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光地小朋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祝贺你成为一名光荣的一年级小学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年前我给骏行小朋友写过一篇。四年之后,高度相似的场景氛围又都到位了,我决定接续讲述我小学里的美好时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和李焦村小学比起来,黄焦村小学教室多一些,能保证一个年级一大间房;老师也多一些,算上校长,基本能保证一个年级有一位老师;庭院也大一些,课间玩耍基本够用 ,一时玩不开了,我们就跑到学校外面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校有四个门,一个是朝南的正门,东墙西墙北墙各有一小门。正门是劳动人民建的,有两个砖垛,两边照壁上写有“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八个宋体大字。西墙和北墙是土夯的,自然作用下剥落坍塌,出现豁口,众人抬脚,便形成了小门,很快这两个门的开口尺度都超过了正门,偶有图方便的群众拉车从正门进,从北门出。东墙是砖砌的,人为作用下也出现豁口,慢慢形成了小门,不过后来又被砌好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校正大门对着的那间房是我们的教室,可能是风水太旺,到了四年级,班上就只剩下十四个男生了,将近秃顶的黄素林老师开玩笑地给我们班命名为“和尚班”,我们盯着老师的头发,大笑哄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坐在教室后排,和红杰同桌。四条腿儿的双人桌,只剩了两条腿儿,我们两个就用砖块儿垒了一个近似正棱柱的砖垛做桌腿儿,又垒了一个冬冷夏凉的砖垛做长凳。砖垛上还有壁龛之类的设计,可以存放物品。现在细想一下,我觉得砖垛的材料,可能有一部分取自学校东墙,嘿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像现在一样,夏收后都会有两三场瓢泼大雨,饱饮厚土,推演节气,摧动岁月。干涸的沟渠里满是清澈的雨水,喜湿的草木疯长,逐水草而居的青蛙和蜻蜓过来了,蜉蝣和灰蚊子过来了,落日的双重余晖也过来了。放学后我们在那里自学扎猛子,昏黄的水面露出几个大脑袋,往往被过路的长辈呵斥并撵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邻村的苹果园里,正午骄阳的掩护下,我们爬树采果,当然是趁园主离开的时候;后来也总在园主咬牙切齿快言快语的追赶中,四散奔走。借用孔乙己先生的话:读书人的事,能叫偷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秋收后,学校西北角多了一大堆花生秧。我们便站在墙头上,以各种动作跳下来,有前空翻,有后空翻,有左旋,有右旋;落在秧堆上,有站着的,有趴着的,有仰着的,有踡着的。秧堆哧哧作响,我们笑声如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甲同学家的杏树上摘过熟透的麦黄杏,在乙同学家的水瓮里喝过甘甜的井水,在丙同学家看电视玩扑克,在丁同学家的院子里打玻璃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放学回家,全程是土路,两边都是庄稼地,过了一个葫芦沟,就是一大片槐树林。槐花盛放的时节,香味很浓,在低垂的枝头捋一把塞嘴里,确有香甜的味道。林间洼处有柳树、坟头有松柏,还有散居的臭椿和榆树,缠绕的菟丝子和蓝牵牛,丛生的枸杞和棠棣,连片的狗尾草和马兜铃,匍匐的白蒺藜和斑地锦... 小伙伴们在树瘤下驻足观察,你一言我一语推测它的成因。树瘤下有个凹陷,像我们的肚脐,这是一些无名小虫的居所。捉几只虫子放在挖好的土坑里,嘻嘻哈哈的看它们惊慌疾走碰撞乱窜,直至四周暗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几场大风吹走了往日的光影,把我卷送到不惑的高龄。这些文字写给你,也写给我自己。希望你能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做一个经过风浪的凡夫俗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