年拿破仑参观戈布兰皇家制毯厂。杜邦。</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授军刀挂毯》,挂毯中拿破英姿潇洒,完全符合人们对于英雄形象的化身,戈布兰挂毯工厂根据安托万-让.格洛的画作制作,产于1806-1810年,材质属于羊毛真丝挂毯,尺寸:313X240厘米。自1806年起,拿破仑希望杜乐丽宫的大内阁装上戈布兰制作的体现其文治武功的挂毯。但是在选择主题和等待编制过程中,人们选定了这幅已经有的挂毯来装饰大内阁两窗之间的墙壁,这幅挂毯根据1803年创作的画作织成的,描绘的是拿破仑在马伦戈会战中大获全胜的场景。虽然拿破仑当时身份只是第一执政,但这场战役是他作为法国军队最高指挥官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巩固了他的执政地位,因此被用于拿破仑形象的宣传。</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加冕后在卢浮宫接见军队代表挂毯》(1804年12月8日)。乔亚基诺-塞兰格利制作于1815年,尺寸:330X195。材质:羊毛与真丝,产于戈布兰挂毯厂。</p> <p class="ql-block">地毯,羊毛制品,尺寸:160厘米,产于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5年),这一地毯原先是为杜乐丽宫内的国家参事院所在大厅订做的,在1810年的时候,应拿破仑的要求,被放置到了御座大厅里。展示的这一部分地毯反映了法国所经历的政治震荡对官方府邸内的家具陈设所产生的影响。当1814年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时,地毯边缘部分的中央原型图案上代表皇帝名字的首字母N被拆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添上了单色背景的月桂枝图案,百日王朝之后,圣-昂日提供了新的圆形图案样式,上面显示的是路易十八的交织字母以及百合花的图案。最初的圆形图案于1817年被拆下,送到了商店存放,其中一幅一直存放至今。1814年进行更改时使用的羊毛在变旧过程中呈现了不一致的老化程度,从而显露出了当初刻意去除的皇帝名首字母N。</p> <p class="ql-block">地毯原来整体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波拿巴向埃及亚历山大的军事指挥官赠送军刀挂毯(1798年7月)》,产于1815年戈布兰制毯工厂,弗朗索瓦-穆拉尔制作,尺寸:225X98厘米,材质羊毛与真丝。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带灯罩的烛台。马丁-纪尧姆-比耶奈作品。</p> <p class="ql-block">镀金银器,尺寸:85X43X43厘米。制作于1809年,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1805年,金匠马丁-纪尧姆-比耶奈为拿破仑提供了六个带罩子的镀金烛台,这些带六枝的烛台被布置在杜乐丽宫皇帝的大内阁中,现部分在王权复辟时期被修改,去掉了拿破仑的标志N,烛台最初装饰是由18只雄鹰组成中楣,上面支撑着月桂花环,花环中间是帝国皇冠、拿破仑首字母N和宙斯的雷霆;灯杆顶端是一只被月桂花环围绕的雄鹰,也是拿破仑帝国纹章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枝上的小雄鹰。</p> <p class="ql-block">烛台底座的细节特写。</p> <p class="ql-block">大厅水波形幔帐。</p> <p class="ql-block">杜乐丽宫大内阁六折屏风。弗朗索瓦-杜布瓦按照雅克-路易-大卫的图纸制作。红色为棱纹平布,尺寸:125X275厘米。产于1811年,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这件六折屏风是拿破仑在杜乐丽宫大内阁家具中的一部分,每一扇分别对应的是战神-马尔斯、胜利女神、太阳神阿波罗、大力士海格力斯、月神狄安娜和众神的使者墨丘利。上方部分的百合花(也叫鸢尾花)是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加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挂毯模板-欧罗巴和亚细亚,戈布兰挂毯厂制作,根据雅克-路易-德.拉.阿梅德.德.圣昂治的设计制作,布面油画,尺寸:270X204厘米。挂毯制制造于1811年,直至拿破仑下台也没有完成,后来这些帘子留在厂里,在1871年的大火中被烧毁。