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钱懋磷家住平乐镇南佛村委河口村。2024年7月的一天,笔者接到一热心读者电话,告知河口村有一已故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名叫钱懋磷,儿子知其故事建议采访。于是笔者拨通其子钱瑞兴电话联系采访事宜,并于8月2日到达河口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口村位于黄牛头村脚下,面临漓江未端,上接阳朔普益,与对面绕道而入的荔江交汇,流入平乐县境内,形成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景观。钱瑞兴把笔者带到他居所的顶层,突见一座白色的妈祖像(2018年塑)立于百米漓江对岸,宽阔的江面微风掠过,在阳光的影照下,波光粼粼。钱瑞兴告诉笔者,过去这里曾是桂林、荔浦河通向平乐桂江的重要口岸,每天都有百来十艘商船经过和停留。二河三岸各种商铺、仓储、交易场所应运而生,营造一处繁华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钱瑞兴告诉笔者,祖辈是广东中山人,太公钱毅琨当年正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水宝地,到河口村上门,靠做生意为生。太公膝下只有钱义昌一个儿子二个女儿,钱义昌以熬酒和磨豆腐卖及经营些杂活为生,取商号为“义昌杂货铺”。义昌的酒用上好的大米蒸煮、发酵熬制而成,口味甘冽纯厚,正是生意人举杯交友、增进货物流通之桥梁。而煮而不烂、煎而外酥里嫩的水豆腐,配以姜、葱、青蒜、辣椒、番茄等黄闷的漓江鱼,更是人们赞不绝口的下酒菜。仅凭这二项,义昌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钱懋磷是钱义昌的小儿子,出生于1933年,小时候读过书馆,生性活泼好动,那年月繁华的河口村时常有戏班子被请进来表演,钱懋磷也常去凑个热闹,学过些二胡和哼唱几句彩调。这一特长,为他在朝鲜停战后,活跃军民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11月,在平恭工委的直接领导下,平恭钟、平恭阳和平南三支游击队,向平乐境内反动武装发起进攻,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得解放平乐的最后胜利。部队随即发起剿匪斗争,在剿匪斗争中,河口村一些青年受到教育并积极投身剿匪斗争行列,先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后走向抗美援朝战争,钱懋磷就是其中一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1年5月,钱懋磷经体检、政审合格,在乡农会的欢送下,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21兵团214师642团任战士。入伍后,钱懋磷先后参加了多地剿匪、湖北武汉荆江分洪工程、海南岛国防建设工程,由于表现突出多次受到表扬,并在荆江分洪工程建设中,荣记小功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12月底,钱懋磷跟其他战友一道,从海南岛千里行军,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喜悦,返回广西。殊不知,一个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降临在他们身上,在广西黎塘火车站,他们踏上了一辆开往北方的货车。当列车缓缓地停靠在辽宁兴城的时候,他们接到了换装入朝参战的命令,同时也注定了他们的一生,将与共和国立足之战而载入史册的历史功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元月,钱懋磷随军从丹东开进朝鲜新义州,即迎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第一波狂轰滥炸。进入朝鲜后,在天寒地冻的朝鲜战场守桥护路,几乎每天都在敌机的扫射和轰炸中度过。钱瑞兴告诉笔者说,父亲经常讲在朝鲜打仗的故事,说到生活上的艰苦,他总是面带笑容轻描淡写,但讲到一次在抢修大桥中,牺牲了不少战友的往事时,眼睛里是噙满着泪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父亲讲述,自己所在连队的主要任务是守护铁路、桥梁运输线的安全,保障前方物资的供给。每遭受一次轰炸过后,大家都争先恐后赶往现场抢修被炸毁的地方,全然不知身旁没爆炸的哑弹,就是定时炸弹,正当大家投入紧张的抢修时,炸弹突然爆炸,战友躲避不及造成人员伤亡。伤亡最惨的是有一天连里30多人外出执行任务,回来时仅剩10几个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7月,中、朝、美三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应金日成要求,部分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留下,帮助朝鲜参加恢复生产建设。铁道兵部队成建制留下,主要任务是抢修在战争中被破坏的铁路、桥梁,兴建铁路机务段。这一时期,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表达了诚挚的友情,对志愿军的生活照顾有佳。每到晚上,朝鲜百姓都拿着他们仅有的食物,到志愿军驻地慰问志愿军,并邀请志愿军与他们一道唱歌跳舞,一起联欢。钱懋磷发挥自己吹拉弹唱的文艺特长,把中国音乐文化元素带到联欢活动,深得朝鲜老百姓的喜爱,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受到上级表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5年元月,钱懋磷随部队回国,驻扎在黑龙江汤圆县参加营房建设,1956年随部队先后参加修建旅顺港口、包兰铁路建设,1957年复员安排在内蒙古包头铁路局临河机务段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钱懋磷与福兴密山渡上苏家人莫志贤结为夫妻。笔者注:莫志贤的哥哥莫志刚同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返回祖国。1956年奉命随8509部队2支队4连,开赴福建古田修建鹰夏铁路,在修建铁路过程中,因翻车重伤抢救无效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遗憾的是,在《平乐县志》英名录中,莫志刚的名字被误写为黄志刚(并无其人),从而使得莫志刚的烈士身份被埋没已久。笔者在核实钱懋磷故事细节中,分别电话与志愿军老兵刘常庆(莫志刚的战友,时任卫生员,参加了莫志刚的抢救工作)、莫秀章(时任同团团部文书,对莫志刚的牺牲了如指掌)、莫炳坤(莫志刚的亲戚,曾到莫志刚生前连队了解莫志刚牺牲的过程)联系,他们不约而同的提到莫志刚牺牲以及名字被误写成黄志刚的事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婚后钱懋磷与莫志贤先后生育钱瑞兴、钱桂平、钱瑞明、钱瑞恒、钱桂菊三儿二女。钱懋磷与莫志贤夫妇在内蒙生活了一段时间,由于无法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在多次申请调回南方工作无果的情况下,于1962年辞职,带着一家四口回到河口村务农,并担任过一段时间生产队队长。2013年,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钱懋磷因病去世,享年69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儿子钱瑞兴毕业于附城五七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干过生产队记分员、出纳、会计、民兵排长、生产队队长,村委书记。他参加过江口电站、巴江电站等电站修建工中,也参加过龙井、十八冲水库建设,并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称赞。担任生产队长和村干部期间,他积极带领大家开荒种地、植树造林,为扩展种植、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集体收入创造了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任职期间,钱瑞兴曾带领人们三次修建村道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所称道。河口村虽有过商贾云集的繁华,但时过境迁,进出平乐镇、福兴乡却只有一条被人们称之为“老鼠路”的狭窄小道。沿途不仅狭窄,还崎岖不平,连自行车都无法通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不仅影响出行,给生活带来不便,制约了人们的经济发展,还成了年轻人讨不到老婆的一道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钱瑞兴带领乡亲们,砍掉老鼠路两旁的茅草杂木,拓宽路面。就地取材,挖土填石,平整凸凹不平的坑洼路面,为行人和自行车开通了道路。接着村民又集资对泥巴路进行了硬化改造,铺就了一条长达几公里的水泥路。经过改造的老鼠路,结束了河口村长期的封闭状态,连通了村民的共同富裕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钱瑞兴告诉笔者,从小父亲就告诉自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好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他做到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