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版福音书》阅读笔记

李白云

<p class="ql-block"> 《赝版福音书》阅读笔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赫西俄德只是整理而不是自创神谱,但在《赝版》这首诗中,强大头脑是自创神谱而不加以整理或不屑于整理。这一做法类似《山海经》。在对远古的想象中,诸神、王者和诗人的尊容合一,气韵相通,犹如庶于一母。当他们一起吹牛皮时,那种翻江倒海的万千气象,是千秋万代都难判高下的。诗中,星舰作为一个喻世平台,搭载着最前沿的知识、最古老的谜思以及最炫目的修辞,用以绘就一个足以对抗现实的现实。不过,在强大头脑看来,无论哪种现实都不强大,都未成年甚至永远处于哺乳期;它们有各自的女娲或该亚。这就印证了弗洛伊德所言:个体的童年是人类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如果可以重写代码,我宁愿</p><p class="ql-block"> 那些童年被抹去,或改写”</p><p class="ql-block"> “宁愿”是一再退却时的无奈选择,隐含着对停顿与演进的双重恐惧,犹如一只缓缓爬行的蜗牛却昂然耸起自己的硬壳。问题是,强大头脑此时的星舰是唯一的,他如此费劲地从中张罗,不仅是现实的魅力,也是诗的魅力。从结果上看,强大头脑的修辞之矛未能攻破谜思之盾,反而受阻于后者。读者那种犹如恐惧于城破的抢掠并没有真正发生。但恐惧确是先行地发生了。这是星舰的魔法,也是诗的魔法。读者会由此联想到,星舰的舵手是一个矢志于横冲直撞的现代共工。</p><p class="ql-block"> “你也曾是我最优秀的敌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 诚然,根据误读原则,把“星舰”当作狂欢时的游艇或走难时的方舟,均合情合理。但如果把它理解为从山水画划出来的一叶轻舟,就更为契合汉语审美传统的趣味。因此,作为本土读者即舟中人,会易于在逍遥中完成对鲲鹏的想象和审美,嗟来一番沉醉。结果是谁都不是真心喜欢山水,也不会诚于烟霞。我们并不承认这个宇宙有什么冲突,更不会祛魅于路的向上与向下这一赫拉克利特式的谵语。哪怕是在神魔共舞的星舰上,也擅长或惯于“一起行骗”,倾情于宇宙伦理中的主仆相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问题是,我们总会有觊觎未知的阴森时刻,哪怕明知未知之于我们犹如饮鸠止渴。</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像庞德和劳伦斯那样对精神分析学嗤之以鼻,但这样做不等于自己的内心就没有另一个弗洛伊德,甚或我们就是自己的弗洛伊德。当强大头脑请出湿婆、佛祖和耶和华这等大神时,他的意思是,我们仅凭那少得可怜的已知抵达不了浩瀚未知;我们总会陷入某个令人沮丧的夜盲时刻,心头一团乱麻;因此,总会期盼有只掌灯的手。换言之,只有当灵魂一片空白且挣扎无望时,我们才会撇开自己的弗洛伊德,让更横蛮也似乎更权威的神灵进驻。</p><p class="ql-block"> 于是,诸神就开始灌溉福音,犹如豪雨之于旱田。</p><p class="ql-block"> “我是你们绝对的父</p><p class="ql-block"> 你们的母,你们在</p><p class="ql-block"> 荒野上的欢笑与哭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 出于对位,也是出于展开一条下降之路,《赝版》继而请出了黑格尔、王维、尤利西斯、布鲁斯·韦恩、奥古斯丁、花木兰这等或虚或实的俗人;过程中诗人也伺机自我戏仿一番。这样做的主要动机是使这台浮世绘更立体一些,更强制一些和更绝望一些。</p><p class="ql-block"> “曾经有过的人类,用反向希望</p><p class="ql-block"> 召唤与拼凑的黑上帝”</p><p class="ql-block"> 不过,用孔乙己或焦裕禄置换掉王维是不是更有趣些呢?因为王维是被一坨诗的糨糊和一坨禅的糨糊养育而成的,他作为汉语动物园的一只孔雀,实在过于华丽,在开屏时更具欺骗性。而无论是孔乙己还是焦裕禄,由于与我们的进食习惯相同,喜好一样,已完全进化为整全的现代俗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5</p><p class="ql-block"> “此物将成为猛烈的事物、实在的事物和完整的事物”(格·斯泰因语)。</p><p class="ql-block"> 《赝版》在多大程度上避开了实验、重构这些主流话术的陷阱,尚难度量,但主观上的有所规避是肯定的。这个陷阱是指不少人满足于这样认为,我们的博大传统等同于我们拥有博大的美学资源或书写资源,忽略这个传统是生是死,是真是伪,忽略这种美学资源对写作是毁坏还是玉成。对此,《赝版》的旨趣显然已远远跨越了实验或重构阶段,它已在做融合方式的探究及践行,似呈一骑绝尘之势。</p><p class="ql-block"> 乔伊斯曾预言自己的《芬尼根守灵夜》可供后世研究三百年。几乎同等艰涩的《赝版》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6</p><p class="ql-block"> 读诗就是读自己,而不是诗读你。假如从一首诗中读不出你的若干本来面目,那么,有时是诗的失败,有时是你的失败,有时是一起失败,同归于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7</p><p class="ql-block"> 《赝版福音书》是诗人梦亦非去年结集出版的同名诗集中的力作之一。年初读此诗时,因解读能量不足,陷于晕眩;本次重读,略有改观。</p><p class="ql-block"> 文中引诗均摘自该诗。</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日于深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