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河上游考察纪行</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词 桂维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 黄会强</div><br> 【编者按】黄河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发源,九曲十八弯注入渤海,不仅滋养了土地,更孕育了无数文化瑰宝,从远古洪荒到现代繁盛,黄河见证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变迁、文明的发展。近期,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和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组织的《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编撰委员会考察团,对黄河上游沿岸人文历史进行了考察。近6年来,巜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编撰委员会,分别对黄河中下游沿岸历史人文进行了5次考察,相继出版了《出入龙门》《徙彼河山》《河洛中原》等系列丛书。<br> 此次为第6次对黄河沿岸历史人文考察。本次考察团的成员有: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历史学院原院长、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教授孙家洲;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著名学者、教授、诗人,《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策划人桂维民;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编审,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策划人马来;宗教与神学研究专家,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高从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易华;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高彦平;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党社;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会强;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研究员,丝路影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摄影师石春兰;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研究员,丝路影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祁旭东等历史、文化、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考察团在丝路国际自驾起点合影</h3> 本次考察历时16天,共考察了甘肃、宁夏、内蒙3个省(区)的11个地市50多个点。一路上,各位专家学者考察认真细致,讨论热烈。诗人桂维民一路考察一路吟诗作词,写了48首诗词。受各位专家学者和桂维民诗人的感染,我对这一路留下的影像进行了整理,并写了些影纪。现在,让我们跟随桂维民的诗词和影像,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的源远流长……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南歌子·再出发<br>(一)<br>逐日犹追火,沿黄又出师。<br>征帜入云飞。<br>探奇寻古迹,续芳词。</font></b></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第二章(上篇)</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黄河上的明珠城市——兰州</b></div></b></h1>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干流从甘肃起一路北上,兰州城似一颗晶莹的碧玉镶嵌在“几”字弯上。 兰州是一个典型的沿河城市,作为丝绸之路和黄河交汇的重要区域,在历史上也是黄河岸边的渡口,从古至今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因河而盛、因河而荣。这个城市实际上是这条大河“喂养”起来的一个城市,南边有皋兰山,北边有北山,城市中间就是黄河这样一条大河。“两山夹峙、一河中流”,这样的地理特点也让黄河兰州段不易泛滥成灾,让兰州成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经过多年的建设,兰州的黄河百里风情线已经是网红打卡处,也是游客集中的关注地;黄河百里风情线的总长度大概是47.5公里,凝聚了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以及由此诞生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 正因此,考察团把兰州市列为本次考察的第二站,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对兰州市的黄河铁桥、白云观、黄河母亲雕像、白塔山、甘肃省博物馆和皋兰县什川古梨园、兰州碑林等人文历史遗迹进行考察。 在考察点上,考察团成员:高从宜 (宗教与神学研究专家)、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史党社(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高彦平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自愿当起导游,为团员讲解每个点上的人文历史及历史典故,同时,阐述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高从宜老师还总结出了解兰州的“五个一”,即:一条河(黄河)、一座桥(黄河铁桥)、一座塔(白塔)、一本书(《读者》)、一碗面(兰州牛肉面)。观点新颖,使人耳目一新。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第一节</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天下黄河第一桥:黄河铁桥</b></span></div></h1> 兰州中山桥,这座跨越黄河的古老铁桥,不仅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瑰宝。它俗称“中山铁桥”或“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屹立于白塔山下、金城关前。中山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此享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建造。随后,经过多次迁移和重建,浮桥最终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被移至现今中山桥的位置。至今,兰州还保存着建桥时所遗留的三根铸铁浮桥柱,人称“将军柱”这些柱子上铸有历史的印记,见证了兰州桥梁的变迁。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决定建设一座更为坚固耐用的铁桥来替代浮桥。经过精心筹备,最终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提供技术指导,历时三年,建成了这座长234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为“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更名为“中山桥”。中山桥由6个桥墩和5个桥孔组成,桥上飞架着5座弧形钢架拱梁,形成一道壮观的风景线。这座桥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艺术品,展现了当时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br> 中山桥自建成以来,经历了多次战争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但每次都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和加固。在上世纪,它先后经历了3次大修和小修,每一次修复都使这座桥梁更加坚固和壮观。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的中山桥已不再承担交通要道的任务,但它仍然是兰州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人们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部历史的史诗,镌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每当游客漫步在桥上,俯瞰黄河滚滚东流,都能感受到这座桥梁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第二节</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清代建筑艺术的瑰宝:白云观 </b></span></div></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捣练子·兰州白云观</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龙马浪,古槐荫。</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驿路仙云万里心。</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金殿雾凝天地气,玉庭琴奏九韶音。</b></h1> 兰州市有一座始建于清代的白云观,也被称为吕祖庙。这座古老的庙宇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古人的智慧与仰。<br>兰州白云观前殿(吕祖殿)是清代建筑物,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从山门缓步走入,只见飞檐卷顶、四角高翘、悬梁起斗、明柱殿堂,造型雄伟。 这里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清代建筑艺术的特点,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过了前殿就来到了中殿,中殿神灵为玉皇上帝、天皇大帝、紫微大帝、长生大帝、后土大帝及传言金童、侍香玉女、倒坐药王孙真人。这些神祇代表了古代人们的信仰与敬畏,也是白云观的核心所在。再后就是后殿(三清殿)。<br> 殿堂彩绘雕塑庄重古朴,同时供奉铜铸神像大小六尊,其中中殿三尊、后殿三尊。观内东西两侧是配殿三官殿、三法殿,均系清代建筑。东配殿为三法殿,塑像七尊:雷祖、天师、真武大帝、关圣帝君、二郎真君、两位仙童;西配殿为三宫殿,塑像七尊:天官、地官、水官、文昌、紫阳真人、两位仙童。 这些塑像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技艺。观内的戏楼也是清代建筑,是兰州市仅存的一座古戏楼。但见飞檐翘角、脊寿卷顶、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戏台口朝南,松木地板结构,与山门联结一体,明柱悬梁,山门在下,戏台在上,建筑造型别致,有较高的文物观赏价值。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第三节</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一首永恒的母亲颂歌:兰州黄河母亲雕像</b></div></b></h1> 矗立于兰州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的“黄河母亲”雕像,是兰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由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于1987年落成,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母亲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一座。 雕像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象征华夏子孙的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 整座雕塑构思精巧,寓意深刻。母亲的形象,既体现了黄河的博大精深,又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深情眷恋。男婴的形象,则象征着黄河孕育的炎黄子孙,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黄河母亲”雕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感恩之情和崇敬之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