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大院的故事

游学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朋友,你听说过泾阳吴家大院吗?你到过吴家大院吗?你还记得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剧中女主周莹吗? 她如何赢得了百姓拥戴的情景吗?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么你听我说说吴家大院的故事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该剧以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让泾阳安吴堡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游客纷至沓来,在周边居民开的茶馆喝杯泾阳茯茶、晒晒太阳、听段周莹的故事,一窥陕西商帮往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为在安吴堡街上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广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吳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依嵯峨山,南邻冶峪河。位于泾阳县城以北约16公里处的安吴堡中心位置,建于清代中叶,坐北朝南,是清末陕西女首富、秦商杰出代表吴周氏周莹的故居,她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家的商业发展史,绕不开一个女人,她便是周莹。周莹17岁嫁入吴家后,丈夫和公公先后离世,她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家族,成为富甲一方的盐商巨贾,鼎盛时期雇佣伙计4500人,全国店铺159家,产业遍及全国,瓷器销往欧洲,药材、茶叶、布匹销至新疆、西藏、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等地。吴周氏周莹不仅在国家危难关头慷慨解囊,捐银10万两,对乡里更是乐善好施,赈济灾民,修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她的作为赢得了百姓拥戴,并震动京城官吏,慈禧收她为“义女”,赐封“一品诰命夫人”,堪称一代“奇女子”,也是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女主角原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为周莹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光荏苒,恍若流年。两个世纪后,再次置身于这座三进四合院中,一梁一木、一窗一门都有着岁月的印记。穿梭于门楼之间,古建筑在午后阳光的映射下,愈显古朴韵致,博古宝器和花卉卷草纹饰工艺精巧,清新幽雅,每一个厢房、每一扇门窗、每一朵雕花,都体现着大户人家的讲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进院,地势逐步升高,排水系统便捷,取意“步步高升”,民间据传建筑风格仿照北京紫禁城房屋布局,有“小紫禁城”之称。二进院,是吴家当时的金银窖。三进院,保留着大量精美的砖雕、精致细腻的石刻,风格清新淡雅,是大院整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家是泾阳安吴堡的大户人家,历史十分悠久,祖籍江苏,唐代时迁到泾阳。清初时吴家开始发达,靠盐业起家。吴家在一个年轻女性周莹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当时用‘富可敌国’来形容吴家完全不为过。”讲解员娓娓道来,吴家当时共占地240亩,分东、西、南、北、中五大院,后来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仅保留吴家东院和迎祥宫两处建筑,共17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门楼木雕、亭台楼榭,曲折游廊,假山鱼池……上演了无数人间悲喜剧的戏楼,中西合璧、历经岁月洗礼的望月楼,举行盛大庆典、迎诰受封、演出大戏的迎祥宫,还有吴家陵园里那一座座精美的牌楼,似乎都在向世人诉说着吴家大院昔日的显赫与奢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的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吴宓,是周莹堂侄,童年也成长于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奇仍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抗日战争初期,继承吴家家业的周莹养子吴怀先积极资助革命,把吴家大院捐给安吴青年训练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全国的爱国有志青年奔走相告,相约吴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望月楼一楼分别为主任冯文彬和副主任胡乔木办公居住之地。1938年8月,朱德同志也曾在此居住办公。二楼是青训班的救亡室。迎祥宫是学员娱乐、集会的场所,青训班的职工大队、青年书店、医务科等机构也设置于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抗大的前身--安吴堡青年训练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吴堡青年训练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由西北青年救国会主办。1937年10月,在陕西泾阳县斗口镇成立。1938年1月,迁至泾阳以北之安吴堡。最初称战时青年训练班,后改为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为抗日,熔炉炼纯钢。”不仅是安吴青训班日常学习的真实写照,更是学员们报国情怀的真实流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自1937年创办至1940年奉命撤离,在这里,安吴青年训练班培训学员12000余名,学员们有的到了延安,有的奔赴抗战前线,有的在革命根据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坚强有力的干部保障,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9年前后,该班先后派出七个战地工作团到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工作。同年夏,该班一部分与陕北公学等校联合组成华北联大,开赴敌后抗日前线;另一部分留延安,于1940年初在延安创办泽东青年干部学校。1940年4月,训练班结束。青年训练班先后共办12期,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万余名青年干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食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吃得是窝窝头和咸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家大院地方大,可以同时容纳千余人,在诸多柏树的庇护下,从上方看是一个天然的防空掩体,教员将小黑板挂在树枝上,学员们席地而坐、席草而卧、草帘挡风、露天上课。“柏树林,好课堂,蓝天搭帐山作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体验教学点、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咸阳市党员教育基地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们来到吴家大院参观时,看到不少的年轻干部在认真听讲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家大院屹立百年而不倒,烙印着秦商文化的精髓,更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品性。从‘富可敌国’到抗日救国,这里的几代人心系国家存亡,有闻名遐迩的安吴商妇的传奇故事,有一个家族的奋斗历史,还有危难时期一万多名热血青年自强不息的爱国历史,在这里让游客感受到了历史文化和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的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日</p><p class="ql-block"> 于 咸 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