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顶有神仙”

秦山渭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赏读朱镕基诗作《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巨 涛</span></p> <p class="ql-block">2001年4月,朱镕基视察张家界时在黄石寨留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的一期《中华诗词》杂志上,刊登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一首诗。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b></p><p class="ql-block"> 湘西一梦六十年,</p><p class="ql-block"> 故地依稀别有天。</p><p class="ql-block"> 吉首学中多俊彦,</p><p class="ql-block"> 张家界顶有神仙。</p><p class="ql-block"> 熙熙新市人兴旺,</p><p class="ql-block"> 濯(zhao)濯童山意怏(yang)然。</p><p class="ql-block"> 浩浩汤汤何日现,</p><p class="ql-block"> 葱茏不见梦难圆。</p><p class="ql-block"> 辛巳春三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p><p class="ql-block"> 2001年4月5日至1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湖南省委领导陪同下,对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等地进行考察。重点考察了张家界森林公园、吉首大学、花垣县县城和凤凰县县城。</p><p class="ql-block"> 5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朱镕基与夫人劳安,因为战乱在湘西州读书。50年后故地重游,感慨良多。朱镕基在母校国立八中遗址前合影,并在一对石狮子面前发出感慨:“五十年一摸”。看到湘西州因为贫穷落后,农村毁林开荒、盗采盗伐现象严重,提出批评。在视察张家界时,发现风景区建设发展因为缺乏规划,景区内乱搭乱建、过度开发而影响了自然风貌,也当即批评说,为何把“人间仙境”变成了“天上人间”?</p><p class="ql-block"> 朱镕基指出,从保护、恢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来看,张家界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绝对不能让它受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做好规划、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旅游景点、饭店等等,商业行为要处处考虑到保护环境。在考察湘西返回北京后,他诗兴勃发,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p> <p class="ql-block">朱镕基诗作手迹</p> <p class="ql-block">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发展于初唐,成熟于盛唐。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全诗五十六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p><p class="ql-block"> 从朱镕基诗的内容来看,诗的首联开篇破题,“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湘西,指湖南省湘江以西广大地区,其中偏南的衡阳乡下和偏西北的花垣,是作者初、高中时刻苦求学的地方。离别湘西近六十年了,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作者多次在梦中寻觅故地。当年十几岁的风华少年,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依稀”,仿佛。梦中故地难得真切;一旦亲临则别有一番天地。“别有天”,即别有天地,另一种境界。典出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yao)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开头两句情深意浓,既有对少年时代求学故地的眷念,也有对沧海桑田巨大变化的感叹。质朴的文字体现出作者炽热的情感世界。</p> <p class="ql-block">  颔联“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是对故地新颜的高度概括。吉首距花垣约70公里,当年是盗匪频仍,贫穷落后的蛮荒之地,而今崛起了面向全国招生的吉首大学,校区山清水秀,建筑宏伟。“俊彦”,指才智过人之士。作者视察时,吉首大学在校有各民族学生过万人,英才济济,教育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作者兴奋。但张家界的旅游景观,给作者的印象更加美好。作为国家级和世界级新的旅游景区,张家界险峻旖旎,奇峰争立,景色瑰丽,如诗如画。置身其间,天人合一,神仙流连。充满人性化的语言,豪情奔放,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景、情、境三者交融,水乳难分。</p> <p class="ql-block">2006年4月15日,朱镕基和妻子劳安,在福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颈联二句,上扬下抑。“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怏然。”如果说颔联是作者以游子身份感受故地如今的美好,那颈联这两句,则是以游子和总理的双重身份,与故地同喜共忧了。“熙熙”, 熙熙攘攘,热闹纷杂;“新市”,新兴的市镇市场;“濯濯”,光秃貌;“童山”,无树无草的山;“怏然”,不快乐的样子。上句承上联情感继续上扬,俯视新兴的城镇市场,兴旺发达,十分可喜;下句情感陡跌,远观当年郁郁葱葱的青山,由于任意砍伐,已光秃秃的一片,自然植被受到破坏,忧从中来。这上下两句突兀转折,在情感上似乎不大协调,但又符合诗人胸怀博大而心细如发,外刚内柔,外冷内热的独特个性。这也是传统的一联之中,上下两句之间形成诗情,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的表现手法。</p> <p class="ql-block">  诗的尾联“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将颈联第二句已转折的情感进一步推向高潮,并最终落在诗人的本意上。“浩浩汤汤”,大水浩荡貌;“葱茏”,草木青翠而茂盛。这一次到湖南,回湘西,最让作者揪心的,一是昔日碧波万顷的洞庭湖,已淤塞过半;二是葱茏满目的湘西群山被砍伐得千疮百孔。所以前一句诗人揪心地问:洞庭湖八百里碧波浩浩荡荡的胜景,何日才能再现啊?接下来第二句表明心志:看不到童山重绿,大地皆春,永远夙梦难圆!在感情上,这是全诗的凝聚点和高潮,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尽管旧梦未圆,但新梦又生,尽管自己作为共和国第五任总理,已年逾古稀,但壮心不已,在日理万机中对祖国的生态环保仍然格外心系。他告诫人们:“环保问题,不但我们要抓,新一代还要继续抓,世世代代抓下去。”</p><p class="ql-block"> 全诗不仅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科学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起、承、转、合,结构完整;平仄押韵,中规中矩;跌宕起伏,余韵悠长,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心系祖国人民的赤子情怀。</p> <p class="ql-block">2003年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朱镕基与新当选的温家宝总理亲切握手</p> <p class="ql-block">  朱镕基视察以后20多年来,湖南湘西和张家界地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风景区的建设发展,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是“葱茏再现梦已圆”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过退耕还林,给这片土地抹上了浓重的绿色。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州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区。张家界景区内的违规建筑,也早已拆迁或平毁,实现了“山内景,山外商,山内游,山外住”。</p><p class="ql-block"> 5年总理生涯,不算长,但朱镕基为政恪尽职守,办事雷厉风行,作风务实严谨,自律清正严明,说话坦诚、睿智、幽默,特点鲜明。尽管已卸任20多年,但仍然在人们心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p><p class="ql-block"> 1928年10月23日,朱镕基出生于湖南长沙。今年10月,就是他的96周岁。祝他晚年幸福,健康长寿!“做官当如朱镕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3日与庐州燕子河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