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 </p><p class="ql-block">7月28日 山西省博物院 忻州古城</p><p class="ql-block">早7:30在酒店吃早餐,下楼前微信里招呼马师妹,到了餐厅发现马师妹和山人已吃完了。果然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p><p class="ql-block">8:30落师姐开车来接,一路向西又向北,看着清澈的汾河水和壮观的滨河大道,感慨太原如今非常的city。</p><p class="ql-block">9时来到博物院,师姐已提前联系好,把我们带入展馆,每人一个耳机,女讲解员仔细讲解。</p><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博物院与博物馆有啥区别?网上查了一下,一是等级不同,博物院规模更大,属国家级,博物馆则多是省市级;二是藏品数量不同,博物院的藏品比博物馆更多、更珍贵;三是博物院以研究性质为主,博物馆以展览性质为主。</p><p class="ql-block">来太原之前做了一下功课,知道山西博物院有十大镇院之宝,在参观过程中格外留了意。</p> <p class="ql-block">镇院之宝之一当属西周晋侯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原型,西周中期偏早的青铜酒器,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被誉为“晋国之瑞”。</p><p class="ql-block">西周晋侯鸟尊实际上是鸟、象复合体,其中凤鸟为主体,造型健硕丰满,象形为辅,象首部分饰以华丽的羽翎纹,以区分鸟身的鳞片纹。器盖和腹底的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经考证,这位晋侯是晋国的第一代晋侯,这件文物之所以意义重大,就在于它把西周时期晋国的国都、世系都确定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终于见到了侯马盟书真身。多年前,三晋出版社社长张继红曾惠赠其出版的有关侯马盟书的书,对此略有印象。据介绍,侯马盟书不是单指一件文物,它是大大小小五千玉片的总称。这些玉片上有相当一部分写有朱色或墨色文字,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侯马盟书出土于侯马,当时的考古队并不知道这些玉片的来历,而且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玉片上的字已模糊不清,文字可辨识者仅有656件,多则200余字,少则10余字。直到郭沫若辨别出了侯马盟书上面的“盟”字,侯马盟书才有了确定的命名。侯马盟书所处朝代为春秋时期,上面记载的内容盟约事件是当时六卿中的赵鞅与智氏之间结盟,这为后来拉开战国时代序幕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提供了实物考证。</p> <p class="ql-block">玉组珮是西周时期文物,由282件形制各异的玉器组合而成。2013年,玉组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中。</p><p class="ql-block">玉组珮是目前我国发现同期墓葬中最大玉组珮,代表了当时晋国的最高治玉水平,在我国玉器史上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其它镇院之宝还有北魏木板漆画、龙形觥、虞弘墓汉白玉石椁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院共有四层,每层都有丰富的展品。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挑重点的和感兴趣的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值暑假,来看展的人相当多。</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老东家过油肉”用餐。过油肉,是读书时教工食堂最贵、最让人垂涎的硬菜,当年一定是吃过的,但具体长啥样记不太清楚了。如今的过油肉,没有了油滋滋的感觉,放了竹笋,与想像中的过油肉似乎有点距离。大姐夫说,现在的过油肉已经不是以前的过油肉了。第一次吃芦苇苗,起初还以为是藕芽,口感清脆。马师妹也不知是啥,问了大姐夫方知。菜品很丰盛,红烧肉和酸菜粉条味道都不错。</p><p class="ql-block">师姐的女儿白落和女婿小何为大家倒水,小何贴心地为白落夹菜,小夫妻很是恩爱。今年年底,他们就要升级为爸爸妈妈了,恭喜!</p> <p class="ql-block">饭后,师姐邀请我们到家中小坐。师姐家两年前乔迁新居,现在住的是200多平米的大房子,南北通透,宽敞明亮。书房上挂着先生写的“青香斋”,取师姐和姐夫名字中的各一字组成,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又有玻璃大相框中先生手书的《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高仿,原件现存于双塔寺。和师姐师妹一起从头读一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原名胜最著者,西南有晋祠,城中有崇善寺、纯阳宫,城东南有永祚寺。晋祠去城二十五公里,较远;崇善寺、纯阳宫占地较隘;永祚寺去城三公里,处高岗上,高敞宽阔,形势独胜。</p><p class="ql-block">寺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迄今四百余载。其大殿下五楹上三楹,形同楼阁而全无栋梁,不用一钉一木,全以青砖堆砌,其明柱斗拱横眉檐牙皆砖雕,工艺之精,鲜有伦比。</p><p class="ql-block">此寺肇建之日,即于院内植牡丹数株,四百年来,虽经劫火而老干新枝,花大如钵,紫冠黄蕊,不同于红白黄绿,而独具风姿,前人名之曰紫霞仙。既著其色亦示其寿,可谓名与实符。</p><p class="ql-block">永祚之所以著名,既在于大殿牡丹,更在于双塔。建寺之初即于殿后东南建一塔,曰文峰,后九年,又建一塔,曰宣文。二塔相去四十余米,直上凌空,高耸入云。行旅归来,遥见塔影,即知太原将至;公私外出,回首塔身,渐远渐没,难尽依依之怀。惟此,双塔不仅为古城之标帜,殆同于多情之主人。以塔故,永祚寺名竟为所掩,询双塔寺尽人皆知,而永祚之名,知者已鲜。时移世易,几度沧桑,寺塔屡遭劫火,残破不堪。新中国建立之后,古寺亦焕发青春,屡加修缮。西塔炮火创伤,先于修复,东塔地沉塔倾,鼎力扶正,人代天工,旷世稀有。近年又植牡丹,其品五十,其株千余。更建长廊,移嵌五百年前所刻之宝贤堂集古法帖,与近三百年所刻之古宝贤堂法帖,凡四百九十余石于其间,往古名书荟萃于此,更为寺增辉。于是仰观则双塔巍峨,俯察则繁花似锦,旁巡则逸韵悠然。履此地者,不徒游目畅怀,抑亦饱文化之芳润矣。</p><p class="ql-block">十年前太原市执政已以双塔为市徽,今值太原解放五十年,亦即新中国建立之五十年,而双塔永祚寺遐龄四百,适与之相会,隆重纪念,固其宜也。