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的美篇

张锋

<p class="ql-block">  邱 县 小 城 有 个 "点 儿 长 "叫 老 董</p> <p class="ql-block">原创河北邱县本土作家悠然先生</p><p class="ql-block">笔下普通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小城乐着过日子》</p> <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品级的,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长"。大的不说,仅小县城就有局长、乡长、股长,这两年又衍生出"胡同长""楼道长",似乎凡带个"长"就是官。我们今天说的这个"点长"却是个例外。之所以说他例外,一是,这个"点儿长"虽带个"长",却是一个光杆司令,没有一兵一卒;二是,这个"点儿长"不是官方封的,是老百姓对这个"点儿"的主人发自内心的尊称,好像不喊个"长"就愧对这个"点儿"。</p><p class="ql-block"> "点儿"的规范称呼是"便民服务点",这可不是忽悠着玩的,是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发了牌子的。牌子长三尺、宽一尺,红底黄字煞是显眼。"点儿"位于邱县县城邻近东关的十字路口的一株茂盛的梧桐树下,人们习惯把这里叫邮电局路口,周边还有电影院、老一中,邱县中央公园。自打小城成为县政府驻地后,这里一直熙熙攘攘、人来人往。</p> <p class="ql-block"> 故事的主人公﹣﹣小城"点儿长"董师傅,在中央公园居住,就在这里"营生"执业。董师傅大号董兰江,虚岁五十九,黑红脸膛,身材瘦小而灵活,眼尖手快,说话幽默风趣,为人热心,特别是一双巧手名满县城。他本是距县城十里外的一个农家子弟,八十年代因父亲病重只上了两年小学,十岁就开始了农耕。别看小,犁耧锄耙一套农活皆是好手。责任田不比别人差,年年好收成养就一个温饱农家。</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十七岁的他遇到了一个机遇,他有个亲戚本是补锅师傅,在县城干了几十年,生意兴隆。师傅的师傅来自山东,其手艺有传承,一代代可追溯到齐国鼎盛期。师傅看中了他的吃苦精神,说他少年有志,收他为徒。别看他自称两年小学专科毕业,他的吃苦精神可以弥补这一缺失。经过师傅的严厉传授,他竟半年出徒,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师傅高兴,他也高兴。拳怕少壮,艺出新人。董师傅头脑灵活,善于推陈出新,在补锅手艺基础上创造了更方便的诸多厨卫产品。一晃十多年,他的产品走向工厂,单位,形成批量,他也有了积累,在县城置房娶妻生子,从农耕文化进入手工业文化。</p><p class="ql-block"> 董师傅不是一个一般的匠人。如果他满足补锅锡碗,就没有后来"点儿长"的故事了。</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铁锅、铝壶已被人们所淘汰。董兰江的手艺也面临挑战,更为便宜漂亮、智能化的厨卫具工业产品出世,使他不得不进行新的选择。适者生存,"技生造化"这是师门名言,望着眼前穿流不息的电动车、各式各样的自行车,他开始尝试修车这个行当!这时,偶然的故事发生,再一次给了他更深的启发和创新力,使他心中一亮,似乎找到一个新起点……</p> <p class="ql-block">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他正在修自车,远处传来儿童痛叫和妇女呼救声,他抬眼一望,发现是一儿童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不小心小腿卡进后轮,骑车的奶奶惊慌呼喊,不知所措,小孩疼叫的刺心扎肺。他下意识抓起手中铁钳钢锯冲了上去,一切都在秒数进行,他错断后座竖铁杆和几根后轮链条,小孩腿安全了,他拨通120,送奶奶和孩子去医院检查,自己收了锯坏了的自行车回到摊位。时间不长,奶奶和孩子及家人回来了,他修好了自行车,还在后座两边焊上铁网,这下小孩的腿再也不会卡到车轮中。孩子不哭了,出事的家人千恩万谢!自此,经常来探望他,拿些早点、瓜菜等,用他们家自己的话说:"上街买吃的,心地想到董兰江。"</p> <p class="ql-block"> 由于他的摊位地处闹市,类似的事便接二连三。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正值中学孩子放学,一少年推着自行车来到他的摊前怯怯地说:叔叔,我车坏了,可没钱。董兰江应声"没事",二话没说帮他修好车,少年却没走,"叔叔,我能借点钱不?我没钱了,还得给奶奶买药。"行,五十够吗?" "谢谢"少年走了,对这一切,董兰江没什么思考,似乎顺理成章。下周一,孩子父亲来了,还清了钱,千恩万谢,说自己在外打工,拜托多关照孩子,至此,他有了位少年朋友。</p> <p class="ql-block">一个风雨即临的上午,人们急匆匆往家赶,一七旬妇女向董兰江求救,"我不是修车,心口难受。"董兰江急忙扶着她躺在竹椅上,问清药在哪里、家人电话,并打通120,一切都"顺理成章"进行,老太太躲过一劫,这是救命之恩。还有类似事不再细数,他捡到过身份证、捡到过银行行长手机……总之,这修车摊位发生了许多似乎和业务不相干的事,事多了,人缘自然而来。董兰江平时青菜、早点有人送,时不时还有人请喝个小酒。客户多了,手艺也上来了,他心中自然不自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他是一个修车的,但又不仅仅如此,社会需要自己,人们需要自己。至此,他支起茶桌、牌桌,一切免费,人多了,他的脸上不时升起笑意,他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什么呢?价值?幸福?存?……他表达不出来,恨自己只有小学二年专科毕业!但从此,他给自己立了新规距﹣﹣六十岁以上老人免费修车。</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过去了,人们骑自行车也一次次漂亮转身。董兰江也学会了用电脑,修理智能电动车也不在话下。人们似乎忘了他小学二年专科毕业,是个补锅匠。他却永远不忘记,因为祖师爷传承一句话扎根在他心里"技生造化"。</p><p class="ql-block"> 现在大楼前那棵法国桐早已超过了它,郁郁葱葱形成一个大荫凉,树下有一茶桌、一牌桌、一自行车维修摊。喝茶的人换着班不断,玩牌的人替换着玩,来修车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修车的师傅还是董师傅。这般修车、喝茶、玩牌的树下风景属于他,每天整齐的摆上,每天摊位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干活十分娴熟,手脚麻利,不时和客人交谈,脸上带着似乎天生的微笑,洋溢着十足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这个阳光明媚的的中午,县综合执法局送给他一个牌子,"邮电大楼便民服务点",并亲自给他固定到法国桐树上,十分显眼,大家热烈鼓掌,他的朋友冒出一句话:"董师傅荣升点长!"因为这句话,他很激动,他心里明白这是调侃而己,但他喜欢这样的调侃,他眼中涌出泪水,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政府的认可、社会的承认。点长啥级别、啥待遇,他没想过,他想到的是掌声就是待遇。</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小城"点儿长"的故事。安静的小城,善良的人们,吃苦耐劳操持一份职业,幸福地过着可以助人为乐的小日子。十字路口,法桐正在展开茂盛的枝叶,"点儿长"老董依旧忙着"点儿"上的事,那个"邮电大楼便民服务点"的牌子似乎更加耀眼。</p> <p class="ql-block"> 2024.9.2.康健编辑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