</p> <p class="ql-block">杜乐丽宫的狄安娜大厅是帝政时期罕见的全部墙面的挂毯都由戈布兰工厂制作的房间,四张绿色背景的丝绸帘子象征着世界的四大洲,“欧罗巴”和“亚细亚”挂在上面,“阿非利加”和“阿美利加”挂在下面,圣昂治提供了小样,由弗朗索瓦-杜布瓦制成模板。(这张是亚细亚)</p> <p class="ql-block">圣克卢宫皇帝大议事厅壁炉柴架。鎏金铜器,尺寸:38X46.3X16厘米。法国国家家居管理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对大型壁炉柴架的左边部分。</p> <p class="ql-block">柴架的基座上装饰着朱庇特的头像及其手持的闪电形小投枪 这是权利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狮子面部特写,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皇帝半身像,塞弗勒瓷器工厂根据安托万-丹尼斯.肖代作品制作。据说拿破仑本人只有1.68米左右,虽然这个身高放在今天来说,是不够高大,但其身高问题,并不影响他的伟大成就,并让我们记住了,他曾说过的那句经典名言:我承认我个子很矮,但如果你以此嘲笑我,我就砍掉你的脑袋,来缩短我们的差距。这霸气的言语可谓掷地有声,充满了力量与自信!</p> <p class="ql-block">雕像材料为素瓷,尺寸:55X29.5X27厘米。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约瑟芬皇后半身像,塞弗勒瓷器工厂根据弗朗索瓦-约瑟夫-波西奥作品创作。</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这位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情场上却并不得意, 拿破仑一生中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就是比他大6岁并带着两个孩子的约瑟芬,为了约瑟芬他不顾法国教会的限制,娶其为妻,并亲自为约瑟芬加冕皇后的王冠,他在远征异国期间,依然坚持给她写热情的书信诉说相思之苦,但最终拿破仑征服了欧洲,却征服不了她的风流,在他被流放孤岛弥留之际,依然含糊不清呼唤着远方的约瑟芬......</p> <p class="ql-block">约瑟芬·博阿尔内(法文: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1763年6月23日—1814年5月29日)。原名玛利·罗丝·约瑟芙·塔契·德·拉·帕热利(Marie Rose Josèphe Tascher de la Pagerie),拿破仑的第一任皇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第一位皇后,出生于当时的法属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岛。约瑟芬·博阿尔内1796年嫁给拿破仑,后于1809年离婚,1814年死于巴黎附近的马尔梅松堡。</p> <p class="ql-block">《约瑟芬皇后》,油画来源马勒梅松城堡和布瓦普瑞城堡。</p> <p class="ql-block">我给他们合影一张夫妻照。拿破仑生于1769年,在他16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并留下了巨额债务,苦难的生活没有压垮他,反而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1795年,拿破仑在26岁时便一战成名,此后以势不可挡的军事才能,在多项战役中所向披靡,成为欧洲各国的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拿破仑达到了人生巅峰!1804年35岁的拿破仑加冕称帝,尊号“拿破仑一世”,并横扫西方列强。1812年拿破仑对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宣战,一度攻到莫斯科,但是寒冷、饥饿和疲劳令法军溃败,60余万大军归来时仅有2万余人,远征沙俄的失败也是拿破仑帝国由盛至衰的转折点。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枫丹白宫被迫退位,4月20日,拿破仑被流放厄尔巴岛、受尽苦难,人生谷底之际,他却从未放弃!1815年2月,拿破仑成功逃离厄尔巴岛,重回法国,3月20日抵达巴黎,再次称帝,在面临英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围攻之下,拿破仑带着复辟帝国的梦在滑铁卢最终战败,于6月再次退位,被流放至更远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2岁戎马一生的拿破仑离世,魂断圣赫勒拿岛。