爰于本年七月二十八日集会共庆,特为之记,以昭永世。</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七年七月下旬撰 ,二零一零年五月上旬书,稷山姚奠中年九十八岁。”</p> <p class="ql-block">犹记2011年5月10日,姚奠中先生“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捐赠、揭碑仪式在太原永祚寺牡丹园举行。我提前一天来到太原,亲身感受此次盛事,感受九十八岁高龄的姚奠中先生的胸怀和风度。</p><p class="ql-block">那天,永祚寺内牡丹初开,宾客云集。人们在花园中流连,欣赏先生的笔法,赞叹先生书法的高妙和高尚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仪式结束后,姚先生说,“没想到今天会这么隆重,这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以前我向山西大学捐赠了100多幅作品,向国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了100万,我的孩子们都很支持我。今后我还会做一些事,发扬光大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仪式结束后,我来到坐在轮椅中的先生面前,先生笑着说:“今天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先生就是这样,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凡,殊不知,先生的书品和人品已经到达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正所谓高山行止,景行行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p> <p class="ql-block">马师妺在参观了永祚寺后,对先生的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缘何?因为她近年开始练习书法,并感叹“60岁的时候才对先生的书法有感觉”。60岁,人生新阶段刚刚开始,可喜可贺呀!落师姐也感慨:“你说咱们那个时候每天忙忙碌碌的都干啥了,看的那些书感觉也没啥用,还不如跟着先生好好学学书法。现在后悔也晚了。”余心有戚戚焉。</p><p class="ql-block">记得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先生叮嘱我们四人练练字,我也买了纸墨,写过几张大字。然而自觉无此天赋,早早就放下了。落师姐的字写得漂亮,如今马师妹的篆书也有模有样,由衷地为她们高兴。</p> <p class="ql-block">下午5时,打车前往太原南站,高铁半小时到达忻州。</p><p class="ql-block">落师姐的大学本科同班同学王改瑛等人接站。</p><p class="ql-block">1987年,读研二的我们在李正民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参加了在忻州召开的元好问学术研讨会,30多年过去,忻州发生了巨大变化。重修的忻州古城让人重新领略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的旧貌与新颜。</p><p class="ql-block">来到忻州,不愿再吃酒店餐。师姐安排我们一边夜游古城,一边品尝当地小吃。哈哈,正合我意。</p> <p class="ql-block">住宿的酒店就在古城里,出门不远便是各种食肆。道路两旁,各种古色古香的建筑,门前是五颜六色的招牌,行人川流不息,好不热闹!一到这样的环境里,人不自觉地放松了,味蕾开始活跃,肠胃开始工作,眼睛忙不迭地东张西望,人也变得兴奋起来。改瑛和大姐夫负责买吃的,麻叶、枣糕、冰糕,一路走一路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秀容书院。不看不知道,这里还真是别有洞天。</p><p class="ql-block">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当时忻县称秀容县,书院以此得名,为忻州市第一所学府。原书院东边是文昌寺,后书院逐渐扩建,文昌寺并于书院中。</p><p class="ql-block">一路拾级而上,一层有一层的风景。改瑛边走边给我们讲解。她曾任忻州日报社副刊部主任、忻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和省文联副主席等职,对忻州地理、文化及秀容书院非常熟悉。有这样一位行家做讲解,令我们十分愉快。天气闷热,她不停地擦拭脸上的汗水。</p> <p class="ql-block">天色向晚,华灯初上,夜晚的古城别有一番魅力。</p> <p class="ql-block">书院西坡上建有三个风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六角亭旧称寥天阁,为全城最高点,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我和老公率先登上此亭,回首古城,万家灯火闪烁,四座城门巍然屹立,橙红色的灯带沿城墙蜿蜒,形成一条金色长链,守护着古城人家的安宁与幸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改瑛带我们去看六艺园,又看了文联办公的地方。或许都是搞文字的,大家对对联都很感兴趣,见到有意思的或者不认识的字的,会一起诵读、辨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文宗楼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代文宗,长情于世凭谁解 千秋典籍,在野清风任史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山轩楹联:为青史存真,纤心似镜 替黎民执辩,巨笔如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院下院对联:金元遗韵雕梁栋 晋赵雅风溢院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昌祠戏台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聊作史观,台上是非资一鉴;且将书读,弦中意味合三思。</p> <p class="ql-block">感觉是在游学。</p> <p class="ql-block">文联院有一对联:</p><p class="ql-block"> 诗酒三杯邀来山外新闻客</p><p class="ql-block"> 阳光一缕照亮云中野史亭</p><p class="ql-block">今晚七位同游者中有四位是(或曾是)新闻客,十分应景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逛完古城,已是夜里11时。改瑛热情地邀请我们吃火锅、喝羊汤,被我们坚拒。附近有家粥店,喝了一杯五谷豆浆,胃里很舒服。</p><p class="ql-block">一夜香甜。</p>