</p> <p class="ql-block">重磅展品是真丝羊毛材质的“第一帝国纹章挂毯”。这件挂毯是杜乐丽宫的6张门帘之一,其他5张已毁于1871年的高布林工厂大火。挂毯的图案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纹章。</p> <p class="ql-block">挂毯上金色雄鹰抓着闪电,斗篷后簇拥着代表胜利的月桂树枝,再现了当时的荣耀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斯芬克斯红色天鹅绒椅”则体现了当时埃及元素有多么风靡。</p> <p class="ql-block">这件皇椅展品,材质为鎏金木器,是专为约瑟芬皇后和拿破仑的母亲在正式场合使用的扶手椅(是圣克卢宫御座厅中正式场合用扶手椅),是专供约瑟芬皇后或“母亲夫人”(拿破仑一世之母的封号)使用,而这两个女人,也同样是拿破仑生命中对其影响至深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扶手上雕刻有斯芬克斯:人面狮身。</p> <p class="ql-block">人面狮身长有翅膀。拿破仑曾评价自己的母亲:天地间,作为母亲,无人能够和她相提并论,他的母亲一直理解儿子的志向,当拿破仑在流放之地,欲重返巴黎复辟之时,曾征求她的意见,她说“听从命运对你的安排吧。上帝不会让你中毒而死,或者碌碌无为,寿终正寝,他的意旨也许就是要你拿着利剑战死疆场!”</p> <p class="ql-block">圣克卢宫拿破仑客厅的扶手椅。雅各布兄弟制作,产于执政府时期(1799-1804年)。雕花鎏金木椅一对,尺寸:93X60X49厘米。</p> <p class="ql-block">扶手上的鎏金像特写。由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秘书的扶手椅,雅各布兄弟制作。雕花桃花心木木椅。尺寸:93X60X51厘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雅各布兄弟在1800年左右向杜乐丽宫的一个四室套房交付的扶手椅,被用于第一执政的秘书路易-安托万.佛伍莱.布里耶纳(1769-1834年)位于二楼的卧室房间里,这间房就在拿破仑所居住的套房上方。1802年秘书失宠后,拿破仑将这里改为自己用的小套房,并一直保留着原有家具陈设,直至帝国末期。</p> <p class="ql-block">第一执政官拿破仑.波拿巴肖像。皮埃尔-约瑟夫.索瓦治作品,布面油画,尺寸:71X60厘米。创作于19世纪初期(1800-1825年),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提供。在这幅灰色单色肖像画里,拿破仑.波拿巴身着第一执政府时期的正式着装,衣服的样式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改变,大革命时期的翻折式领子由竖直的领型所取代,重回到了旧制度下的法式服装风格。这幅画曾经经过多次重画,在1799年至1804年间戈布兰制毯工厂以此画为底样至少三次制作相关的织物。</p> <p class="ql-block">皮埃尔-弗朗索瓦.莱昂纳德.方丹手绘的拿破仑与玛丽-路易斯在圣克卢宫廊道举办的世俗婚礼仪式的场景。卢浮宫博物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政府各部门官员在杜乐丽宫御座厅向拿破仑与玛丽-路易丝致敬。卢浮宫提供。</p> <p class="ql-block">杜乐丽宫拿破仑之子罗马王的扶手椅</p> <p class="ql-block">约瑟芬皇后客厅的窗帘,这是由里昂的卡米尔-佩尔农设计制作。银色与蓝色织棉,饰有桃香桃木和常春藤环纹。尺寸:100X58厘米。产于法国执政府时期(1799-1804年),卡米尔接收任务时原定于放在圣克卢宫约瑟芬.波拿巴的大客厅使用,但后来实际上只在皇后的第二客厅或大客厅中使用过。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圣克卢宫约瑟芬皇后套房的花架,法国执政府期间(1799—1804年)由雅各布兄弟制作,尺寸:103.5X77X38.5厘米。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提供。这个花架原本放在圣克卢宫约瑟芬套房卧室里,后来被移到了皇后的大会客厅中,它们让人回忆起约瑟芬皇后对鲜花的喜好。其寝宫中布置的鲜花用美丽的色彩和怡人的芳香为精美的装饰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座椅软垫,1806年由卡米尔-佩尔农制作,材质:真丝金线绿豹斑蝶黄底织棉,尺寸:77.6X59厘米。这一织物以“西班牙烟草天蛾”的颜色(一种橙色)为背景,选择了青藤和棕榈树作为镶嵌图案。制作这一织物本来是用于覆盖圣克卢宫部长大厅的座椅的,但在1807年的时候,在加上了蓝色缎纹背景、金色青藤叶图案的边饰后最终用作杜乐丽宫皇帝大内阁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左面软椅长凳盖毯(220X70厘米),右面矮凳盖毯(73X69厘米)。羊毛和真丝材质,产于1808-1810年。这两幅长凳和矮凳的盖毯是法国帝国家具管理局委托博韦制毯厂制作的,在订购这一作品时,并没有指定要用在什么地方,复辟时期没有去掉皇帝拿破仑首字母N和蜜蜂图案的挂毯作品很少,而这些用于覆盖座椅的毯子就是罕见的没有破坏和改造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长椅和扶手椅。</p> <p class="ql-block">杜乐丽宫拿破仑之子罗马王的扶手椅。镶金木家具,现代椅套,。尺寸:115X82X66厘米。作者:夏尔-皮尔西耶、皮埃尔.弗朗索瓦.莱昂纳尔.方丹、皮埃尔-安托万.贝朗热。这把扶手椅当是当时向位于杜乐丽宫罗马王客厅交付的一对扶手椅中的一把,这把椅子最初覆盖着装饰有丰饶角和花朵图案的深红色锦缎,贝朗热在此使用了奖章式圆形花纹的椅背装饰式样,后来,在制作帝国时期的御座扶手椅时,夏尔-佩西耶对这种样式略做了一些调整。这里展出的椅子是配了现代的椅套和坐垫。</p> <p class="ql-block">圣克卢宫大长廊矮凳,雅各布兄弟制作,尺寸为:52X61X52厘米。雅各布兄弟在1803年向圣克卢宫的大长廊交付了三十张凳子,从1804年开始,这些凳子被陆陆续续运往了枫丹白露宫,和来自杜乐丽宫皇帝套房第二客厅的一批座椅以及一件遮挡屏风和一件屏风一起,被放置在了皇帝的客厅里,这些家具在枫丹白露宫被保存到了1869年。</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鼓励艺术家开办展览,推动装饰艺术掀起复兴浪潮。</p> <p class="ql-block">1810年4月1日,拿破仑迎娶了新皇后玛丽-露易丝,4月2日举行了盛大婚礼,这些家具灯具很喜庆。</p> <p class="ql-block">在拿破仑的推动下,确立了法兰西学术院的现代框架;扩充卢浮宫博物馆的馆藏,并延续了大革命时期确立的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原则;改组了皇家家具保管局,既为安抚动荡的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又保证了法国工艺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保有优势。</p> <p class="ql-block">烛台上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烛台下镶嵌的金色雕像。</p> <p class="ql-block">1871年5月24日杜乐丽宫大火。</p> <p class="ql-block">1871年大火后杜乐丽花园一侧的外墙景观。</p> <p class="ql-block">1871年,巴黎公社大火后的和平长廊。</p> <p class="ql-block">1871年杜乐丽宫遗址景观。</p> <p class="ql-block">1871年杜乐丽宫遗址。</p> <p class="ql-block">我隔空与拿破仑和皇后一起用餐。背后有闪电形标志一起使用的盾形纹章(上部),作者卡米尔-佩尔农。材质:金丝、金线,单面提花割绒,尺寸:26X23.5厘米。杜乐丽宫和枫丹白露宫帷幔(下部),材质为真丝,以图尔横棱绸和绸缎为底的双面锦缎,尺寸:55X56厘米。这两件织物最开始是打算用在圣克卢宫中向外展示的皇帝卧室中的,但是拿破仑开始整修和重新装饰其他场所,比如杜乐丽宫和枫丹白露宫,最终决定将这些织物用在了杜乐丽宫的御座厅和枫丹白露宫的议政厅中。</p> <p class="ql-block">餐具。</p> <p class="ql-block">立式烛台。</p> <p class="ql-block">立式烛台。</p> <p class="ql-block">灯具上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烛台上端。</p> <p class="ql-block">花瓶。</p> <p class="ql-block">这些从大火中幸存的家具、灯具、挂毯和瓷器等文物,为中国观众开启一场前所未有沉浸式探索之旅,和大家共同领略拿破仑时代的审美。拿破仑名言之一:“我首先追求的是伟大,伟大的东西总是美丽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油画》2024年9月1日星期天上午10:00观展记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